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自山黑水铸英魂 夷。事后,孙朝阳十分高兴,委任赵尚 志为参谋长。 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 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 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 斗争。此后,赵尚志又先后担任了东北 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和东北民众反 日联合军总司令。期间,他在统一指挥 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 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联军第 3军培养成为北满地区抗日武装的核心 力量。在日本侵略者眼里,赵尚志所指 挥的东北抗日联军是“最顽强、最活跃的 “自制木炮显神力,抗日声威震敌胆”。 赵尚志为什么要创新武器呢?日军 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加强了所有城镇的 军事布防,并四处扬言:抗联和那些土匪 一出自己的毛病,并虚心认真地听取大家 的意见。 赵尚志把士兵和同志当作亲兄弟来 看待,即使自己病情严重时也不忘将炊 事员送来的面汤送予其他士兵。在 1936年8月,由于长时间的食不饱腹,再 样,绝不敢攻打城镇。日军这么做,是 想把抗联激出山林,利用城防优势消灭 抗联。赵尚志为扩大抗联的影响,打击 敌人的嚣张气焰,自主研制武器,其中用 自主研制的木炮轰宾州、轰日军货轮,被 人们传为佳话。 加上阴雨连绵,气温忽高忽低,一向刚强 的赵尚志也病倒了。当时既没有医生, 也没有药品,所以只能想办法弄点热汤 让他发发汗。可是伙房一点粮食都没有 后来,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 东支队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等职。在极其艰难 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 了,战士们只能到几户老百姓家去借,好 不容易凑合了一小瓢苞米面和一小块干 姜做了一小盆面汤,可是当赵尚志睁开 那充满血丝的眼睛看着面汤时,问道: “咱们不是没有苞米面了吗?”当得知这 匪团”,赵尚志则是“匪势最为活跃的代 表者”。随着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 逐渐将赵尚志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日 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作战百 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重兵“讨伐” 和“清剿”。在担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 支队司令的一年里,他将游击根据地扩 大到珠河、方正、延寿、宾县、五常、阿城、 双城等县,控制了东西200多里、南北 350多里的大片地区。 赵尚志在创建珠河反日游击队的过 程中,经常组织游击队员帮助群众推碾 是从老百姓家中借来的时候,他又说道: “又给老乡添麻烦了,一定要给钱,这是 我们抗日联军的纪律,可不能忘了。”后 来,他还让士兵拿来两个碗,将面汤倒人 这两个碗中,并吩咐把这两碗苞米面汤 送给少年连的病号,而仅把盆里剩下的 一军多次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 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 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 跳出日军的包围圈。1934年5月9日, 赵尚志率将宾州城(宾县)团团围 住。赵尚志命令战士用火力压制住城墙 上的敌人之后,指挥战士用南城门前的 一点倒入自己的碗里。赵尚志生病的消 息被房东刘大爷听说之后,他让老伴把 棵千年古树做炮身,把木炮筒牢牢绑 子、推磨、担水、扫院子等,积极与地方群 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在赵尚志的带领 下,这支队伍坚决执行党和纪律。 此外,游击队还帮助农民了一些地 主汉奸,让农民从捐税中出来,这一 炕烧得热乎乎的,又把他家的棉被送给 赵尚志用。当第二天赵尚志醒来后发现 这一床被时就责怪副官又麻烦老乡,而 让老百姓挨了一宿冻,这时刘大爷向他 解释被子是自己主动拿来的,并说道: 在大树上,炮口瞄准了城门。木炮是怎 样制成的呢?木炮是赵尚志利用在黄埔 军校学到的火药力学知识,带领土专家 研制的一种“重型武器”,就是找一棵大 树掏空树心,挖出一个圆洞,镶进一根粗 做法得到了农民的欢迎,更加紧密了共 产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此外,他特别 善于接近群众,任何困难或危险的工作 他都勇于承担,时刻将人民群众记于心 上。赵尚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 特殊化。有一次召开党组生活会,党小 组组长看赵尚志正在忙,所以就没有通 知他。恰巧赵尚志路过,当得知自己没 “你们打鬼子,为老百姓除害,流血挂花, 病了盖咱一床破被算个啥,看到你病好 铁管,外面用五道铁箍紧紧箍住,并用粗 铁线一道道缠好,炮筒制成后,炮膛内装 入十多斤火药和三四十斤碎铧铁、大秤 砣和破铁锅等物,再接上导火索,最后用 棉花、黄泥将木炮口紧紧封好,一台威力 无比的木炮就这样制成了。随着木炮震 了,这心里比什么都高兴呀。” 赵尚志一系列的抗日活动严重打击 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惹怒了日本侵略者 当局。他们甚至提出“悬赏一万元,通缉 赵尚志”的指令,叫嚣对赵尚志“一钱骨 天之响,南城门旁的炮楼被打中,坯瓦七 零八落。又一声炮响,城墙被轰破一角, 战士们从缺口冲人城内。此战日军死伤 七八十人,而我军只牺牲二人。之后,他 们继续用自制的木炮在松花江南岸方正 头一钱金,一两肉一两银”,并多次派遣 特务奸细混入我军内部,企图暗杀赵尚 被通知的原因时,他说道:“我也是一名 党员,工作再忙,也要参加组织活动。不 志。1942年,赵尚志在带领小分队袭击 梧桐河伪分驻所的途中,被特务刘 德山开击中后腰,赵尚志回手击毙了 刘德山,命令未受伤的队员携文件包转 移,他自己忍着剧痛进行掩护,后因流血 参加党的会议,离开了党的帮助,那还算 是什么党员呢?”接着他还首先做了 发言,对前几天因一时激动,严厉批评下 县草皮沟成功击沉一艘日军货轮,截获 了大量军需物资。老百姓高兴地称赞: 属一事做了自我检讨,还让大家敢于指 2015年第8期 以扬15 东北抗联——自山黑水铸英魂 过多被俘,被押到伪警署,在这里年仅 34岁的赵尚志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完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赵尚志,当地 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 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 对赵尚志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名的 等,他们都是党员,他们的坚决抗 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成了一名党人的生命绝唱。 周保中铁钳拔子弹 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统治的爱国主 义与民主主义思想。1926年,他到广东 参加了北伐,并初次接触了中国党。 四一二反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 国,周保中却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里磨 砺成长,在漆漆黑暗中更加辩明了主 义这一真理的方向,并于1927年7月毅然 1949年,在北京接见东北抗 这一天,救各部千余人分五路 向宁安县城展开进攻,并在五路攻城部 队之上组织三个攻城别动队,周保中为 第--N动队临时指挥官,带兵300多名, 并负责指挥第三路和第四路的进 攻。当天夜里,战斗打响了,各路攻城部 队按预定计划向城内挺进。战斗中,周 加入了中国党,并从此为之了一 生、奋斗了一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保中既作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果断指挥, 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猛烈攻袭预定目 标,打死打伤了大量敌人。当战斗进入 日联军的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之一周保 中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民族英 雄来了。”从山清水秀的云南到冰天雪地 的东北,周保中光辉壮丽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色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 在战场上对国家、对人民许下的承诺:“哪 管饥饿疲乏,断指裂肤,不顾暴风烈日,雷 电雪雨,捐躯轻鸿毛,荡寇志不渝。”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绍黄,1902年 周保中赴东 匕领导抗日工作,这个生于苍 山下、洱海滨的白族青年将他美好的青春 奉献给了东北这一片肥沃的黑土地。 从1932年到1945年,周保中作为 东北抗联的著名军事指挥者和卓越领导 人之一,指挥参加了许多次战役,经 历了无数次战斗,他拼杀陷阵、身经百 战,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周保中 相持阶段时,周保中当机立断,组织了一 支敢死队,并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终于 破城而入。刚刚攻进城内,不知从哪里 打来一颗子弹,恰巧击中了他的左小腿, 他觉得左腿疼痛,用手~摸,是黏糊糊的 血液,他知道自己负伤了,但为了不影响 部下的情绪,他没有声张,继续跛着脚向 前走。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似下山猛 2月7日出生于云南大理。他的名字是村 中的白族长者根据《诗经》典故及其父母 姓氏和当地民间传说为他取的。少年时 早在参加北伐战争时就因骁勇善战而被 誉为“铁狮将军”,在面对侵占中华国土 的日本侵略者时,他更是坚决勇敢、冲锋 在前,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 虎,直杀得日寇丢刀弃,狼狈败退。周 保中不顾腿上的伤痛,依旧指挥若定,眼 看残敌被打得所剩无几,缴投降,他才 倒卧在地上。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把 周保中背起来,送到指挥部去治伤,因为 子弹已穿人腿骨,他急需动手术。在大 期的周保中身处国危民困的环境,在孙中 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 下,l5岁时他离开家乡到云南陆军第1师 教导营当学兵,并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云 南,出征中周保中由于作战勇敢和善 术,尽显“铁狮”本色。他所领导的队伍 在吉东一带享有“铁军”的美誉,而和周 保中一起战斗过的同志们谈到这位“铁 狮”将军时,也都对他肃然起敬。 在抗战中,周保中曾多次身负重伤, 但每一次他都在伤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坚持指挥,继续留在战场。而在1932年 10月攻打宁安县城战斗中的负伤经历, 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年 森林里,没有设备,缺医少药,连 都没有。有的同志劝他说:“这里没有医 于处理内部矛盾,被升任为中尉排长并代 理连长。1922年至1924年秋,周保中在 生,也没有药品和器械,无法取出子弹, 最好还是送你去省城的大医院吧。”可他 却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不是要做 云南讲武学校学习军事,这期间,他的思 想发生了变化,开始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 阀统治下的产生不满,进而在一些宣 传新思潮的报刊中寻求出路,逐步产生了 手术吗?那就干脆点,用刀子挖,拿钳子 夹,我受得了!”见周保中如此坚持,军医 轻人其实是一个真正的硬汉。 16 汹 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