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模拟试卷(附答案)

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模拟试卷(附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模拟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第一位电影导演是______的乔治·梅里爱。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在书法历史上,楷书出现于______ A.秦代 B.汉代 C.魏晋时期 D.隋代

3、“中国三大石窟艺术”是______。

A.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 B.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C.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D.云冈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4、徐渭是我国明代艺术成就最高的______之一。 A.小说家 B.音乐家 C.画家 D.雕塑家

5、提出“风格即人格”的法国文学理论家是______。 A.莫里哀 B.布封 C.福楼拜 D.丹纳

6、在我国近代,提出“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提倡“诗界”的人是______。

A.龚自珍 B.魏源 C.黄遵宪 D.蔡元培

7、《草叶集》是美国作家______的作品。 A.海明威 B.惠特曼 C.梁启超 D.德莱塞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的作者所处的朝代是______。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9、持游戏说这一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的思想家是______。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苏珊·朗格 D.斯宾塞 10、喜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法国的______。 A.莫里哀 B.果戈理 C.博马舍 D.哥尔多尼

11、《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______的油画作品。

A.米开朗琪罗 B.拉斐尔 C.达·芬奇 D.提香

12、汉末魏晋时期出现的______名曲《广陵散》、《梅花三弄》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A.古琴 B.古筝 C.扬琴 D.二胡

13、“草圣”是指唐代书法家______。

A.怀素 B.张旭 C.米芾 D.蔡襄

14、“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是______的著名诗句。 A.文天祥 B.杜甫 C.陆游 D.高适

15、《典论·论文》是______的著名艺术批评理论著作。 A.钟嵘 B.曹丕 C.孔子 D.司空图

16、《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7、“花儿”这一民歌形式流传于我国______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18、著名绘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作者是______

A.高更 B.凡·高 C.塞尚 D.毕加索

19、想象的基本形式是______。 A.记忆 B.回忆 C.联想 D.思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简述艺术活动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21、简述绘画艺术的概念和种类。 22、简述艺术作品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三、作品赏析题

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3、园林艺术:苏州拙政园 24、建筑艺术:埃及金字塔

25、绘画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四、论述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26、试论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27、试论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与意境。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B 2、B

[考点] 本题考查了书法艺术常识。

[解析] 楷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又叫正书、真书,是一种出现于东汉、成熟并通行于魏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3、A 4、C 5、B 6、C 7、B 8、C

[解析] 此句话出自宋朝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9、D

[解析]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过一套“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理论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10、C

[解析]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11、C

12、A 13、B 14、A 15、B 16、A 17、A 18、A

[考点] 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解析] 保罗·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高更创作生活中最大的一幅油画。

19、A

[解析] 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想象的基础是人的独特心理功能与社会生活积累——记忆。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20、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表现在: ①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总是渗透着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②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于生活中的自然形式进行符合一定艺术表现规律的改造,如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应该服从生活,具有生活的真实感,但又同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显然不同,

它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21、(1)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动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元素,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2)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2、它们的关系是: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现性作品虽然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但也具有再现性。

三、作品赏析题

23、(1)中国古典园林,位于苏州市娄门东北街178号,始建于15世纪初,历时16年建成,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2)拙政园占地51950平方米,布局因地制宜,全园包括东、中、西三个部分和部分住宅,每部分都各具特色。主要景点有香洲、留听阁、浮翠阁、雪香云蔚亭、秫香馆、天泉亭、三十六鸳鸯馆、荷风四

面亭等。

(3)拙政园在设计思想和艺术手法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园中的许多景点大量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的办法形成一种变化丰富的艺术美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24、(1)埃及古代陵墓建筑,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西南约13千米的吉萨地区,大约建于4500年前。

(2)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金字塔底座呈方形,聚于塔顶形成方锥形的建筑,作为奴隶制国王的陵寝,它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性质。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墓室的地下建筑;一是金字塔的墓上建筑。

(3)埃及金字塔规模宏大、建筑神奇、气势雄伟。 25、《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达·芬奇在此画中一反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置身于众门徒之中,而且所有的人物头上都未画光环。达·芬奇根据十二个门徒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等,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则异常沉静、安详。在构图上,十二门徒被明确地分为四组,对称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所有人物的姿态、表情都集中在身上,建筑物的透视线也最终以为焦点,由此,成为统领全局的中心人物。达·芬奇将犹大列于众人之中,又利用实际光源将其分开,充分体现了画家用光的技巧与能力。

四、论述题

26、(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情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27、(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高度概括的具有一定社会本质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它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