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题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原创)根据“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4题。
1.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蒸腾作用
2.根据图示,关于碳循环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生物活动中的②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B.图中④作用增加后会使中纬地区降水增加,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人类大规模地破坏绿色植物会使③作用变强
D.内、外力作用都可能影响到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3.根据图示,下列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中,与全球碳循环密切相关的是(
1
)
①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经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成为矿物燃料
③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光热 ④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目前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是( )
A.大量砍伐森林,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
B.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快速的排放到大气中
C.破坏海洋环境,影响了循环过程
D.破坏地表环境,使碳酸岩被大量溶解侵蚀
(改编)某地理课外调查小组以某地区一水进为圆心,对其方圆2km范围内进行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表所示。据此回答5-7题。
距井距离(m) 破坏程度 600m 强度退化 1200m 中度退化 2000m 轻度退化 5.与这种生态现象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可能是( )
A.滥采矿产 B.过度开垦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6.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华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7.利用现代化技术,结合地面实际调查,可推断此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适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声纳技术
(改编)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下表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 总人口年龄结构 数据 总人总人口来源 口(亿人) 性别比 0-14岁(%) 15-59岁≥60岁
2
每10万学生数(人) 城镇人口人口比重(%) 流动 (%) 第五次 第六次 12.6583 13.3972 106.74 105.20 22. 16.60 66.78 70.14 (%) 36.22 49.68 3611 30 36.22 49.68 1.44 2.61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8.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关于目前我国的人口状况正确的是( ) A.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
B.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C.已经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D.人口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9.对于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适当放宽计划生育
B.继续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性别比
C.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继续严格把控户口
10.下列措施与提高人口素质关系不大的是( )
A.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B.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改革和培训
C.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D.着力构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
(改编)继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天津滨海新区被推到了中国开发开放的最前
3
沿。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唐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根据材料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B.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
C.市场广阔,科技和教育发达
D.区域内资源丰富
12.根据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下列开发设想合理的是( )
A.发挥交通优势进行港口开发
B.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海产品加工
C.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滨海旅游
D.利用临海优势,发展海洋化学工业
(原创)13.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反映地理事物和规律的篇章,下列诗词与所反映地理事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准静止锋的影响
D.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地球自转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阴影表示黑夜,空白表示白昼,根据图示完成14-16题。
4
14.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0°S,120°W
B.20°N,120°W
C.20°S,60°E
D.20°N,60°E
15.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伦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长白山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16.图中Q地位于M的什么方向(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5
)
D.东南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道东太平洋海区的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
B.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C.赤道西太平洋海区气流上升运动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
D.赤道西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
18.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南美洲西岸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澳大利亚东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双选题:
(改编)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6
1.E、F处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
A.煤炭工业 B.电力工业 C.建材工业 D.化学工业
2.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循环经济的模式,能充分利用废弃物
B.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D.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原创)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和大于300七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七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下图是我国两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比较图,据此回答第3-4题。
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1年9月18日2011年9月20日2011年9月22日2011年9月2011年9月2011年9月2011年9月2011年9月2011年9月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乌鲁木齐秦皇岛99527851975110051100549150
3.造成两地空气污染指数差别较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位于内陆,空气干燥,所以API较大
7
B.秦皇岛的API较小与其主要以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关
C.乌鲁木齐的API较大,与其位于河谷之内,污染物不易排散有关 D.秦皇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API较小
4.为了减轻乌鲁木齐的大气污染状况,下面的建议合理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将市内污染产业全部迁出市区 C.建设污水处理厂 D.充分发展公共交通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场主说:“兔子的引进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既可以家养,又可以放归自然,成为狩猎的对象。”于是他将24只灰色兔子放到野外,让他们自然生长。结果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多得惊人,以至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动物甚至土壤本身都到了崩溃的边缘。据此回答5-6题。
5.澳大利亚野兔数量的上升,会导致哪些危害( )
A.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
B.
C.导致草场退化,畜牧业受损,导致农业、林业减产欠收 D.
6.面对日益严重的处来物种入侵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
B.
C.
D.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8
综合题:
(原创)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 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因此,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
材料二:45°以南的长白山麓和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山葡萄产区之一,这里冬季严寒,温度-30—-40℃,年活动积温(≥10℃)2567—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为黑钙土,较肥沃。
材料三:P、R两年气候资料对比。
9
地点 海拔高度 201米 300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 54.1 mm 3.2 mm 7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年日照时数 1975.3小时 2688小时 R Q 2.6℃ -13.4℃ 20.7℃ 23℃ 60.6 mm 161.1 mm 824.5 mm 570.3 mm (1)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闯关东对P地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A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河流,请描述此河流的水文特征。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R地一月份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4)与R地葡萄园相比,你认为长白山麓地区是否适合发展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加工工业。
(1)开发土地; 带去了农耕技术;缓解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主汛期为夏汛;有结冰期;有凌汛;含沙量较小;水流平稳。
(3)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 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4)赞同: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劳动力丰富廉价;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地租金低。
不赞同:技术成熟度有限;产量相对较低;消费市场有限;
10
(原创)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向国会发表声明,称根据人愿在本届任内搁置兴建中缅合建的密松电站项目。这个项目涉资36亿美元,与中国合资兴建,是缅甸最大的水电站,位于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的玛丽河与纳马伊河交汇处,是伊洛瓦底江上游7个电站中最大的一个。据悉,这7个电站完全建成后,总发电量将达到16500兆瓦,达到三峡工程发电量的90%左右。
材料二:密松电站地区地处缅甸北部山地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3.7℃,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
材料三:密松电站示意图。
(1)简述伊洛瓦底江的水文特征。
(2)结合材料二,简述密松电站地区的气候特征。
11
(3)结合材料,简述伊洛瓦底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有哪些?
(1)径流量大;含沙量低;水位季节变化小,有夏汛。
(2)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夏季降水最多。
(3)水能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水位落差大;灌溉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国家的支持;区域内开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旅游景观;航运功能突出,可全年通航。
(原创)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7日,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材料二:中原经济区图
材料三: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12
项 目 人口(亿人)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2010年 14.42 6 056 420 2020年 15.47 6 838 442 2030年 16.00 7 360 460 (1)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试分析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2)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以粮食核心区的建设为基础,试评价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
(1)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的结合部,是东、西、南、北经济对流的中转站和交汇点。二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一区域资源丰富,西有煤田、东有油田、西、北有铁矿的主要矿产分布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托丰富的资源条件,中原经济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综合发展、相对均衡的工业体系。
(2)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易受寒潮影响;冬春多风沙危害;土壤盐碱化严重。
(3)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消费量上升。
选考部分:
13
旅游地理
民俗节庆旅游作为旅游游憩资源的一种,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民俗节庆旅游作为节庆旅游的一种,其不但对旅游业的自身发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当地形象的传播更具有文化内涵上的意义。
下图是青岛市民俗节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比例图和青岛市节庆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青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比例图传统民间信仰10.80.6现代饮食文化0.40.20传统民间艺术321654青岛市节庆时间分布图传统民俗节庆现代民俗节庆现代都市文化传统饮食文化0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根据上图说明青岛市节庆旅游的特点,并分析节庆旅游形成的保障性条件。
特点:现代民俗节庆旅游占有优势;民俗节庆季节性较为明显;民俗节庆旅游主题多元化;
保障条件:支持;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交通便利;社会经济保障。
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沙尘暴是由天气系统诱发的一种小概率危害的灾害性天气,不仅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还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2000年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
材料二: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下表是忻州市各县区历年来沙尘暴日数统计表。
东部各县 忻府 定襄
平均日数 1.2 1.1 14
西部各县 神池 五寨 平均日数 8.1 5.4 原平 代县 繁峙 五台 宁武 3.1 2.2 2.5 1.0 1.6 岢岚 静乐 河曲 保德 偏关 5.1 4.0 2.7 2.0 6.0 材料三:影响我国的沙尘暴移动路径示意图。
(1)通过材料,分析忻州市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点。(4分)
(2)运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忻州市发生沙尘暴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6分)
(1)西多东少,高值区位于神池县附近,偏关、五寨、岢岚次之,五台县最少;时间上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影响因素:忻州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粘性小;毗邻沙漠,沙源丰富;春季冷空气活动频数高、强度大;该市位于几条沙尘暴移动路径上;地表植被覆盖率也会影响沙尘暴的发生。 治理对策:积极保护沙源地生态环境,采取封沙育林、育草等方式恢复退化草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地表植被,减少地面向大气输送的沙尘数量;严禁过度放牧,对牧业实行舍饲圈养;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及利用太阳能、风能,保护生态资源;建立完善的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15
环境保护
材料一:GDP单位能源消耗是指平均每千克石油当量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按PPP计算的 GDP 是指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为 2005 年不变价国际元。国际元对GDP的购买力相当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
材料二:2008年世界各国GDP单位能源消耗比较(单位:2005年不变价购买力平价美元/千克石油当量)
9876543210国度本8.17.45.85.13.68.35.73.1国西国斯中印日美巴德罗俄大利亚 (1)根据材料,说明我国的GDP单位能源消耗现状。(4分)
(2)试分析指出增加GDP单位能源消耗的具体措施。(6分)
(1)我国的GDP单位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有些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2)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退出机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6
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