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12 N-14 -16 友情提醒: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中涉及的反应表达式写符号表达式或字表达式均可。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 B.蔗糖溶解.轮胎爆裂D.干冰升华 2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 B.烧杯 .蒸发皿 D.锥形瓶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吸取液体药品 .读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铁:Fe B.硫酸钾:2S4 .氯化铵:NH3l D.氧化铜:u2 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 B.分子 .元素 D.单质
6下列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尾气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工厂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产生大量烟尘 7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鸡蛋和白醋制作“无壳”鸡蛋 B.用细沙、棉花等自制净水器制 得纯净水
.闻气味区分酒精与白醋 D.观察颜色鉴别铜丝和铁丝 8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加热铜绿,固体变为红色,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纯净的氢气点燃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量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都比原子大 B.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实心球体,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10201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第11题—第1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共10分)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蒸发过程中,当溶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B.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小的砝码再加大的砝码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快速倒入 12.下列知识的整理有错误的是 A.实验方法B.化学与生活 ①除去铁锈——用稀盐酸
②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做灯火试验 .实验记录 D.物质构成 ①用10l量筒量取8l 水
②20l水与20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40l①汞由汞原子构成 ②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3.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图可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
组合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4.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因为水和冰的状态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B.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1.如图所示是一改进后的电解水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的正极
B.管①做如图改进后,有利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 .反应一段时间后,中间漏斗内液面会上升 D.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 16.(11分)(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镁原子 ▲ ②3个氮分子 ▲ 。
(2)已知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则铝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 ▲ ;反应中易 ▲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铝离子符号为 ▲ 。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①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
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 性;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 ▲ 元素。
②区分硬软水常用 ▲ ,生活中常用 ▲ 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4)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化学反应。
①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说明反应物的 ▲ 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且绕成螺旋状的铁丝比不绕成螺旋状的铁丝燃烧得更剧烈,现象更明显。说明受热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 ▲ 。
17.(6分)已知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相互之间存在如图关系(部分反应及条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 ;
(2)写出由→A的反应表达式 ▲ ,该反应 属于 ▲ 反应类型(填“化合”或“分解”);
(3)D→B+的反应表达式为 ▲ ;
(4)上述七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种。自然界中,通过 ▲ (填变化名称)可将转化为A。
18(11分)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
(2)实验室用加热白色固体和黑色粉末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表达式为 ▲ ,其中黑色粉末起 ▲ 作用。如用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 ▲ 放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 用的发生装置是 ▲ ,该反应表达式为 ▲ 。
(4)F 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 管进。若需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需将气体通入盛有 ▲ 的F装置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 。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装置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 ▲ 现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19(7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写出红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 ▲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问题分析】(1)装置漏气; (2) ▲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问题拓展】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 ▲ ,已知镁条除了和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镁和氮气反应的生成物为g3N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点燃后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该反应表达式为
▲ ,因此仓库内的镁条着火, ▲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燃烧匙中的药品换成镁粉,实验结束后,测量得到的结果 ▲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分)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1H22)而获得20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分子中含有与H22类似的结构和性质。屠呦呦当年的创造性发明之一是将黄花蒿汁浸泡在乙醚中,青蒿素会溶解于乙醚中,利用乙醚的良好挥发性和低沸点除去乙醚。
(1)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
.分离青蒿素和乙醚的方法与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相似 D.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2)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
(3)求g青蒿素所含氧元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 学参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 4B 6 B 7B 8D 9 10D
第11题—第1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共10分) 11B 12A 13BD 14B 1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
注意:本试卷中所有化学表达式写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或方程式均可 ,短线、箭号均得分,条错误不得分 16.(11分)
(1)3g 3N2 (2)13 失去 Al3+
(3)①吸附 碘(或I) ②肥皂水 煮沸或蒸馏 (4)①浓度(或纯度) ②快(或大) 17(6分) (1)H2
(2)H22 H2+ 2 分解
(3)H23 H2+ 2 (4)3 光合作用 18(11分)
(1)锥形瓶 铁架台
(2)l 3 l+ 2 催化 连续均匀(合理即可) (3)A a3+Hl al2+H2+2
(4)d 澄清石灰水(或化学式) 变浑浊 ()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 19(7分)
【实验回顾】P+2 P2
【问题分析】(2)红磷量不足
【问题拓展】g+2 g -3 g+ 2 g+ 不能 偏大 20(分)
(1)B (2)1∶22∶
(3)解:r(1H22)=12×1+1×22+16×
=282……………………………………………………………(1分)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84%……………………(1分) g×284%=160g…………………………………………………………(1分)
或g× =160g……………………………………………………(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