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警:
发生以下事件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群体发生的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发热或腹泻、群体性食物中毒、群体性职业中毒、群体性创伤、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意外辐射照射事件、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等。
二、预案启动程序: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首先发现者立即采取紧急医疗救治措施,属于传染病的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不能处理时应请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同时,立即逐级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医院相关职能部门、院领导。由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同时向卫生局报告。
三、处置程序:
(一)医疗救援组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做好医疗救治工作,依据疾病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周密的诊疗计划并立即实施。依据收治患者数量和接诊科室能力及时调拨医院应急医疗救治梯队参与抢救,调配医院相关科室床位妥善收治患者。并负责对全部收治患者的诊治经过和转归情况进行监督,对危重患者积极组织有效的科内、院内甚至院外会诊协同抢救。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对诊疗措施做出及时调整。定时收集整理救治情况,逐级向应急指挥部和卫生局汇报。
(二)门诊疾控组应按传染病、意外伤害等事件工作要求做好事件信息的汇总和网络直报工作。对传染病事件院感控制人员指导和监督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播散和流行,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特别重大事件应及时请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协助处理。对医院传染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及时向医疗救援组提出指导意见。
(三)职业病组应对职业中毒和职业伤害做出积极救治,并指导参与救援的其他专业医护人员正确救治。配合上级部门和事件相关单位做好事件调查和分析工作。
(四)医技保障组应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做好病原体监测、救治检验和检查工作,及时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和支持。同时,做好抢救设备、材料、消毒隔离用品的调配和供给工作,保障医疗救援和传染病隔离等措施的连续有效实施。
(五)药事处置组积极做好紧急救治药品的供应、调拨、采购等工作,保证医疗救治过程中的药物供应。同时派遣临床药师参与救治,为医疗救治提出药物应用的专业支持。针对与药物有关的损害积极配合做好致害原因分析,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六)后勤、物资保障组应并应主动了解医疗救治进展,依据临床抢救需要提供及时全面的设备、物资、水电气等保障,保证临床救治的连续性。对传染病事件积极做好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处置工作,配合院感控制人员做好传染病的传播防控工作。对于重大伤害事件,应及时做好救治车辆和担架队的准备,随时运送救治人员赴事件现场救治和转运患者。
(七)消防安保组应组织安保人员做好紧急救治区域的秩序维持和安全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防止发生混乱而影响救治工作,保护医院和患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伤害事件。同时,密切关注医疗处置进程,做好救援工程中的指挥疏导工作,保障救治过程和患者转运过程的顺畅快捷。
(八)预案终止后,各应急领导组应全面分析,总结救治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应急救治方案和应急队伍,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急诊科值班人员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 传染病 立即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迅速采取救治措施 立刻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同时报告职能部门、院长 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班 向卫生局报告 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药事处置组 医技保障组 职业病组 医疗救援组 门诊疾控组 后勤、物资保障组 消防安保组 临床药师为医疗救治提供专业支持 紧急救治药品的供应、调拨和 采购 抢救设备、材料和消毒隔离用品的调配和供给 病原体监测、救治检验和检查工作 对职业中毒和职业伤害积极调查分析和救治 收集整理救治情况,逐级汇报 组织应急医疗救治梯队积极救治,调配医院床位收治患者,组织院内外会诊 传染病消毒隔离和网络直报 向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请示 提供及时全面的设备、物资、水电气、车辆、人员保障 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处置 救治区域的秩序维持和安全警戒,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指挥疏导,保障救治过程和患者转运过程的顺畅快捷 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救治方案和应急队伍,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