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科技工作计划

2021年科技工作计划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科技工作计划

2021年科技工作打算

2021年,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中心工作,强化总体布局,明确任务措施,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突出“聚焦特色、优化载体、加强合作”三个重点、强化“创新主体、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科技合作、创新环境”五项措施,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释创新型产业的先导驱动力、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后程爆发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工作重点与特色

1.聚焦特色产业。依照我区现实基础,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和光伏新能源等三个产业领域,按照规划引领、资源集聚、创新进展的思路推动特色产业进展。新材料领域依靠中简科技、宏发纵横、安泰科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主体,重点进展高性能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合金等产业方向;人工智能领域依靠浙大常州工研院、常州印刷电子研究院、爱尔威人工智能孵化器、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森萨塔科技、梅特勒-托利多、常胜电器、汉得利电子等主体,重点进展高性能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方向;光伏新能源领域我区拥有全市唯独的国家级创新产业集群,以及唯独由企业主体承担的天合光伏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进一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创新内涵和转型进展。

2021年,将围绕上述三个产业领域,分别启动有关的产业进展规划研究制订工作,

1 / 5

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上述1-2个方向启动市、区科技进展专项。

2.优化创新载体。

2021年,加快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项目建设,启动神农大装置预研工作,为争取立项抢占先机,力争全省唯独国家“十三五”重点科学装置——“神农大装置”落户我区;关于已引进的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两岸进展研究院常州分院、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创新进展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明确要求其依靠各自背后高校的优势科研资源,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各创新载体进一步服务地点经济,加大与地点重点企业合作力度,力争产生千万量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力争新增1家省联合创新载体,创成1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序列的研究所;建立和完善载体绩效评估的工作机制。对绩效评估得分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其治理团队一定的经费奖励。

3.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工作,鼓舞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鼓舞海外人才在区内载体或企业建立工作室,鼓舞外资研发机构落户常州高新区,对此在上予以倾斜支持;力争举办一场有阻碍力的省部级国际合作交流活动,目前在争取的有科技部欧洲司“中德国际合作工作推进会”、“中美大健康创新创业大赛”等;争取新建一个国家级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或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争取在重点国别国际合作上,启动市、区国际合作专项。

二、工作举措

1.培养创新主体。加快培养以天合光能、星宇车灯、千红制药、宏发纵横等为代表

2 / 5

的科技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产权制度、成立产业技术联盟,鼓舞企业围绕创新进展进行并购重组和跨域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养以太平洋美诺克、联影医疗、爱尔威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特色企业,完善“创新支撑、融资服务”扶育体系,加大对企业上市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全年培养科技型上市(挂牌)企业70家。加快培养以中简科技、大成镀膜、金刚文化等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企业,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关心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成为科技示范型企业。

2.建强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新型孵化器,深化与工信部国家级产业平台战略合作,大力建设“创客中国”常州基地,建成一批品牌特色鲜亮的新型孵化器;推动区内重点孵化器向孵化链条的两端延伸,拓展投融资等私人定制业务,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全年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在孵科技型企业1000家。高要求建设新型平台载体,积极争取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区内布局,提升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浙大常州工研院等重大创新载体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支撑能力。高标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推进“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发机构建设,鼓舞外资企业在本地设立研发机构,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企业设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家。

3.引育高端人才。实施人才优先进展战略,用足用好国家“千人打算”、省“双创打算”、市“龙城英才”等人才资源,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阻碍力的“双创之星”,全年争取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打算6项以上,省“双创打算”入选数在全市连续保持领先。加快引进海外科技人才,大力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推进企业与中科院、清华、浙

3 / 5

大、川大、兰州交大等深层次合作,着力提升企业家经营治理、资本运作、连续创新等能力。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制度。

4.拓展科技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利用第十二届“

5.18活动”、第六届省洽会等活动及市“天天518”平台等渠道,全面推进跨区域开放合作。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面向欧洲,梳理全区国际合作清单,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项目,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检测检验机构和投资中介机构。通过深入基层、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科技创新需求,鼓舞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争取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90项,组织区级以上产学研与国际科技合作活动16次。 5.营造创新环境。加快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区内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质量,引导服务机构高水平进展,加快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转化、质押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全年专利申请总数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3000件,授权数4000件;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平台,把握企业对“拨改投”、“首投”、天使投等基金需求模式,力争全年为中小微科技企业争取省“苏科贷”等各类金融融资

1.6亿元;积极探究与国际知名创投机构联合设立创业基金,鼓舞进展众筹、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银行等新型业态;从技术难题攻关、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方面入手,对企业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全年开展大型科技创新落实专题培训会议5场。着力和谐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待等,力争关心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超8亿元,

4 / 5

做好新一轮区级科技创新扶持制定。推进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做强“中小学生应急避险”等工作品牌,形成良好的公众科学基础和社会环境。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