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探析及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探析及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探析及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作者:张智佳

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运用垄断竞争厂商理论解释了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同时以中欧贸易为例分析了2000年到2010年中欧贸易的各产业发展趋势,并由此给出我国今后发展对外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 产业内贸易 垄断竞争 一、产业内贸易定义 (一) 产业的定义

在对产业定义和划分上存在不同的方法,但共同特点就是承认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产业是同种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1] (二)产业内贸易定义

从统计角度来看,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一类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类产品。按国际标准划分就是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口和出口项目中。 二、基于垄断竞争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考虑到如下因素,第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假设前提更接近于现实厂商的生产竞争;第二,厂商生产的有差异的同种商品一般来说是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因此可以用来阐述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本文从垄断竞争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一)垄断竞争市场 假定: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中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 3.厂商生产规模小,因此进入或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假设某厂商的需求与整个行业需求量正相关,而与行业中厂商个数反相关,与价格差正相关(其中,为其他厂商平均价格)。那么,该厂商需求函数:

其中,为转换系数,它表示单位价格差引起的市场份额减少。这里假设总销售量不受平均价格的影响,虽然不尽合理,但简化了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市场是如何均衡的。 1.厂商数和平均成本 2.厂商数与价格

由以上四个式子可以确定Q, n,AC, P四个量。

假设一个这样一种场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的汽车行业需求量为S1=9*105,B国的汽车行业需求量为1.6*106, 固定成本F=7.5*108,边际成本均为C=5*103,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各国的汽车厂商需求量,厂商个数以及价格和在自由贸易情形下国际市场的汽车需求量,厂商个数及价格水平。通过计算可得出,当无任何贸易时,A国的厂商汽车需求量是15万,厂商个数为6,汽车的价格为10000;B国的厂商汽车需求量为20万,厂商个数为8,汽车的价格水平为8750。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上厂商的汽车需求量为25万,厂商个数为10,汽车价格水平为8000。计算结果如下表:

通过这样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对参与贸易的各利益主体的影响: 对厂家来说,自由贸易使得其销售量增加了,正常利润增加。对消费者来说,汽车价格水平降低,同时可供选择的种类增加,因此效用增加。对来说,是无损的。 三、 我国目前产业内贸易现状特点——以中欧贸易为例。

自2005年欧盟东扩之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集团,成为超越美国的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因此研究中欧贸易相对我国其他对外贸易对研究我国贸易结构而言更具代表性。 (一)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

目前国际上管涌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来判断产业内贸易水平。该指标表示当出口或进口为0时,则此指标值亦为0,即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而当出口等于进口时候指标值等于1,即出口与进口是完全产业内贸易。通常情况下此指标的数值应介于0与1之间,越接近1则表示产业内贸易越明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SITC Rev.3),SITC系统将所有的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在国际贸易统计中通常把第0类到第4类统计为初级产品,第5类到第9类为工业制成品。 (二)中欧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结构 1.中欧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中欧初级产品贸易额在近10年中增长了173亿美元,从产业内贸易指数看在2000—2010年中欧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大于0.6,而2007和2008年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了0.95,说明这两年中的中欧初级产品贸易几乎均为产业内贸易。

总体看来我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除了第0类和第3类在此期间变化幅度不大外,其他三类呈明显下降趋势。[3] 2.中欧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从绝对数量来看,2000—2010年中国和欧盟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分别为8039.45亿美元和22250.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302.65亿美元。2000年中欧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为854亿美元,2008年达到4127亿美元,8年内增长近5倍,2010年中欧工业制成品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95%。

第七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第八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很低,说明中欧在杂项产品方面多为产业间贸易。[4] 四、 结论及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一)资源密集型产品:

第2类和第4类产品属于这一类,其产业内贸易指数几乎都维持在0.8以上;第0类产品的指数维持在0.5左右,即食品及活动物的产业内贸易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一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下降趋势,由产业内贸易逐步降到产业间贸易,主要因为欧盟对烟类产品施行的非关税壁垒造成的。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

包括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即该类产品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贱金属及其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比较高,2010达到了0.825,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纺织原料,纺织制品,革,毛皮及其制品,鞋,帽,伞等制品的产业内贸易一直低于0.6说明这类产品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继续加快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与欧美国家间高科技产业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次,我国要加快对劳动密集型这类产品的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的差异发展。[5]最后,对资源密集型产品来说,欲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我国加强产品多样化以争取获得更大的国外市场份额。此外近些年来在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要引起的足够重视以提升我国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 参考文献:

[1]陈莉 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J]《福建论坛》总第223期,经济社会版 [2][3][4]闫文静 中国与欧盟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J]《对外经贸》2012 第三期 [5]赖瑾瑜 广东省对外贸易学校 [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6期 作者简介:张智佳(1988.8-),女,北京,兰州商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