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绝句写作教程 - 格律

绝句写作教程 - 格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六讲 绝句的格律

一、押韵

汉字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人部分组成的。韵母相同或其主要部分相同的字,叫做同韵字。诗人把两个以上的同韵字放在诗的句尾,就叫押韵。律绝要求二、四句尾字押韵。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我想细说的是,写近体诗应该依据哪种韵书。目前的韵书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 1、《平水韵》是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编写的。韵部以声调为纲,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分为五大韵部。其中,上平15部、下平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约有9500字。是近体诗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2、《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写的。分为19个韵部。其中,平、上、去三声14部、入声15部,是词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3、《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编写的,是曲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韵书。

4、《诗韵新编》是1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是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而为旧体诗作者编写的一套“新韵”。1978年修订后的《诗韵新编》编有十八韵,但《诗韵新编》存在一个旧韵的遗留问题,就是保留了入声。这个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是诗、词、曲的创作均可遵守的韵书。

5、《中华新韵》是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根据《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的要求,参考和借鉴了现代、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吸取

- 1 -

了诗词作者的意见,推出的一部由14韵部组成的中华新韵,约有7500字。是诗、词、曲的创作均可遵守的韵书。

那么,我们写近体诗时,究竟应该遵守哪部韵书呢?

目前有多种说法,但我认为写近体诗主要应遵守《平水韵》。一是因为我们学写近体诗,首先就要从《平水韵》开始,否则,你读不懂近体诗,更谈不上写近体诗了;二是我们肩负传承近体诗这一民族文化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严格地学习和遵守《平水韵》。同时,为了适应时代,也可以使用《中华新韵》来写,以发展近体诗这一民族文化。但使用《中华新韵》时,一定要注明“新韵”。 (一)古绝的押韵

古绝可押平声韵,可押仄声韵。但不可平仄混用,也不可换韵。 1、其基本用韵规律如下: (1)二四仄韵,三脚必平。 (2)二四平韵,三脚必仄。 (3)一二四仄韵,三脚必平。 (4)一二四平韵,三脚必仄。 2、其拗格用韵规律如下: (1)二四仄韵,三脚亦仄。 (2)二四平韵,三脚亦平。 (3)四韵皆平。 (4)四韵皆仄。 (二)律绝的押韵

律绝必须押平声韵。二、四句押韵,一句亦可入韵。不可平仄混用,

- 2 -

不可换韵。 (二)平仄

学平仄,首先要弄清字音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平声分上下,完全是由于字多,需要分卷的缘故,别无他意。

弄清字音的四声,我们来看看何为平、何为仄。所谓平,就是读平声的字(上平声和下平声)。所谓仄,就是读上、去、入四声的字。平仄就是诗词中字的韵律。

古绝不要求平仄,只要一个诗句中不出现四平或五平就好。 我们以五言律绝为例,来剖析一下律绝的平仄韵律。

我们把五言律绝的平仄韵律分成三部分,它是由两个双音字和一个单音字组合而成的,即由双音的平平、仄仄和单音的平、仄的不同组合而组成的。把双音字称为双音步;把单音字称为单音步。这样,五言律绝就有二组四种组合。

第一组第一种:第一步是双音步,平平;第二步也是双音步,仄仄;第三步是单音步,平。即,平平-仄仄-平。

第一组第二种:第一步是双音步,平平;第二步则是单音步,平;第三步是双音步,仄仄。即,平平-平-仄仄。

我们把第一组的两种格式列出来,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 第一组第一种:

平平 1步

第一组第二种:

- 3 -

仄仄 2步

平 3步

平平 1步

平 2步

仄仄 3步

第二组第一种:第一步是双音步,仄仄;第二步也是双音步,平平;第三步是单音步,仄。即,仄仄-平平-仄。

第二组第二种:第一步是双音步,仄仄;第二步则是单音步,仄;第三步是双音步,平平。即,仄仄-仄-平平。

我们也把第二组的两种格式列出来,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 第二组第一种:

仄仄 1步

第二组第二种:

仄仄 1步

仄 2步

平平 3步

平平 2步

仄 3步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组的第二种都是由第一种的二、三步对调组成的。这样,我们只记住第一种的三步就行了,要求得第二种,就把第一种的二、三步的位置对调一下,就可以了。󰀀

依上述我们可以得出五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型,我们也可以把这四个基本句型,看作是五言律绝四种格式的第一句。 第一种:平起首句押韵 —— 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平起首句不押韵 —— 平平平仄仄 第三种:仄起首句不押韵 —— 仄仄平平仄 第四种:仄起首句押韵 ——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绝,是在五言律绝的毎句前加两个字而演化出来的。增加的

- 4 -

方法是五言律绝的仄前加双平;平前加双仄。且由五言律绝的三步增加为四步。

七言律绝具体的剖析,这个就不列出来。按照上面五言律绝的剖析方法进行即可。 (三)格式

古绝不要求相对、相粘、相错,我们就以五言律绝为例,来讲一下律绝的格式组合规则。

在讲格式前,我们先弄明白相对、相粘和相错三种组合方法,以了解和掌握律绝格式的组合规则。

1、相对:就是毎联的上下两句,第一个双步音平仄相反。相对有两种格式:

第一种是相对不相错。即第一个双步音平仄相反,第二个单步音平仄相反,第三个双步音平仄相反。如: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是相对又相错。即第一个双步音平仄相反,第二、三步的单步音和双音步则相错。其中有两种格式。

一是这种格式只出现在一首诗的第一句或第二句中。如: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二是为了押韵,把本句中的单音步和双音步互调。如: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5 -

2、相粘:就是前联的下句与后联的上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相粘有个口诀,大家要记住,就是“相粘必相错”。相粘有两种情况: 一是前联下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如果是仄仄,那么后联的上句第一个双音步,也就必须是仄仄。如: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二是前联下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如果是平平,那么后联的上句第一个双音步,也就必须是平平。如: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无论是相对,还是相粘,都要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就是首先要满足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相对,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相粘,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可见,相粘正好与相对是相反的。 3、相错是对相对、相粘的补充。

下面,我们以五言律绝为例,按其的基本句型和相对、相粘、相错的规则,来推演一下五言律绝的基本格式。

五言律绝的格式有四种。其中有仄起、平起之分。仄起、平起中又有首句不押韵和押韵之分。 第一种 平起首句押韵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相对 相错 - 6 -

韵 韵 一句就是基本句 二句相对又相错 三句相粘必相错 第四句 平平仄仄平 韵 四句相对不相错 1、第一句的“平平仄仄平”是五言律绝第一种基本句型,即五言律绝“平起首句押韵”式的第一句。

2、第二句是与第一句相对相错而形成的。我们先看相对后的句型,即“仄仄平平仄”。如果只做相对处理,那么,二句就违背了押平声韵的原则,所以,还必须做相错处理。相错后的句型,即“仄仄仄平平”。 3、第三句是与第二句相粘相错而形成的。相粘后的句型,即“仄仄平平仄”。也就是第三句的第一步与第二句的第一步相同(相粘),都是“仄仄”;第三句的第二步、第三步是将第二句的第二步的“仄”和第三步的“平平”颠倒过来(相错)构成的,即“平平仄”。

4、第四句是与第三句相对不相错而形成的。相对后的句型,即“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 平起首句不押韵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韵 一句就是基本句 二句相对不相错 三句相粘必相错 四句相对不相错 第三种 仄起首句不押韵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韵 韵 一句就是基本句 二句相对不相错 三句相粘必相错 四句相对不相错 第四种 仄起首句押韵

- 7 -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相对 相错 韵 韵 韵 一句就是基本句 二句相对又相错 三句相粘必相错 四句相对不相错 “仄起首句押韵”与“平起首句押韵”相同。由此可见,相对又相错只发生在首句押韵格式中的第二句。

标红的地方,有些出入。有的书中,包括《诗词吾爱》网站都标注为应仄,可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会违反上述的规则。即,无论是相对,还是相粘,都要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就是首先要满足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七言律绝的格式有四种。其中有仄起、平起之分。仄起、平起中又有首句不押韵和押韵之分。这个就不列出来。 三、律绝格律的六项规则 1、不能出韵

所谓出韵,是指该押韵的地方没有押韵,或押错了韵。出韵在一首格律诗里,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除出韵外,在押韵上还有以下要避免的问题。

(1)凑韵:就是说所押韵字,与全句意思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上

一个韵字。

———————— 山色湖光醉人心。 ————————

- 8 -

游客纷纷似涌金。

(2)重韵: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哪怕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也算重韵。重韵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但在古体诗中允许重韵。如:

十年风雨感飘零,群聚诗人二五零。 再向红尘轮一劫,当时哪许泪偷零。

(3)倒韵:也就是说将一个正常语序的词颠倒来且改变了原有的词意,来求押韵。如:山水——水山,天明——明天。这种情况一定要在颠倒后仍能保留原有词意时才可使用。如:多愁——愁多,归舟——舟归。

(4)哑韵:是指声音低沉的韵字。哑韵不但会使诗句不挺,甚至会使全诗因之萎弱。但并非绝对不可用。在写伤感之诗时,为表达伤心之至,也是可以使用的。

(5)僻韵:是指用那些偏僻的字押韵。如:鉖(tóng):钓具。 (6)同义韵:是指用同义字重复押韵。

数九尤寒夜漫长,倚窗望月隔花芳。 百思不解何人绣,却感微微散冷香。

(7)同字义异韵:是指勉强借义凑押。同一个字,往往有多义,要使用字的主要意义和常用意义。如:中(zhòng)的满,充满之义就属于这种情况。 2、不能失对

所谓失对,就是同一联中两句的平仄不相反。如:

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 9 -

第二句:平平-平-仄仄

3、不能失粘

所谓失粘,就是律绝中的第二句与第三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主要发生在第二个字上。但在唐诗中也有失粘的诗,被称为折腰体。如: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中平。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4、不能孤平

对于孤平,目前主要有三大观点:

一是认为一个诗句中除韵角外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 二是认为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

三是认为在平尾句中两平声失邻即为孤平,而仄尾句中,即使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如“仄仄仄平仄”。

而我认为在诗句中,无论是平尾句,还是仄尾句,只要不存在至少一个平声双音步(即“平平”)就是孤平。也就是说,在诗句中至少要有一个平声双音步(即“平平”)。如五言律绝的诗句是由二双一单音步组成,那么,其中必须有一双音步为平声;七言律绝的诗句是由三双一单音步组成,那么,其中也必须有一双音步为平声。这样定义孤平一是由诗的音步决定的;二是由诗的音韵决定的。因为平声音最长,而且高起高收,律诗在诗句中尽可能保证平声的数量,会使诗读起来高亢清朗。 其实争议的焦点就是仄句存不存孤平。某教材对此是这样表述的,

- 10 -

孤平只发生在韵句,而仄句不存在孤平,即使仄句中只剩下一个平声,也不算是孤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这样就完全打破了格律诗完美的韵律,使整句变得平淡无味。这种变化极小的语句,即使在音乐上也是少见的,只出现在流行音乐中。如:《我是一只小小鸟》、《爷爷泡的茶》等。在音乐中这种旋律称做同向进行,是一种静止平缓的表现手法。那么,在律诗中使用“仄仄仄平仄”这样句式来表现静止平缓,就会与仄声短促激烈的个性相冲突。所以,我不赞同这种句式。 5、不能三平尾

所谓三平尾,就是五言的第三、四、五字,全是平声。七言的第五、六、七字,全是平声。 6、不能三仄尾

所谓三仄尾,就是五言的第三、四、五字,全是仄声。七言的第五、六、七字,全是仄声。

其实,不能三平尾,不能三仄尾,都为了避免韵律上的平淡和缺少变化。

四、律绝格律的变化结构

正是由于上述的六项规则,使得诗词既严谨又灵活。只要是在基本格式的上,不违反上六项规则,就可以采取拗救的方式,使诗更具有变化,寓平稳于惊险之中。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拗救的几种方法。 (一)自救

自救,即本句孤平拗救。

1、五言律绝“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用了“仄”声,使这句变成“仄平仄仄平”,救的办法就是将本句的第三个字改成“平”声,变成“仄

- 11 -

平平仄平”。

五言律绝自救

联 上联 原格 平平仄仄平 拗格 仄平仄仄平 第一字用“仄” 五言律绝自救口诀 一字用仄拗,三字改平救。孤平诗大忌,此法把效奏。 2、七言律绝“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用了用了“仄”声,使这句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救的办法就是将本句的第五个字改成“平”声,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七言律绝自救

原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格 仄仄仄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 七言律绝自救口诀 三字用仄拗,五字改平救。孤平诗大忌,此法把效奏。 注:表中标蓝的为为拗字,标红的为救字。以下同。 (二)对救

对救是同联中上句出现孤平,下句进行补救。有两种情况: 一是“大拗”

(1)五言律绝“仄仄平平仄”的第四个字用了“仄”声,使这句变成“仄仄平仄仄”,救的办法就是将同联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改成“平”声,变成“平平平仄平”。

- 12 -

救格 仄平平仄平 第三字用“平” 救格 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五字用“平” 五言律绝大拗对救

联 上联 下联 原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拗格 仄仄平仄仄 救格 平平平仄平 上联第四字用“仄” 下联第三字用“平” 五言律绝大拗对救口诀 上句四字仄,下句三字平。此法救大拗,炼句语要惊。 (2)七言律绝“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个字用了用了“仄”声,使这句变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就犯了孤平。救的办法就是将同联下句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个字改成“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律绝大拗对救

联 上联 下联 原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 救格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联第六字用“仄” 下联第五字用“平” 七言律绝大拗对救口诀 上句六字仄,下句五字平。此法救大拗,炼句语要惊。 二是“小拗”

(1)五言律绝“仄仄平平仄”的第三个字用了“仄”声,使这句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样“小拗”的句式,古人认为拗得不严重,可救可不救。要救,就是将同联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改成“平”声,变成“平平平仄平”。

五言律绝小拗对救

- 13 -

联 上联 下联 原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拗格 仄仄仄平仄 救格 平平平仄平 上联第三字用“仄” 下联第三字用“平” 五言律绝小拗对救口诀 上句三字仄,下句三字平。此法救小拗,不救亦莫惊。 (2)七言律绝“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个字用了“仄”声,使这句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就犯了孤平。这样“小拗”的句式,古人认为拗得不严重,可救可不救。要救,就是将同联下句的同联下句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个字改成“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律绝小拗对救

联 上联 下联 原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救格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联第五字用“仄” 下联第五字用“平” 七言律绝小拗对救口诀 上句五字仄,下句五字平。此法救小拗,不救亦莫惊。 (三)复救

复救就是上下句都出现了孤平,而在下句用一个平声,既救本句的孤平,又救上名的孤平。如五言的仄起首句不押韵式的第一句“仄仄平平仄”,如果第四个字用了仄声,即“仄仄平仄仄”,且第二句的第一个字用了了仄声,即“仄平仄仄平”。那么救的办法就是,将第二句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声,即“仄平平仄平”,这样按大拗救法就是“上句四字仄,

- 14 -

下句三字平。”;按自救法就是“一平用仄拗,三仄改平救。”。其格式如下:

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五言律绝的方法,大家自行推演一下七绝的复救格式。 至此,六个部分的心得就结束了,其中必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另外,六讲中有两个个人观点,在此提出与大家商讨,敬请指正。 一是绝句的分类。从诗歌的发展看,绝句已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诗体,且近体诗格律,可把符合格律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简称:律绝);把不符合格律的绝句称为古体绝句(简称:古绝)。我认为把绝句中的古绝,列为古风之中,为之不妥;或把律绝直接称为绝句,亦为不妥。因此,建议在今后标注绝句时,不应只是笼统地标为绝句,而应标注为五言或七言古绝,或标注为五言或七言律绝。这样的标注,一是有利于给绝句一个清晰的分类;二是有利于绝句作为一种诗体的发展。 二是孤平的定义。我认为在诗句中,无论是平尾句,还是仄尾句,只要不存在至少一个平声双音步(即“平平”)就是孤平。也就是说,在诗句中至少要有一个平声双音步(即“平平”)。如五言律绝的诗句是由二双一单音步组成,那么,其中必须有一双音步为平声;七言律绝的诗句是由三双一单音步组成,那么,其中也必须有一双音步为平声。

- 1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