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历史期中考试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里。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号 答 案 题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号 答 案 1.古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尝百草,教民耕作,能种植嘉谷”,成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这位先贤是 A.大禹 B.神农氏 C.李冰 D.郑国
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下图的鼓风装臵的动力是
A.人力
B.畜力
C.水力
D.自然通风
5.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根据发现的墓中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已不在市内。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 A.《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长安城的落日》
7.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唐代 B.北宋 C.明代 D.初期
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 C.家庭手工业 D
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0.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
1
B.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大力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下列图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2.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究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晚清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B.爱国心的驱使
C. “币制改革”的影响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3.假如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14..据《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在 A.1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15.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可以把它归结为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16.“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 B、人民公社、“文化大” C、一五计划、“文化大” D、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 17.下面的趋势图中,能够反映‚‛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是
18.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了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的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D、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1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黑龙江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2
A.改革管理 B.增强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 21.‚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下列哪一件事所强调的重要思想? A.十四大 B.南方谈话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大
22.“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推动 D.开展一五计划的影响 23.下面的情况,反映了中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24.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 报童在街上叫卖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的电视节目 E.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25题24分,26题19分,27题9分,共52分。
25.2005年10月26日原国家副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岁。他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曾这样评价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3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材料二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材料三 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材料四 1948年,由于国民的经济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
材料五 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2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
⑶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4分)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哪些?(8分)
⑸根据材料五回答,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对的态度怎样?(2分)
3
26.阅读下列图文,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画了一个圈‛指什么?(2分)
⑵材料一中的‚画了一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4分)
⑶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8分) A 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__
E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⑷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3分)
⑸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打开国门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从背景、目的、影响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阐述,2分)
27.总结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经济历史的光荣,也可以看到传统经济结构的若干弊病,熟悉有关经济历史的事实,对于中国经济建设正确发展方向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什么?(2分)
(2)汉代关中地区的农民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水利工程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1分)
(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什么时候?(朝代)(1分)
(4)古代中国最基本的两个经济是什么?(2分)它们对中国社会的继续发展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3分)
4
半期考试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1 2 3 4 5 6 7 8 9 号 答 B B D C D C C B C 案 题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号 答B D B B C C B B B 案 10 C 22 B 11 A 23 B 12 C 24 D
25.⑴答: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 ⑵答:①辛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1分);②建立和南京临时的推动(1分);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1分);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分)。
⑶答:日本全面侵华期间。(抗日战争期间)(2分)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2分)
⑷答:①国民的恶性通货膨胀;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⑤发动内战的破坏。
⑸答:积极支持人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2分) 26.⑴答:‚画了一个圈‛指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2分)
⑵答: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4分) ⑶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注:A、B、C、D可以不按顺序,4分) E:福州(1分)
F:闽东南地区(1分) G:海南(1分) H:上海浦东(1分) ⑷答:多层次(1分)、有重点(1分)、点面结合(1分)。
⑸答:①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清被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②目的: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目的是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或:吸收资金、引进技术)。③影响:旧中国的‚开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答:粟和水稻2分 (2)答:井渠1分 (3)答:明朝1分
(4)答::重农抑商(1分);闭关(1分)。
它们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3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