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教 研 活 动 反 思
六月一日,长丰学区教委组织了由教师和教师举行的观摩课。内容“小学四年级小数加减法”和“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通过本次参加观摩课,我受益匪浅。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课改所带来的变化。
首先佟红娟老师主讲了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开场教态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她利用多媒体使用了喜羊羊这一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互相提出质疑,认真思考解答。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朱三荣老师主讲了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她通过喜羊羊与美羊羊的争论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情景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朱老师从动画人物的争执来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新知,最后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朱老师还设计了不同习题的题型。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情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特别是多媒体这一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朱老师运用的相当娴熟。课件制作精致实用。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通过听课,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在学生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新奇、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 如朱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能做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两位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鼓励性的语言值得我们学
习。
通过这次现场观摩,我对多媒体的应用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多媒体课堂不是单纯的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更注重的是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共同研讨相结合,虽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离不开老师的引领。 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只注重课件,却忽视了动手操作过程,最明显的就出现在画三角形的高,老师操作电脑的技术值得肯定,但也得按授课要求来完成,如果老师在课件的基础上用直角尺演示画出高,效果会更好些,总之,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体现老师的正确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