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①无色溶液中:K、Cl、Na、MnO4、NO3、SO4 2-+--2-2-②使pH=11的溶液中:CO3、Na、AlO2、NO3、S、SO3 ++-12 -1---+2-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mol·L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 2++-+2-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NH4、Cl、K、SO4 3+--+2-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MnO4、NO3、Na、SO4 2+3+---2-⑥酸性溶液中:Fe、Al、NO3、I、Cl、S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2+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 (s)+ 2Fe(aq)= 2Fe(OH)3 (s)+ 3Mg(aq) 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 + Cu= Cu↓ + 2Na --2-C.已知:酸的强弱H2CO3>HClO>HCO3,则:2ClO+ CO2(少量)+ H2O ===CO3+ 2HClO 2+- -D.将足量的NaHCO3溶液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Ca + OH+ HCO3 = CaCO3↓+ H2O 13.已知:将一定量Cl2通入KOH溶液,可能生成KCl、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6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0.5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3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3a mol<ne<5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2a mol 14.只用下表提供的仪器、试剂,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仪器 试剂 相应实验目的 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A 托盘天平(带砝码)、滴管、食盐,蒸馏水 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B 烧杯、漏斗、滴管、铁架台AlCl3溶液(含少量MgCl2),除去AlCl3溶液中少量的(带铁圈)、玻璃棒、滤纸、烧碱,CO2,稀盐酸 MgCl2 导气管 试卷第3页,总6页 „„„线„„„„○„„„„ C 铁架台(带铁圈、铁夹)、分液漏斗、洗气瓶、烧杯、MnO2、稀盐酸、浓硫酸、饱圆底烧瓶、导管(若干)、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石棉网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稀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导管、橡皮塞 液 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D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15.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D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B、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线„„„„○„„„„ 为13,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是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B)>r(C)>r(A) B.元素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C.D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工业上常用电解元素C、D的氯化物来制取它们的单质 16.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所示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 B.图2所示装置可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 C.图3所示装置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D.图4所示装置与操作可除去苯中的苯酚 1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应用都正确的是 A.氢氟酸具有强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B.氨气显碱性,可用P2O5或无水CaCl2干燥 C.MgO、Al2O3熔点高,它们都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D.铜的活动性比铁弱,可在海轮外壳装铜块减缓海轮腐蚀 1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c(H+)/c(OH-)=1×1014的溶液:Fe2+、K+、HSO--3、ClO B.0.1 mol·L-1FeCl++--3溶液:NH4、H、I、SCN C.0.1 mol·L-1NaCO+2+HCO-2-23溶液:K、Ca、3、SO4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Ba2+、NO--3、Cl 19.A由Al2O3、Fe3O4、Al、Cu中的某几种粉末混合而成,设计成份分析方案如下: 试卷第4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当m1>m2时,溶液a中阴离子只有1种 B.生成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C.要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A1,可取A加入适量稀HC1 D.当m2-m3=2.96g,Fe3O4的质量至少为2.32 g 20.常温下,下列各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A.NaHSO3与Na2SO3混合溶液中:3c(Na)=c(HSO3)+c(SO3)
B.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20 mL与0.1 mol/L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c
--+
(CH3COO)>c(CH3COOH) >c(Cl)>c(H)
+2-+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HSO4和NaOH溶液混合:c(Na)=c(SO4)>c(NH4)>c„„○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H+)>c(OH-)
D.向1.00 L 0.3 mol/L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0.2 mol CO+
2气体,溶液中:c(Na)>c
(CO2--)>c(OH-)>c(H+
3)>c(HCO3) 2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装置可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图3装置可测量Cu 与浓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D.图4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 (OH)2
22.甲是一种常见的单质,乙、丙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甲、乙、丙均含有元素 X 。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 元素不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B.X元素可能为Al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23.某溶液中含有大量NH++2CH-4、Na、HCO3ˉ、CO3ˉ、3COO,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
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A.Na+B.CO23ˉ
C.CH-+
3COO D.NH4
24.下列图像中的曲线(纵坐标为沉淀或气体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质的量),其中错误的是
A.图A表示向含H+
、Mg2+
、Al3+
、NH+
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B.图B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试卷第5页,总6页
„„„„○„„„„内„„„„○„„„„装„„„„○„„„„订„„„„○„„„„线„„„„○„„„„
C.图C表示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的关系曲线 D.图D表示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 2 +22
25.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③Cl、④Br、⑤SO3、⑥SO4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溶液的pH大于7 CCl4层呈橙红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1) 用pH试纸检验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④③⑥ 2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解―→说明试样已变质
B.除去粗盐中硫酸钙杂质:粗盐
精盐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试样色―→溶液中含有Fe
D.证明酸性条件H2O2的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氧化性:H2O2>I2 A B C D
操作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将过量CO2通入Na2SiO3溶液 现象 白色沉淀 变红后不褪色 试纸不变蓝 无沉淀生成 结论 该溶液中一定有SO4 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原溶液中无NH4 CO2最后转化为HCO3 -+2-2+
2+
白色沉淀沉淀不溶
溶液颜色无变化溶液变红
溶液变蓝色―→
试卷第6页,总6页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