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
第37卷 第6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Nov.,2008
Vol.37 No.6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周英杰,丁玉莲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利用同蒙古国接壤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与蒙古国边境贸易和 [摘 要] 口岸经济,有序进行能源资源合作开发,促进了境内外商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对外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对蒙边境贸易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阶段中蒙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边境贸易;中蒙;发展研究;建议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59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8)0620041202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东方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省接壤,边界线长3211公里,有11个对蒙古国开放口岸。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口岸资源,大力发展与蒙古国边境贸易和口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发展历程。
至今为调整发展时期。边境贸易额虽有所起伏,但仍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古国边境贸易
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占中蒙贸易额的13.84%,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3%。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6%;进口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
5%。2000年至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对蒙边贸总额22.49
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古国边境贸易始于1985年,当年易货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46万美元。此后两国边境贸易从最初的边民互市贸易、现汇贸易为主体,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边民互市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物流业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对蒙边境贸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85年至1986年为起步时期。两年易货贸易额147万美元。1987年至1993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内蒙古以国家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契机,组建了大批有实力的边贸公司从事边贸经营。边贸进出口总额由1983年274万美元增至8312万美元,增加30倍。
1994年至1995年为回落调整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外汇
亿美元,对蒙边贸出口7.94亿美元,对蒙贸易进口14.55亿美元。现有边境贸易企业342户,且以民营企业为主。对蒙古国边境贸易出口商品品种逐年增加,由农副产品、生活必需品、轻工产品增加到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商品主要有货运机动车、硅酸盐水泥、塑料制品、马铃薯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煤金属矿砂和化工原料等近20种,多为我国相对缺乏的能源性、原料性商品。
2.口岸过货情况。2007年对蒙口岸进出境货运量912.3万吨,同比增长6.4%。其中进境货运量763.2万吨,同比
增长1%;出境货运量149.1万吨,同比增长46%。2007年对蒙口岸进出境客运量192.4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其中进境客运量96.5万人次,同比增长27%;出境客运量95.
9万人次,同比增长26.9%。
管理改革和自治区外经贸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大批边贸公司亏损,中蒙边境贸易发展较为困难。1994年、1995年的边境贸易额分别为:5454万美元和4718万美元,边贸额较1993年减少了近一半。1996年至1999年为跨越式增长时期。国家边贸管理的贯彻实施使内蒙古中蒙边境经贸合作逐渐升温,四年间边境贸易额由5352万美元迅速增长至30050万美元,年平均增加8233万美元。2000年
二、中蒙边境贸易的特点
(一)双边在贸易上充分体现互补性。内蒙古与蒙古国
商品结构和资源结构互补性强。从对蒙边贸出口商品的品种看,多为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农
[收稿日期]2008210225
[作者简介]周英杰(19722),男,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助理经济师;丁玉莲,女,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
行。
・4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周英杰,丁玉莲/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副产品、轻工产品、纺织产品、机电产品、家用电器和装饰材料等商品。进口商品为蒙古国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有化工原料、有色金属原料、废钢铁、煤等。这些大宗原材料商品的进口,对我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相对较小,缺少资金和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而中国的市场巨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因此,利用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开发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实现两国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中蒙边境贸易呈逆差。2000年至2007年,对蒙边贸逆差分别为0.58亿美元、0.41亿美元、0.45亿美元、0.54亿美元、1.37亿美元、2.06亿美元、0.6亿美元和0.56亿美元。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呈逆差主要是由边贸进出口商品结构所致。内蒙古自治区边境贸易出口以粮食、蔬菜、服装、鞋帽等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进口以燃料、原料、木材等资源性产品为主,进口商品的金额一般大于出口商品的金额。由于边境贸易的商品结构长期稳定,所以对蒙边境贸易的逆差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三)人民币成为中蒙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币值坚挺,在中蒙边境贸易往来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比例日趋提高。2004年至2007年中蒙边贸账户行中人民币汇款占汇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4.99%、76.19%、
77.97%和80.%。人民币在中蒙边境贸易结算中作为支
贸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对中蒙边境贸易的发展和推动人民币走出国境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推进中蒙边境贸易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有关边贸管理。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边境贸易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由于相关管理的滞后,使边贸发展受到了影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结合中蒙边境贸易实际,出台系统完整的边境贸易管理优惠,支持人民币“走出去”,有效促进对蒙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以人民币结算边境贸易出口退税。
2007年国家分配给内蒙古自治区的出口退税基数是13.7亿元,超出基数的退税部分按国家财政出92.5%,地方
财政出7.5%的比例进行分配。照此比例实行边贸人民币结算退税的,虽然暂时需从地方财政拿出少部分资金用于退税补贴,但是可以把国家鼓励出口的用足用好,使中蒙边贸企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进一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和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出口的扩大及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收益将远远大于此前的地方财政补贴,因而实行边贸人民币结算退税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对符合国家有关的边贸出口产品收取人民币给予同等的出口退税,以调动边贸企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积极性。
(三)进口贴息范围扩展至边境贸易。
进口贴息不应仅限于一般贸易中的鼓励类产品,边境贸易中凡在鼓励目录内的产品和技术且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进口,也应享受同等待遇。在进口贸易中积极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利于减少边贸企业汇率风险和经营成本,提升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边境贸易发展。建议财政、商务部门研究扩大进口贴息范围。
(四)进一步疏通边贸银行结算渠道,增加新的结算品种。
在银行结算业务中,应充分发挥现有结算品种的作用,积极开拓新的结算品种,拓宽边贸结算渠道。结合地区特点,认真研究做好口岸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积极探讨商业银行在边境贸易金融服务中的定位与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偏远地区机构分布上的优势,畅通结算渠道,服务边贸往来。鼓励开办信用证、保函等业务,发挥其在本币结算中的作用,提高口岸金融服务水平。
付手段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出口商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对外国进口商而言,人民币币值稳定且比较容易兑换,因此进口商在支付时也愿意使用人民币。
三、中蒙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边境贸易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边境贸易发展迅速,但部分边境贸易管理已不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且尚无系统完整的边境贸易管理,使边境贸易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持。
(二)边贸进口税收优惠逐渐弱化。
进口税收优惠是边境贸易收益的一个重要支柱。随着我国进口的调整,享受边贸税收优惠的品种逐渐减少,化工原料和钢材等主要交易商品均要全额缴纳进口关税。2004年边境贸易“双倍抵扣”取消,对进口矿产品等零关税商品为主的边贸企业来说,已无边贸税收优惠。大宗货物通过正常贸易选择海上运输,分流了原边境贸易的货源。
(三)人民币结算出口不退税。
人民币汇改后持续升值,给边贸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利润微薄企业带来成本压力。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越来越多的对蒙边贸企业愿意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需求日趋增强。但企业出口以人民币结算的仍然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享受出口退税。为了取得出口退税,个别企业甚至将已出口收到的人民币货款在黑市换成美元,再带入蒙古国通过银行汇回国内。这种做法增加了边
2005.
[参 考 文 献]
[1] 杨清震.中国边境贸易概论[M].中国商务出版社,[2] 杨清震.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M].民族
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张晋海]
・4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