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酶
一.选择题
1 .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
A .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 . 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 .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E .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2 .已知某种酶Km值为0.05mol/L,试问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应是多少
A . 0.04mol/L D . 0.05 mol/L B . 0.8 mol/L E . 0.1 mol/L ☆C . 0.2 mol/L
3 .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 .有活性的酶浓度减少 B .有活性的酶浓度无改变 C . Vmax增加 D .使表观Km值增加 E . 使表观Km值变小
4 .下列哪一个维生素能被磺胺类药物及氨甲喋呤所拮抗 A.维生素B6 ☆B、叶酸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1 E.遍多酸 5.一个酶作用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Km值应是
A .增大 B.与其他底物相同 ☆C .最小 D .居中间 E.与Km相同 6 .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A .〔S〕 B . 1/2〔S〕 ☆C . 1/4〔S ] D .0.4〔S〕 E .0.8〔S 〕 二.判断对错
1.双倒数作图法可以求出酶的米氏常数。( T ) 2.体内酶种类多,含量也多,消耗也多。( X )
3.维生素B1又叫抗脚气病维生素,在体内可形成TPP。( T ) 4.酶的活性部位是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组成的。( T ) 5.活化能越低,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T ) 6.Km值越大,E与S的亲和力越大。 7.酶在细胞内外都可起催化作用。( T ) 8.磺胺类药物治病的机理属于竞争性抑制。( T ) 9.唾液淀粉酶属于水解酶类。( T )
10.动物体内酶的最适pH值是6.8—8.0 。( X ) 11.酶的专一性是由辅酶决定的。( X ) 12.低温、高温均可使酶变性。( X ) 三.简答题
1.酶有哪些催化特征?
2. B族维生素在体内可形成的辅酶形式、功能和主要的缺乏病。 3. 简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 简述磺胺类药物治病机理。 5 .简述有机磷中毒机理。
糖代谢
一.判断对错
1.糖与糖原均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 √ ) 2.血糖是葡萄糖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形式。( √ ) 3.1次TCA循环可产生1CO2,4对H和12ATP 。(X )
4.己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的均是不可逆反应。 ( √ ) 5.糖的各种代谢途径均为机体提供大量ATP 。(X ) 6.淀粉是动物体内糖的主要来源。 ( X ) 7.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 )
8.动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分解。 ( √ ) 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可导致新生儿贫血。( √ ) 二.填空题
1.动物体内糖的主要来源是( ),主要去路是( )。 2.写出下列代谢途径的场所
糖酵解( ) 糖有氧氧化( )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作用(器官)( ) 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 ),( ),( )三种酶组成。 4.磷酸戊糖途径是由( )开始,其重要产物是( )和( )。 5.糖代谢的第一个交汇点是( ),第二个交汇点是( ),第三个交汇点是( )。 三.选择题
1.与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无关的酶是(B)
A.果糖1,6二磷酸酶 B.丙酮酸激酶 C.磷酸已糖异构酶 D.烯醇化酶 E.醛缩酶 2.饥饿时维持血糖水平主要靠( A )(选一最佳答案)
A.肝糖原糖异生 B.肝糖原分解 C.肠道吸收葡萄糖 D.肌糖原分解 E.糖的有氧氧化减少
名词解释:糖酵解,糖有氧氧化,TCA,糖异生作用,血糖,糖原。
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底物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的抑制剂;解偶联作用;解偶联剂 二.填空题
1.鱼藤酮,抗霉素A,CNˉ、N3ˉ、CO的抑制作用分别是:_FMN→辅酶Q__,_cytb→cytc1___ , _cytaa3→O2_。
2.原核生物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细胞膜__,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线粒体_ 。 3.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_化学渗透假说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_Mitchell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4.细胞色素类是为一类_电子传递_蛋白,含_血红素_辅基;其电子传递机理_Fe 3+ + e Fe2+_ 。
5.动物体内两条主要呼吸链分别是_NADH呼吸链_和_FADH2呼吸链_ 。 三.判断对错
1.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X)
2.如果线粒体内ADP浓度较低,则加入DNP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X) 3.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 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4.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X) 5.氧化磷酸化是动物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6.NADH呼吸链P/O比值是3 。(√) 四.选择题
1.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C)
A.氧化 B.还原 C.解偶联 D.紧密偶联
2.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存在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B)
A.更多的TCA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 3.胞浆中1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ATP的分子数:(D) A.9或10 B.11或12 C.15或16 D.17或18 4.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D)
A.c1→b→c→aa3→ O2 ; B. c→c1→b→aa3→ O2 ;
C.c1→c→b→aa3→ O2 ;D. b→c1→c→aa3→O2; 5.活细胞不能利用下列哪些能源来维持它们的代谢:(D) A.ATP B.糖 C.脂肪 D.周围的热能
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底物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的抑制剂;解偶联作用;解偶联剂 二.填空题
1.鱼藤酮,抗霉素A,CNˉ、N3ˉ、CO的抑制作用分别是:FMN→辅酶Q, cytb→cytc1 ,cytaa3→O2。
2.原核生物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膜,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3.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假说,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4.细胞色素类是为一类电子传递蛋白,含血红素辅基;其电子传递机理 Fe 3+ + e Fe2+。
5.动物体内两条主要呼吸链分别是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三.判断对错
1.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2.如果线粒体内ADP浓度较低,则加入DNP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 3.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 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4.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5.氧化磷酸化是动物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6.NADH呼吸链P/O比值是3 。(√) 四.选择题
1.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C) A.氧化 B.还原 C.解偶联 D.紧密偶联
2.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存在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B)
A.更多的TCA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 3.胞浆中1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ATP的分子数:(D) A.9或10 B.11或12 C.15或16 D.17或18 4.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D)
A.c1→b→c→aa3→ O2 ; B. c→c1→b→aa3→ O2 ; C.c1→c→b→aa3→ O2 ;D. b→c1→c→aa3→O2; 5.活细胞不能利用下列哪些能源来维持它们的代谢:(D) A.ATP B.糖 C.脂肪 D.周围的热能
脂代谢
一.填空题
1、血浆中的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 ( 胆固醇及其脂)和(FFA) 。
2、脂蛋白按电泳方法可分为 (CM), (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和 (α脂蛋白)四类。 3、CM是运输外源 (甘油三 酯) 和(胆固醇酯)的脂蛋白形式。 4、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β—羟丁 酸和丙 酮 。
5、脂酰CoAβ氧化过程包括脱 氢、加水 、再脱氢 和 硫解 四个循环步骤。 6、激素敏感脂酶 是脂肪分解的关键酶。 三.判断题
1、磷脂、糖脂、固醇酯都是脂类(√) 2、脂类都是能源物质(× )
3、所有脂类均可由体内合成( × )
4、甘油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代谢( × ) 5、β—氧化是由Knoop在1904年提出的(√ )
6、每次β氧化都产生1FADH2、1NADH和1个乙酰CoA(× ) 7、酮体是脂肪酸氧化不正常的中间产物( × ) 8、H M G CoA合成酶是酮体生成的限速酶(√ ) 9、酮病可引起动物酸中毒(√ )
12、VLDL主要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 ) 四.选择题
1.参 与 脂 肪 酸 氧 化, 以 FAD 为 辅 基 的 酶 催 化 :( D ) A. 还 原 不 饱 和 脂 酰 CoA B. β-羟 脂 酰 CoA 脱 氢 C. 脂 肪 酸 的 激 活 D. 脂 酰 CoA 脱 氢 E. β-酮 脂 酰 还 原
2.一分子14 碳的肉豆蔻酸经β-氧化为乙酰CoA,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C) A.活化肉豆蔻酸消耗2 分子高能磷酸键 B.肉豆蔻酸需经7次β-氧化才生成7分子乙酰CoA C.生成6 分子FADH2 和6 分子NADH + H+ D.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是豆蔻酸β-氧化的关键酶
3.对脂肪酸分解代谢而言下列哪一种叙述是错误的?(A) A.存在于胞液 B.生成CH3CO~CoA
C.β氧化的活性形式是RCH2CH2CH2CO~CoA
D.一种中间物是RCH2CHOHCH2CO~CoA E.反应进行时有NAD+→NADH 4.有关酮体的正确叙述是:(BCD ) A.酮体包括丙酮酸、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B.酮体可以从尿中排出 C.饥饿可引起酮体增加 D.糖尿病可引起酮体增加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一. 填空题
1.(核苷酸)和( 氨基酸 )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两类含氮小分子。
2.测定氮平衡的结果有三种可能,分别是( 氮总平衡 ) 、 ( 正平衡 )和( 负平衡 ) 。 3.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 尿素 )合成发生障碍,大量的氨进入脑组织,与脑中的(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还可进一步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酸),使脑细胞中的(α-酮戊二酸)减少,(三羧酸循环)循环减弱,导致脑组织中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引起昏迷(肝性脑病)。
4.动物的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有(氧化脱氢) 、 (转氨基作用) 和(联合脱氨) ,多数氨基酸以(联合脱氨)方式脱去氨基。
5.谷草转氨酶可催化(草酰乙酸)和(谷氨酸)转变成(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 6.尿素的生成主要是在(哺乳)动物(肝脏)进行的。 7. (亮氨酸)和(赖氨酸)是生酮氨基酸。 三.判断对错
1.苏、色、甘、组氨酸是鸡的必需氨基酸;(X)
2.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其最低需要量也小; (√)
3.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只能从消化道吸收和体蛋白水解产生;(X) 4.谷氨酰胺是氨的储藏及运输形式;(√ )
5.α-酮酸氨基化生成相应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 6.NH3与α-酮酸是氨基酸代谢的产物;(√) 7.含一个C原子的基团是一碳基团;(X) 8.尿素主要在哺乳动物肝脏线粒体内生成。(X) 四.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氨基酸经过转氨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 (D)
A、谷氨酸 B、丙氨酸 C、苏氨酸 D、天冬氨酸 E、脯氨酸 2.能直接转变为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为 (C)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 C、谷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氨酸
3.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所需的酶是 (BD) A、L-氨基酸氧化酶 B、转氨酶 C、谷氨酰胺酶 D、谷氨酸脱氢酶
4.α-酮酸的代谢途径为 (ABC)
A、氨基化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 B、转变为糖和脂肪
C、氧化成CO2和H2O D、合成某些必需氨基酸 5.体内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B) A、食入蛋白质过多 B、肝功能障碍
C、肥皂水(碱性)灌肠,肠道氨的吸收增多 D、肾功能障碍 E、以上都不是
6.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 (D)
A、游离氨 B、谷氨酰胺 C、天冬酰胺 D、天冬氨酸 E、氨甲酰磷酸 7.下列哪一种氨基酸与尿素循环无关?(A)
A、赖氨酸 B、天冬氨酸 C、鸟氨酸 D、瓜氨酸 E、精氨酸
8.哺乳动物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D)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C、合成NH4+随尿排出 D、合成尿素 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
9.氨基转移不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因为 (D) A、转氨酶在体内分布不广泛 B、转氨酶的辅酶容易缺乏 C、转氨酶作用的特异性不强
D、只是转氨基,没有游离氨产生
10.下列哪个反应不是在线粒体内发生(D)? A.TCA循环;
B.脂酰辅酶A的ß氧化过程; C.氨甲酰磷酸的合成; D.糖酵解(考研题)
核酸的化学结构
一.名词解释
增色效应 Tm 分子杂交 二.填表 连接方式 分 布 分子量 戊 糖 碱 基 DNA 3′,5′-磷酸二酯 键 细胞核 大,双 链 脱氧核糖 A、G、C、T RNA 3′,5′-磷酸二酯 键 细胞质 较 小,单链 核糖 A、G、C 、U 三.选择题
有关DNA变性的描述哪些不对?(ABC) A、DNA变性时糖苷键断裂 B、磷酸二酯键断裂
C、变性温度的最高点称为Tm D、A260nm增加
E、双链间氢键被破坏
复制、转录、翻译
一.名词解释
遗传信息;中心法则;复制;转录;翻译(或基因表达);半保留复制; DNA聚合酶;先导链;随后链;冈崎片段; 基 因;内含子;外显子; RNA聚合酶;转录单位;核酶;遗传密码;密码子;同义密码子 ;多核糖体;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心法则的内容 2.简述DNA复制过程 3.简述RNA转录过程
4.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5.遗传密码有何特点? 6.何谓密码子的摇摆性? 填空题
1.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A、氨基酸须活化成活性氨基酸 B、氨基酸的羧基被活化
C、体内所有的氨基酸都有密码 D、活化的氨基酸被搬运到核糖体上 2.与mRNA中密码5′ACG3′相对应的tRNA反密码子是什么? C (A)TGC (B)GCA (C)CGU (D)UCG 3.肽链延长所需要的转肽酶存在于(B )。
A.核糖体小亚基 B.核糖体大亚基 C.线粒体 D.内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