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为找不够三个聪明的笨人而发愁的衙役,这时心里有了底儿,当太爷催问:“第三个聪明的笨人哩?”衙役们脱口而出:“第三个聪明的笨人就是太爷您啊!”。
牧童巧赚落山坡
在开发区古现事处境内,有一处青翠的山峦,当地人称“落山坡”。山坡脚下有一泉眼,四季流水不断。福山一带流传的“牧童巧赚落山坡”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话说元朝末年,云南大理有一王姓夫妇为避战乱,搬迁到山东登州府福山县城西北30华里处的古现镇上居住。不久,王姓夫妇先后病逝,撇下一个幼子,经邻居、一位好心的文书老先生介绍,到镇上一大户人家做了放牛童。
有一天,一位南方风水先生携妻子途经落山坡,见汩汩泉水从山脚下溢出,不觉惊奇,四下观望,不禁拍掌惊奇:好一个风水宝地!第二天,他和妻子又来到落山坡,将两个生鸡蛋悄悄放入了泉眼处。他告诉妻子:若是这泉眼灵气盛足,第二天太阳升起时鸡蛋就会熟透,那他就要买下此地,将祖坟迁来,定能兴家旺业,人丁世代为官。
这一幕,恰被不远处放牛的王姓牧童看在眼里。他们走后,牧童来到泉眼旁,伸手将鸡蛋捞出,第二天清晨又将鸡蛋放回泉眼中。第二天,风水先生独自来到泉边,一看鸡蛋居然没熟,很是惊讶。他自信不会看走眼,便将远处的牧童唤至近前道:“娃娃,老夫将这枚鸡蛋放入泉水之中,我去落山坡上跺地三脚,你看这水中的鸡蛋是否弹跳,务必如实告诉我。”说罢跑步到山顶。小牧童看得真切,只见那风水先生每跺一脚,鸡蛋便弹跳一下。风水先生大声询问,聪慧的牧童摇摆双手回应,说鸡蛋丝毫不动。风水先生怀疑牧童使诈,便下山来给了牧童几枚铜钱,让其上山顶连跺三脚,他自己在泉边观察。牧童明明在山上用力跺了三脚,只可惜,水中的鸡蛋纹丝不动。他哪里知道,牧童只是用力抬腿,落脚却是轻轻点地!风水先生自认眼拙,转身走人了。
却说小牧童,当即向东家请求,愿意用自己这几年的放牧工钱,来换取南山那座带泉水的落山坡,以作自己父母的安葬之地。那落山坡并不是田地,地主乐得答应。小牧童买了一海碗烧酒,并将自己茅舍中饲养的唯一一只鹅蒸熟,用柳条食盒装好送给邻居那位文书先生,请他写文书作公证。文书先生端量一下牧童送来的食盒,挥笔写道:“一海酒,一河鹅,换来一座落山坡;若想收回落山坡,必须还我一海酒,必须还我一河鹅。”那东家也没仔细过目便签字画押了。
岂不知文书这样一写,可不得了!试想,一海碗酒变成一海酒,一个食盒装的一只鹅变成一河的鹅,这样一来,即便东家日后反悔,却也赔不起牧童那一海的酒和一河的鹅了!
小牧童买下落山坡后,将父母的坟墓迁到山坡脚下的泉眼旁边。后来,牧童娶妻成家,生活和美,家业渐渐兴旺发达起来,终成福山地界的一方名门望族和官宦世家。
据史料记载,王家自云南搬迁到古现之后,从明朝到清朝末年,历经世代16世,既是官宦世家,又是书香门第,先后有翰林6名,进士24名,举人58名,贡生58名,秀才357名;出现过三任封疆大吏;更有过“父子三翰林、兄弟多举人”的门庭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古现王家还出过一位彪炳千秋的著名人物: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
毛颍告状
晚清时期,朝政日衰、卖官的事很盛行。滕县吴树楫举人就是花钱买的功名。
吴举人的父亲吴玉函,是滕县“义丰银楼”的掌柜。金银堆成山,是滕县的首富,过往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在吴家修造的官邸吃住。捐官买爵的都要向他借贷。他不但放了高利贷,也放了人情债:受贿的有的成了京官,有的成了州官,有的成了府官,也有的成了县官。他的官网从地方一直伸到京城。花钱买了个举人当那只是小事一件。顶考完毕,喜报传来,滕县人人惊讶,个个唾骂,特别是几个有真才实学的秀才更是气不过,商量着在祭孔之日弄他个难看。
祭孔之日到了,秀才们抬了财神走进文庙,一个秀才大声朗诵:“吴举进圣庙,孔子哈哈笑。你什么时候中的举,我怎么不知道?”;
另一个在财神后边的诵道:“财神忙回答,夫子你不知道!吴树楫中举,是我作的保!”这事传出轰动全县。
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吴举摆宴席。席间忽一人站起指吴举人说:“我教你念过《百家姓》、《千字文》,你应念我启蒙之恩,谢我两千吊钱。”众人一看,是“讼师头”毛颍。如果私下交涉,千二八百吊钱吴树楫是不在乎的。可今天当众提出,又带威胁口气,丢了他的面子,吴举人气愤愤地说:“没有!”毛颍说:“不给我告你拿钱买官!”
“请便!”
毛颍挨个窝脖,他就更得修本上告。告到县,县官不理;告到州,州里不问;告到府,府里驳回。毛颖越告越气,索性进京去告。
在北京找了个小店住下。店家问他来京何于,他应酬说是访友。过了几日,毛颖渐渐和店家混熟了,就打听摄政王戴沣的行踪。店家说:“摄政王与别的王爷不同,只要他上朝罢朝,都要静街。”毛颍记在心里。忽一日,毛颍闲坐小店,店家慌忙关门,毛颍问:“关门干什么?”我不是给你说过,摄政王爷罢朝了!”毛颍心中暗喜,拿着状纸在门缝中瞅。他一见旗锣伞扇一过,便是八抬大轿,他估摸这就是摄政王了。就猛然开门闯出,迎轿跪下,高声呼:“王爷明鉴!”“什么人!”武士刀棍棒压了他一身。“慢!”摄政王下轿问明来由,接过状纸看了一遍,气愤他说:“竟有这等事!”他向边傍近臣说:“调吴树楫来京面试!”
圣旨一直下列滕县。县官如火燎,急备轿去吴府送信,吴举人一听如雷轰顶。县官说得快快想想法子。这时州府也派人来,他们也怕事情败露受到牵连,大家象热锅蚂蚁坐立不安。直到入夜还没拿定主意。“报丁忧!”府里的师爷献计说。”对!想躲过面试只有丁忧!”什么是丁忧,吴举不解地问。“就是叫令堂自尽!吴学兄,就这么定了吧!为了你,为了各位大人。你不忍心下手,我们派人进行!”吴举人站起来:“我和老母商量商量再说。”
吴举人跪在地上磕头,吴老太太总是摇头落泪。吴举人见老母不答应只好走出。众人见他进来忙问,“怎么样?”吴举人摇摇头。大
家都泄了气。“不过我有办法。”吴举人一抬手招呼大家,四人头对头,吴举人说出办法,大家点头,吴举人抬头看看自鸣钟已到早晨五点,急忙喊:“来人!送五碗人参汤!”不多时丫环用玉盘送来。分送于四人,吴举人面前两碗。“去吧!”吴举人喝退了丫环,便从室内取出一包东西,轻轻地打开,慢慢地倒在一个碗中。随后端起碗晃了晃,走进他母亲的卧室。
三位尾随在他的后边,偷偷地贴窗偷看。只见吴举人的母亲端起碗一饮而尽。三位都松了口气。再看时,吴母已站起来,左手扶胸,右手指着吴举人,往前走了两步,扑通栽倒了。“上好砒霜!”县官赞叹。说着三个人急忙进屋,七千八脚把吴母拖到床上,用被子盖好,然后四个人就放声大哭起来。
吴家忙着发丧,府县忙着呈报。吴举人亲自拜求高翰林,请他动身进京活动并找到毛颍说情,答应给他拜师礼。高翰林动身进京,各部送礼,到处托人。后来找到毛颍赔礼道歉,当面付给白银两千两。毛颍也就见好就收,返回滕县。到了家,用这两千两银子开了个“汇远丝行”当起老板来了。
铁嘴李三
传说,过去小石楼村有个姓李的庄稼汉子,名叫李三。一对双亲和两个哥哥都遭瘟病死了,家里穷得没有隔夜粮食,他孤单一人靠到千山上打柴为生。他天不怕地不怕,好打抱不平,只要有钱的主欺负老百姓,他就前去评理、谁也辩不过他,当地的人送他个外号叫“铁嘴李三”。十里八乡的,一提起铁嘴李三,都伸大拇指头。
自从王村建起了阎罗宝殿,就定下每年正月初八为大庙会。这年,庙会十分热闹,三教九流、善男信女,都来庙里进香。铁嘴李三也随着来到大殿。他不光没有烧香磕头,反而当场戏弄了那些为富不仁的香客和面善心恶的太太们。就为这连阎王爷也得罪了。阎王爷叫判官查看了生死簿,铁嘴李三的寿数注着七十二岁,阎王爷硬要判官改为二十七岁,定下来当年六月将李三捉拿到阴曹地府,听候发落。
转眼半年过去了,阎王爷就派去四个当差的小鬼,叫他们当天的午时三刻将李三捉拿归案。这大中午,天潮儿叭几地闷,李三正在南坑涯大柳树下坐着凉快,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倚着大树睡着了,鬼役们上去把他绑了起来,放进一条口袋里,等午时三刻一到,将他扔进坑里淹死。此时,四个小鬼便到一边去打牌消磨时辰。
这时,有个烂疤眼子,赶着一群羊,从这里路过。一看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就问:“你是谁?怎么被装进口袋里啦?”李三一听,是当地老财主的狗腿子烂疤眼,就回答说:“我是在这里捂烂疤眼的,一捂就好了。”烂疤眼子一听,说:“你出来,让我捂会行吗,君子成人之美,就让你捂一会吧。”烂疤眼子解开口袋,让李三爬出来,他就慢慢地钻了进去。李三把口袋头扎了个紧,就赶着羊群回了家。
午时三刻一到,四个小鬼没问三七二十一,将口袋架起来,“扑通”一声,扔到坑里去。接着,小鬼们回到庙里,向阎王爷交了差。
阎王看到时辰己到,却不见李三前来报到,就又派那四个小鬼去李三家中打听消息。四个小鬼刚一走进李三的门,就见李三正在宰羊,一个小鬼说:“我们不是把你扔到南坑里去了,怎么还活着呀?”李三说:“嗬,那南坑底下可是个极乐世界,那里到处是瓦屋楼房一片明,遍地都是金银财宝。这几天,我犯了吃羊肉的瘾,别的财宝我不要,只把这群羊赶了上来。这不,我已经宰了一只啦。”小鬼们一听,都想去看看坑底下的景致,一个小鬼说:“你能想法带我们去看
看吗?”李三说:“好吧,我把你都捆起来,扔到坑里,你们准能看个够,还可得到很多宝贝哩!”四个小鬼答应了。就这样,李三把他们绑起来,扔到坑里淹死了。
一个时辰过去了,阎王不见回音,又派尖腚鬼前去打听消息。李三一看来了个尖腚鬼,忙跑到隔壁王木匠家,把刚熬好的一盆鳔,端来倒在门旁的碓窝子里。那尖脏鬼因为腚尖,最爱坐碓窝子,李三便让他坐下来拉狐。尖脏鬼刚坐下还没来得及提正事,就见李三抡着赶羊鞭走过来。尖腚鬼见势头不妙,想起来跑,可他的腚被鱼鳔粘住了,哪里还站得起?!李三就用鞭子照准尖腚鬼劈头盖脸抽起来,抽得尖腚鬼嗷嗷叫,拼命挣扎,扯掉腚上两块肉,一溜风逃跑了。阎王爷看
到尖腚鬼那副惨象,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又派秃头鬼前去捉拿李三。
过了一会,李三见来了个秃头鬼,他又向木匠借来一杆钻。秃头鬼大喝一声:“李三!你拿钻干什么去?还不赶快跟我走!”李三说:“请你稍等一会儿,我给王秃子去安头发,等我安完了头发就跟你一块去。”秃头鬼摸了下放光的头皮,高兴他说,“这倒是行,不过得先给我安完,再给别人安。”李三答应了他,就把秃头鬼绑在柱子上,用钻在他头皮上钻了起来。这秃头鬼哪里受得了,疼得猛一跳,把柱子拔了起来。他身背木柱,头顶钻杆,逃回了阎王殿。阎王一看,连肺都气炸了,高声骂道:“简直是一群废狗!”这回阎王爷亲自出马,前去捉拿李三。阎王爷来到南坑涯上,李三正在坑边上扎草牛。阎王大叫:“大胆李三,老爷我三番五次派人来捉拿你,你为何不去,扎这草牛有何用场,还不快跟我走!”
李三说:“阎王爷,你不要小看我这头草牛,它是一条神牛,跑得特别快。骑上它一念咒,就会跑起来,还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哩。”阎王一听,信以为真,就问这咒语怎么念法。李三说:咒语是这样的:拍一拍;走八百。按一按,走一万。抠抠腚眼儿,过江过海儿。”
阎王爷心里想:“我错判了不少案子,有朝一日,犯了罪,玉皇不能轻饶。要是有了这头草牛,遇难呈祥,骑上就能逃跑,这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他对李三说:“你如能把此牛送给老爷我,就饶你不死,你看如何?”
李三说:“可以遵命,但有一个条件。”阎王爷说:“有何条件,快快讲来!”
李三说:“我这头牛,只认得我的穿戴,要是不穿我的衣裳,骑上它,也不会听你使唤的。老爷愿意试一下,就把你的衣裳跟我换穿一会。”阎王点头同意,就和李三换了穿戴。谁知阎王爷往草牛身上一骑,那草牛一下子就蹋了架,阎王爷被摔在小坑里。他从水中爬起来,一看李三已经往大庙方向跑去,阎王爷就紧紧追赶过去。李三来到阎王殿,刚刚在宝座上做稳,阎王爷就追进大殿同李三争吵起来。小鬼小判一看阎王爷那副熊样,都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喽。吵
了半天,李三不让堂座。阎王只好苦苦哀求李三把衣裳还给他,把宝座让出来,要什么条件都答应。李三说:“我不愿在这里当害人的阎王,你赶忙把生死薄拿来我看看,该改的都给我改一改就行啦。”阎王只好让判官把生死簿捧出来,让李三过目。李三看罢,就让判官把那些成天欺压老百姓的恶霸的寿延改短了好些年,对那些能为老百姓造福的好人,寿延都给延长了好些年。并安排判官不得随意改动,不然的话,他就来做阎王,挨个儿治他们的罪。
阎王和判官和鬼役们,连连点头称是。李三和阎王换过穿戴,下了宝座。拍拍腚跑了。
张扮截“报马”
清乾隆年间,柴胡店镇后阎村出了一个儒生,叫张扮。他很放荡,爱养鸟、玩鹰、训猎狗。他天天带着许多佣人,拎着鸟笼,牵着猎狗,驾着鹰,到野外遛鸟、围猎。
一天,他来到柴胡店南的大官路旁,打开画眉笼子听画眉叫。碰巧,从正南跑来一匹“报马”。传递公文的人在马上见大官路上有一伙人,就老远嗷嗷地吆喝起来。这是跑“报马”的讯号,好让人们闪开道路,使“报马”顺利通过。谁知张扮等一人没理会这一套,等“报马”跑过来,正在叫着的画眉,吓得在笼子里乱扑愣,给窝了翅膀。张扮很恼火,马上叫佣人拦住“报马”,痛打了传递公文的差役。这一来,不光误了传递紧急公文的时间,还打了传递紧急公文的差役,按大清律,犯下了杀头的罪。
这件事,京城里追究下来,张扮不得不抛家舍业逃到徐州府去。为了这场官司,张扮弄得倾家荡产。幸好,负责查办这个案子的大员,是现在柴胡店镇钟辛村姓钟的。他跟姓张的有亲戚。经他奏明皇上,说张扮是个疯子。经过无数次周折,花银子买通上上下下官府衙门,才了结了这个案子。
张扮徐州,为了不让别人认出,把胸前一把胡须剃掉了。剃胡子的那天,他作了四句打油诗:
云淡风轻日近午, 胡子落到徐州府。 将谓偷闲学少年, 时人不识余心苦。
张扮在徐州逃难期间,常到黄河岸边的“铁牛卧处,去打发日子。他扶摸着铁牛不知转过多少圈子,想过多少问题,并曾以镇河铁牛为题,作七律一首,至今仍在流传:
河清门外水悠悠, 万里长堤卧古牛。 草绕面前难下口, 扬鞭任打不回头。 风吹遍地无毛动, 雨润周身有汗流。 老朽避难彭城郡, 国朝赖尔镇徐州。
白鼠案
相传,清朝时候,在山东滕县、峄县和江苏铜山县搭界的那块地点,出了一桩没头案。现场是这样的:一个打草的小青年,两只手紧紧攥着打草的钐(割湖草用的大镰刀)杆跪在地上,他的头叫衫头砍掉,滚落在两步开外的草地上,尸身却“周吴郑王”地跪在那里不倒。
地保认出死的是他庄上李老汉的儿子,就赶紧跑回村告诉了李老汉,接着又到峄县县衙门报了案。峄县的县太爷觉得这地方属峄、滕、铜山三县交界的去处,就立即写下了文书,邀请铜山和滕县县太爷,请他们在同一天赶到出事地点,共同验尸。三位县太爷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带领仵作赶到现场,验看了一番,都认为死尸不倒,冤情一定很大,就联名分别呈报山东、江苏府台衙门。经府台指示,三县都在各自管辖的区域,仔细调查了解,一定要把这个凶杀案,弄个水落
石出。
他们查问了所有打湖草的农户,没问出丝毫线索;传问苦主李老汉,李老汉是个老实巴给的憨厚农民,只会出力干少,压根儿没跟别人打过架,闹过乱子,祖祖辈辈也没有为下过什么仇人。是谁杀害的呢?三县联合起来细查暗访了一个多月,也没搞出一丁点名堂,还是现场见到的一个钐头,一根钐杆,一具没头的死尸。这案子象个没把的葫芦,怎么能理出个头绪来呢?大伙都纳闷了。
再说滕县县太爷的押印夫人,念过五经四书,还看过什么诸子百家的书,有一肚子好学问。人家都说她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大能人,出个谋,划个策,分析个事理,总是高出别人一头皮。听说她私下里帮县大老爷断过好多难断的案子哩。
滕县县令为这码子事,吃不香,睡不甜,愁得难受。这天,他在内厅里正来回踱步,猛地想到了太太断案的才能,就找到夫人一五一十说了个仔细,要她帮着琢磨琢磨,拿出个好谋智来。其实,这位官太太对这个案子早有耳闻,眼下又听大老爷这么一叙说,心里更有数啦。当天,她让县大老爷带她到出事地点仔细观察了一番,无意发现原来尸体跪着的地方,有个小洞口,这洞口有钐杆捅过的印。她想,小伙子为什么要捅这个小洞呢?这里边一定有文章。她暗自琢磨了好大一阵子,才开口问县太爷:“老爷,您注意过这钐杆捅过的小洞吧?”
“没有注意这个洞。”县令回答。
“我觉着,这个小伙子是自己误杀,并不是他杀。”这位押印夫人象似很有把握,慢声啦语地叙说着。
“怎么见得?快说说看。”县令追问着。
太太说:“莫急嘛,咱先从这个小洞往下挖,要是能发现个什么东西,就能证明我想的对头,那时再说给你听也不晚。”
县太爷听了这番话,立时叫衙役们顺着洞口往下挖。果真等挖到二尺多深的时候,猛古丁地从洞里边窜出个小白鼠。可众人还是弄不明白,难道这只小白鼠能杀人吗?
太太见大伙异样地慌,就说:“这个小伙子看见这只小白老鼠钻
到洞里去,觉得怪稀罕,就跑过来跪在地上用钐杆使劲往下捅。兴许他用力过猛,震落了钐头,顺着钐杆正好滑落在小伙子的脖胫上,砍下头,丢了命。又因为他双手柱
着钐杆,双膝跪在地上,有了这么个支撑,尸身才没有倒下。老爷,你说是也不是?”
县太爷听了,打心眼里佩服。可这只是判断,有谁来证明他用钐杆捅这白鼠洞呢?
太太见大老爷在疑虑这事,接下来说:“这湖涯荒滩,打湖草的不会只是一个人。我看,找那些常跟他一块打草的人问一问,兴许能证实这个小伙子被砍掉头的原委哩。”
县令按照太太的意见,把平时和他一块打湖草的人全传了来,一个一个地询问,要他们不要害怕,不要顾虑,照实回话。要是不说,等查明白谁知情,可要从重处罚哩!经县太爷这么一开导,还真管事,在提问一个中年农民时,他说:“回大老爷,那天,我和他一块到这湖边荒滩上打草,太阳平西的时候,俺俩把打下的草堆好,就扛起钐回家。半路上,碰到一只小白鼠,从他脚下窜过去,他就在后边钐。我累得要命,哪有闲工夫陪他去钐白鼠,就先回了家。当时我走出老远,回头见他正蹲在那里看什么。谁知第二天就听说他叫人杀害啦。倒底是谁杀害的,我可不知道啦。”
“为什么早先不禀报这些事?”县令在追问。
“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俺怕受牵连,谁还敢提这些!”中年农民照实回答。县令听了点点头。把传来的农民,全都打发回了家。
滕县县太爷在夫人的协助下,终于弄清了这桩没头案的实情,认为可以结案了,便会同峄县、铜山县的县令,把案情的来龙去脉,呈报给山东、江苏府台衙门,奉批了给了这桩公案。
滕县县令破了这个案,立了一大功。后经山东、江苏府台衙门议定,把峄县、铜山县靠滕县的地盘,共划出三个社,归属滕县管辖。这就是老百姓都知道的滕县的“南三社”。
草原上的智者——巴拉根仓
王爷自认身份高贵,聪明伶俐,故意让巴拉根仓想办法把他骗下轿子。巴拉根仓不慌不忙地恭维王爷道:“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子来呢?如果王爷下了轿子,我倒是有办法让您上轿子。”
王爷心想:巴拉根仓是一个平民百姓,怎么也不敢把我赶下轿子,请我上轿子还差不多,只要我不上,他又奈何得了我?当王爷从轿子上下来,双脚一着地,巴拉根仓就笑着说:“聪明的王爷,这不是把您骗下轿子了吗?”王爷才知上了当,马上又钻进了轿子。
此刻,等于巴拉根仓没说一句话,又让王爷上了轿子。羞愧的王爷让轿夫抬轿快走,轿子刚抬起,巴拉根仓又大喊一声:“站住!”王爷以为又出了什么事,急令轿夫停下。巴拉根仓哈哈大笑,王爷又一次上了当。这一轮的下轿、上轿、停轿,王爷完全败给了巴拉根仓。
巴拉根仓介绍
巴拉根仓就是草原上的阿凡提。
巴拉根仓并非实有其人,他是蒙古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想象虚构出来的理想人物。在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和青海、甘肃、的蒙古族聚居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地区广泛流传着《巴拉根仓的故事》。
巧破珍宝案
武则天当上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更是百般宠爱。
太平公主平时喜爱玩赏珍宝,武则天就经常派人为女儿四出搜集各种稀世珍宝。
一天,母后又赐给太平公主两盒珍宝,价值二万多两黄金。 过了一段时间,公主又想起了这两盒珍宝,想再玩赏一番。可是,当她打开宝库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这两盒稀世珍宝了。公主哭哭啼啼急忙向母后禀报,武则天一边安慰女儿,一边立即宣召洛州长史,
命他三天内一定要将盗贼捕获,否则以死罪论处。长史听罢,吓得冷汗直流,他急忙传令给他属下的所有县级治安长官:“两天内抓不住盗贼,判死罪!”
各县尉听了这道命令,一个个吓得两腿发抖,面无人色,他们命令自己的部下和各乡的治安官吏:
“一天内抓不住盗贼,判死罪!”
县尉下属和各乡治安官吏接到命令,一个个面色蜡黄,觉得死期已经来临。
那天,有一个县的几个吏卒在街上游来荡去,眼见得太阳偏西,根本未见盗贼踪影,一个个长吁短叹,悲哀自己挨不过多少时辰了。正在这时,只听一个吏卒惊喜地叫了起来:
“快看,我们有救啦!”
其他几位吏卒正感到莫明其妙,只见前面走来一个人,此人不是别人,原来是湖州的别驾苏无名,他是缉拿盗贼的行家。吏卒们脸上顿时有了气色,他们一阵嘀咕,便一拥而上,不由分说驾起苏无名就跑。
苏无名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已经被吏卒们拥到了县衙门。吏卒们向县尉报告:“我们把盗贼抓来了!”
县尉正在发愁,听说抓到了盗贼,顿时脚下来劲,命令将盗贼带上来。
苏无名登上台阶,县尉仔细观察,发现来人丝毫不像盗贼,忙迎上前去问是怎么回事。当他知道站在眼前的竟是大名鼎鼎湖州别驾苏无名时,顿时气急慌忙,恼火万分:
“饭桶!你们这群饭桶!竟敢把别驾当盗贼!”
苏无名听着,笑了笑说道:“请您别生气,他们这样做恐怕也是迫不得已吧。我在湖州缉获盗贼出了名,他们是让我来帮助捕盗的吧?”
县尉一听,怒气顿消,急着问苏无名该怎么办。苏无名沉思片刻说道:
“我们一起到州府去,向长史做个报告。”
长史听说来了缉盗行家,不由得笑逐颜开,他拉住苏无名的手说道:“我这条老命托付给您了,您大胆地去干吧!”
“不,动手之前请您带我去见皇上,抓住盗贼还需要皇上的配合。”苏无名不紧不慢地说着,显得满有把握。
无奈,洛州长史只得向武则天作了报告,为了抓住盗贼,皇上应允召见苏无名。望着貌不出众的苏无名,武则天问道:“你真能抓住盗贼吗?”
苏无名不慌不忙答道:“我能抓住盗贼,但是请皇上答应我三个条件:
一、立即命令州府和各县停止捕盗;二、州属各县的捕盗人员都由我亲自调遣;三、给我十天时限,到时交不出盗贼,追不回公主珍宝,愿以欺君之罪论处。”
武则天听罢,将信将疑,但事到如今只能死马当作活马,答应了苏无名的要求。
苏无名领旨后,立刻通知所有捕盗人员:一、停止捕盗;二、不再议主失盗之事。各县捕盗人员个个欣喜万分,感激苏无名为他们免除了死刑,但是他们摸不清苏无名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一个个为他担着心。
一天、两天平静地过去了,五天、七天依然过得很平静,一直到了第十天,苏无名才把所有归他调遣的吏卒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今天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你们都打扮成普通老百姓,五个人为一组,在城的东门和北门两处地方等着,发现十几个穿丧服的人相继出了城门,朝坟地方向去时,一部分人就跟上他们,并随时派人回来向我报告动静。”
按照苏无名的安排,吏卒们分成若干组在两个城门口等着。果然,不一会儿有十几个穿丧服的人相继出了城北门,朝坟地方向走去。他们赶紧派人骑马奔回来向苏无名报告,然后一些人悄悄地跟了上去。
苏无名听了报告,即刻赶到城门口。这时去坟地的人已经回来了,他们报告说:“这些人走到一座新坟前,供上祭品以后就大哭起来,可仔细听听却听不出他们哭的是什么,也不见哪个真正伤心。过了一
会儿他们就把供品撤了,围着新坟转来转去,相互间还暗暗发笑。”
“对!这些人就是盗贼,快把他们抓起来!”苏无名一挥手下达了命令,随即自己也跟着出了城。
新坟前,那些上坟人全被戴上了手铐,可是他们并不服气,有几个人还高声嚷嚷,责问凭什么抓他们。
苏无名来到坟前,二话没说,令手下人掘开坟墓。墓顶刨平了,露出了棺材。苏无名又令打开棺材,撬开棺材盖,大家一看,果然里面装的都是珍珠、美玉,各种各样的宝贝。那些人顿时没有声息,一个个软瘫在坟地上,脸色像死灰一般。
苏无名如期抓住了盗贼,武则天大喜过望。奖赏给了苏无名不少黄金和丝绸,还把他的官衔提了两级。在庆幸女儿珍宝失而复得的同时,武则天对苏无名的捕盗本领表示奇怪,居然在第十天抓住了盗贼。
一天、两天平静地过去了,五天、七天依然过得很平静,一直到了第十天,苏无名才把所有归他调遣的吏卒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今天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你们都打扮成普通老百姓,五个人为一组,在城的东门和北门两处地方等着,发现十几个穿丧服的人相继出了城门,朝坟地方向去时,一部分人就跟上他们,并随时派人回来向我报告动静。”
按照苏无名的安排,吏卒们分成若干组在两个城门口等着。果然,不一会儿有十几个穿丧服的人相继出了城北门,朝坟地方向走去。他们赶紧派人骑马奔回来向苏无名报告,然后一些人悄悄地跟了上去。
苏无名听了报告,即刻赶到城门口。这时去坟地的人已经回来了,他们报告说:“这些人走到一座新坟前,供上祭品以后就大哭起来,可仔细听听却听不出他们哭的是什么,也不见哪个真正伤心。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把供品撤了,围着新坟转来转去,相互间还暗暗发笑。”
“对!这些人就是盗贼,快把他们抓起来!”苏无名一挥手下达了命令,随即自己也跟着出了城。
新坟前,那些上坟人全被戴上了手铐,可是他们并不服气,有几个人还高声嚷嚷,责问凭什么抓他们。
苏无名来到坟前,二话没说,令手下人掘开坟墓。墓顶刨平了,
露出了棺材。苏无名又令打开棺材,撬开棺材盖,大家一看,果然里面装的都是珍珠、美玉,各种各样的宝贝。那些人顿时没有声息,一个个软瘫在坟地上,脸色像死灰一般。
苏无名如期抓住了盗贼,武则天大喜过望。奖赏给了苏无名不少黄金和丝绸,还把他的官衔提了两级。在庆幸女儿珍宝失而复得的同时,武则天对苏无名的捕盗本领表示奇怪,居然在第十天抓住了盗贼。
锡工巧镀玻璃瓶
宋徽宗(公元1101—1126 年在位)平日酷好工艺器皿。一次,他得到十只玲珑剔透的胆形玻璃瓶,觉得不算精致,为了增加其观赏价值,便将它们交付一个太监,要他督促工匠把瓶子里面镀上金粉。
工匠们见了,都束手无策,对太监说:“要想在瓶里镀上金,必须用烧红的铁篦熨烙,才能妥贴。可是瓶子口小腹大,铁篦难以进入,而且这种玻璃瓶又薄又脆,即使铁篦能伸进也难以作业,硬要敲击,瓶儿必破无疑。”太监只好把十只瓶子暂时放在箱子里。
过了几天,他到街市的店铺溜达,忽然看见一位锡工在店里扣陶器,那手艺十分精巧,太监想:“何不拿一只瓶子让他试试?”一会儿,太监回宫拿了瓶子给锡工道:“请用金子把这瓶里镀贴好。”锡工看也不看,让他明天来取。第二天,太监去取货,那只瓶子果然成了金光闪闪的了。太监大喜过望,说:“看来,你的手艺可称一绝,水平远远超过宫里的工匠。”
太监高高兴兴地带着锡工进宫,并将此事奏明宋徽宗。徽宗见一只胆形瓶已按要求镀了金,正赞不绝口地玩赏着哩,听说是宫外一个高明的锡匠干的活,便亲自来到后苑,还传令宫内所有工匠都到庭列队观摩。
那个锡工见皇帝亲临观赏,不敢马虎,独自用特别榔头敲击小金块,直至锻成像纸那样又薄又匀的金纸,把它紧紧地裹包在瓶外。那些内心不服的宫内工匠,顿时哄笑道:“像这样的敲击,锻制金纸,谁人不会啊?”那个锡工也不答话,将裹在瓶上的金纸轻轻地剥下,
小心地夹在银筷上,再将它插入瓶中,又适当放进一些水银,把瓶口盖住,持着瓶儿上下左右晃动。过了半个时辰,锡工将瓶儿传示给众人,嘿,那金纸竟妥妥贴贴地附粘于瓶里内壁,完全没有什么缝隙。他用小指甲把瓶颈内壁的金纸捺压匀称平伏,这样就大功告成了。这时候,工匠们才惊愕地睁大了眼睛,看呆了。
徽宗惊奇地问道:“你怎么晓得用这种办法镀金啊?”
锡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玻璃器皿都是十分娇脆易碎的,怎能让坚硬的东西在它上面锤击作业呢?唯独水银性子柔和可又沉重,进入瓶内晃动不会损伤玻璃,虽然它会稍稍销蚀金纸的表面,但这种损伤肉眼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宋徽宗命令锡工将其余八只胆形瓶都如法泡制镀金。事后,传令对锡工给予重奖。
向敏中智雪冤案
宋太宗时(公元976—998 年),丞相向敏中(公元949—1020 年)曾驻守在洛阳。
一日,某县报来一个杀人案件,说有个和尚勾搭有夫之妇梅氏,诱骗外出,将梅氏杀死,扔入枯井,自己不慎亦掉入井中被擒。
向敏中看了案卷,命令该县将人犯送来重审。不几日,人犯送到,向敏中亲自审问,知他是天台山的和尚,上月初九到洛阳。
“从你到洛阳地面算起,到犯案为止,前后只有几天时间,你是如何勾搭上那个女人的?”
“这..”和尚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我再问你,你杀人用的什么刀?” “我不懂刀的名称..” “是鬼头刀吗?” “对,正是鬼头刀。”
“哈哈哈!”向敏中大笑起来,“鬼头刀是行刑刽子手所用之刀;你一个出家人怎能带在身上?实话告诉你吧,我正是看出你是冤枉的,
才亲自审问,快把实情道出吧。”
“老爷!”和尚大哭起来,“贫僧确是冤枉的呀!”
原来那天和尚云游至李家庄,天色已晚,路径不熟,掉到枯井里,这时,枯井里已有了梅氏的尸体。
向敏中听后问:“那你为何要屈招呢?”
“那县大爷可不像老爷这样问案,他根本不准我答辩,动不动就大刑侍候,我吃不消啊!”
向敏中退堂后,立即派出10 名捕快化装后到案发地带,要他们如此这般察访。
却说有个捕快在路边小茶馆喝茶,开茶馆的老婆给他倒茶时问:“你是西京来的吧?”
“是啊,你有什么事?”
“向你打听个事。我们县里报上去的和尚杀人一案,向丞相是如何处理的?”
“那个和尚么?昨天一早就杀了。哦,这关你何事?”
“没什么,随便问问。”老太婆马上离开茶馆,众捕快悄悄跟踪,只见老太进入屋中,对一个男人说:“你放心吧,今天我向一个西京客人打听、他说那个和尚已被向丞相判了死刑。”
“这我就放心了。”男子的那句话刚说完,躲在窗外偷听的众捕快一拥而进,将他捉拿归案。
此男人果真是杀人真凶。他与梅氏的丈夫一向有仇,乘她丈夫不在家,持刀潜入逼梅氏外出将她杀了,扔入枯井,没想到和尚当了替死鬼。后来听闻向丞相调查此案,心中不安,便叫开茶馆的老太婆打探消息,没想到打听到捕快身上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