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年河南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习题精炼: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2018年河南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习题精炼: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时间:50分钟 分值:67分)

评分标准:填空题每空1分,选择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 (2017洛阳二外模拟)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 2. (2017成都A卷)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下图中的________图,应该佩戴由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第2题图 第3题图 3. (2017开封一模)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用放大倍数是10倍的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3°,他用放大镜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 4. (2017苏州)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

满足________的条件.

第4题图 第5题图 5. (2015陕西)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__镜. 6. (2017郑州外国语一模改编)将一个4 cm高的物体放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前,且距

离凸透镜12 cm 远,则该物体通过凸透镜所

成的像的高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 cm,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应用此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7. (2018原创)现代遥感卫星,能在空中24小时不间断的拍摄地面上的景物.拍摄时,感光元件即光屏应略大于一倍焦距处才能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卫星在空中运行到________(选填“近”或“远”)地点处进行

拍摄时,可使拍得的范围最大. 二、选择题

8. (2015南宁)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

发电. 此透镜是一个( )

A.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第8题图 第9题图

9. 昆虫观察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

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

的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则他应该选( ) A. 焦距为4 cm的凸透镜 B. 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 C. 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 D. 焦距为2 cm的凸透镜 10. (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

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11. (20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 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

A.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 三个方面都相同 D. 三个方面都不同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 (2018原创) 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 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水杯下半部分的箭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是投影仪

D. 要使水杯下方的箭头所成的像变小,可将纸片靠近水杯

13. (2018原创)(双选)如图甲所示,人眼能看到凸透镜左侧烛焰所成放大的清晰像.若在蜡烛和它的像之间放置一足够大的不透明薄板,其他都不动,如图乙所示,则( )

第13题图

A. 人眼还能看到这个清晰的像

B. 人眼能直接在薄纸板上看到清晰的像

C. 适当将蜡烛靠近透镜,它的像可能与薄板重合

D. 适当将蜡烛远离透镜,它的像可能与薄板重合

14. (2017天津)(双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 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 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 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 f1<f2 D. f1>f2 三、作图题

15. (2017建设兵团)请画出图中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射出的光线. (F为透镜的焦点,O为透镜的光心)

第15题图

16. (2017兰州)在图中画出从S点射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 (2017广东)如图所示,请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8. (2017洛阳模拟改编)(9分)如图所示,小

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第18题图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 cm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

(3)他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他应该将________________,使像回到光屏. (5)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满分冲关)

1. (2016开封二模)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的会期.如图是“菊花花会”期间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同一盆菊花的两幅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拍摄________(选填“甲”或“乙”)照片时像距较大.

1题图

2. (2016扬州)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 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选填“远”或“近”)些.

第2题图

3. (2017湖州)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甲、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选填“图甲”或“图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第3题图

4. (2017常州)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 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第4题图

A. 20 cm B. 15 cm C. 10 cm D. 5 cm 5. (2018原创)将凸透镜靠近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图乙的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第5题图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6. (2017新乡一模)(双选)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成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 ________(选填“照相同”、“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点(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第6题图

A.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幻灯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7. (2017平顶山模拟)(6分)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第7题图

(1)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这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基础过关

1. 凸透 会聚 2. 乙 凹

3. 正立、放大 3° 【解析】使用放大镜时,物体处在凸透镜1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角经放大镜放大后,两条射线的粗细和长短被放大了,但张开的程度不会改变,角度大小不变,仍为3°.

4. 凸透镜 大于2倍焦距(或u>2f) 5. 倒立 凸透 虚 平面 6. 大于 异侧 投影仪

7. 缩小 远 【解析】遥感卫星与地面的距离远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光屏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物距变大,像变小,取景范围变大,则当卫星位于远地点时像最小,取景范围最大.

8. A

9. C 【解析】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说明物距为10 cm;成正立、放大的像,说明物距小于焦距,因此10 cm10. A 【解析】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是凸透镜,拍摄录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红外线在可见光谱以外,人眼看不到.故选A.

11. D 【解析】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窗外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在报纸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两次所成的像相比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方面,三方面都不同.故选D.

12. B 【解析】图中装有水的水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甲、乙可知,水杯的下半部分箭头方向变得相反,成缩小的像,成像原理是照相机;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知,要使水杯下方的箭头所成的像变小,可将纸片远离水杯,故选B.

13. AC 【解析】由图可知,蜡烛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不能被光屏承接;根据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知当蜡烛靠近透镜,像也会靠近透镜.故选AC.

14. BD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正确;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乙对光的会聚能力比透镜甲强,即f1>f2,C错误,D正确.

15. 如答图所示

第15题答图

【解析】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16. 如答图所示

第16题答图

【解析】入射光线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交于虚焦点处.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17. 如答图所示

第17题答图

【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晶状体对光有会聚作用,通过矫正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18. (1)(1分)10 (2)(1分)同一高度 (3)(4分)缩小 照相机 左 变小 (4)(2分)上 蜡烛向上移动 (5)(1分)右

【解析】(3)由题图可知,此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是30 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继续增大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5)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凸透镜前面增加一凹透镜后,光线延迟会聚,像向后移动,此时光屏应向右移动.

满分冲关

1. 凸 乙 【解析】甲图的像比乙图的像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知,甲图的像距小于乙图的像距.

2. 凸 照相机 缩小 2f 近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过摄像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之相同,此时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要使像大一些,人离镜头要近一些.

3. 图乙 远离 【解析】图乙中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眼睛的成像性质相同;近视眼是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所以应该将图乙中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 A 【解析】小明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了正立、放大的图像,则此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似,物距应在一倍焦距内,则有f>15 cm,则焦距有可能是20 cm,故选A.

5. D 【解析】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②;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①;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③;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④.故选D.

6. BD 【解析】由图像可知,u=25 cm,v=40 cm,u<v,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A错误,B正确;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处时,物距等于40 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知,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距等于25 cm,即光屏移到75 cm处,C错误; f<25 cm<2f,40 cm>2f,则12.5 cm<f<20 cm,当蜡烛放在40 cm处,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得不到实像,D正确.

7. (1)(1分)将光屏向上移动 (2)(3分)右 放大 幻灯机 (3)(2分)虚 C

【解析】 (1)图中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观察题图可知,此时光屏的位置偏低,因此应将光屏向上移动;(2)固定凸透镜不动,若将蜡烛移至A,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必然增大,因此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移动,才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根据图可知,A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