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水利工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工程是在冬季进行施工和建设时由于冬季的低温,会对混凝土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工技术不当,会给工程造成质量隐患,因此对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标签: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
1、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分析
在长期发展中,我国水利建设事业一直都呈现出技术水平较低、从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还是在于行业特点带来的制约。水利工程一直都比较注重传统技术方法的沿用,这也是在经济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水利建设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现代水利建设事业在创新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现代科技的有效指导,并积极引用更新颖、先进的设备技术。当前,我国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虽然都重视、加强了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引用了各种高科技产品,使得施工质量、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要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
2、冬季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2.1满足相关要求
在配料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施工性能主要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粘结性和流动性。水保指施工,如果混凝土表面有水分析出,说明混凝土密实性和保水性差,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都会产生影响。粘结主要指混凝土在浇注和运输中,没有离析现象,在振动后结晶器,如果浆料不能包裹石子,就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流动性主要指混凝土对模板的均匀填充能力,其大小反映混凝土厚度的大小。流动性直接影响施工工期和难度,也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2防止出现裂缝
在冬季施工,要将混凝土的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料品质,决定了其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因此控制其温差,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裂缝情况。要选择具有较低放热量的水泥,并且尽量减少其用量,进而防止混凝土温升,同时还要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包括掺合料以及减水剂,降低用水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要选用级配佳、材质好的骨料,降低其线膨胀系数,并且掺入减缩剂和膨胀剂。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合理控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沙子和水的比例,并且适当的增加沙子量以及减少用水量,达到最合理的配比量。还要对沙子含水量进行动态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例,并且在配料过程中,通过计算,科学调整沙水补偿。
2.3安排浇筑顺序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防止在浇筑中由于间歇时间长而出现薄弱部位。对于大体积施工,要采用均匀上升、短间歇以及薄层的浇筑方式,防止由于长期停歇而影响工程质量。在混凝土初凝后,要立即开展二次抹面,及时清理表面积水,进而防止裂缝出现。
3、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
3.1混凝土施工选料
在冬季施工中,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应选择具有较强抗冻性能的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其标号要控制在32.5以上,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水泥都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且结合实际情况,水泥用量用合理控制在300kg/m3,水灰比比例要小于0.6。同时,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配置过程中,各种掺合料对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抗冻性等性能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也要给予全面把握,并对实际掺合量做出科学控制。此外,施工所用骨料不应含有冰雪、矿物质等其他杂质。若所用混凝土材料中含有钠、钾离子等防冻剂物质,则其骨料中不应含有活动材料,主要是为了避免其与添加剂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
3.2搅拌工艺技术
一是,注重调整配合比方式的运用。首先,为了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结合实际情况下选用更适合的水泥品种,如,强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性能就相对较强,且在早期阶段其强度更高。一般情条件下,三天时拥有的抗压强度值通常都可以等同于普通水泥七天所拥有的强度值;其次,应尽可能的降低水灰比例,根据实际需求,酌情增加水泥用量,提升水化热,从而使达到标准强度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此外,也可以在保障混凝土标准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引气剂物质的适当添加来产生气泡增大水泥浆体积,以此来对拌合物的流动性能给予不断优化,促进保水性、粘聚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得混凝土内水在形成冰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得到有效降低,促进其材料抗冻性能的逐步提升。或者是通过早强外加剂的适当添加来有效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不断增强早期强度。二是,外部加热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混凝土构建结构四周的空气,然后将相应向混凝土中传送,或者是根据实际需求,直接加热处理混凝土,保障混凝土材料能够在常温环境下逐渐硬化。一种是运用火炉加热,但这一方式通常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施工中,操作便捷简单,但往往很难取得显著效果,且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另一种是运用蒸汽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硬化过程构建出湿热环境,且在具体运用中也很好控制,能够均匀加热,不足是实际运用中,需要运用专门锅炉,因此费用方面会有相对较多的投入,加热中也会损失较多热量。三是,蓄热技术。在具体运用中是先针对所用石料、砂料等方面做好加热处理,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材料在运输、搅拌,甚至是完成浇筑后还能够拥有一定热量,来优化水泥水化效果,增强早期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能够保障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在温度降低到零度之前,抗冻
性能就达到一定标准。这种工艺技术的科用,虽然具有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做好内部的保温处理工作,避免角部、外漏部分受冻,且要结合具体需要恰当增加养护时间。
4、结论
在社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带动下,我国水利事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冬季施工仍然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想保证各环节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整体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重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中最需要着重考虑、重视的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其相关技术人员、建设企业必须要对所用技术、工艺做出进一步规范,制定出更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以此来保障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昕.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河南科技,2016,(21):90-91.
[2]赵云霞.农业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乡村科技,2016,(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