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1]《透镜及其应用》小结

[01]《透镜及其应用》小结

来源:华佗小知识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2、 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生活中的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及光路图: 物距 倒正 放缩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2f 投影仪、幻灯机

1

u=f 无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两倍焦距处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四、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物距大于物镜焦距并小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课本中讲到的): 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物距大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

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较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对眼睛的视角越大,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越大。

1.如果眼球的______,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_______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造成近视眼.

答案:前后径过长、晶状体、前面 2.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焦点前35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的性质,可以判定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物体位于焦点前35 cm,则物距应为50 cm,由于35 cm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的条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选择A项.

解析:要测出凹透镜的焦距,需要平行光源、凸透镜、刻度尺、光具座等辅助器材.如右图所示,其操作与观察方法是:让平行光源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的位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1,再在凸透镜的后面安上待测凹透镜,并在光屏上画一个与凹透镜等大的圆,移动凹透镜使光斑与圆正好重合,测出凸透镜与凹透镜间的距离s,凹透镜的焦距大小为f1-s.

2

3.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利用平行光源可以找到焦点,直接测出焦距,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如何利用凸透镜来测定凹透镜的焦距?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得不到实像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在透镜另一侧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一定是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如果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物距变为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为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5.答案:C

解析:因为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可以显示在光屏上,我们看到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人觉得光是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但实际这一点并没有光线发出,故不能显示在光屏上.所以选C.

6.将物体从距凸透镜3f处移向5f处,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像如何变化 A.先放大后缩小 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6.答案:D

解析:u从3f变到5f,像都是缩小的,但随物距的增大,像距将减小,像也变小,所以选择D.

7.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 cm

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 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 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 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7.答案:C

解析:当透镜距焦点的距离是10 cm时,成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在f与2f之间,蜡烛到焦点的距离应

3

在1倍焦距以内,即10 cm<f,所以A、B、D选项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当u=20 cm时,u一定小于2f,所以不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C选项的判断是错误的.因此,应选C.

8.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是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 解析: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同,成像情况也不同,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有实焦点,能成实像;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没有实焦点,也不能成实像,利用它们的这些性质,就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来区分它们.例如把它们对着太阳光或者远处的电灯丝,看它们能否把光线会聚在白纸屏或墙壁上.

如果把眼镜对着远处的电灯丝,在光屏上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镜就是凸透镜,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灯丝的像,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

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其中的几种: 方法1:太阳光会聚法 使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量出透镜到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2:二倍焦距法

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将物体放在光具座上,物体和光屏分别放在透镜两侧到透镜相等的位置上,同时移动物体和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物体等大的像,量出物体到光屏距离除以4就是透镜的焦距.

方法3:几何作图法

如右图所示,画任意线段BD,在B、D两点处,按合适比例作两条垂直线段AB、CD,使AB=u,CD=v,连接AD、BC相交于E点,作EF⊥BD,则线段EF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本章知识梳理

定义: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凸透镜透镜的种类符号:定义: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符号:透镜的作用

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

透镜的作用及其成像尤其透镜相关知识点的考查是光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而学生对此章节内容往往是对表象零碎的感知而抓不住其内涵与实质,只会背诵而不会运用。针对此点,特将本章节内容以考点题型的形式加以总结拓展。

考点一:对透镜作用的考查

主要让学生区分凸透镜与凸透镜的作用,突破点便是以课堂演示或探究实验的情景记忆其特征、特点。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有发散作用。

例1 当一同学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 透镜,乙是 透镜。

解析: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说明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甲是凸透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说明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故乙是凹透镜。

考点二: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考查

该知识点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由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形成像点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形成像点,且物与像对应的点是对应关系。另要理解从物点发出的光射在凸透镜上有无数条光线,其中包括三条特殊光线但折射后都会聚于像点。如图1-1所示。

题型一、由成像原理完成光路图

例2 如图1-2所示,蜡烛AB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作出AC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似考查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但只看AC则无法作出其折射光线,所以其实质仍然是考查物点与像点的对应关系。由物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像点,其中包括三条特殊光线,因此只要用两条即可找到像点A′而AC的折射光线将过A′,即而完成光路图1-3。

拓展变形(一)

例3 已给出物与像及AC入射光线,找出凸透镜的大致位置,且完成光路图。如图1-4所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因此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主光轴即为光心的位置。从而确定了凸透镜的位置,又因物点了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都要过像点,所以AD

5

折射光线如图1-5所示。

拓展变形(二):关于凸透镜成像中的遮挡问题

例4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恰好有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此时像的影响是( )

A.几乎没有影响 B.像上有一只小虫

C.像上有一只小虫但不清晰

D.像变得模糊

解析:物体在光屏上成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它跟凸透镜是否残缺无关。若用不透明物体遮挡凸透镜某一部分,则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剩余部分会聚成像。或者说从物点发出的光线有无数条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点,只是遮挡了某些光线。使物体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少了,因此像的亮度减弱但仍是清晰的像。

对此题再拓展提问: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则小虫是什么情况?(此时凸透镜是放大镜效果,故成放大、正立、虚像。)

考点三: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

题型一、对探究成像规律的考察

如探究目的、器材、组装方式、每一步操作的目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等。

例5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请指出该装置的两处错误。

图1-6

(2)当蜡烛固定在f(3)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眼睛在透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图1-7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物理情况的是()

图1-7

(4)如果在实验中光屏上始终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6

解析:(1)①由图可知凸透镜应放置于物与光屏之间。

②为了在光屏的呈接到像应将凸透镜、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应将光屏前后移动,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4)①当u②当f③当u=f不成像只有模糊的光斑。

④凸透镜、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题型二、对成像规律的记忆考察

为了更好的记忆、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由实验情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照相机给物体照相时物很远即u>2f且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样用投影仪、放大镜记忆f例6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当透镜距地面10cm时,成一个最亮最小的点。则当某物体距透镜15cm时,物体的成像情况是( )

A.不能成像 B.一定成放大倒立的像

C.一定成放大虚像 D.一定成缩小实像

解析:由题意知此透镜焦距是10cm,则u=15cm时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选B。

题型三、对成像规律的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中学生往往只对现象或物距影响成像情况有所记忆总结,却忽略像的位置即像距的变化。对像距实质的把握灵活运用,如物与光屏位置的对调,则光屏上能呈接像吗?此点主要利用光路的可逆性。从而也知道了投影仪与照相机具有可逆性。再者,物体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时像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物距减小像距变大(u >f时))。此知识点亦可引伸考点如照相机与投影仪的镜头、底片、幻灯片、暗箱的移动调问题。其相应考查点如下例题:

例7 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让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则( )

A.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

B.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

解析:由题意知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则光屏在2倍焦距之外即像距大于2倍焦距。把光屏与蜡烛对调,即物距在2倍焦距之外则光屏位于1倍焦距与2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8 一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他应该( )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解析:由成像规律知等大的实像即u=2f,要得到缩小实像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即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即越远离透镜像越小,且物像移动方向具有一致性知:像距减小光屏靠近透镜,故选B。

拓展延伸

若例8中物在2倍焦距以外,则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即制成照相机且物与照相机的物相对应,透镜相当于镜头;光屏对应于底片(或暗箱长度)。若物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则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一原理制成投影仪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练习1.一个人照完全身像后,又想照半身像,那么( )

A.照相机远离人,镜头伸出一些。

B.照相机远离人,镜头缩进一些。

C.照相机靠近人,镜头伸出一些。

D.照相机靠近离人,镜头缩进一些。

练习2.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人没有入镜头,应如何调节照相机()

A.照相机向人移近,减小暗箱长度

8

B.照相机向人移近,增大暗箱长度

C.照相机离人远些,减小暗箱长度

D.照相机离人远些,增大暗箱长度

练习3.使用投影仪放映影片时,银幕不动,为使银幕上的像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远离屏幕,镜头往上拉一些。

B.投影仪远离屏幕,镜头往下拉一些。

C.投影仪移近屏幕,镜头往上拉一些。

D.投影仪移近屏幕,镜头往下拉一些。

题型四、利用数学方法找出焦距的范围,考查成像性质及规律

此类型题目首要求学生由成像规律得到物距与像距的范围,即而由数学不等式确定其焦距范围。再由给定条件与成像规律得结果,如下例。

例10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另一侧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现将物体放在离透镜15cm的地方则( )

A.一定成缩小的像

B.一定成放大的像

C.移动光屏,光屏上一定有像

D.移动光屏,光屏上一定无像

解析:当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实像,则物距在2倍焦距之外,即2f<30cm则f<15cm;当物距为15 cm时大于一倍焦距,但无法确定与二倍焦距的关系,移动光屏一定能呈接到像而不能确定像的放大与缩小。

例11 物体离凸透镜12cm,在距透镜20cm的另一侧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 )

A.12cm< f <20cm B.10cm< f <12cm

C.6cm< f <10cm D.20cm< f <26cm

解析:由于当物距是12 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是20,故有f<12cm<2f---① v=20cm>2f---②,由①②可得6cm9

考点四:综合考查学生能力,以开放性探究题型出现

【例12】小明用焦距为l0 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问的距离应是 cm。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 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l0cm。

启迪:本题考查光学仪器之一的放大镜的应用,解答这类光学仪器应用题时,应密切联系相关的光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第一、二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访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解析:(1)分析光屏找不到清晰像的原因,可能有:① 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 蜡烛放在焦点上;③ 蜡烛放在焦点以内;① 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2)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① 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② 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③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启迪:此题把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一起考查。解题时应在已做过实验基础上,运用实验知识查问题找原因。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得结论,关键在于正确找出有可比性的对应组的数据。

【例14】如图3—l所示,B 为AC 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B、C之间 B.应该放存A、B之间 C.应该放在 B点 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解析:由“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烛焰应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而像应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本题中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大于像与凸透镜问的距离,即凸透镜应该靠近光屏。答案为A。

启迪:本题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解题时注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在实验探究时可总结这方面规律(如例3),也可用作图成像法显现这方面的规律。 【例15】爷孙两人各有一副眼镜,看起来几乎一样。但其中一副是远视眼镜(老花镜),另一副是近视眼镜.不准用手触摸眼镜片,如何区分? 请说出3种方法。

解析:表面上看是区分眼镜,但实质上是考查怎样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因为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区分方法如下:

10

(1)太阳光聚焦法:把眼镜片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的就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 (2)近看法:把眼镜片放在书报上,看到的字迹放大的就是远视眼镜。

(3)远看法:平举起眼镜,看远处物体通过眼镜后能成倒立像的是远视眼镜。

启迪:区分凸、凹透镜,应从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两方面的不同之处去思考,因此,区分方法实质是聚焦法和成像法。

该类型题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检测。要突破此类型第一、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夯实;第二、有创新意识;第三、重方法,能从数据的对比归纳中得出结论。第四,回答语言组织精简得当。由于该型题目繁多不胜枚举,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分析有关透镜的知识点、考点、题型较多较活,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它的本质---基础知识。只要做到重基础,活思维,讲方法即可轻松应战。

中考题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0年安徽芜湖,13题)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

2. (2010江苏泰州,12题)如图 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

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3.(2010广东肇庆,9题)如右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2010河南省,13题)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5.(2010·河北省,17题)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11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6.(2010·四川省成都市,9题)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7.(2010·四川省成都市,B卷第3题)如图16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8. (2010四川泸州,A卷选择8题)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9.(2010安徽蚌埠二中,7题)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10.(2010浙江萧山中学,5题) 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11.(2010天津,12题)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12

12.(2010云南楚雄州,2题)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 照相机成虚像 D. 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13.(2010年山东德州,6题)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14.(2010年广州市花都区,7题)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15.(2010年广西河池,16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6.(2010年乌鲁木齐,6题)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

17.(2010四川自贡,19题)以下是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8.(2010四川自贡,20题)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13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9.(2010四川广安,12题)“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

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20.(2010内蒙古赤峰,4题)小华同学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上得到了窗外一颗树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21.(2010福建泉州,15题)为了读报方便,患远视眼的人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选择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凸镜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2.(2010年广东茂名,8题)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 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2010年广东湛江,13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二、填空题 1.(2010年重庆,8题)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4所示,每一个观察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速所吸引和震撼,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光沿 传播形成的。我们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能会聚光线。 答案:直线,凸透镜

2.(2010年浙江义乌,24题)互联网作为一只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过度用眼,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 像,导致了近视。

14

答案:前 实

3.(2010江苏南京,20题)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

(2)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答案:(1)放大 投影仪 (2) 向上

4. (2010江苏宿迁,25题)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应将蜡烛向 ▲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答案:⑴下 ⑵10 ⑶右 放大 5.(2010江苏扬州,18题)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前/后),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______透镜来矫正。 答案:前 凹

6. (2010 年山东菏泽,6题)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答案:C、A

7.(2010江苏苏州,22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

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 、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 ▲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 答案:缩小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

15

8(2010江苏常州,27题)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

”产

生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

”,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

A.小于5cm B.大于5cm且小于10cm C.等于10cm D.大于10cm 答案:A A

9(2010湖北黄冈,26题)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 (填“透镜”或“电路板”).

答案:凸 虚 小于1倍焦距 电路板

10(2010湖北武汉,10题)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

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答案:⑴最小(最亮、最清晰)

⑵凸透镜的主光轴如图所示: ⑶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 ⑷上

16

11(2010湖北襄樊,36题)如图8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当把烛焰放在距该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倒立 缩小 靠近

12.(2010北京市,17题) 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透镜。(选填“凸”或“凹”) 答案:凹 13.(2010黑龙江鸡西,17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

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 侧移动。

答案:倒立、缩小的实像; 左 15.(2010年广东梅州,15题)如图4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4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答案:凸、照相机、远离 16.(2010年吉林省,10题)用老花镜的镜片看近处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 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 的。 答案:虚,实 17.(2010江苏淮安,13题)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

17

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会聚 凹透镜 发散 18.(2010宁夏,28题)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

票。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5厘米 B、大于3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小于30厘米

说明理由: 答案:C、选择理由: “物距小于15cm时凸透镜可用作放大镜,故选C 19.(2010四川内江,1题)2009年7月,在我市观察到了日全食,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在观测日全食时,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这是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会对太阳光起会聚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 答案:直线 凸透镜 20.(2010内蒙古赤峰,15题)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现象;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___ (填“不变”或“变化”);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___ (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_____。 答案:折射 反射 变化 变长 改变

21.(2010年山东泰安,16题)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可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凸;倒立;实; 22.(2010年上海,12题)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 (10) 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 (11)像,放大镜成的是 (12)像(均选填“虚”或“实”)。 答案:凸;实;虚 23.(2010年湖南长沙,32题)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

答案:下、放大

18

三、作图题 1.(2010年安徽,10题)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2. (2010年广东广州市,17(3)题)根据图20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3. (2010江苏泰州,24题)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图13中的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画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 (2010江苏南通,31题)(2)如图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9

5.(2010江苏镇江,24题)(2)根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6.(2010湖北荆门,13题)在图8中画出与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7.(2010年山东莱芜,18题)请你完成如图的光路图。

8. (2010湖北宜昌,31题)(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物体AB、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不要求作光路图)。

9.(2010湖北荆州,56)如图所示,F、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在图中分别画出3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 (2010年广西河池,24题1)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11中画出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径迹.

20

11.(2010四川自贡,40题)如图所示,F1、F2为凸透镜焦点。CF2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AB为一过焦点且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请画出CF2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 (2010年山东潍坊,21题)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充当光源,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更清晰;适当调整投影片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2.(2010年山东烟台,24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15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远离(每空2分) 3.(2010年山东临沂,8题)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上;(3)放大 4.(2010年江西南昌,25题)【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1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

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2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光屏上像到凸光屏上像 镜的距离/㎝ 透镜的距离/㎝ 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结论与应用】

光屏上没有像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10

8 光屏上没有像 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答案:【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1)大 长 (2)远离 缩短 评分意见:每空1分,共7分.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5.(2010江苏盐城,25题)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答案:(1)平行光源 光屏 刻度尺 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6. (2010年广东省,16(2)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

22

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答案:① 凸透镜;②左、左。 7.(2010年广西桂林,26题)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18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答案:(1)倒立、缩小、照相机;(2)左、倒立,放大。 8.(2010北京市,32题)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18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答案:(1)大于(2)照相机

9. (2010云南楚雄州,18题)(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②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f =10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像的高度h/cm 60 0.4 30 1 20 2 15 4 12 10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

23

答案: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不完整 此结论只适合于凸透镜成实像时,不适合凸透镜成虚像时 10.(2010福建莆田,25题)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答案:虚 实 远离 幻灯机(或投影仪)

11.(2010辽宁沈阳,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欣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焦距 次数

u/cm v/cm 虚实 大小 倒正

1 45 13

a 实像

2 30 15

f= l0cm

3 18 22

b 实像

4 16 25

(1)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小欣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小欣发现无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__(“同”或“异”)侧。 答案:(1)缩小倒立 (2)大于 (3)异 12.(2010云南玉溪,1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 。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14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 。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调整后,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3)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答案:(1) 使太阳光通过凸透镜汇聚于纸上一点,测出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其它方法合理也可得分)

24

(2)光屏的高度 放大 实像 (3)远离

13.(2010江苏连云港,28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倒立,放大,实像 1 12.00 24.00

倒立,等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缩小,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答案:(1)8(2)大小不变的光斑(3)靠近(4)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

14.(2010江苏无锡,28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25

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2)实 正立(3)C (4)D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