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伸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1(2):45-48,2008 Journd ofZhongkai University fAgro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文章编号:1006—0774【2008)02—0045一o4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季莉娅‘,代海燕 (1.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摘要: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 从鼓励制度创新、完善措施体系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 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循环农业 中图分类号:乃20.1 文献标识码:A A thinking of circular economy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JI Li—ya .DAI Hai yah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nd Teachnology,Guangzhou 510225,China; 2.College of Vocational nd aTechnical,Inner Mongo ̄a Agricultural Universiy,Huhhott 010019,China) Abstract:It WaS emphaSized that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circular economy wa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e,advancing new socialism countryside nd aharmonious society. In addiiton,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odern agriculture circular economy were proposed,like encouraging system innovation,maturing policy system and accelerating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urte structure were advanced. Key words:modem agriculture;circular economy;cicular agrirculture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生产是对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的控制.其发展水平,通常是由恢复和增强土壤 肥力的方式,以及生产工具的类型来衡量的.按照这个标准,可以把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它们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具有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由生产 工具、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生产力的组合方式等不同表现出来的.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齐建国等¨ 认为: “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 循环利用为技术手段,以制度创新为推动力,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以环 境污染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资源效率最大化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体系基础上的大农业.也就是说,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工业 装备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 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中,提高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模 式.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对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较 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比较分析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在2O世纪6o年代提出 引.到 收稿日期:2008—0l一08 作者简介:季莉娅(1980一),女,贵州镇宁人,助教,硕士. E—mail:jil/yayaya@163.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1卷 了20世纪8O~9o年代,发达国家为了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以生 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了产业发展,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新的经济潮流.它是国际社会在 寻求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是物质循环、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即“资源能源消耗少、经济效 益高、污染排放小”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从物流的方向看,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单程式经济,即“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 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图1).单程式经济是指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大量排放废弃物”的技术经济范式.其基本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传 统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 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 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 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资源.+产品 .+消费_+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运行模式,以“3R”原则,即减量化 (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以及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 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以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目的(图2). 资源开采 Resources Exploitation I EndT黼二二工二 . reatm ent I"\ ..产品制造 污染『’ 一 Product Manufacturing  ̄二二 二 .)窿 ̄I N自a笙ture 物品消费 Consumption 凰; …囤一 ………j: 图1传统经济运行模式 图2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Fig 1 The Operation Panem of Traditional Economy Fig 2 The Operation Paaem of Circutar Economy 可见,循环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否定、创新而形成的更高级、更先进的经济形态和 经济发展模式,比传统经济具有更多优点.如,其是以生态系统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等为支持理论;以 绿色核算体系(绿色GDP等)为评价指标;以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为环境治理方式;以环境与社会持 续发展利益为追求目标;以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网状经济(资源利用一绿色工业一资源再生)为运动方 式,并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科学经营管理、低开采、高利用,废物零排放或低排放,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2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农业生产与自然界的关系密切,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当今,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 快速发展下,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J.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也使得农村可获取能源的种类增多;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小农经济已逐渐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家 庭养殖逐渐被规模养殖取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加快,产生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带动型、“专 业协会+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基础的种养业物质循环渠道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的 发展带来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大,因此,要求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产生了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更好地进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制等. 这就要求在资源的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 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把传统依靠资源消耗增加产量的粗放式经济,转变为通过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 环推进发展的集约式经济. 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应该发展新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即一种与当今不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 场化相适应的现代循环农业.是针对人I:I、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核心是运用可 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 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农业生产 中的每—个物质环节,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 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创造良好环境,使农业生产和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季莉娅,等: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47 活真正纳入到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3 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对策 3.1指导思想 3.1.1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持久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模式,加强对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谋求经济社会 最大限度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应坚持资源利用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积 极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 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鼓励制度创新,积极开发绿色技术,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及标 准体系建设,完善措施体系,建立健全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和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2科学规划科学的规划是推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首要措施.与之有关的规划包括国民经济社会 发展中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节能节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森林规划、自然生态保护规 划、科学发展规划等.科学的规划可以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片面性,克服市场失灵的缺陷.在规划中,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的原则,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 标、重点和措施,找准实施的切人点 J. 3.1.3全方位考虑需要全面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的整体性,把制度的建设贯穿于资源与环境 的规划与开发、资源的流通与利用、产品消费、产品包装再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全过程;二是制度的衔 接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科教支持、行政引导、市场推进和经济刺激的作用;三是制度的前瞻性和可操作 性,在考虑国情和各地差异的前提下,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既要考虑科技的劳动替代和高效作用,又要 考虑我国劳动力众多就业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四是制度应体现公平性、效率性和平衡性,既要平衡考虑各方 面的要求和利益,又要保证资源、收益、义务和责任分配的公平,提高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效率. 3.I.4发挥主导作用 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应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 来看,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与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统计、考核、 激励、监督等制度;促进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清洁生产;综合运 用各种手段,引导企业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经 验,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宣传教育机 制等,保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J. 3.2主要对策 3.2.1 面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进行制度创新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创新是基于对生产条件和 生产组织的重组,以建立效能更高的制度体系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和经济增长.它侧重于寻求经济效益最 大化而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初往往不是以增进全社会的福利,而是以集团利益为主要目标,从而 可能引发环境与资源问题;而面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则是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虽然和传统的制度创新一样,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手段,但是这种制度创 新不是追求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兼顾社会效益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不仅不能加剧对 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环,而且必须能实现资源再生产与持续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维持与保护.制度 创新所创造的效益应是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寻求的是社会福利的持续化,它所实现 的效率是促进资源和要素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6 J.它所产生的推动力也将促进、企业、个人之间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上的合作与竞争中努力实现博弈均衡,因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J.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和法律体系,增 加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循环型农业推进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 环境管理,为循环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与国家层次的循环经济立法相呼应,建立我国现代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创造 良好的环境. 3.2.2把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转变单纯追求GDP的目 标,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把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指导原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1卷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探索 建立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参数.制定现代循 环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 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清洁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5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 和模式及相关的工程措施、支持重点领域与保障体系. 3.2.3调整农业结构和优化农业经济布局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资 源禀赋和农业结构的特点,合理调整我国农业的区域布局,构建区域循环农业体系.开展农业的专业化生 产与区域布局,建立发展循环农业所要求的适度经营规模和产业聚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农业废弃物资 源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原材料基地. 3.2.4建立完善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标准体系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的系统 工程,在其经济子系统内,产业和产业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都要形成相互耦合的循环系统,循环经济才 能真正“循环”起来.因此,要研究和建立起完善配套的体系,一方面促进各子系统内的“循环” 畅通,另一方面要避免各子系统“接口”之间的“堵塞”现象. 要在产业结构、价格、税费、投资、补贴、信贷、消费、采购等一揽子问题上,制定有效、配套 的,促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 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少 污染排放的税费改革;结合投融资改革,调整投资向推进循环经济倾斜,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 金支持;同时,要参照国际标准规范,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环境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以资源生产率、资 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 3.2.5鼓励技术创新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推进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集成体系建 设.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尤其发展“工厂化农 业”的农业“制造化” J,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拓展农业空间的技术集成与创新,为发展现代农 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加大对发展集约循环型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开发、示范与推广应用.积极推 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核心技术.重点组织有重大推广 价值的新能源利用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 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 术、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与工业污染防治的成套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同时,要把先 进、适用的技术进行集成,形成完善的资源节约、能源梯次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积极支持建 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3.2.6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龙头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 成长性的市场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J.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单元,无疑是现 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入现代装备现代 科技、现代理念、现代管理,不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现代农业生产 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利益预期,是不 会主动实践循环经济的.如果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技术更新和改造,生产绿色产品,让龙头企业能够 收获的不仅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 机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建国,尤完,杨涛.现代循环经济理论与运行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15. [2]吴季松.循环经济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9—10. [3] 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J].生态经济,2005(4):10,14. [4]李晖.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6(10):96—98. [5]李东升.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现代农业[N/OL].人民日报,2007—03—16.http:∥www.sorthen.com/rdlyljeek/ 2OO703160236.htm。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29—330. [7] 代海燕.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8]江彦博,赵洁.农业部:龙头企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J].农业科技通讯,2007(2):59. 【责任编辑徐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