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

来源:华佗小知识


《剪羊毛》听课评课记录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询问学生喜欢旅游吗?询问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和爸爸妈妈去哪旅游,然后引入到本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剪羊毛》。

3、介绍澳大利亚,利用幻灯片播放澳大利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在这我特意设计一个环节,幻灯片上出现一架飞机,配上飞机特有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坐飞机飞往澳大利亚。

4、教唱,在学生欣赏完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后,引导学生学唱本首歌曲,首先让学生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可以跟随音乐小声哼唱,要求声音不要太大,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学生在大体熟悉歌曲旋律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出现的节奏型,并学着打一打,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型后,开始根据学会的节奏型朗读歌词。

5、老师弹唱,这一环节我根据歌曲的两段式旋律展开,我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唱歌词,逐句学习,如果某一句学生掌握有困难,可以反复弹唱,是学生得到意识强化。。

6、让学生跟随我的琴声完整演唱,演唱的过后激励学生,说他们演唱的很棒,询问学生我们在剪羊毛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我会采用架子鼓为学生伴奏歌曲节奏,让学生把歌曲高兴、欢快的情感唱出来。

7、学生学习基本节奏,让学生利用我课前发的小乐器,配上歌曲,边打边唱。

8、小结,询问学生今天开不开心,说说今天都收获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自己去发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作业,课下搜集其他有关澳大利亚的歌曲,把这首好听的《剪羊毛》唱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听,让学生在《剪羊毛》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陈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游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游戏、创作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集体唱、独唱、即兴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

五、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清晰悦耳的乐曲、优美地电子琴弹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艺术化的多媒体课件等都有助于学生徜徉于音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陈老师能根据农村孩子音乐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关键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节课中,教师准确的弹奏、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简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剪羊毛》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 的音乐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宋君五字教学法一激情起疑使之乐学,导思育能使之善学的思想精华,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1)激情——运用多媒体画面、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剪羊毛工人火热的劳动场面。

(2)起疑——引导学生在初步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对歌曲内容、演唱形式、歌曲背景等提出问题,促使其敢于质疑。

(3)导思——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相互讨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视、听、唱、奏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思想内涵。

(4)育能---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其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以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表现剪羊毛工人的愉快劳动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 的音乐知识。

2、以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表现剪羊毛工人的愉快劳动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澳大利亚吗?澳大利亚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现在就去观赏一下澳大利亚的美丽风景吧!

(播放澳大利亚风光片,背景音乐英文版的《剪羊毛》)

师:画面定格在澳大利亚的牧场上,你听,从牧场上传来了什么声音?

导出基本节奏型:X X.X | XX XX | X X.X | X O‖(模仿剪羊毛的“嚓嚓”声)

师:原来牧民叔叔他们是在剪羊毛,澳大利亚的羊特别多,你们能跟我一起来剪羊毛吗?那就拿起剪刀跟我一起参与剪羊毛的劳动吧!

加入动作跟老师一起学习基本节奏型:X X.X | XX XX | X X.X | X O‖

把附点和四分休止符单独拿出来对比学习:“X.X ”和“XX ”对比,“ O”和“X”。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爱玩的特征,情境创设引导孩子们进行快乐学习,在玩中学、学中乐。在开头创设去观赏澳大利亚的风光入手,在其中引导他们欣赏与观察,渐渐走进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把本课的特点节奏型通过剪羊毛的动作进行设计,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通过这个设计潜移默化的将特点节奏型引入他们的脑海,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使用了对比学习的方法,把小附点解决掉。)

(二)演唱旋律

1、复听歌曲,加入剪羊毛的动作,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欢快的劳动。

2、再听音乐,数一数附点节奏出现的次数。

师:大家模仿的动作很形象,现在我们来静静的听音乐,数一数附点节奏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3、出示旋律,再一次播放音乐,并跟着音乐哼唱旋律,看看谁能唱出歌曲中的哪一句旋律。

师:原来这首欢快的歌曲是由这些音符构成的,这一次我们在心里随着音乐默唱,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并且请你记住其中的一句等一下唱给我们听。(随音乐默唱歌曲)

4、在同学们的反馈中跟钢琴把整曲旋律逐句学唱一次

(这样学习能让他们对旋律的每一句都有深刻的印象,学完了每一句再完整的演唱就降低了很多难度。)

5、完整的演唱整首旋律,注意引导歌唱的声音和情绪。

(设计意图:演唱旋律环节充分利用了听唱法教学,并使用了问答教学的方法。让旋律在孩子的心中渐渐加深,最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拓展:

跟音乐表演一次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和牧民叔叔们一起庆祝羊毛大丰收了,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试着演奏一遍这首《剪羊毛》吧。

(四)总结与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让我非常的羡慕,要是我小时候也能像你们这样能演奏竖笛,现在我肯定成为大音乐家了。但是你们一定要坚持练习哦,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谢谢,再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