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截污工程土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截污工程土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海淀区老龙口排洪沟治理截污工程

人工开挖基坑管沟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目 录

一、编制说明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本工程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 4 四、主要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 ···················· 6 五、施工准备 ··························· 7 六、基坑开挖 ··························· 7 七、回填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19 八、土方工程专项应急预案 ····················· 20 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22 十、基坑开挖平面图 ························ 22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海淀区老龙口排洪沟治理工程-截污工程》施工图纸 1.1.2、《海淀区老龙口排洪沟治理工程勘察报告》

1.1.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 378—2007); 1.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1.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1.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市政工程的各类规范、标准及规程、北京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等法规及规定。现场和周边的实地勘查情况记录 、部分地方标准图集等。

1.2、编制范围

本工程拉管施工所需工作坑、截流管道沟槽、污水检查井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以及工期、质量、安全等保证措施。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及设计情况

老龙口排洪沟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是清河支流之一,属于北运河水系。起自京密引水渠老龙口涵洞出口,向东向南流经龙背村西,于清河老河道桥汇入清河,全长1.15km,流域面积4.2km2。为保证老龙口排洪沟治理后不再受到污染,在排洪沟左右两岸各新建一条截污管道,左岸截污管道起自京密引水渠涵洞出口下游45m处,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步向下游汇集,最终汇入清河老河道桥下游80m处原有市政污水井;右岸截污管道起自安河桥北地铁上游130m处,由上游开始逐步向下游清河老河道桥汇集,在石拱桥以西,药厂东北角处向南转弯敷设37m后,汇入原有市政污水井,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采用PVC-De300双壁波纹管,穿公路、桥梁、地铁、临近建筑物处采用PE -De300拉管施工,设计新建污水检查井59座。下游截污管道大致施工范围:

下游管道工程1159.4m,(包括双壁波纹管和拉管),检查井38座。其中,

左岸:0+000~0+8(W43#~W21#检查井); 右岸:0+000~0+483(W59#~W44#检查井);

本工程除采用PE-De300拉管地段外的所有管道均采用双壁波纹管。采用PE拉管地段为:穿改建桥涵工程(左岸W31#~W34#检查井,右岸W51#~W52#检查井)、安河桥北地铁站(左岸W30#~W31#检查井,右岸W49#~W50#检查井)、石拱桥(左岸W39#~W43#检查井)和河道右岸W54~W59临近建筑物地段。根据图纸设计,检查井基坑、截流管沟槽及拉管施工工作坑挖深大部为3.5~6.5m。局部(老河道桥东侧段)为7m~8m;土方外运距最近弃土场约33.2Km。

2.2、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管线情况

2.2.1、水文地质情况:①层为人工填土层;②层为新近沉积土层;③~④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

人工填土层:

a.粘质粉土填土①:褐黄-黄褐色,很湿,中密,含少量砖渣、灰渣,上部含植物根,土质不均。

b.杂填土①1:杂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粉质土和卵砾石。

新沉积土层:

a.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②: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含少量云母片和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

一般第四纪土层:

a.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褐黄色,很湿,可塑,含少量云母片和氧化铁。

b.细中砂③1:褐黄色,很湿,中密-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c.砂质粉土③2:褐黄色,湿,中密,含少量云母片和氧化铁。 d.卵石③3:杂色,很湿-饱和,密实,亚圆形,最大粒径60mm,一般粒径30~50mm,含砂约35%。

e.细粉砂④: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圆砾。

f.粉质粘土④1:浅灰色,很湿,可塑,含少量云母片和氧化铁。

g.卵石-圆砾④2:杂色,很湿-饱和,密实,亚圆形,最大粒径80mm,一般粒径30~60mm,含砂约30%。

结论:该场地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2.2.2本河道施工段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4.20~11.10m,水位标高为38.10~46.37。水位年变幅约为1~2m。根据该地区地下水位资料,近3~5

年最高地下水位和历年最高水位标高均接近自然地面。 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当施工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埋深时,需采取管井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根据设计图纸,截污管道0+426~0+8段,由于污水管的埋深多在5.0m以下,且地下水位高于管道设计高程,为防止土层液化或管涌,沟槽开挖前进行管井降水。井点布置在沟槽两侧,每20m设置一眼降水井,两排降水井对向错开10m,共布置40眼降水井。其他地段开挖期间如有少量出水,应在槽底设排水沟,并设集水坑,用排污泵将水抽排出坑槽外。

2.2.3周边环境条件:本次治理河段内0+066~0+096、0+284~0+324、0+678~0+710为桥梁;0+361~0+401段为地铁铁路桥。桥面距排洪沟沟底高度约5m左右。以上地段截污管道横穿桥基按照施工图设计均为拉管施工,为保证施工不影响桥体结构,工作坑与桥体净距应不少于30m,邻桥检查井基坑边缘距桥基净距不少于8m;根据物探报告显示,沿排洪沟左岸有一条DN250pvc给水管道连续敷设,该给水管道管底高程43.0~48.59m不等。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搭设三脚架、砌筑支撑墩等方式对悬空管道进行临时支撑保护。另有多条排污管道和雨水管道伸入沟渠,施工过程也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施工前对已探明的地下管线,沿管线走向设置明显标识,标明管线种类、管径、高程等。右岸0+000~0+230、0+380~0+480段设计截污管道位置临近岸边建筑物,管沟开挖深度多在3.0m~5.0m,不能实现1:1放坡开挖,需要采取拉管施工。

2.2.4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基坑破坏影响、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

三、本工程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3.1据老龙口排洪沟截污管道工程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区域现况条件及本工程施工特点综合分析,施工作业难点有:

3.1.1基坑和沟槽开挖深度大,临近建筑物因无法进行边坡支护不能放坡开

挖,需要进行PE管拉管施工;沿线道路、地铁站、桥梁地段需要做拉管工; 3.1.2拉管工作坑开挖深度大边坡支护难度较大。尤其是43号井位置和59号井位置,不但开挖深度大(42、43号井基坑挖深约7—~8m),且树木移植数量大(左岸老河道桥东侧及右岸老河道桥南侧树木须全部移植),59号井位置工作坑开挖还需破拆部分沥青路面。

3.1.3受场地条件,现场无法设置存土场,43和59号等井处工作坑开挖出的土方需全部外运。

3.1.4地下水位高,尤其是0+426~0+8段开挖前需要先进行井管降水施工; 3.1.5排洪沟右岸截污管、检查井等施工材料除桥梁两侧外,均不能直接到达施工地点,须进行二次搬运。

3.1.6工期紧、且临近雨季,为确保施工在雨季来临前全部完成,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不间断施工。

3.2、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2.1按照设计要求及现场环境条件,截污管穿越桥涵、地铁处及距离沿岸建筑物较近处均采用拉管施工,其他部分采用开挖敷设。左岸截污管道0+000~0+361段管沟开挖深度在5m~6.5m之间,属于深基坑开挖;左岸截污管道0+361~0+8段管沟开挖深度在3.0m~4.9m之间,可以满足1:1放坡开挖,但是考虑到地下水位、河道渗水及雨季施工,此段开挖也采取开挖支护措施;左岸截污管道0+426~0+8段管沟开挖深度多在3m~4.6m,地下水位高于截污管道建基面高程,需要在开挖前进行施工降排水;右岸截污管道0+000~0+483段管沟开挖深度多在3.0m~5.0m,设计管道位置临近周边建筑物,不能实现1:1放坡开挖,需要采取拉管施工方法进行。本施工段采用PE拉管施工的位置已确定6处:穿改建桥涵工程(北侧W32#~W33#检查井,南侧W51#~W52#检查井)、安河桥北地铁站(北侧W30#~W31#检查井,南侧W49#~W50#检查井)、石拱桥(北侧W40#~W41#检查井)和河道右岸部分临近建筑物地段。 3.2.2拉管施工用工作坑、检查井基坑凡不满足1:1放坡条件的基坑边坡支护采取在除沟道一侧外的其他三侧边坡上打入土钉铺设钢筋网片喷射80mm厚C20混凝土进行护坡;沟槽开挖明敷设段,采取沟壁两侧纵横贴靠双层脚手板利用钢管临时支撑的方法确保施工安全;针对41~43号检查井处河堤上全部树木和

58~59号检查井处三角地全部树木移植问题以及58号检查井处沥青路面破拆问题,提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及时办理好相关手续,以免影响工程如期开工。 3.2.3对于无法留存的土方提前联系最近的弃土场,及时到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好渣土消纳手续,以免施工中由于土方无法外运而影响工程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

3.2.4仔细阅读地勘报告,并对照施工图纸,对需要降水的施工段提前安排管井降水工程的施工。

3.2.5施工材料无法到达施工部位处,提前做出周密安排,制定详细的二次搬运施工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防止由于材料不到位耽误正常施工,延误工期。 3.2.5为了保证全部施工内容在6月1日前完工,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进行施工,科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先进机械,做到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不间断施工作业。有必要时可以开夜班或24小时工作制,现场负责人做好值班工作,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四、主要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

4.1施工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对穿改建桥涵工程、安河桥北地铁站、石拱桥及临近建筑物且只能采取拉管施工的区域进行拉管施工,然后进行非拉管施工区域的沟槽开挖及降排水;拉管工程施工首先从下游挖深较深施工难度较大的43号井及59号井处开始,移栽树木、破除路面,(左岸老河道桥东侧基坑开挖前,应先统一降土2~3m)然后再进行拉管工作坑的开挖。完成后,再依次向上游方向延伸。左岸截污管道0+426~0+8段管沟开挖前先进行地下降水施工,待地下水位降至坑底标高以下500mm后再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基坑边坡采取1:1.0系数进行放坡,打入土钉铺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护坡。基坑(槽)采用机械开挖土方。基坑土方分层开挖,且应先撑后挖。机械开挖至离设计坑底标高约200mm,然后人工清理至坑(槽)底标高。对43号井和59号井处原有污水检查井,由于拉管工作坑开挖后无法确保其稳定,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工作坑开挖同时将其拆除。工作坑深度根据拉管流水面高程确定。为保证工作坑内干燥和扩孔施工,在工作坑一侧设泥浆沉淀池,并在池底设泥浆泵,随时将多余泥浆抽出基坑外运。

4.2工期计划:拉管施工每个工作坑单向拉管工期不超过5天;双向拉管施工工期不超过10天,土方开挖施工工期每工作坑不超过2天,检查井基坑不超过1天。截污工程总工期为60天(见施工进度计划)。 五、施工准备:

本工程基坑数量较多且深度较深,在进行土方施工前,必须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5.1、根据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详细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土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情况。因基坑开挖深度内有地下水,0+426~0+8段开挖前需要先进行井管降水施工。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500mm以下时,方可进行基坑、沟槽的施工。

5.2、进行现场踏勘,仔细阅读物探图纸,了解邻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状况;

5.3、清理地上堆积物;

5.4、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加强对作业工人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及培训;

5.5、监测工作进场。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基坑、临近桥涵、道路、建筑物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测,确保施工安全。

5.6、测量人员做好技术准备。全程跟踪确保控制好标高。

5.7、准备好密布网。因为春季较干燥,挖出的土方遇风容易扬尘;当有大风时,要及时进行覆盖。

5.8、准备好薄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遇大雨天气,则用薄膜对基坑边坡进行人工覆盖。做好雨季施工的各项预防措施。

5.9、准备足够的污水泵及排水管,坑内渗水或雨水较多时,随时抽排出坑外。

六、基坑开挖设计、支护施工及安全注意事项 6.1基坑开挖设计总体思路

本项目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设现场作业环境,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在部分地段实行明挖施工,明挖施工区域为除采用PE-De300拉管地段外的所有管道沟槽、检查井基坑,部分地段采取拉管施工,拉管工区域为穿

改建桥涵工程(北侧W32#~W33#检查井,南侧W51#~W52#检查井)、安河桥北地铁站(北侧W30#~W31#检查井,南侧W49#~W50#检查井)、石拱桥(北侧W40#~W41#检查井)和河道右岸部分临近建筑物地段。

拉管施工前需在拉管作业的前端和尾端开挖工作坑。明挖施工挖掘深度为6m,按照1:1放坡支护,拉管作业基坑底面为7m *7m,开挖深度分别为6.5 m和7.0 m按照1:1自然放坡支护。 6.1.1设计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200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6)本项目管网施工图 6.1.2基坑支护计算 6.1.2.1明挖开挖计算

明挖施工深度为6m,按照1:1放坡支护,计算过程如下:

----------------------------------------------------------------------[ 支护方案 ]

----------------------------------------------------------------------天然放坡支护

----------------------------------------------------------------------[ 基本信息 ]

---------------------------------------------------------------------- 规范与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基坑等级 三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0.90 基坑深度H(m) 6.000 放坡级数 1 超载个数 0 ----------------------------------------------------------------------[ 放坡信息 ]

---------------------------------------------------------------------- 坡号 台宽(m) 坡高(m) 坡度系数 1 0.000 6.000 1.000 ----------------------------------------------------------------------[ 土层信息 ]

---------------------------------------------------------------------- 土层数 4 坑内加固土 否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7.000 外侧水位深度(m) 7.000 ----------------------------------------------------------------------[ 土层参数 ]

---------------------------------------------------------------------- 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 重度 浮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与锚固体摩 粘聚力 内摩擦角 角 33 (m) (kN/m) (kN/m) (kPa) (度) 擦阻力水下水下(kPa) (kPa) (度) 1 杂填土 1.20 18.0 --- 5.00 10.00 30.0 --- --- 2 素填土 0.50 19.0 --- 5.00 15.00 30.0 --- --- 3 粉土 3.00 19.5 --- 18.00 16.00 90.0 --- --- 4 粘性土 7.20 20.0 8.0 15.00 15.00 55.0 10.00 10.00 ----------------------------------------------------------------------[ 设计结果 ]

--------------------------------------------------------------------------------------------------------------------------------------------

[ 整体稳定验算 ]

---------------------------------------------------------------------

-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天然放坡计算结果: 道号 整体稳定 半径 圆心坐标 安全系数 R(m) Xc(m) 1 1.822 2.315 4.771 2 1.510 4.356 3.828 3 1.542 5.811 2.570 4 1.271 8.846 0.617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20.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6.1.2.2拉管作业基坑计算

明挖作业面基坑施工深度分别为6.5m和7.0m,按照1:1放坡支护,计算过程见下.

(1) 6.5m深基坑计算

----------------------------------------------------------------------[ 支护方案 ]

----------------------------------------------------------------------

天然放坡支护

圆心坐标 Yc(m) 7.115 8.630 6.971 8.824

----------------------------------------------------------------------[ 基本信息 ]

---------------------------------------------------------------------- 规范与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基坑等级 三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0.90 基坑深度H(m) 6.500 放坡级数 1 超载个数 0 ----------------------------------------------------------------------[ 放坡信息 ]

---------------------------------------------------------------------- 坡号 台宽(m) 坡高(m) 坡度系数 1 0.000 6.500 1.000 ----------------------------------------------------------------------[ 土层信息 ]

---------------------------------------------------------------------- 土层数 6 坑内加固土 否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7.000 外侧水位深度(m) 7.000 ----------------------------------------------------------------------

[ 土层参数 ]

---------------------------------------------------------------------- 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 重度 浮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与锚固体摩 粘聚力 内摩擦角 1 2 3 4 5 6 33(m) (kN/m) (kN/m) (kPa) (度) 擦阻力(kPa) 水下(kPa) 杂填土 1.90 18.0 --- 5.00 10.00 30.0 --- 素填土 0.70 19.0 --- 5.00 15.00 30.0 --- 粉土 0.80 19.5 --- 18.00 16.50 90.0 --- 粘性土 1.50 20.0 --- 15.00 15.00 50.0 --- 粉土 1.70 19.3 --- 5.00 25.00 90.0 --- 细砂 24.00 20.0 8.0 0.00 30.00 60.0 10.00 ----------------------------------------------------------------------[ 设计结果 ]

----------------------------------------------------------------------

----------------------------------------------------------------------

[ 整体稳定验算 ]

----------------------------------------------------------------------

水下(度) --- --- --- --- --- 10.00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天然放坡计算结果: 道号 整体稳定 半径 安全系数 R(m) 1 1.256 3.486 2 1.215 4.657 3 1.565 7.625 圆心坐标 Xc(m) 4.495 3.720 1.6 圆心坐标 Yc(m) 8.084 8.554 10.588 4 1.233 6.577 2.233 5 1.224 11.437 -1.355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20.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 7.0m深基坑计算

8.146 11.357

开挖深度7米

----------------------------------------------------------------------[ 支护方案 ]

----------------------------------------------------------------------天然放坡支护

----------------------------------------------------------------------

[ 基本信息 ]

---------------------------------------------------------------------- 规范与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基坑等级 三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0.90 基坑深度H(m) 7.000 放坡级数 1 超载个数 0 ----------------------------------------------------------------------

[ 放坡信息 ]

---------------------------------------------------------------------- 坡号 台宽(m) 坡高(m) 坡度系数 1 0.000 7.000 1.000 ----------------------------------------------------------------------[ 土层信息 ]

---------------------------------------------------------------------- 土层数 6 坑内加固土 否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7.000 外侧水位深度(m) 7.000 ----------------------------------------------------------------------[ 土层参数 ]

---------------------------------------------------------------------- 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 (m) 重度 浮重度 33(kN/m) (kN/m) 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与锚固体摩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度) 擦阻力(kPa) 水下(kPa) 水下(度) 1 2 3 4 5 6 杂填土 1.90 18.0 --- 5.00 10.00 30.0 --- 素填土 0.70 19.0 --- 5.00 15.00 30.0 --- 粉土 0.80 19.5 --- 18.00 16.50 90.0 --- 粘性土 1.50 20.0 --- 15.00 15.00 50.0 --- 粉土 1.70 19.3 --- 5.00 25.00 90.0 --- 细砂 24.00 20.0 8.0 0.00 30.00 60.0 10.00 ---------------------------------------------- [ 设计结果 ]

------------------------------------------------------------------------------------------------------------------------------------------[ 整体稳定验算 ]

---------------------------------------------------------------------

--- --- --- --- --- 10.00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天然放坡计算结果: 道号 整体稳定 半径 安全系数 R(m) 1 1.256 3.486 2 1.212 4.657 3 1.565 7.625 4 1.233 6.577 5 1.215 11.452 6 1.206 11.511 6.2、施工顺序及流程

圆心坐标 Xc(m) 4.995 4.220 2.1 2.733 -1.014 -1.639 圆心坐标 Yc(m) 8.584 9.054 11.088 8.6 11.7 11.394 6.2.1、开挖前对须降水区段先进行井点降水施工,以确保土方开挖不受地下水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2台pc330反铲挖土机进行机械开挖,左右岸同时施工。挖土从43号井处工作坑和59号工作坑开始向上游平行开挖,左岸老河道桥东侧41~43号检查井段现有地面距开挖基坑坑底高差约8m左右,为保证施工安全,该段应统一降土2~3m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挖土时应分层开挖,边支护边开挖;提前预留汽车通道,土方全部运至场外弃土场进行消纳。

6.2.2、人员组织:设现场负责人1人,工程技术人员2人,安全员1人,杂工8人,普工16人,基坑支护施工队伍随时跟进。

6.2.3、挖土方基本遵循的顺序:从自然标高到设计标高进行两至三次分层开挖,先挖一层,护坡施工人员及时打土钉、绑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然后开始下一层的开挖。严禁一次开挖到底再进行支护施工。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200mm时停止,剩余部分由人工修挖到设计标高,避免扰动原基。如遇局部超挖或扰动,不得回填泥土,可换填最大粒径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砾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槽底如有坚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砾石回填处理。

具体流程为:确定开挖顺序→开挖线放样→第一步土方分层开挖→修整边坡、做护坡→下一层开挖→修整边坡、做护坡→开挖至机械挖土深度→人工最后清理至基坑底

6.3、挖土机械器材选用 序号 1 2 3 4 5 6 7 挖掘机 自卸汽车 全站仪 水准仪 钢卷尺 钢卷尺 钢卷尺 PC330履带式 10吨 DT-02C NAL132 100米 50米 5米 台 台 台 台 把 把 把 2 12 2 2 2 2 若干 挖土方 土方外运 测量 测量 测量 测量 测量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 器材以满足现场实际需求为准)

6.4、基坑开挖方法

6.4.1、先撒上口边灰线,经业主现场核验灰线后方可开始开挖。土方开挖采用1:1.0放坡开挖。凡不满足1;1放坡条件的基坑均须进行边坡支护。

6.4.2、挖土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滑坡等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和软弱夹层、裂隙时,及时清除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上塌方与下滑。

6.4.3、在机械挖出坡面后,要求人工及时修整边坡。基坑支护紧随土方开挖进行。

6.4.4、根据基坑监测提供的数据确定开挖深度,严禁出现超挖现象。 6.4.5、基坑的土方完成后进行人工清底,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6.4.6、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对43号、59号检查井工作坑中原有污水检查井同时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应保护好原有污水管道不受损坏。

6.4.7、尽可能增加开挖工作面和运输路线,充分利用和保持装运地势差,加快装车速度。

6.4.8、基坑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应用砂、碎石填补夯实;对软弱地基,经勘探、设计、业主同意后,可采取换填土层或加强垫层等办法。

6.4.9、土方工程不宜在雨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坑内渗水或雨水较多时,随时利用污水泵将水抽排出坑外。

6.4.10、挖土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cm左右有人工挖平清底。 6.5、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本工程拉管施工工作坑及污水检查井基坑不满足放坡条件时除沟道一侧外均进行边坡边坡喷锚支护,第一排土钉长3mΦ16mm钢筋;二、三排土钉长6mΦ16mm钢筋。第四排土钉长3mΦ16mm,间距均为1.5m,每排之间呈梅花形布置。边坡喷砼,砼强度等级C20,厚度8cm,网筋采用直径6.5圆钢,编网网眼250mm*250 mm,边坡上边沿地表硬化宽1m,砼厚度10cm,砼强度等级C20,与边坡喷层相接

6.5.1施工工序

首层开挖→修整边坡→打入土钉→绑扎钢筋网片→喷射砼面层→下层开挖→重复支护工序至基坑完成 6.5.2施工方法

① 修整边坡:要求定点、挂线,按线进行修整,确保边坡平整。

② 绑扎钢筋网片:网片钢筋采用Φ6.5@250 mm×250 mm;网筋搭接为绑扎,搭接35d;与土钉进行焊接连接;

③ 土钉制作:土钉主筋采用Φ16III级螺纹钢筋。上下两层长度为3.0m,中间层为5m,特殊地段根据地质情况土钉长度可调整。 ④ 喷射砼护面层:

钢筋网片和锚杆头焊接好以后,立即进行喷砼作业。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砼中加早强剂。喷射时,喷距作业面控制在前1~1.5m距离,水灰比、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喷射砼的程序是:砼喷射机将水泥砂石料、添加剂均匀通过管路,用风压机送到作业面。在作业面的头处通过风压在向外喷射时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喷至作业面。每次喷射高度约1.5m,自下网上喷射。砼喷射总厚度为80mm,分两次喷射,第一次喷射厚度40㎜,再进行第二次喷射,直至完成。 6.6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巡视。 6.6.1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1)、基准点及监测点布置

本项目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侧壁顶端,每侧至少两个观测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3倍距离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 2)、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1)对使用的测量仪器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正;

(2)观测应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固定时段; (3)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 (4)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5)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6)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按精度要求控制各项限差。 6.6.2基坑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1)开挖面地层情况; 2)地下水控制情况;

3)围护结构体系有无裂缝、渗水、扭曲变形; 4)基坑周边堆载情况等,并留存影像资料及文字描述。

5)地面裂缝、地面沉陷、隆起等情况,并留存影像资料及文字描述。 6.6.3 现场巡视频率及周期

本工程现场巡视频率如下表所示

现场巡视频率表 表5-4

序号 1 2 巡视项目 周边环境 施工工况 巡视频率 开挖期间内按照一天一次的巡视频率进行巡视,其余时间根据变形及巡视情况而定 注:当巡视目标达到警戒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巡视。

6.6.4 报警值

基坑及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表 表5-5 监测项目 坡顶水平位移 监测仪器 全站仪 监测精度 2",2mm+2ppm 报警值 15mm\\d 坡顶水平位移 水准仪 < 0.3mm 15mm\\d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4)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七、回填土施工及质量保证措施

7.1、填筑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其分层最大厚度不得大于30cm ,用蛙式或立式夯机夯填,排污管两侧必须采取立式打夯机进行夯实。

7.2、施工中的填筑宽度应大于该层的设计宽度,压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7.3、基坑、沟槽回填时,应从低处开始回填,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

7.4、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层不在同一时间施工时,则先填段按1:1坡度的分层填筑台阶;在两个时段同时填筑,则分层应互相交衔接,其搭接宽度不小于1m。

7.5、填筑基础地下水位较高或湿软地区,应设隔离层。透水隔离层有砂料、土工织物等;不透水隔离层有土工膜等。

7.6、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要集中机具、人力分段突出,本着完成一段再开一段的原则。当日填筑当日完成,到随挖、随填、随压。

7.7、质量检查

1)分层夯实时每层压实土的土工击实实验结果必须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差不得大于0.08g/cm3;每摊铺100m2至少有两个点检查干容重,用环刀法或灌沙法。

2)三检施工交接记录,标高、坡度复核记录及其它各种测式记录。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的现象。

3)凡要求换土的工程,必须选点检查。如发现不合格,必须重新处理,重新处理所需一切费用由承包方负责。

4)井室周围的回填土施工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进行。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留设台阶形接茬。具体施工方法与管道沟槽回填相同。砂砾料回填同土方回填击实实验相同,采用灌砂法。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25cm,层层取样,每层取样数量不少于2个。 八、土方工程专项应急预案

8.1、目的

意外事故是土方开挖工程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在施工前加强岗前学习培训,施工中采取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设立应急预案措施,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编制本应急预案的目的。

8.2、组织机构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项目部办公室。开挖过程中设4个救援专业组,即:应急援救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技术分析组和善后处理组。

8.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专业救援组职责 8.3.1、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 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和演练; ○

2 组建义务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

③检查督促做好土方开挖工程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

5 向项目部主管领导通报事故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

查,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6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

8.3.2、 救援专业组分工

l 应急救援组:由施工技术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朩关人员组成,负○

责人:施工技术部。施工技术部是本预案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预案的编制、修改与演练的实施;警情判断,判别事故响应级别。安质部负责查明危险源,提出应急和补救措施。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力的调配。

2 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后勤部、物资部、设备部、财务部等有关人○

员组成,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担负应急车辆、资金的调配以及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救援、器材、物资的供应任务。

3 治安保卫组:治安保卫组:由项目部安全科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

责人:治安队长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人员疏散。 4 技术分析组:由安质部、施工技术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人:安质部 ○

。负责收集有关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程日志和班前安全讲话等相关材料,对有关设备、设施、器具、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物体)、致害物(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伤害和中毒的物质、物体)、痕迹、现场遗留物等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和试验,提报事故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