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探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探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发展初探

作者:庄 弼

来源:《体育教学》2008年第12期

体育教材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学生教科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教师及学生选用书等教学用书的总称。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教材(以下简称“体育教材”)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梳理,尤其对1977年同志对教材编写工作提出指示后,改革开放30年中教材逐步完善、发展、走向成熟这一时期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起到参考作用。

一、 1949年以前的体育教材建设

10年由庆丕、翟汝舟译自日本的《幼学操身》一书(益知书会本),是我国现在已知最早出版的学校体育教材。梁启超曾把这本书的书目列入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中,说该书“述体操之法。与中国易筋经相仿佛,而其法较善。西人学堂,皆立体操,定课每日以一二小时为之”。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发行的《(蒙学)科学全书》中有丁锦所编的《体操》一书。1904年,又有王肇翻译的《普通体操教材》出版。1906年3月清学部(即教育部)第一次审定中小学暂用教材,李春所译的《新撰小学校体操法》和《瑞典式体操初步》被暂定为小学教科书,作新社编印的《普通体操法》暂定为中学教科书。1904年清朝颁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中国的学校体育,当时体育课被称为“体操课”。辛亥以后,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课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了猛烈冲击,“兵式体操”在学校中日渐没落,1922年《壬戌学制》公布之后,在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正式把“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规定小学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初中体育为16学分(每学期每周1小时为1学分,其中生理卫生占4学分);高中10个学分(包括健身法、卫生法);体育课以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为主要内容。此后,根据该纲要发布的《中小学体育教授细目,各地先后出版了多种体育教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30年代初由上海中国健学社出版的王怀琪所编《三段教材》(分为正、续、补三编)。前的学校体育课虽为必修课,但一般学校只重视选手体育,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多为放羊式教学。

二、 规范化体育教材建设的最初尝试(1949-195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后,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开始学习前苏联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其教学特点注重健康性、教育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这段时期的体育课处于体育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的局面。1950年开始,教育部着手启动新中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设工作。并制订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每周两节体育课,教材内容主要有基本体操、游戏、舞蹈、球类、技巧运动和田径赛,其中技巧和田径从三年级才开始出现。这一阶段的体育教材建设分制订大纲、教材准备时期和制定时期两个阶段。1950年教育部制订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同时全国不少地方纷纷进行以前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学法为内容的实验。到1953年教育部将翻译后的前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下发到各地,要求在体育课中参考应用。1954年教育部以前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开始组织编订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三、 体育教材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1981)

1.新中国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诞生

195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第一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小学《大纲》的教材体系主要以基本体操和游戏为主,基本体操除了队列队形外,包含了走、跑、跳、投、攀、爬和平衡等。游戏则按小学的年级分大、中、小活动量来编排。这一编排原则一直为以后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所沿用。

中学《大纲》按体操、田径和游戏三类编排。高中则按男女生分别编排。大纲包括基本教材和补充教材。基本教材为必须贯彻的教材,补充教材可根据各地条件而选用。 为了使《大纲》得到较好的贯彻和执行,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王占春等编著了《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和《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比较全面介绍体育教材教法的教学参考书。参考书根据大纲内容,编写了各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方法等,还阐明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体育课的组织与分组教学,体育课成绩考试及五级计分法。教学参考书的面世,对规范当时体育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参考书的结构和内容成为我国几十年来学校体育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 2.第一次提出“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教学大纲与教材

1962年教育部贯彻处关于“要求抓紧教材工作,大、中、小学下学期要有教科书和讲义”的指示,组织编写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体育教材》、《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这套教材把大纲和教材合编为一本。在这套教材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教材和体育理论知识等内容。

小学的教学内容有体操、田径、武术、游戏(包括球类)和体育基本知识,中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基本教材内容和小学相同,占总授课时数80%,选用教材为20%,由各校根据本地情况条件选用。

3.“文化大”时期的军体课教材和协作区体育教材

1966年学校处于停课闹的状态,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被取消。1967年,要求各地复课闹,学校中开设的课程均带色彩,体育课改为军事体育课,军体课请、民兵骨干担任教师,体育教师必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军体课的教材内容为:队列、射击、刺杀、投弹、防空知识、过障碍、行军、爬山、游泳、体操、球类、跑、跳、投、武术(军体拳)、体育锻炼卫生常识。以军事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朝着军事化方向发展。这个时期的体育教材每一页均有政治论述,每一项目内容中穿插的语录。受“左”的思想路线影响,不少教材内容均贴上与体育技术无关的政治标签,体育基本教材内容被严重削弱。

1972年教育工作得到恢复,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科教组召开教材工作会议,确定以大区(东北、华北、中南、华东、西北、西南等区)编写教材。1973年各地开始出现省编体育试用教材,这些教材按十年制学校要求进行编写,分小学五年一册和中学五年一册。小学基本教材分五类:田径、体操、小球类、武术和游戏;中学基本教材有田径、体操、球类和武术四类。体育课考试内容和《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制定了考试项目标准。这些教材基本按照1961年的大纲要求,摆脱了军体教材的框架。 4.拨乱反正的《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1977年,同志对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指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部确定编写十年制大纲。1988年教育部颁发了《十年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十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十年制大纲)。 十年制大纲重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提出“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采用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提倡“课课练(身体素质)”。十年制大纲对体育教学拨乱反正,促进体育教学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教材建设初期的特点是:颁发新中国第一个体育教学大纲,编写配套的体育教师教学参考书。大纲主要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 体育教材体系的初步完善(1982年-2000年)

1982年,学校体育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而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使体育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各地开始研究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途经,开始编写体育课本,结束了学生没有课本的历史,开创了我国体育教材编写的新局面。 1.体育课本编写初期(1982年-1986年)

以往的体育教材只有教师教学参考书。1983年初,郑州市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中学体育课本,同年8月,广东省编出了第一套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各年级的体育试用课本(以下简称体育课本)。接着全国各省开始不同程度地编写和试行《体育》。湖南的长沙市、辽宁的鞍山市、山西的太原市也开始编写部分年级的体育课本。至1985年增加有广西、浙江、济南、上海、西安、重庆、辽宁等省(市、区)。1986年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区)编写和试行体育课本。结束了学生没有体育课本的历史。

该阶段体育课本的编写主要依据1978年大纲,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条件进行改编。最大的修改有两方面:一是1978年大纲中学是5年制,到了198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改为6年制,根据大纲要求把内容分成6年完成;另一方面是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和评价要求放在课本中。这段时间的体育课本仍处于试用阶段。 2.体育课本编写稳定期(1987年-1991年)

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这两个大纲均为过渡性大纲。1988年11月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体育实验大纲,并在全国开展实验工作。大纲确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个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三项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材的分类上,完全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分类。加大了选用教材的比例,小学30%,初中40%,高中50%。考核标准下放到省一级。

各地教材的编写均按照新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进行。1986年国家教委《关于编写体育课本在中小学试用问题给郑州市教育局复函》中同意各地正式编写体育课本。至此全国有17个省、市编写了体育课本。各地的课本中出现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如游泳、南拳、连环拳、中华养生知识等内容。各地编写的体育课本是把大纲的内容加以细化,按大纲的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进行排列和编写成每一节课,实质上是教案的图文化。在实践中,教师根据课本的每节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实际上课本起到真正的教学参考书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多元的体育课本编写期(1992年-2000年)

经过三年的实验,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新大纲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同年又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初审稿供实验用)。首次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增加健康教育的课时,3-6年级每周1节,7-9年级每周0.5或1节。1993年全国体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李晋裕主编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本,并在天津市和广东省湛江市开展实验工作。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从1993年起,王占春、彭杰、王宗义、藤子敬和席炤等人主编的“初中体育课本”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初中推荐目录。

1996年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实验用)》,提出高中体育教学是初中体育课程基础上的高一层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997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部决定停止小学使用体育课本。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正式把体育与健康结合在一起,并首次把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体育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大纲逐步修改,由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到提出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2)体育课本和体育与健康课本同时存在。

3)体育教材除了体育教师教学参考书外,学生也有了体育课本。

4)体育课本虽然成为学生的用书,但本质上只是教师参考书的延伸,是教学计划和单元计划的具体化表现。

5)体育教材编写的审批权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五、 体育教材建设的发展和成熟(2001年-2008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颁发了《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颁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世界教育改革相接轨,变以往的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学校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纲要。“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以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作为课程目标。“大纲”按年级编排运动项目,而“课程标准”按水平来体现课程内容。“标准”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提出一定的要求,还对学生的运动参与、体育健康知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统一由教育部审定。2001年经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了六套义务教育7-9年级体育教材,2004年通过了六套10-12年级教材。这些教材除了学生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外,有些版本还编写了教师和学生的选用教材(书)。新课程体育教材系列的出现,完善了体育教材体系,把我国的体育教材建设推向成熟。这些教材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突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突出了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特征。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以往体育教材编写的结构和内容。不少版本的编排突破了原有课本的框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

新课程的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性强

传统体育教材(课本)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编写,以课时进行安排。虽然是给学生用的,但由于过多的关注体育项目内容的技术动作的介绍和要求,其中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给教师用的,学生真正用的不多。新课程的学生教科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按照课程标准几个方面的要求,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给予学生全面的知识。通过把体质健康知识、生活技能知识融入到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融会贯通。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上也比以前有大的改变,除了保留以往教学教法外,增加了不少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方法和教学案例,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2.种类齐全

在教材发展初期,体育教材只有教师参考书;到了体育教材发展期,体育课本的出现,弥补了教材系列的不足,但仍不是真正为学生服务的课本;新课程体育教材的编写,出现了针对学生的教科书,针对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以及师生可以选用的教学选用书。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按高中课程标准设置的7个系列编写的《田径》、《球类》、《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操》、《新兴体育项目》等教学参考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配套广东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学生选用书,计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健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操、水上运动、太极拳、南拳、散打、跆拳道、网球、轮滑等14个项目,供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开设选项课时选用。这些选用书与以往的运动项目技术书籍不同,技术书籍只是介绍运动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而选用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把知识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锻炼、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 3.文本和网络教材结合;课内和课外教材结合

体现教材的开放性特点,将文本教材和网络教材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的体育教材,大多数版本都有信息技术作支撑。把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拓展内容放在各自的网站上,开创了体育教材编写的新局面。

4.新课程增加了健康教育部分

在1-9年级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健康教育的内容。高中阶段更把健康教育单独列出1个学分,18个课时。

六、 结束语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是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材也逐渐成熟。总的说来,1949年以前的体育教材建设和体育课程建设一样,不稳定、不规范。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10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和2001年义务教育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04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实施,体育教材也日益完善、日益丰富,并成为师生不可缺少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每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发与修订,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教材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教材的发展,对稳定体育教学秩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对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