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复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复习题(及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复习题(及解析)

1.与53×99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53×100-1

B.53×100-53

C.53×100+53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此题可将99写成1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写出算式,最后根据写出的算式选择即可。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 【详解】 53×99

=53×(100-1) =53×100-53×1 =53×100-53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电子表上的时间哪个是轴对称图形。( ) A.

B.

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B.C.

故答案为:A。 【点睛】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0厘米,4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 A.50厘米

B.70厘米

C.80厘米

D.90厘米

是轴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三边:

30+40=70(厘米) 40-30=10(厘米)

10厘米<第三边的长度<70厘米,此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

A.10厘米<50厘米<70厘米,因此满足; B.70厘米=70厘米,因此不满足; C.80厘米>70厘米,因此不满足; D. 90厘米>70厘米,因此不满足;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从( )面、( )面和( )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A.前,左,右

B.上,右,前

C.左,前,上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观察这个图形可知,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从右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详解】

,据此解答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从前面、左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5.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大于0.6而小于0.8的小数只有1个 B.8×(26×125)=8×26+8×125

C.0.20和0.2大小相同,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D.四年级男生平均体重是35千克,女生平均体重是30千克,所以男生一定比女生重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然后再选择即可。

A.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此项依此判断。

B. 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此项依此判断。

C.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此项依此判断。

D.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此项依此判断。 【详解】

A.此项没有说明小数的位数,因此大于0.6而小于0.8的小数有无数个,即此项错误。 B.8×26+8×125= 8×(26+125),即此项错误。

C.0.20的计数单位是0.01,0.2的计数单位是0.1;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0.20=0.2,即此项正确。

D.35千克和30千克分别代表的是男生、女生体重的平均值,因此男生的体重不一定比女生重,即此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小数的性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以及平均数的意义,要熟练掌握。 6.0.1里有( )个百分之一。 A.10

B.100

C.1000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哪个数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该数位的计数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

0.1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组成。

7.小马虎在计算4.24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只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6.27,正确的得数是( )。 A.2.03

B.6.54

C.10.51

D.24.54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用6.27减去4.24推算出这个一位小数,然后用这个一位小数加4.24即可。 【详解】

6.27-4.24=2.03,因此这个一位小数是20.3; 20.3+4.24=24.54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先根据错误的结果推算出一位小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青蛙有4条腿,蜘蛛有腿,现在这两种动物共有14只,共有72条腿。青蛙有( )只。 A.12

B.10

C.4

D.2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假设14只动物全部为青蛙,则共有14×4条腿,比72条腿少72-14×4条腿。一只青蛙比一只蜘蛛少8-4条腿,所以蜘蛛有(72-14×4)÷(8-4)只。再用14减去蜘蛛的数量即为青蛙的数量。 【详解】

(72-14×4)÷(8-4) =(72-56)÷4 =16÷4 =4(只) 14-4=10(只) 所以青蛙有10只。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9.四年(2)班的4名同学分别收集了14个、12个、11个、15个矿泉水瓶,平均每人收集( )个。 A.13

B.14

C.15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把4名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个数加起来,再除以4,就是平均每人收集矿泉水瓶的个数。 【详解】

(14+12+11+15)÷4 =52÷4 =13(个)

所以,平均每人收集13个。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求平均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0.56千克=( )克 1580米=( )千米 吨50千克=( )吨 7吨62千克=( )千克 4.2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8吨=( )吨( )千克

解析:1.58 .05 7062 4 20 9 8 【解析】 【分析】

(1)1千克=1000克,因此用0.56×1000; (2)1000米=1千米,因此用1580÷1000;

(3)1000千克=1吨,依此先将50千克化成吨,然后再填空。 (4)1吨=1000千克,依此将7吨化成千克,然后再填空;

(5)4.2平方米=4平方米+0.2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依此将0.2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即可;

(6)9.008吨=9吨+0.008吨,1吨=1000千克,依此将0.008吨化成千克即可。 【详解】

(1)0.56×1000=560,0.56千克=560克; (2)1580÷1000=1.58,1580米=1.58千米; (3)50÷1000=0.05,吨50千克=.05吨; (4)7吨=7000千克,7吨62千克=7062千克; (5)0.2×100=20,4.2平方米=4平方米20平方分米; (6)0.008吨=8千克,9.008吨=9吨8千克;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里面有 个0.1,有 个0.01,0.1里面有 个0.001. 解析:10,100,10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 解:(1)1÷0.1=10,1里有10个0.1; (2)1÷0.01=100,1里有100个0.01; (3)0.1÷0.001=100,0.1里有100个0.001. 故答案为10,100,10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 12.□÷35=4……△,余数最大是( ),此时被除数是( )。 解析:174 【解析】 【分析】

余数小于除数,所以△<35,△最大是34,再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被除数。 【详解】

余数小于除数,所以△<35,△最大是34; 当△=34时 □=4×35+34 =140+34 =174 【点睛】

熟练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甲、乙两数的积是5.73,若甲、乙两数的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则积是( )。 解析:57300 【解析】 【分析】

甲、乙两数的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那么积扩大(100×100)倍,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100×100=10000 5.73×10000=57300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某文具店进行促销活动,一种中性笔买5支赠1支。这种中性笔每支1.28元,王老师买了12支这种中性笔,花了( )元。 解析:8 【解析】 【分析】

根据买5支赠1支,可以得出王老师买12支这种中性笔只需要花10支的钱,进而算出10只笔的价格即可。

【详解】

根据买5支赠1支,可以得出王老师买12支这种中性笔只需要花10支的钱,

1.281012.8(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与整十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看图找规律,下面第3个图形有( )个单个三角形,第6个图形有( )个单个三角形。

解析:16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图可知: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1个 (1+3)个 (1+3+3)个

第几个图就有(几-1)个3,再加1,规律为:(几-1)×3+1。 【详解】

3×6-2=18-2=16个

看图找规律,下面第3个图形有(7)个单个三角形,第6个图形有(16)个单个三角形。

【点睛】

找出图形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6看成了9,结果得36,正确的商应该是 .

答案:54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用错误的除数乘错误的商求出被除数,然后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求出商即可. 解:36×9=324, 324÷6=54,

答:正确的商是54.

故答案为54. 点

解析:54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用错误的除数乘错误的商求出被除数,然后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求出商即可. 解:36×9=324, 324÷6=54, 答:正确的商是54. 故答案为54.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被除数是一定的,然后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求出被除数,进而求解.

17.小玲的期中考试成绩如下: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7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她语文考了( )分。

答案:94 【解析】 【分析】

先用97乘2计算出两门功课的总分,然后用两门功课的总分加6后再除以2就是数学的成绩,然后用数学的成绩减去6就是语文的成绩。 【详解】 97×2=194(分) (194+6)

解析:94 【解析】 【分析】

先用97乘2计算出两门功课的总分,然后用两门功课的总分加6后再除以2就是数学的成绩,然后用数学的成绩减去6就是语文的成绩。 【详解】 97×2=194(分) (194+6)÷2=100(分) 100-6=94(分)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法与和差问题的计算,先求出两门功课的总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1 【解析】 【分析】

移动阴影部分可组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则阴影部分面积为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

S=1×1=1(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平移和面积的巧算,正确的平移组合成容易计算

解析:1 【解析】 【分析】

移动阴影部分可组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则阴影部分面积为1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

S=1×1=1(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平移和面积的巧算,正确的平移组合成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9.直接写出得数。

2.8+3.1= 4.8-0.6= 0×100= 0÷620=

7-4.2= 1.4+9= 154-(54+21)= (125+20)×8=

答案:9;4.2;0;0 2.8;10.4;79;1160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9;4.2;0;0 2.8;10.4;79;1160 【解析】 【分析】 【详解】

20.竖式计算并验算。

26.6+13.5= 32.13-19.4=

答案:1;12.73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

解析:1;12.73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次;一种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一种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详解】

26.6+13.5=40.1 32.13-19.4=12.73

32.1332.1326.613.513.5验算:26.6 19.4验算:12.73

12.7319.4040.140.121.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0.98+0.02+4.3 24.9-7.43-6.57 102×99 4000÷25÷4 26×18-18×6 99×48+48

答案:19;10.9;10098 40;360;4800 【解析】 【分析】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解析:19;10.9;10098 40;360;4800 【解析】 【分析】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除法的性质是指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 【详解】

13.7+0.98+0.02+4.3 =(13.7+4.3)+(0.98+0.02) =18+1 =19

24.9-7.43-6.57 =24.9-(7.43+6.57) =24.9-14 =10.9 102×99 =(100+2)×99 =100×99+2×99 =9900+198 =10098 4000÷25÷4 =4000÷(25×4) =4000÷100 =40 26×18-18×6 =18×(26-6) =18×20 =360 99×48+48 =48×(99+1) =48×100 =4800

22.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1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减法先算出王阿姨买蔬菜的钱,也就是用买肉的钱减去12.8元,即可得到买蔬菜的钱;然后再算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的钱即可。 【详解】 26.45-12.8=13.6

解析:1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减法先算出王阿姨买蔬菜的钱,也就是用买肉的钱减去12.8元,即可得到买蔬菜的钱;然后再算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的钱即可。 【详解】

26.45-12.8=13.65(元) 13.65+26.45=40.1(元)

答: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了40.1元钱。 【点睛】

本题是求比多比少的问题以及应用解决这样的问题。

23.一桶油连桶重31.2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重16.2千克,桶和油各重多少千克?

答案:桶重1.2千克,油重30千克。 【解析】 【分析】

从31.2千克减少到16.2千克,减少的是油重的一半,可以先求出油重再求出桶重。 【详解】

油的重量:(31.2-16.2)×2 =15×2 =3

解析:桶重1.2千克,油重30千克。 【解析】 【分析】

从31.2千克减少到16.2千克,减少的是油重的一半,可以先求出油重再求出桶重。 【详解】

油的重量:(31.2-16.2)×2 =15×2 =30(千克)

桶重:31.2-30=1.2(千克) 答:桶重1.2千克,油重30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减法的实际应用,关键先将油重量的一半求出来。

24.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1000米长的公路,已经修了28天还剩下20米没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答案:35米 【解析】 【分析】

1000减去20等于公路已经修了的长度,再除以28即可解答。 【详解】 (1000-20)÷28 =980÷28 =35(米)

答:平均每天修35米。 【点睛】 先计算已

解析:35米 【解析】 【分析】

1000减去20等于公路已经修了的长度,再除以28即可解答。 【详解】 (1000-20)÷28 =980÷28 =35(米)

答:平均每天修35米。 【点睛】

先计算已经修了多长,再作进一步解答。

25.星光电器2020年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图

(1)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星光电器2020年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冰箱?(得数保留整数)

答案:(1)见详解 (2)61台 【解析】 【分析】

(1)在条形统计图中白色部分表示冰箱的销量,阴影部分表示取暖器的销量,对照统计图计算冰箱和取暖器各月的销量,最后计算总量; (2)先计算第一季度三个月

解析:(1)见详解 (2)61台 【解析】 【分析】

(1)在条形统计图中白色部分表示冰箱的销量,阴影部分表示取暖器的销量,对照统计图

计算冰箱和取暖器各月的销量,最后计算总量;

(2)先计算第一季度三个月冰箱的总销量,结果再除以月数,得数保留整数时,观察十分位上面的数字,根据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详解】

(1)

(2)182÷3≈61(台)

答: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销售61台冰箱。 【点睛】

掌握条形统计图反映的数据信息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6.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各班体育达标人数情况统计表。

(1)请根据以上数据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中,( )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多,( )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四年级女生体育达标共有( )人,平均每班女生有( )人达标。 (4)如果四年级的男、女生总人数相等,那么四年级( )比( )体育达标情况好。(填“男生”或“女生”)

答案:(1)见详解

(2)四(3);四(4); (3)75;15; (4)男生;女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横轴表示班级,纵轴表示

解析:(1)见详解 (2)四(3);四(4); (3)75;15; (4)男生;女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横轴表示班级,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男生是白色统计条,那条最高说明那个班男生体育达标人数最多,那个白色统计条最低说明那个班男生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把四年级5个班女生体育达标人数相加求和即可;求平均,让总人数除以班级数5即可解答。

(4)男女生总人数相等,谁的达标人数多,说明谁好,女生达标总人数在(3)小题中已经计算出来,在计算出男生达标总人数,二者比较即可。 【详解】 (1)画图如下:

(2)男生中,(四(3))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多,(四(4))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16+13+15+17+14 =29+15+17+14 =44+17+14 =61+14 =75(人)

75÷5=15(人) (4)17+18+20+16+19 =35+20+16+19 =55+16+19 =71+19 =90(人) 90>75

如果四年级的男、女生总人数相等,那么四年级(男生)比(女生)体育达标情况好。(填“男生”或“女生”)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应用,掌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27.下面是张老师购买一批文具的购物单据。

品名 铅笔 圆珠笔 橡皮檫 合计 数量 400 100 600 单价 1.20 ? 0.60 小计 480.00 360.00 人民币(大写):壹仟壹佰玖拾元整 (小写)1190.00 请你计算一下,每支圆珠笔多少钱?

答案: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

解析: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1190480360

710360

350(元) 3501003.5(元)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