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l卷,第2期 2 0 1 1年2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1.31,No.2,pp547—550 February,2011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郑媛媛 。,李 辰 ~,封士兰 ,黄新异 ,刘永峰 一,陈小芬 一,邸多隆 1.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 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3.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广东江门 529020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 建立以芦丁为对照品的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1(NO3)s~NaNOz—NaOH和 A1C1s两种显色法测定油橄榄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分别考察了两种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A1C1s显色法适宜于油橄榄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该法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 较好,可用于油橄榄叶总黄酮含量测定,并为中药和天然产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橄榄叶;总黄酮;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AIC1。显色法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11)02—0547—04 中图分类号:0657.3 量时,该方法需要较多的黄酮化合物对照品_g]。薄层色谱扫 引 言 油橄榄(Olea europare L.)为木犀科(Oleaceae)木樨榄属 (Olea)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和美国加州地 区。自6O年代起,油橄榄开始在我国引种,甘肃陇南市是我 国油橄榄最大的种植基地之一_1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真菌、降血压、降血脂等活 性 一】。油橄榄叶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裂环烯醚萜类、黄酮类、 描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存在灵敏度低,重现性差的缺点, 也需要较多的黄酮化合物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天 然产物中总黄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仪器廉价、操作简 便,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不需要总黄酮中各黄酮化合物对照 品,在分析工作中无需对总黄酮中各黄酮化合物同时定性定 量,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物成分 复杂,在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很难避免基质对测 定结果的干扰。本文针对油橄榄叶中的总黄酮,选用紫外分 光光度法在不同显色体系中进行含量测定,探讨干扰测定的 主要基质因素,以期为中药或天然产物复杂基质中总黄酮含 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游离醇、甾醇、烷烃类及挥发性成分等。其中,裂环烯醚萜 类和黄酮类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油橄榄叶所含裂环烯醚萜类 主要是橄榄苦苷。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木犀草苷、芹菜苷、 槲皮素、芦丁、山奈酚等【1 ]。油橄榄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 量丰富,其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肿瘤、抗癌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 1仪器、试剂与材料 T6新世纪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 限责任公司),RE-52C型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 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雌激素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 作用,降血糖作用,镇痛止泻、防治溃疡的作用。此外,还可 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食用[ 。 目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 色谱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 电泳法等几种主要的方法_7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 细管电泳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在测定总黄酮含 收稿日期:2OlO一05—10,修订日期:2o10—08—20 责任公司),BT 224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 限公司)。 芦丁对照品(批号为100081—200707)购于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橄榄苦苷对照品为本实验室自制:油橄榄叶乙 酸乙酯部位提取物,以氯仿一甲醇(9:1, )为洗脱液经硅胶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戈0”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支甘”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郑媛媛,女,1986年生,兰州大学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e-mail:didl@licp.cas.cn e-mail:hn_zyy@163.com 548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31卷 柱色谱反复分离重结品得到化合物,经 H NMR和”C-NMR 确定化合物为橄榄苦苷,并由HPLC-DAD法一面积归一化法 测得其含量大于95%。油橄榄叶(干燥品)采于甘肃省陇南 市。 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Y 一8.355x+0.0369,R。一O.993 9, 一6。由此可知,芦丁对 照品溶液在0.007 88—0.047 3 mg・m 的浓度范围内呈 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3.2 A1C13显色法 AI(N03)。,NaNO2,NaOH和A1C13为分析纯,实验用 乙醇为工业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2实验部分 2.1溶液制备 2.1.1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9.7 mg,用6O%乙醇定容于50 Il_lL容量瓶中,即得芦丁对照品储备液(0.394 rag・mL )。 精密量取5 n也芦丁对照品储备液,置于25 n 容量瓶中, 用6O 乙醇稀释定容,即得芦丁对照品溶液I(0.078 8 mg ・mL )。精密量取25 mL芦丁对照品储备液,置于5O n 容量瓶中,用6O 乙醇定容,即得芦丁对照品溶液Ⅱ(O.197 mg・mL’)。 精密称取橄榄苦苷对照品10.1 mg,用6O 乙醇定容于 25 mL容量瓶中,得橄榄苦苷对照品溶液III(0.404 rag・ mL )。 2.1.2供试品溶液 准确称取2O.0 g油橄榄叶,置于250 n 圆底烧瓶,加 入12倍(p)的8O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 h,过滤,残渣 中再加入10倍体积(p)的8O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 h,过 滤。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用蒸馏水定容至250 mL。静置沉降24 h,精密量取上清液1O mL,用6O%乙醇定 容至100 mL,即得样品溶液。 2.1.3显色剂 准确称取适量的AI(NO )。,NaNO2,NaOH、A1C1。,用 蒸馏水定容至适当体积,使溶液浓度分别为10 Al (NO3)3,5 NaNO ̄,4 NaOH和1 A1C13。 2.2测定方法 2.2.1 Al(N03)3一NaNO2一NaOH显色法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Ⅱ、对照品溶液Ⅲ和供试品溶 液各1.0 rr ,置于25 mL容量瓶中,以3O 乙醇补足至6.0 HlL,加入5 的NaNOz和1O 的Al(N03)。溶液各1 mL, 加入4 的NaOH溶液1O mL,摇匀放置5 min,以30 乙 醇定容,于510 nlTl下测定。 2.2.2 A1C13显色法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I、对照品溶液Ⅲ和供试品溶 液各1.0 H也,置于1O n 容量瓶中,以3O%乙醇补足至5.0 n1I ,摇匀,再加入4 mL 1 的A1C1。溶液,用3O 乙醇定 容,摇匀放置10 min后,于415 nrn下测定。 2.3标准曲线的绘制 2.3.1 A1(NO3)3一NaNO2-NaOH显色法 分别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Ⅱ1.0,2.0,3.0,4.0, 5.0和6.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用3O 乙醇补足至 6.0 mL,按照2.2.1节操作,并在510 nIn下测定吸光度,以 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z,mg・m )为横坐标,吸光度( ) 分别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1 0.0,1.0,2.0,3.0, 4.0和5.0 mL,分别加30 乙醇至5 mL,按照2.2.2节操 作,并在415 nlTI处测定吸光度。以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 , mg・mL )为横坐标,吸光度( )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得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y一32.995 +o.030 8, R 一0.999 0, 一5。由此可知:芦丁对照品溶液在0.007 88 -0.039 4 mg・mL 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3结果与讨论 3.1供试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0.5 mL,按照2.2.1节操作,测定 其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中总黄酮含量为 28.6 。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 mL,按照2.2.2节测定样品 溶液的吸光度,经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中的总黄酮含量 为1.60 。 3.2主要影响因素 3.2.1 Al(N03)3一NaNOz—NaOH显色法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Ⅱ、对照品溶液Ⅲ各1.0 H , 按照2.2.1节操作显色后,在200 ̄600 nrn波长范围内进行 扫描,图谱见图1。Cyril等l】0]以HPLC法测定了14个不同 品种油橄榄叶中的多酚化合物,发现油橄榄叶提取物中橄榄 苦苷含量较芦丁、芹菜素、木犀草素等黄酮化合物更高,约 为生药含量的9 ~13 。该方法测定总黄酮的最大波长为 510 nin,然而,由图可知,在此波长下橄榄苦苷亦有吸收, 而且橄榄苦苷含量较黄酮高出5倍以上。AI(N()3)a-NaN02一 NaOH络合显色法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络合反应发生在 黄酮醇类成分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分析其结构发 现,橄榄苦苷和黄酮化合物一样,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 羟基,故选用该方法在510 Din下测定总黄酮时,橄榄苦苷 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l・O 0.5 u 耋 。 墨 .0.5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Wavelength/nm Hg.1 Spectrogram of AI(NOa)3一NaNO ̄一NaOH coloration 第2期 3.2.2 AIC13显色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49 含量为1.59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 ( 一5)。 3.3.3重现性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I和对照品溶液Ⅲ1.0 mL,按 2.2.2节方法显色后,在2。0~6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得图谱2。在酸性环境下,黄酮醇母核中5位一OH、4位 C=O与Al抖络合产生的络合物,在400 nm左右有最大吸 收,且这个反应具有专属性l 。利用这一特性,结合橄榄苦 】苷和黄酮分子结构的差别,比较橄榄苦苷和总黄酮与A1C1。 精密称取油橄榄叶4份,每份约5g(准确至0.001 g), 按照2.1_2项下操作方法平行制备4份样品溶液,准确移取 样品溶液各1 n ,用6O 乙醇定容至10 n也,混匀之后移取 1 H 稀释液,按照2.2.2项下显色方法在415 FLrn下分别测 定吸光度,测得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1.62 ,RSD 值为1.37 ( 一4)。 3.3.4准确度 的显色区别。结果发现,总黄酮在210,272,415 nlTl有最大 吸收,而橄榄苦苷在415 nm下没有吸收,故选用415 nrn为 该方法测定波长,可有效避免橄榄苦苷对测定的干扰。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油橄榄叶4份,每份约1 g(准确至 0.001 g),各加入2.350 mg芦丁对照品,按照2.1.2项下操 作方法平行制备4份加标样品溶液,准确量取样品溶液1 mL,用6O 定容至lO mL,混合均匀后移取1 n 稀释液, 按照2.2.2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回收率,结果见 0 1.0 磊 七 上 表1。由结果可知,该方法准确度良好。 Table 1 Recovery ratio of AICla coloration 宝 05 .《0 :00 300 400 500 600 Wavelength/ran Fig.2 Spectrogram of AICI3 coloration 3.3方法学考察 由于A1C1。显色法测定结果较AI(N03)s—NaNO2一Na0H 4结论 显色法测定结果准确,对A1C1。显色法在线性关系良好的基 础上进一步进行方法学考察。 3.3.1稳定性 (1)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两种常见的显色方法对黄 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以A1(N )a-NaNOz—NaOH 系统为显色剂时所测得含量严重偏离事实。这主要是由于橄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l mL,用6O 乙醇定容至10 mL, 混匀之后移取1 n 溶液,按2.2.2项下显色方法在415 rfn 下进行时间扫描,测定其吸光度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 在90 min内稳定性良好,吸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03 。 榄苦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均为多酚类化合物,橄榄苦苷的邻二 酚羟基和多个不饱和双键同样与该显色系统发生反应,从而 使得橄榄苦苷在510 nIn处有吸收峰,橄榄苦苷作为油橄榄 叶中的含量较高的主要化合物之一,对该显色系统用于油橄 榄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 响。 3.3.2精密度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 rnL,用6O 乙醇定容至10 mL, (2)通过方法学验证实验,最终确定A1C1s显色法测定 油橄榄叶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具有良好的稳 定性、重复性和准确度等优点。该方法可作为中药或天然产 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参考方法之一。 混匀之后分别移取1 H止溶液5份,按照2.2.2项下显色方 法在415 nm下测定吸光度,测得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平均 References [1]wANG Xiaofei,I I Chen,sHI Yanping,et a1.J.Asian Nat.Prod.Res.,2009,11:940 L 2 J Manue1 B,Aranzazu G,Pedro G,et a1.J.Agric.Food Chem.,1999,47:3535. [3]Aurelia N S,Carla D’Orazio,Vanessa R,et a1.Int.J.Antimicrob Ag,2009,33:461. [4]Raffaella B,Maurizio P,Stefano T,et a1.J.Agric.Food Chem.,2002,50:4934. [5]Heimler D,ieroni A,Tattini M,et a1.Chromatographia,1992,33(728):369. [6 Jeffrey B H,Christine A W.Phytochemistry,2000,55:481. [7]Rong Tsao,Zeyuan Deng.J.Chromatogr.B,2004,812:85. L 8 j Josep V,Silvia M,Pilar M,et a1.J.Chromatogr.A,2009,1216:7143. 【9 I Aline M,Charles E I ,Marco R Food Chem.,2005,91:571. 55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31卷 [IO3 Cyril S,B ̄atrice B,RiM E,et a1.J.Agric.Food Chem.,2001,49:618. [11]LIU Dong-ping,ZHOU Ya—qiu,WANG Xian-rong(刘东平,周亚球,王先荣).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时珍国 医国药),2007,18(3):614. Study on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Olea europaea L.Leaves ZHENG Yuan-yuan 一,LI Chen2~,FENG Shi-lan ,HUANG Xin-yi ,LIU Yong-fenga一,CHEN Xiao-fen2一, DI Duo-long , 1.Lanzhou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1 College,I ̄nzhou 73000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hemistry of Northwestern Plant Resources&Key Laboratory for Natural Medicine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1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3.Instrumental Analysis&Research Center,School of Applied Physics&Material Engineering,Wuyi University,Jiangmen 529020,China 4.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 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in Olea europaea L.1eaves using rutin as a standard substance was developed.Two coloration systems including AI(NOa)s-NaN02一NaOH and A1C13 were both used.The latter wa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determination method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The main interference of the matrix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1C13 coloration method is simple,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with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and it can be looked as a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herbal materials or natural products. Keywords()lea europaea L.1eaves;Total flavonoids;UV—Vis spectrophotometry;A1C13 coloration (Received May 10,2010;accepted Aug.20,2010) *Corresponding autho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