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造

构造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一章

1.建筑的构造组成

.a.承重结构-基础,承重墙体(框架结构由梁,柱代替).楼板.屋面板 .b.围护结构-外墙护墙,内墙(框架结构中为框架填充墙,轻质隔墙. c.饰面装修-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饰面装修.

d.附属部件-楼,电,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档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缝等.

2.建筑可分为基础(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墙和柱(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基础),又分框架承重建筑[ a.柱,梁-承重结构系统,

b.墙-围护构件包括内墙和外墙]和墙承重建筑[墙体既可以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楼盖层和地坪层,[a.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满足使用,围护要求(楼盖层).b.地坪层-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均匀传力及防潮],(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电梯,消防电梯],屋盖[防水层,屋面板,梁设备管道,顶棚等],门窗[门-开闭室内外空间,通行阻隔人流-交通,消防疏散,防盗,隔声,热工.窗-采光通风-防水,隔声,防盗,热工

3.设计把建筑组成部分划分成:a.建筑构件-墙,柱,梁,楼板,屋架等承重结构.b.建筑配件-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4.建筑按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层数分多层建筑(24m以下的三层以上的建筑),(7-9)层为中高层住宅建筑,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其又可分为一类高层建筑,二类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5.耐火等级:是按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两个因素来确定的,四级耐火性能最好,一级最差.

6.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a.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作用力,地理气候条件,人为因素.b.使用者的要求-满足生理(人体活动对构造实体及空间环境与尺度),心理(人对构造实体,细部和空间尺度的审美).c.建筑技术条件.d.建筑经济因素.

7.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坚固实用,即在构造方案上首先应考虑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和刚度,安全可靠,经久耐用.构造细部则需在保证强度,刚度和安全可靠的同时,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2.技术适宜,建筑构造设计应该从地域技术条件出发,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3.经济合理,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应考虑经济合理,在选用材料上要注意就地取材,注意节约材料,降低耗能.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4.美观大方,建筑构造设计要考虑美观大方,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细部的美学表达.

8.建筑模数概念-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基本模数,100mm(=1M),符号M,导出模数(1)扩大模数-基数:3.6.12.15.30.60M-300.600.1200.1500.3000.6000.分模数:1/10.1/5.1/2M-10.20.50mm

9.标志,构造,实际尺寸-1.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2.×.×.×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隙即为构造尺寸.3.×.×.×等生产制作后的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构造尺寸=标志尺寸-预留缝隙

第二

1.砖:分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强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平均值(≥7.5N/mm2)分为:MU30.25.20.15.10.7.5(≥30N/mm2) 2.实心砖规格:240mm*115*53+砌筑时所需的灰缝尺寸=4:2:1

3.砌块:实心砌块,空心砌块-单排方孔,单排孔,多排孔.小型砌块115mm<h<380mm,中型砌块380mm<h<980mm(使用较多),大型h>980mm,代替红砖.

4.块材墙的胶结材料主要是砂浆,又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比较砂浆性能的主要是强度,和易性.防潮性: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能好,主要用于受力和防潮要求高的墙体中,石灰砂浆强度和防潮性均差,但和易性好,用于强度要求低的墙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沙拌合而成,有一定的强度,和易性也好,使用比较广泛.强度等级M15.10.7.5.5.2.5.1.0.4

5.组砌方式:组砌-块材在砌体中的排列,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层块材的垂直缝交错,保证墙体的整体性.通缝.墙体表面或内部的垂直缝处于一条线上,使强度稳定性降低.面玲珑 6.墙身厚240mm

7.墙脚构造:墙身防潮:方法-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潮层1.室内地面垫层为密实材料:低于室内地坪60mm,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透水:应齐平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高差时,应设竖向防潮层.

8.墙身防潮层构造做法:1.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

潮层,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2.吸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3.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宜在刚度要求高的建筑或地震区建筑中采用. 9.勒脚构造:外墙的墙做法脚叫勒脚,做法

:a.表面抹灰-8-15m厚1:3水泥砂浆打底,12mm厚1:2水泥白石子浆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 b.勒脚贴面-天然石材料或人工石材贴面. c.勒脚用坚固材料-条石,混凝土等 10.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

散水(无组织排水)或明沟(有组织排水)排除雨水.

散水做法:在夯实素土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60-70mm,设3%-5%的排水坡,宽度一般0.6-1.0m.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隔缝(沥青麻丝)

11.明沟做法:用砖砌,石砌,混凝土现浇,沟底做纵坡.坡度为0.5%-1%.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 12.门窗过梁构造:钢筋混凝土过梁,平拱砖过梁,钢筋砖过梁

13.窗台挑窗台a.砖砌挑窗台-60mm厚平砌挑砖窗台,120mm厚侧砌挑砖窗台.b.混凝土窗台.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

14.墙身加固措施:a.门垛,壁柱.b.圈梁:作用: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设在:房屋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中,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上表面与楼板面平,像箍一样把墙箍住.c.构造柱-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15.变形缝-构造要点:将缝两侧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自由变形,应力求隐蔽.分类.a.温度伸缩缝:设置原因: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缝宽:20-30mm.基础:埋于地下.变形方向:(水平方向)水平方向自由变形.b.沉降缝:设置原因: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缝宽,基础,变形方向:(垂直)竖向自由沉降变形.c.防震缝-(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设)防地震水平坡影响.

16.隔墙构造: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要求:自重轻,便于拆卸,有一定的隔声能力,满足不同使用部位的要求.类型: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

第三

1.楼地层之一楼盖层a.面层.b.楼板-材料:钢筋混凝土,受压,受拉.c.顶棚

2.楼地层之二地平层a.素土夯实层(基层).b.垫层-承受并传递荷载给地基的结构层.又分为刚性垫层(80-100mm厚C10混凝土)和非刚性垫层(50mm砂垫层,80-100mm碎石灌浆,50-70石灰炉渣,70-120mm三合土.c.面层

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面受压,下面受拉)特点:整体性较差,刚度差.类型:a.平板-小跨度(1500mm左右,厚60mm),b.空心板(民用建筑)跨度6.6.7.2m等,厚120-240mm.c.槽形板(板,梁合一)-墙100mm,梁60mm.细部构造:搁置,板缝和隔墙

4.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特点: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梁板布置灵活.类型a.板式:多用于洗手间,厨房.b.现浇肋梁楼板(梁板式)-由板,次梁,主梁现浇而成.

5.梁板式布置应遵循的原则:a.承重构件有规律布置,上下对齐,以利于结构传力直接,受力合理.b.板上不宜布置较大集中荷载,自重较大的隔墙和设备布在梁上.c.满足经济要求:单向板跨度尺寸为1.7-2.5m,<3m,双向板短边的跨度<4m,方形双向板<5*5m,次梁经济跨度为4-6m,主梁经济跨度为5-8m 6.井式楼板-跨度答30-40m.梁间距为3m左右 7 .无梁楼板-柱网为6m,板厚170mm-190mm

8.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特点:节省模版,加快施工进度,增强楼板的整体性.类型:密肋填充块楼板和叠合式楼板 9.阳台及雨蓬:<住宅设计规范>:阳台,外廊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栏杆大于1.1m 第四

1.饰面:地面,墙面,顶棚通八达

2.饰面装修作用:a.保护作用.b.改善环境条件,满足房屋的使用功能要求.c.美观作用

3.墙面装修:内墙面装修-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和裱糊类.外墙面装修-灰类,贴面类,涂料类

4.饰面做法-a.抹灰分三层:底灰层,中灰,面灰.b.涂料类:刷浆饰面[石灰浆,大白浆,可赛银浆].涂料类饰面[(1)水溶性涂料(2)溶剂性涂料(3)乳液涂料(4)硅酸盐无机涂料].油漆类饰面.c.陶瓷贴面类装修[面砖饰面和陶瓷锦砖饰面].d.石材贴面类墙面装修.e.清水砖墙饰面装修.f.特殊部位的墙面装修-(墙脚,踢脚):踢脚线:在内墙面和楼地面交接处,为了遮盖地面与墙面的接缝,保护墙身以及防止擦洗地面时弄脏墙面做成的踢脚线.其做法:与墙面粉刷相平,凸出,凹进,踢脚线高120-150mm 5.楼地面装修分类:整体地面,块料地面,塑料地面,小地面.

6.顶棚构造之一吊顶:按设置位置不同(屋架下吊顶和混凝土楼板下吊顶),从基层材料分(木骨架吊顶和金属骨架吊顶),吊顶的结构(基层和面层-抹灰面层和板材面层) 第五

1.楼梯的组成a.梯段:b.楼梯平台.c.栏杆扶手彩缤纷

2.踏步尺寸:踏步[出挑20-30mm]-踢面[高150mm左右≤175,3级≤踏步步数≤18级],踏面[300mm左右,≥260mm] 3.梯段尺度:每股人流-550-600mm,双人通行-1100-1200mm,三人通行-1650-1800mm.梯段长度L= 踏面水平投影步宽B*(梯段踏步N-1) 4.平台宽度:中间平台宽度≥梯段宽度.楼层平台宽度-比中间平台更宽些 5.梯井宽度:60-200mm 6.栏杆扶手尺度:儿童-500-600mm,一般-900mm 7.楼梯净空高度≥2200mm

8.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a.基本形式[墙承式,墙悬臂式,梁承式等].b.构件-梯段[梁板式梯段,板式梯段],平台梁,平台板9.室外台阶尺度:踏步高(h)-100-150mm左右,踏步宽(b)-300-400mm左右,缓冲平台-≥1000mm,3%-5%排水坡度,考虑无障坡道设计时,≥1500mm 10.台阶面层,垫层 11.坡道-残疾人坡道,无障碍设计,留1500*1500mm的回转面积

第六1.层盖的形式1.平屋盖-2%-5%排水坡度.2.坡屋盖-a.单坡,双坡屋盖,硬山及悬山屋盖,四坡歇山及庑殿屋盖,圆形及多角形攒尖屋盖.b.屋面防水材料多为瓦材,20度-30度的坡度.3.其他形式的屋盖-拱屋盖,折板屋盖,薄壳屋盖,桁架屋盖,悬索屋盖,网架屋盖.月 2.排水坡度-1.表示方法a.角度法-屋面与水平面夹角=26/30度等(坡屋盖).b.斜率法-屋盖高(H)/水平长度(L)=1:3,1:20,1:50等(平,坡屋盖).c.百分比法-排水坡度:i=1,2,3度等(平屋盖).2.影响坡度大小因素:a.防水材料尺寸大小的影响.b.年降水量的影响-南方地区屋面坡度比北方大.c.其他因素影响.3.屋面排水坡度的形成a.材料找坡-适用于跨度不大的平屋盖,坡度为2度(屋面板水平搁置,上用轻质材料垫置起坡)最薄20厚,最厚60厚.c.结构找坡-屋面板倾斜搁置,不需另加找坡材料.(单坡跨度>9m的屋盖,破屋盖宜结构找坡,i≥3度) 3.有组织排水-檐沟外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及内排水 4.卷材常见类型-沥青卷材防水屋面-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屋面-高分子类卷材防水屋面,卷材胶粘剂 5.卷材防水屋面构造:优:适应各因素变化,承受一定水压,整体性好,不易渗漏,缺:施工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1.构造组成-基本层次: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由上到下),辅助层次,保温层,隔热层,隔蒸气层,找坡层.2.细部构造--1.泛水构造-屋面与垂直墙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女儿墙,山墙,烟囱,变形缝等屋面与垂直墙面相交部位,均需做泛水处理,防止交接缝出现漏水. 6.泛水的构造要点及做法:1.将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泛水,H≥250mm.2.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硬抹成圆弧形成45度斜面.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做法: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凹槽,将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7.2.挑檐口构造.3.水落口构造-檐沟外排水水落口构造和女儿墙外排水水落口构造.4.屋面变化缝构造.5.屋面检修孔,屋面出入口构造. 8.刚性防水屋面:优: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缺点:易开裂,适应性差.其构造及做法:a.防水层-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整体现浇而成,厚度≥40mm.b.隔离层-用铺纸筋灰,低强度等级砂浆,或薄砂层上干铺一层由毡等.c.找平层-1:3水泥砂浆做找平层,厚度为20mm,整体现浇式可不设.d.结构层-采用预制成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9.防止开裂的措施a.在防水层中配d=4-6mm,间距100-2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10mm.在细石混凝土中渗入适量的外加剂.b.为防止结构层变形将防水层拉裂,在两者间设一隔离层使二者脱开.c.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免结构变形过大而引起防水层开裂.d.设置和预留分隔缝,避免防水层开裂. 10.分隔缝是一种设置在刚性防水层中的变形缝.其作用a.设置分隔缝将单块混凝土防水层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其由温度影响产生的伸缩变形,防止和裂缝的产生.b.预留分隔缝可避免在荷载作用下屋面板变形,翘起而引起防水层的开裂.设置应注意:a.防水层内的钢筋在分隔缝处应断开,b.屋面板缝用密封材料嵌填,缝口用油膏等嵌填.c.缝口表面用防水卷材铺贴盖缝,卷材宽度为200mm-300mm.d.在屋脊和平行于流水方向的分隔缝处,将防水层做成翻边泛水,用盖瓦单边坐灰固定覆盖. 11.瓦屋面承重结构的形式:a.桁架结构-三角形屋架(屋架支承檩条-屋架承檩,山墙支承檩条-山墙承檩).b.梁架结构-称穿斗结构/立贴式结构.c.空间结构-网架结构和悬索结构等,用于大跨度建筑12.瓦屋面按屋面基层的组成方式:有檩体系和无檩体系13.屋盖保温材料-轻质,疏松,多孔或纤维的材料,与防水层关系,其形状有:松散保温材料,整体...,板状...14.平屋盖的保温构造-保温层与防水层关系a.平屋盖的屋面坡度较缓,宜于在结构层上放置保温层,刚性防水屋面不宜设保温层,保温层多

设于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屋面,与非保温屋面不同的是:增加了保温层和保温层上下的找平层和隔汽层(正置式保温屋面构造).b.保温层的位置处理-与防水层关系a.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之上,成为封闭的保温层,-正置式保温或内置式保温.b.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上,成为敝露的保温层-倒置式保温或外置式保温(适用于高标准建筑的保温屋面)倒置式屋面的保护层要比正置式的厚重一些 15.屋盖隔热措施a.实体材料隔热-砖(砖墩架空混凝土板(或大阶砖)通风层,蓄水隔热,种植绿化隔热)b.通风隔热-A.架空通风隔热间层-砖墩架空混凝土板(或大阶砖)通风层.(1)架空层的净空高度应随屋面宽度和坡度的大小而变化,净空高度为180-300mm,≤360mm.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在屋脊处设置通风桥.(2)设通风孔以保证架空层内的空气流通顺畅.(通风孔留设在对着风向的女儿墙上-碍于建筑立面造型),通///在离女儿墙至少250mm宽的范围外).(3)隔热板的支承物(通风口正对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砖垄墙式[与风向有关],通风孔不能朝向夏季主导风向-砖墩式[与风向无关].B.顶棚通风隔热:(1)设置通风孔,使顶棚内的空气能迅速对流.(2)顶棚通风层应有足够的净空高度,应根据各综合因素所需高度加以确定,仅作通风隔热用的空间净高为500mm左右.(3)通风孔须考虑防止雨水飘进,特别是无挑檐遮挡的外墙通风孔和天窗通风口应注意解决好飘雨问题.(4)注意解决好屋面防水层的保护问题.c.反射降温隔热:屋面材料的反射率(=反射热量/入射热量)取决于屋盖表面材料的颜色和粗糙程度.色浅而光滑的表面反射率大,铝箔纸板反射率最高.d.蒸发隔热

第七1.门的形式-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 2.门的尺度-(1)门的高度≥2100mm+亮子高度300mm-600mm=门洞高度2400-3000mm.(2)单扇门-700-1000mm,双扇门-1200-1800mm,三四扇或双扇≥2100mm,辅助房间-700-800mm 3.窗的形式:平开窗,固定窗,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 4.窗的尺度-高度与宽度尺寸通常采用扩大模数3m(1)平开窗-高度800-1200mm,宽度≤500mm(2)上下悬窗-高度300-600mm(3)中悬窗窗扇-高度≤1200mm,宽度≤1000mm(4)推拉窗高宽≤1500mm 5.(1)门框又称门樘,由两根竖直的边框和上框组成,门带亮子时,还有中横框.多扇门则还有中竖框.(2)便于门扇密闭,门框上要有裁口(或铲口)--单裁口-单扇门+双裁口-双扇门或弹簧门=裁口宽度要比门扇宽度大1-2mm,裁口深度为8-10mm(3)防止靠墙门框受潮变形,翘曲变形,有利于门框的嵌固,应在该面开1-2道北槽(矩形和三角形,深度8-10mm,宽度约12-20mm)(4)门框的安装根据施工方式--1.塞口-墙砌好后再安门框,2.立口-砌墙前即用支撑先立门框然后砌墙,,,门框一般多与开启方向一侧平齐,尽可能使门窗开启时贴近墙面 6.门扇--镶板门(玻璃门,纱门)和夹板门(木门门扇) 7.镶板门-构造简单,加工制作方便,适用于内门和外门.A门扇由边梃,上冒头,中冒头和下冒头组成骨架,内装门芯板.B门扇边梃与上,中冒头的断面尺寸相同,厚40-50mm,宽100-120mm.下冒头宽160-250mm,厚40-45mm,与边梃采用双榫结合.门芯板一般采用10-12mm厚的小板拼成 8.夹板门-构造简单,自重轻,外形简洁,用于内门.A用断面较小的方木做成骨架,两面粘贴面板而成.B形式-全夹板门,带玻璃或带百叶夹板门.C边框-厚30mm,宽30-60mm的木料.中间的肋条--厚30mm,宽10-25mm的木料,间距200-400mm,单向排列,双向斡列或密肋形式. 9.铝合金门窗特点,质量好,性能好,耐腐蚀,坚固耐用,色泽美观. 10.遮阳措施,1.植物遮阳-低层建筑,有效又经济.2.结合立面造型运用钢筋混凝土构件遮阳-A水平式遮阳板,B垂直式C综合式D挡板式E轻型

第八1.地基-承受由基础传下的土层: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2.埋深-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一般≥500mm:深基础,浅基础-基础的埋深小于等于5m者为浅基础,大于5m者为深基础3.人工加固地基方法:压实法,换土法和桩基4.影响埋深因素:1与地基的关系.2.地下水位的影响--基础埋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地下水位较高)和最高水位以上(争取).3.冻结深度与基础埋深的关系-基础应埋置在冻结线以下200mm.4.其他因素对基础埋深的影响-是否有地下室,设备基础等.5.基础类型:1.按基础的形式-条形基础,式基础,联合基础.2.材料-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3.传力-刚性基础(砖.石.混凝土,灰土等基础),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6.常用刚性基础-1.砖基础2.石基础-毛石,料石基础.3.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基础--(1)用水泥,砂,石子加水拌合绕筑而成,常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15.(2)基础形式:矩形,阶梯型梯形 7.基础沉降缝-1.为了消除基础不均匀沉降.2.其宽度与上部结构相同,基础由于埋在地下,缝内一般不填塞.3.条形基础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墙式和悬挑式(阳台做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