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家好,我们是四年级11班的少先队员代表。依次:我是( )
魏语轩: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予人为乐,与己而乐。”
陈信如:我听过,就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快乐,最近我们四11班所有同学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心情。
曹艺泷:你们还记得吗?在2016年3月5日的时候,我们学校举办了“学雷锋爱心义卖”活动,我们班在此次活动中筹得1200元。其中有400百元我们一起购买礼物送给了阳光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
陈墨:如何有意义地使用剩下的800元爱心基金呢?于老师和家长们想了许多使用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也可以用这笔钱慰问孤儿院里的儿童;还可以用这笔钱来买一些衣物和文具寄到偏远的山区。
魏语轩:一天,我们的于老师问我们是否愿意把我们穿不下的旧衣服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班上有的同学当时心里直犯嘀咕,难不成还有人连一件衣服都买不起吗?再说谁会要我们这些穿过的衣服呢?
曹艺泷:于老师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小孩的生活都像我们这样无忧无虑,其实还有许多小孩十分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正常上学都困难。贫困山区孩子住的是不算完整的土屋,教室里面是木片拼凑而钉在一起的课桌,穿的是随意搭配且不合身的衣服,有的在寒冷的冬天里只穿一件衣服、脚上还是凉鞋,脸蛋都冻得成红紫色了,双手如同我爷爷多年在田地劳作的手——手背黑黑的、手心都有茧了……看着这些,我眼中不知不觉就有了泪水,都是小孩,他们太苦了,太不幸了!
陈信如:于是,我们的中队辅导员于老师为我们查到了许多渠道,但是那些渠道不是不再需要捐助就是联系不上。最终,于老师历经大海捞针、多方打听、逐一确认的艰难历程,终于找到了最需要我们爱心捐助的对象——贵州省毕节市天星村的留守儿童。通过努力,于老师联系上了当地一位一直致力于精准扶贫的村支书,准备通过他将旧衣物捐到山村孩子的手中。
陈墨:于是我们回家后立马行动,东翻西找,尽量挑选那些看起来比较新的衣服,重新清洗得干干净净,又在阳台上晾晒消毒透彻后折叠好放在一个袋子里,大包小包的拎到了教室。几乎每个人都拎来了好多好多的衣服还有棉被,孙贤依琳和王柏寒同学还细心地为大家分发了便利贴,大家都在便利贴上写满了内心真诚的祝福话语。
魏语轩:由于东西太多,于老师还特意请来了孙贤依琳的妈妈和万泽辰的妈妈来帮忙打包和邮寄。二位家长忙前忙后,把我们的带来的衣服都进行了整理归类,还专门去借了拖车才完成邮寄。
曹艺泷:没想到短短的四天,我们的心愿实现了,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星村孩子们拿到衣物的照片,看着他们分发衣服时期盼的眼神,脸上洋溢着天真、幸福、满足的笑容,我还看见我的一件衣服,被一个小男孩紧紧的抱在胸前,我感觉特满足。特别是第二天于老师告诉我们,他们领到衣服的第二天就下起来鹅毛大雪,咱们的衣服及时的排上了用场,看到他们窗外寒冷的积雪和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真是“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因为锦上添花是为自己,雪中送炭是为了他人啊!
陈信如:村支书向于老师转达了孩子们的喜悦和感谢,还反映天星村的小朋友们暂时不缺衣服了,还需要一些画画的笔和纸以及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也希望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时光,让他们用手绘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世界,于是我们马上就组织了第二
次捐赠,我们筹集了各种各样的文具和书本,有的还是专门从文具店里买的。
陈墨:我们将对那些山区孩子的祝福语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文具和书籍上面。这一次,万泽辰的妈妈、杨宇琦的外婆冒着倾盆大雨,打着伞推着板车,再一次把我们捐的文具运到快递站,万泽辰妈妈将除去运费剩余的三百余元通过邮政寄给了村支书,作为这些留守儿童的文具和书本的购买用。
曹艺泷:又是四天后,于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天星村孩子们收到礼物后津津有味地看书获得新知识、爱不释手地拿着玩具玩耍时的照片。看到照片的我们无比兴奋和激动,更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是我们还收到了他们的感谢信,他们的语言质朴纯真,是那样的真诚和动人!
魏语轩: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我想我们不仅是在做捐助,更是希望让生活在贫困山区里的小伙伴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关爱。
陈墨:同学们,在贵州、云南、四川等贫困山区,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儿童。我们这次只是星星之火,但我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携手共进,持之以恒,始终保持对他们的一片关爱,肯定有一天可以燎原。
齐:让我们一起关心贫困儿童,奉献爱心,传递温情,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可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