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019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文科)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的必要性
B.宗法制的合理性 C.立嫡制的合法性
D.世袭制的重要性
2.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魏晋九品中正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
3. “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A. 人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B. 设民众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 C. 设陶片放逐法,加强公民对执政者的监督 D. 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4.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性变化在当时表现为 A. 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B. 源于13世纪以来的传统政治形式 C. 提高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 D. 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制衡学说
5. 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6.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广州人民对洋货的抵制 C.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20
7.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 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 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8.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1945年秋,在重庆将这首诗赠与了柳亚子先生。此次重庆之行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
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它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10.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B.鸦片战争后战费和赔款的转嫁 C.外国列强的入侵 D.洪秀全的个人作用
11.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坚持持久抗战的路线 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12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2020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3列宁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十月比其他国家爆发早的原因之一是 A.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 B.沙皇制度腐朽透顶 C.战争加剧了的困难和矛盾 D.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14有人认为十月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1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的松动
16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中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17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这“餐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价格的影响 B. 工业的开展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18 对“三角贸易”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为欧洲工业发展准备了原料、市场和资本 B.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C.为美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D.给非洲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2020
19马克思说:“是历史的火车头”。以火车、铁路为代表的工业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有 ①加快了工业的进程②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③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④有利于所在国家加快城市化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近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
21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①清放宽民间设厂的②辛亥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面对严重的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实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固守传统的经济不放,他固守的经济是
A.“自由放任” B.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
23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①法律手段②外交手段③经济手段④行政手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
2020
A. 战时主义失去民心 B. 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 新经济执行中出现偏差 D. “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
25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充分尊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模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 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形式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2020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8分)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10分)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7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材料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6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的“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6分)
2020
(3)材料三中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指什么经济?并指出该目标确立于党的哪次代表大会?(6分)
(4)纵观上述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7分)
2020
历史文科答案
1-10 BBDCB ADABA 11-20 BDCDA ACBDB 21-25 CACAB
26(1)小农经济.(2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分) (2)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4分)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6分) (3)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者资本主义萌芽.(4分) 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分)
27 (1)“新经济”(3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分) (2)罗斯福。(3分)国家干预经济。(3分)
(3)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3分)党的十四大。(3分)
(4)启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可以相互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