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我与规则
单元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规则,并知道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 2、引导学生真正的运用规则,真正的与规则交朋友。 3、让学生学会自己制定规则,灵活的在生活中制定规则。 单元活动难点,关键:
1、让学生真正的懂得规则的含义 并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会运用规则。 2、让规则再学生的生活中真正的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单元活动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平常收集的资料等。 单元实践活动:
让学生调查社会中的各个单位的规则等等 并让学生讨论规则在生、工作、游戏中的作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规则”为主体的单元。主题是<<我与规则>>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规则,了解规则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要从多个方面讲述了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比如在文章的开始讲述了生活中的规则,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和尊重。规则使我们生活井然有序,规则是我们自由生活的维护者。因此要知道生活中的规则,因为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一个文明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心中有规则,并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与规则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使人生的更有价值。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他是我们共同讨论,约定,甚至是谈判的结果……我们每个人既是规则的执行者,又是规定的制定者。因此学习了本单元要学会制定规则,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学生玩的一种游戏都要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总体看来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时时刻刻的用规则约束自己,真正的做到与规则做好朋友。
1、生活中的规则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规则的含义。
2、知道生活中有关的规则。他具有的普遍性。 3、让学生了解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难点、关键:
1、让学生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
2、规则与生活是如何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规则的资料、学生在课外收集的资料等。 实践活动:
让学生调查社会中的各个单位的规则等等 并让学生讨论规则在生。工作、游戏中的作用。 课时划分 :每课2课时, 本单元总计6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生活处处有规则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可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你可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这
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二、观察谈话,感受生活中的规则
1、是呀,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和尊重。规则使我们生活井然有序,规则是我们自由生活的维护者,从中我们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
2、课件出示图画,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画,看看每幅图画画了什么内容? (1)排队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2)游戏中有大家的共同约定的规则。 (3)维护公共环境的规定。 (4)书写要规范。 (5)出入登记。
(6)在建筑工地上要带安全帽。 (7)维护个益有法律。
3、从这几幅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规则无处不在,他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含再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有的规则是专门制定的,有的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你能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找到一些什么规则呢?(学习小组讨论生活中的规则,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回答问题) 5、师巡视,生讨论有关生活中的规则。
6、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能从多个生活方面说出有关的规则,这说明同学们对于规则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我们从中可以总结一下规矩。规则的真正的含义,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规则,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法律是最高形式的规则。 7、大家再想一想,在我们学校,家的附近有没有关于法规的地方呢? (结合生活的实际,和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说明此问题)
8、小结:比如说进出学校要主任的准假条等在施工场地上工人要带安全帽,还有我们现在是实施的义务教育,家长是没有权利让你不上学的,这时你就可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读故事分析存在的规则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三页,自己读读这个小故事。
2、读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 3、这个故事中存在哪些规则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4、师总结:是呀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如果没有了规则,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导入
1、鸟儿离开了天空就不能自由的飞翔:鱼儿离开了江河,就不能顺畅的遨游,乐队离开了乐曲,就必然杂乱无章……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规则,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规则,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2、 师:是呀!如果没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像的,甚至很可怕,更让人无奈比如说,小到一个游戏,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规则是不是很可怕。 二、看图讨论,分析事例
1、课件出示课文图画,学生观察。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你看到的你想到了什么?
(1)学校的考场上如果没有了考试的规则会怎么样?
(2)宽敞,热闹的街道上,或者高速公路上如果没有了交通规则会怎么样? (3)游戏的时候如果每有了游戏规则会怎么样? 3、加油站如果没有了严禁烟火的规则会怎么样? 4、在火箭升空的时候如果没有了规则会怎么样?
5、总结:国有国法,家有加法,事之常也曹端的话对上面的我们列举的问题是不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记得一位父亲给儿子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素养,一种风度,一个现代人必要的品格。没有这种品格,你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不遵守规则,你失掉的是信誉,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6、小组讨论你对于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 进行事例分析
1、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观察并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同桌之间的分析,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四、师总结
因此,任何人的生活,都应当受到一定法规的制约,要把这种意识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
2、我与规则交朋友
活动目标
1.知道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纪律也是规则。 2.主动做到时时刻刻心中有规则。 3.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 活动重点、难点、关键: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规则,将规则作为朋友一样来看待。
2.帮助学生认识规则、体验规则,最后达到自觉遵守规则、做个守纪律的人。 活动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故事。
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发生在身边遵守规则的故事,评选遵守规则小标兵。 教学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心中有规则 活动过程 一、故事揭题 1.师:一个文明的人总是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规则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心中有规则的人有许许多多。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周总理补票》的故事。 2.师讲述《周总理补票》的故事。 3.说说听了故事的感受。
4.揭示课题。我与规则交朋友(板书)
5.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到或发生在身边遵守规则的故事。 二、问题辨析
1.引导学生弄清“纪律”与“规则”的联系。
小结:纪律是在集体生活中大家必须遵守的规则,遵守纪律就是遵守规则。学校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
2.学生在学校为什么要遵守纪律?
小结: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是我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
3.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说说谁遵守了规则、谁没有遵守规则。 图一、着装整洁去上学(遵守)
图二、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参观(遵守) 图三、排队上餐厅时插队(不遵守) 图四、集体公益劳动时迟到(不遵守)
图五、自习课上趁老师不在玩耍打闹(不遵守)
图六、天气炎热的时候,躲在教室里不去上体育课(不遵守) 三、新闻采访
(分小组)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班上自觉遵守规则的人和事。 被采访的学生在班上交流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四、总结延伸
如果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规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能更好地进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开展“人人争当遵守规则小标兵”活动,希望更多的同学能成为遵守规则小标兵。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做个守纪律的人 活动过程:
一、名言导入(课件出示)
劳动,要有纪律;工作,要有纪律;学习,要有纪律;生活,要有纪律。 ——谢觉哉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 二、游戏体验 1.第一次集合站队
站队前,听清老师讲要求,然后听哨声在教师门口站队。(老师计时) 2.第二次集合站队
站队前,教师创设一个非常危险紧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离开,在教室门口站队。(老师再次记时)
3.组织学生分析
前后两次集合站队的时间哪次快?哪次慢?原因在哪儿? 4.谈一谈:你从两次集合站队中,明白了什么? 三、自我评价
1.真实地填写“我的自评表”。
我的自评
内容 我真棒 我还行 我要努力
上课听讲
完成作业
尊敬老师
参加课外活动
2.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写在小纸片上。 四、告别仪式
1.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不足,连同小纸片投到老师准备的纸盒里。 2.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向不守规则的行为告别。 3.下课后,老师将纸盒带走。 五、策划“名言”
1.分小组策划遵守规则的“名言”内容。 2.各小组代表交流、评价。
3.每人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写在小卡片上,放在自己认为最醒目、最能提醒自己的地方。
六、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我们一起定规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规则的来源及制定规则的方法。 2、体会规则的公平、公正性
3、能够制定学习、生活、游戏中的相关规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的公平公正,知道规则的由来及如何制定规则。 难点:学会制定学习、生活、游戏中的规则。 教学准备: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活动设计:制定规则并进行展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规则哪里来 一、游戏导入
大家都非常喜欢做游戏吧?今天咱们就请几位同学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游戏————剪子包袱锤。
1、找学生上台做游戏。
游戏做完了,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刚才的游戏为什么这样做呢?是谁规定要这么做的? 2、指名回答 对呀,刚才的游戏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游戏中的这些规则都是人们制定的。其实不止在游戏中,而且生活中也是处处离不开规则,我们按照规则做事,同时也在制定着规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我们一起定规则 二、师生探究,感悟理解 1、出示图片(课本第9页) 2、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
( 1 )图画中的内容是什么? ( 2 )里面包含了什么规则? ( 3 )这些规则是怎么制定的?
教师总结:进入游乐场买票要排队,按秩序进去;做游戏要遵守事先商量好的规则,这一些都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时间久了,就成为人们自觉地行为习惯,人们都去遵守它,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一种规则。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课本上的这些,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5、组内交流 6、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规则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保证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而制定的。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刚才谈到的哪些规则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制定那些规则最关键的是什么?它们都是怎么制定的? 7、组内交流(指导学生通过联系刚才说到的规则交流) 8、指名回答
总结:有的规则是是约定俗成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形成的,有的是通过人们讨论与协商、谈判等制定的,无论是哪种形式制定的规则,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它的公平,公正性,这是制定规则的关键所在,也是规则最重要的特点。当然有的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规则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请大家读课本第十页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9、学生读课本谈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法律是最高形式的规则,因此在制定法律的时候程序都非常的复杂,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知道那些国家法律,讨论一下它们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10、组内交流。 11、指名回答。 三、结课 《刑法》《未成年人保》《义务教育法》等这些国家法律的出台,都要经过反复的酝酿调查和讨论,最后在经过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表决通过后才能生效。可见制定法律是多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啊,所以我们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定规则 一、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规则,比如《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遵规守纪,按时完成作业,尊老爱幼等等,那你还知道其他的一些在学习、游戏或生活中的规则吗? 1、指名回答
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规则它都有着一定的格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样去制定规则。(板书:学会定规则)。 二、观察《须知》,学定规则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四(1)班图书角小读者借阅须知》,看看它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
1、学生观察,指名说说这个须知上都有什么?
师:这个须知上有借阅形式,如何进行借阅,如何使用图书,管理员的选举等等。通过这个规则你认为制定规则是应该注意什么呢? 2、组内讨论交流
总结:制定规则时应该考虑周全,把涉及的相关信息考虑全面,并且注意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当然还要注意使用分条的形式列出,这样显得条理非常清晰。随着社会的发展,
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规则,生活之中需要许多各式各样的规则,你认为生活中还需要哪些规则呢?
3、指名回答
按照同学们的回答,把规则分为学习、生活、游戏三大块,依据同学们的喜好分别分开小组。 4、分小组制定规则,教师做好指导。
5、交流、展示各组制定的规则,让学生作简要的介绍。 6、根据要求修改规则。 7、评选最佳规则。
师: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这个班级,我们来共同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好不好? 8、学生展开讨论。
9、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0、形成公约。 师总结: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有序进行,我们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它的执行者。因此,我们都应该按照规则去办事,遵规守纪,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就像刚才我们制定的《班级公约》,大家都要去维护它,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才会产生它的重大作用,才能使我们班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课下实践作业
自己调查生活中还需要那些规则,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规则。
第二单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单元目标: 1、 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视人群的关怀。 2、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重难点、关键:
对弱视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单元活动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平常收集的资料等。 单元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单元教材分析:
4、给福利院送去笑声,突出“爱心之家”这一主题。5、同行蓝天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同一片蓝天下的残疾人朋友。6、我是绿色,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4、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活动目标:
1、了解社会福利机构,体会社会对孤寡老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培养学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量帮助他们。 3、感受为别人带去欢乐、奉献爱心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关键:
1、了解社会福利机构,体会社会对孤寡老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让学生感受为别人带去欢乐、奉献爱心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可走访福利院收集一些图片或文字信息;收集有关老人节的资料。 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把欢乐送给他们”的社会时间活动、“爱心小天使”评比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爱心之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福利院的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对福利院有哪些了解?(学生展示资料) 3、介绍福利院。
4、揭示课题。给福利院送去笑声。(板书) 二、看图感悟
1、看图,了解那些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在福利院的生活情况,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些照片真实的体现了家的温馨、家的快乐,表现了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也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
3、是谁使爷爷奶奶能安享晚年,使无家可归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快乐生活的?
小结:社会福利机构是爱心之家,它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让残疾人得到细心的照顾,让原本无人疼爱的孤儿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4、你知道在生活的地方还有哪些福利机构吗?你对这些机构有些什么了解呢? 5、学生展示资料。 (1) 学生展示资料。
(2) 教师小结: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机构。福利院、儿童村、老人公寓、敬老院、救助站等均属于社会福利机构。 6、总结延伸:
爱有很多种方式。有时是温柔的问候,节日的祝福;有时,爱是坦诚的给予,感恩的接受;爱是用真诚的心去温暖世界。虽然我们不能像福利院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去照顾爷爷奶奶们,但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课下请同学们为爷爷奶奶们制作一份贺卡,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把欢乐送给他们 活动过程:
一、音乐中识标志,激发情感 1、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营造爱意浓浓的氛围。 2、出示“中国青年自愿者”的标志。 3、提问:
你认识这个标志吗?你曾在哪见过?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吗? 4、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她标志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友爱之手,奉献出一片爱心,表达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志愿者主题。
5、看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你会想到社会上有哪些人最需要人们伸出支援的手,奉献爱心?
二、把快乐送给他们
1、师:爱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爱是你我无私的奉献。今天让我们走进“爱心之家”——福利院,去体味那里浓浓的爱意,让别人感受到生活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
2、播放课件(少先队员到福利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与福利院的小朋友谈心,为他们送去新书等内容)说说看了课件的感受,想说点什么? 3、看图,说说书本上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4、讨论:福利机构是爱心之家,那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又能为 福利院的老人、小朋友做些什么? 5、看图,了解重阳节。
小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1988年,我国将这一天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到2006年已有18个年头了。 6、生共同交流各国老人节的资料。
小结:其实尊老不光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其他国家也有老人节。如:美国的祖父母节,加拿大笑节,智利的老人节、老人周等。尊老以成为全世界的一个节日。1991年,根据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第106号决议,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国际老人节如今以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官方老人节。
7、分小组制订“送笑声,献爱心”计划方案。 8、各组长汇报制订的计划具体内容。 三、拓展:小志愿者在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到福利院去开展计划好的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小朋友送欢笑、献爱心。
2、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每人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