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6_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分析

2006_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0卷第4期2011年4期

CoalTechnology

炭技术

Vol.30,No.04April,2011

2006—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分析

康向涛,刘

勇,周仕来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阳550003)

摘要:顶板事故是煤矿的多发事故,发生频率高,总体死亡人数最多。文章通过2006~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

的统计分析,总结了贵州煤矿顶板事故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类型煤矿、不同作业场所、不同月份顶板事故发生情况,找出贵州煤矿顶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和时间特点,对贵州煤矿的顶板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煤矿;顶板事故;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25(2011)04-0112-03

AnalysisofRoofAccidentsinGuizhouCoalMine

From2006to2009

KANGXiang-tao,LIUYong,ZHOUShi-lai

(MiningCollegeof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03,China)

Abstract:Roofaccidentsoccurfrequentlyincoalmineandcausethemostdeath.AnanalysisofthestatisticsofcoalmineroofaccidentsinGuizhouProvincefrom2006to2009reflectsthetendencyofcoalmineroofaccidentsincoalminesinthispaper.Thearticlealsopresentsananalysisofroofaccdentsindifferenttypeofcoalmines,variedworkingconditionsanddifferentmonths,andfindsthemainreasonsandthetimecharacteristicsoftheroofaccidentsincoalmines,whichhassomeguidancesforroofmanagement.Keywords:coalmine;roofaccidents;statisticsanalysis

为预防和减少贵州煤矿顶板事故,依据贵州省安监

0前言

局煤矿事故调查处提供的调查资料,对2006—2009年贵州煤矿的顶板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希望从中探查出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总体趋势,找出不同不同作业场所、不同月份煤矿顶板事故发类型煤矿、

生情况,找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贵州煤矿顶板事故频发,在各类煤矿事故中所

占比重较大,据贵州省2000—2005年煤矿事故累计统计资料分析,在煤矿安全事故中,顶板事故起数所占比例约为50.79%,死亡人数所占比例约为31.38%[1]。顶板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况,可以认为当瓦斯压力在4MPa左右时,胶囊粘液封孔器的封孔能力已接近极限。故在测强高压煤层

,胶囊粘液封孔测瓦斯压力时(4MPa左右及以上)

所以,为了压装置是不适用的,这是它的局限所在。

比较安全、稳妥、准确地得到压力结果,在上行孔封孔测压中,在预估煤层瓦斯压力超过4MPa时宜采

图53#孔测压曲线用砂浆封孔测压法,在瓦斯压力为3~4MPa时,建议

对上述4个测压值进行分析,以有效值中最大2种封孔方法同时使用。在瓦斯压力低于3MPa时,一值作为该煤层组原始压力值的原则,故确定12、可以单独使用胶囊粘液封孔法。文中的论述结果对13-1煤组原始瓦斯压力为6.4MPa。在深部高压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的选择和准确的

测定高压瓦斯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6结语

从3#、4#孔的胶囊粘液封孔测压结果可以看出,参考文献:在胶囊封孔法上行孔封孔测压中,在瓦斯压力达到3.8MPa、3.5MPa封孔器均出现变形折弯或弹出情

收稿日期:2010-08-07;修订日期:2010-12-30作者简介:康向涛(1980-),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业系统工程方面的学习和研究,E-mail:xiaokange-du@163.com。[1]

殷宏.胶囊-压力粘液封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技术应用[J].煤,2008(9):13.

(责任编辑

徐艳杰)

第4期康向涛,等:2006~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分析·113·

273人,下降到2009年的159起,死亡191人,分别

1贵州煤矿特点及顶板事故变化趋势

贵州处于西南高原地区,多山地,煤层地处新华

下降了33.2%和30.0%。4年间乡镇煤矿顶板事故共发生770起,死亡874人(不含2008年的非法采煤窝点顶板事故3起,死亡3人),平均每年发生顶板事故193起,死亡219人,分别占乡镇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5.1%和25.1%。乡镇煤矿顶板事故下降幅度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整顿关闭小煤矿起作用。从2006年开始贵州许多乡镇煤矿进行了整合或技改,并且关闭了一批不符合规定的乡镇煤矿,从而使乡镇煤矿的安全管理人员、生

夏系第三褶皱带与沉降带的南部和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2],断层、褶皱构造较多,煤层赋存条件复杂。贵州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造成小煤矿众多。据2005年相关资料统计,贵州省共有各类生产煤矿2149处,其中30万t/a规模以下的小煤矿占全省煤矿总个数的99.00%,原煤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0.40%[1]。

矿井的机械化程度相对提高,2006—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次数和死亡产技术人才相对集中,

人数呈下降趋势,见图1。贵州煤矿顶板事故高发,煤矿的开采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获得提因此,减少贵州煤矿顶板事顶板事故相应减少。事故次数占据总事故次数的一半以上。2006—2009升,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顶板事故822起,死亡927人,故高发的关键是控制乡镇煤矿的顶板事故。分别占同期煤矿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的53.6%和2.343.2%。4年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

不同类别煤矿顶板事故情况

2006~2009年贵州发生较大的煤矿顶板事故5

死亡20人,平均每起死亡4人,且全部为乡镇煤分别由2006年的255起、死亡290人,逐步下降到起,

其中2起为整合矿井死亡6人,2起为生产矿井死亡202人,下降了33.7%和30.3%。矿。2009年的169起、

贵州大多数煤1起为新建矿井死亡5人。虽然贵州煤矿顶板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死亡9人,

矿正处于整合、技改阶段,不同类别的煤矿,顶板事但顶板事故总数仍然较大,顶板治理形式严峻。

故发生起数有所差别,以有明确矿井类别统计的2009年为例,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如图2所示。整合矿井顶板事故起数最多为59起,死亡69人,占同期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4.9%

图1

2006—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变化情况

[3]

和34.2%;其次是生产矿井顶板事故起数为45起,死亡55人,所占比重为26.6%和27.2%;然后是技改矿井顶板事故起数为38起,死亡43人,所占比重为22.5%和21.3%;最后是新建矿井为27起,死亡

2不同类型煤矿顶板事故情况

2.1省属煤矿顶板事故情况

2006—2009年省属煤矿(含控股煤矿及地方国35人,所占比重为16.0%和17.3%。整合、技改阶段

有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起数49起,死亡人数50的矿井顶板事故次数较多,主要是因为整合技改期人,分别占同期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2%和间矿井的管理相对混乱,矿主为尽快收回前期投入2.3%。贵州省属煤矿相对较少,顶板事故起数远远资金,单纯追求煤炭产量,顶板支护设施投入不足;贵大部分整合、低于乡镇煤矿。据贵州省2005年相关资料显示:技改矿井利用所谓的“保留系统”即原州2149处生产矿井中,省属大中型煤矿42处,地方有矿井系统进行生产,顶板管理不到位,木支护较普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2107处。4年间,省属煤矿事遍。另外,贵州许多煤矿的生产方式较落后,机械化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由2006年的17起、死亡17水平低,顶板管理的技术人才缺乏,造成了生产矿井人,下降到2009年的10起,死亡11人,分别下降了和新建矿井顶板事故也较多。因此,提高煤矿的顶板

死支护水平,41.2%和35.3%。平均每年发生顶板事故12起,生产作业过程中及时支护顶板,杜绝空顶亡13人,分别占省属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作业,坚持正规的循环作业等是减少贵州煤矿顶板

的24.5%和26.0%。事故的主要途径。2.2乡镇煤矿顶板事故情况

2006~2009年贵州乡镇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4年间,乡镇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由2006年的238起、死亡

图22009年贵州不同煤矿类别顶板事故情况

·114·煤炭技术第30卷

3不同作业场所顶板事故发生情况

113人。2月份顶板事故最少,为27起、死亡31人,平均占每年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1.8%和1.5

4、6月处于夏季,是顶板事故高发的时节[4],煤矿2007~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统计资料显%。

2月份是春示,明确有发生地点的顶板事故185起、死亡224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在时间上引起重视。

部分乡镇煤矿职工放假,顶板事故起人。其中发生在采煤工作面的60起、死亡76人,分节所在的月份,

别占32.4%和33.9%(其中较大事故2起,死亡7数随之减少。人,分别占1.0%和3.1%)。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的43起、死亡56人,分别占23.2%和25.0%(其中较大事故2起,死亡8人,分别占1.0%和3.6%)。发生死亡32人,分别占15.7%和在巷道维修点的29起、

14.3%。发生在其它巷道(含井筒、硐室等地点)的片帮、掉矸、冒顶等事故53起、死亡60人,分别占28.7%和26.8%(其中较大事故1起发生在运输巷,死亡统计资料5人,分别占0.5%和2.2%),具体见表1。表明,绝大部分顶板事故是死亡1人/次的事故。采掘工作面是顶板事故多发的主要场所,在生产过程其它巷道场所(含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顶板管理措施。

巷道维修点等),应加强顶板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表1

2007~2009年贵州部分煤矿不同场所顶板事故发生情况

项目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死邙人数

采煤工掘进工巷道维作面

作面

修点

图32006~2009年贵州煤矿顶板事故各月份累计发生情况

5结语

在煤矿生产中,顶板事故虽不像瓦斯、突水等事

故那样一次事故造成多人伤亡,但顶板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总体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所以顶板事故是要严加防范的事故。贵州乡镇煤矿众多,是造成贵州煤矿顶板事故起数最多的重要原因。防治贵州煤矿顶板事故,一方面要提高煤矿的顶板支护水平,科学设护得计顶板支护方式,保证支柱对顶板能支得起、好、稳得住[5];另一方面要根据顶底板的岩性[6],选择合理的顶板支护方法。同时要加强顶板管理方面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提高乡镇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安全意识,从而真正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

[1]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中煤国际工

“十一五”规划(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批稿)[EB/OL].http://www.gzaj.gov.cn.2006-09.

[2]王忠奎.贵州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燃

科学版.2008,37(2):17.

36[3]彭成.2004~2008年全国煤矿顶板事故分析[J].中国煤炭.2010,

(1):104.

[4]曹树刚,张立强,刘延保,等,小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及预防保障体

系分析[J].煤炭学报.2008,33(6):630.

[5]岑传鸿,窦林名.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技术.2版[M].徐州: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2004.

[6]刘丛喜.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析与预防[J].煤炭技术.2009,28

(7):170.

(责任编辑徐艳杰)

年份其它巷道合计

2007年2008年2009年

213213132631

121812121926

121491088

212516161619

6650516984

4不同月份顶板事故发生情况

如图3所示,通过贵州煤矿4年间累计顶板事

6月顶板事故相对较多,共发故发生情况分析,4月、生顶板事故194起、死亡217人,平均发生顶板事故49起,死亡54人,分别占全年平均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12.7%和10.1%。与此形成反差的是1、2月顶板事故相对较少,共发生69起,死亡86人,平均发生顶板事故17起,死亡22人,分别占每年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4.4%和4.1%。其中6月份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为100起、死亡

!!!!!!!\"!!!!!!!!!!!!!!!!!!!!!!!!!!!!!!!!!!!!!!!!!!!!!!!!!!!!\"!!!!!!!\"欢迎订阅煤炭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