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摘要:“双减”备受社会关注,从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来看,应做到精简化、层次化、多元化、理性化,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更应该顺应、推动这一大趋势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语文作业的设计与管理。让语文作业少而精,有趣又高效,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双减的优势

为了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与改革。当前的教育行业中,学校教育是主阵地,所以,随着双减的提出,为小学生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减轻了家长的焦虑和负担,从而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双减提出后,教师的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为学生的休息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与此同时,双减工作的开展原则也在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等法律规定,对社会中的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治理,充分发挥校园教育的主导作用,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园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作业布置要更加合理和科学,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不得不说,双减的提出是我国教育教学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助力,这也需要每一个教师的积极配合。尤其对于基础学科的教师来讲,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全面落实双减,提高作业质量,

减少作业数量,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生态链,促进小学生思维发育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 (一)目标单一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目标的制约,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作业,教师关注的重点始终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有所忽视,甚至极少关注。在此背景下,教师重知识灌输与技能传授而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容易因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的正确结论上而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一直处于“被动”和“潜伏”状态。

(二)任务统一性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最大的弊端,即是布置作业时搞“一刀切”。如“完成第62页的前8题”“阅读第48页的两篇文章,完成小题”……不可否认,这种统一布置任务的作业形式,因要求明确而便于教师检查与批改。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优等生、中间生和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所以,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难以真正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甚至还可能像绳索一样抑制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三、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法 (一)落实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是课后作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作为学生知识巩固的平台,也可以将课后作业作为查缺补漏的途径。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想保证学习的学习效率,知识巩固和查缺补漏是必需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综合性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现查缺补漏和知识巩固,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许多教师认为双减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的记忆力毕

竟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进行知识巩固和查缺补漏,则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教师不妨改变一下作业方向,在生字词学习时,将这些字词带入一个故事中,让学生去读故事。这样的作业形式,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长规律,又能保证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对生字、生词有深刻的记忆,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灵活使用的能力。无论是教学还是作业,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不要过于重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而要以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于自身的成长与生活中,才是教育的真谛。

(二)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形式变得不传统,教师设法寻求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循规蹈矩,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2019年、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10条规定:统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同时,作业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譬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作业可以设计为: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文本大意,并将其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绘制成一幅思维导图。众所周知,思维导图是由文字、线条、颜色、符号等组成的发散性学习工具,它利用分散性思维将人脑的关键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在各个学科广泛运用。这份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概括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而且将美术学科中的绘图技巧融合其中,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的互动联通。在《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中,作业内容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学生自己种植水培绿萝、大蒜等,细心观察植物在每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并写成一篇观察日记。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生活处处是语文,作业设计需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而开放的氛围不仅体现在作业内容上,更体现在作业形式上,包括绘画、写作、表演、朗读、实践等,尽可能使学生在与不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感悟语文,运用语文。

(三)设计拓展型作业

拓展型作业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一些课外的拓展和延伸,以此来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体可以从这些方面设计:1.根据单元主题设计一些拓展型作业。如“家国情怀”主题,学生学习完课文可以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长津湖》等抗美援朝题材影片,写出观后感或影评,铭记“最可爱的人”。2.根据教材内容,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编排话剧等,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如学习《将相和》后,安排话剧表演的作业,让学生在组织表演中,不但巩固了课本基础知识,加深了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理解,还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3.根据时政热点,让学生查阅、观看相关资讯,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让学生观看大阅兵,写观后感,谈谈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爱国。在活动中我校的张恒溪同学表现突出,《聊城日报》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让“爱国少年”成为时代“最美遇见”》,社会反响良好。

结束语

总之,作业看似是事小,实则是关涉学生成长的大事。因此,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既要正确地贯彻落实“双减”,又要精心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使设计出来的作业既“有趣”又“有料”,既“减负”又“增效”,真正把作业打造成学生用眼发现、用手创造、用脑思考、用心体会的“大舞台”,从而为学生开拓一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新天地和供给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何捷.“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想[J].江西教育,2021(35):10-11.

[2]李靖茹.“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创新作业的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12):38-40.

[3]梁志依.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渤海大学,2021.

[4]陈玉玉.“双减”下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求知导刊,2021(47):13-15.DOI:10.14161/j.cnki.qzdk.2021.47.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