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讨

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陶行知2019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讨王雪莹(山东省临淄区齐陵街道中心小学  255430)

摘要:教师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时段正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教师需在这一阶段实现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文章主要探究农村小学如何家校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指明齐陵街道中心小学阅读情况以及当前农村地区小学阅读现状,并结合存在于其中的问题,给出培养策略。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低年级 阅读兴趣 家校结合

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由农村学生和务工子女组在学校之外,因为家庭经济、家长不重视,课成,学生阅读量少、阅读习惯差。在学校阅读情况调

外并无多余的钱用于阅读书籍的消费,造成学生购研中,57.49%的学生拥有书籍数量为20本以内,有买能力低下。另外,因交通及经济因素,并没有通100本以上书籍的学生占4.67%;39.07%学生每月读两畅化的资源来源渠道。

本书,基本不读书的学生占2.46%;71.5%的学生每天(2)家庭阅读氛围

读书半小时,0.98%的学生不读书;43.49%的父母很家长阅读意识不强,缺乏对阅读的长远认识,少读书,仅12.04%的父母每天读书;78.62%的学生非认为读书无用,学好课本知识即可;很多家长反馈,常希望有一个既可以听又可以读的阅读平台。而针对孩子阅读“闲书”是耽误学习,因此不鼓励孩子阅农村小学的阅读问题,需给出恰当、合理,以及创新读。部分年轻家长喜欢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游化的应对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戏,这些习惯严重影响学生,导致书籍成了点缀,手机、电脑成为课余的主要生活情趣。

一、农村小学家校结合阅读现状(3)家长职业特点

1.家校结合内在含义

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阅读氛围不够浓厚,家校结合指教育者与家长、社区共同承担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阅读习惯。调查发现,多数家长在外乡镇工作或者为个

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五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体户,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的繁重、时间的紧张以及家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多主体介入务的纷杂分散了绝大部分精力,没有阅读的习惯。教育参与,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将阅读从校内延伸到是树,家庭教育是根。《人民日报》在题为《教育改革校外,使家长从阅读的监督者转变为自觉的参与者要从家长教育开始》一文中指出:“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和引导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坚持生活教育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

也说明家校结合的意义及优势。

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2.阅读现状成长成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1)阅读资源匮乏

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是严重缺失的。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未均匀化,直接造成能够应(4)难以保证阅读时间

用的图书资源较为短缺,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阅读

学生大部分时间浪费于玩耍上,仅用很少的时

物单纯限于偶尔的借阅图书以及自己的教材教辅。间读书。当回到家中,又因为性因素,很少会

120No.1 2019

有条件去读书,督促学生的家长也很少。

基于此,我们开展童心乐读,就是以多样化的读书方式,以学生阅读带动家长阅读,实现家庭共读,发挥好农村小学文化辐射功能。

二、通过家校结合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读书量、读书效果的变化,目前采用阅读打卡记录、纸质方式评价,但缺乏详细科学的测评数据。农村小学家长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家校结合需要思考合理的策略与方式,让家长成为童心乐读主动参与的一员,而不仅仅是监督者。线上推送内容有限,如何实现线下有深度的阅读,起到辐射的作用?由此,学校需在前期以朗读者活动、亲子阅读讲堂为推动,面向家长、学生征集音频,邀请家长入校参与阅读。但是活动结束后,家长主动参与性仍不高,由此可见,家长潜意识中没有重视阅读,让阅读润物无声地走进每个家庭,我们尚需努力。

1.丰富内容及变化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则会变为爱读书,会读书,从而拓展各方面。因此,语文教学需做到抓语言、语感及朗读。而课堂上的朗读。是不可或缺的培养文明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水平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

读出作品意蕴。深切的感受基于透彻理解,进而正确传达作品感情,准确掌握其情调及节奏。教师需选择资料链接、背景介绍、图片、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方式,通过深入浅出故事化语言,自然生成作品的意蕴,将孩子带到情感境界。

读得流利、正确。要求读时在轻声、儿化、音变、生母、韵母等层面均符合普通话语音规范,读者忠于作品原貌。

把握读的技巧。教师给学生正确示范,并了解学生的心,便于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激发对读的热情。

读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及生活经验,表达出对语言材料的敏感度。

基于上述表现,教师将学生带入到读书的生活中,领略读书的乐趣,走进文本。

2.线上线下平台阅读形式

线上线下的形式新颖,由学生、家长、教师参

科学与K E X UE Y U S H I J IAN实践

与录制音频,推送时辅以故事、文章等文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童心乐读”公众号平台实现文字+声音的有机结合。

方法创新。学生、家长、教师多主体的介入与参与,让“童心乐读”不仅仅是学校的推广工具,更让它走进家长、学生中间,确保阅读实效。

“读书+”内容创新。建立“读书+”阅读体系,搭建“五年读书”框架。内容包括“中华经典”“优秀绘本”“童话故事”“全科阅读延伸”“中外名著”“好书荐读”等内容,适合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读书+”还将与研学体验相结合,促使学生

,增强人文素养。

3.家校互动为课外阅读清障排淤

学生读书有乐趣。在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中,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没意思”,其实这反映的是一个读书方法的问题———读不出文字背后的意义,感

受不到读书的乐趣。如何让学生读懂书,会读书呢?一、同伴共读。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同

伴间的交流分享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激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积极、自主读书。二、亲子共读。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在父母的引领下,孩子读懂了书,读出了乐趣。三、读书活动快乐多。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家长通过活动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品尝到读书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四、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班级,教师做学生读书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与学生分享读书感受。

学生时时能读书。有效利用特定的阅读时间,即每日诵读课和每周阅读课这两个时间段,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古诗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学生在此静静地读书,积极地交流,默默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易联华.巧用课堂点评、提升教学效果[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2]陈姝艳.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推进童心乐读的实践与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8ZJG059。

No.1 2019121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