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12)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三、语法现象的分析

  1、语法研究中对语法现象的划分主要有:

  (1)传统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也称作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称作造句法,主要说明句⼦成分和句⼦类型。传统语法的研究主要是印欧语,所以传统语法讲词法的内容很复杂,剩下的句法部分则很简单。

  (2)结构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种叫组合规则,另⼀种叫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到语素和词,⼤到词组和句⼦)之间的关系⽽⾔,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组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3)还有⼀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层⾯:⼀是核⼼语法层⾯,⼀是外围语法层⾯,现代形式语法学较多采⽤这种办法。

  2、为什么说每个语法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之中,⼜处在聚合关系之中:

  (1)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2)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即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句⼦的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的组合也是这样。可见组合不是⼀个⼀个成分的组合,⽽是⼀类⼀类成分的组合,即什么样的成分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是语法成分的归类,也就是聚合规则。

  (3)因为每个语法成分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可能跟别的成分联结(组合),所以每个语法成分都是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处在聚合关系中。

  3、怎样区别核⼼语法和外围语法:核⼼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知识,是⼀种较新的语法分类观点,在理论和⽅法上有重要意义,也适⽤于各种语⾔。  四、语法的单位

  1、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语素、词、词组和句⼦。如果句组也算语法单位,就应该是五级或五种语法单位。  (1)语素:最⼩的不独⽴运⽤的⾳义结合的语⾔单位。

  (2)词:最⼩的有意义的能独⽴使⽤的语⾔单位。词和语素的区别看是否能“独⽴运⽤”。

  (3)词组:有意义的能够独⽴使⽤的语⾔单位。跟词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独⽴使⽤。区别在于词组肯定要⽐词⼤⼀些(不是“最⼩”),或者说凡是由词和词组结合起来的语⾔⽚断就是词组。词组可以由两个词组成,也可以由许多词即若⼲个词组组成。

  (4)句⼦:由若⼲词或词组按照⼀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的停顿并带有⼀定语⽓和句调的语⾔单位。句⼦和词组的本质区别不在结构的长短,⽽在于是不是独⽴说出来并⽤于交际。

  (5)句组(句群、句段和篇章):电多个句⼦组合⽽成,表达相互关联的⽐较复杂的意义,书⾯上表现为⼀组句⼦、⼀个段落或⼀篇⽂章的语⾔单位。句组的共同特点是包含多个独⽴的句⼦,其中句群、语段和篇章没有截然区别。

  2、语法单位之间的组成关系:各种语法单位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语法关系。⼀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性质和作⽤不变,如词和词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发⽣变化,如汉语词和词组与句⼦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3、根据语法单位的特点,可以把语法单位表⽰为以下三级五种(由于单个语素和语素的组合都可能成为词,也可以增加“语素组”这个概念,这样就有三级六种单位):  第⼀级:1a.语素→(1b.语素组)  第⼆级:2.词→3.词组  第三级:4、句⼦→5.句组

  图解:同组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数量性的,即彼此有不同的长度。第⼀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第⼆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组成的。不同级的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功能性的;即各⾃有不同的作⽤。第⼀级语素和语素组功能是⽤来构词,第⼆级词和词组功能是⽤来造句;第三级句⼦和句组功能是⽤来表达。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不同级之间的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语⾔中某个语⾔⽚断到底属于哪种语法单位,既

要看它们的长度,更要看它们的功能。  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两个⽅⾯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语法⾸先是关于语⾔形式的规则。⽐如词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排列组合,结构中的虚词等都是某种形式,语素、词、词组和句⼦等语⾔单位也是某种形式。语⾔除了形式还有意义。

  (1)语法形式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也可以说,语⾔中不管是语⾳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

  (2)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也可以这样说,语⾔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可以说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即抓住⼀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处,发现⼀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各种语⾔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都有不同的情况,彼此有错综的表现;⼀种语⾔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  ⼆、语法形式的⼏种主要⼿段

  1、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个基本类型,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段”。语法⼿段⼜可以分成词法⼿段和句法⼿段两⼤类,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段,也叫综合性⼿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段,也叫分析性⼿段。

  2、词法⼿段有哪些类别:词法⼿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和词的重叠三⼩类。

  (1)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形变化,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①附加:在词的前⾯、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②屈折:词的内部发⽣语⾳的交替变化。③异根:换⽤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④零形式:相对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2)词的轻重⾳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产⽣⼀定意义的形式。⼀般说轻重⾳中重⾳形式更重要,也可以叫做重⾳移动。重⾳移动⼀⽅⾯强调移动,另⼀⽅⾯更强调重⾳。

  (3)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的重复使⽤⽽产⽣⼀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3、词的重叠的作⽤:词的重叠是通过词中的某个语素重复使⽤⽽产⽣⼀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可以产⽣⼀定的语法意义,常见的有以下⼏种:

  (1)表复数或“逐个”的意思。如马来语名词重叠表复数,汉语中名词或量词表重叠表“逐个”的意思。如“⼈/⼈⼈”“个/个个”等。

  (2)表短时和尝试的意思。如汉语中的“想/想想”“体验/体验体验”等。  (3)表程度增加的意思。如“雪⽩雪⽩”等。

  4、词的轻重⾳有什么作⽤:词的轻重⾳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产⽣的⼀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有的语⾔中重⾳或轻⾳可以产⽣⼀定的语法意义,⼀般说,重⾳的形式更为重要。有的语⾔中轻⾳也有语法作⽤,⽐如汉语较多运动轻声的形式,如汉语有些语素相同的组合形式,既可能是词组也可能是词,意义也不同,还可能是不同的词性,往往就可以利⽤是否包含轻声的成分来区别,如“东西(词组)/东8226;西(词)”“地道(名词)/地8226;道(形容词)”等。  5、句法⼿段的区别及作⽤:句法⼿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类。

  (1)虚词是通过使⽤虚词来表⽰⼀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中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虚词可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类。辅助词指多多少少与另⼀个词的变化还有些关系的虚词,或者说只要有别的词就同时出现的词,如俄语、德语中的助动词、冠词等;功能词指不由别的词决定⽽决定别的词的关系和意义的⼀种词,如各种语⾔中都有的介词、连词和语⽓词。

  (2)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从词对结构的要求上说是看什么类的词能进⼊某个位置;从结构对词的要求上说是哪些词类的组合能够成⽴。  (3)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的位置顺序来表⽰⼀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4)语调是通过整个句⼦的⾳⾼、重⾳、停顿等来表⽰⼀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表达层⾯上的⼀种语法⼿段了。

  6、根据语法⼿段的不同可把⼈类语⾔分为两⼤类:主要使⽤词形变化、词的轻重⾳等语法⼿段的语⾔叫综合性语⾔,如俄语、德语;主要使⽤虚词、语序等语法形式的语⾔叫分析性语⾔,如汉语、英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