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271
浅谈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张莉吴桂先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高校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实践性。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
问题着手,分析如何进行英语教学革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方经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地方经济越发达,其资源配置的方式就越丰富,而相关企业对从事该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以及对该地区的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要求就越高;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当地企业,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为促进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和高校英语自身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加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前者为后者服务。
1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区域经济,既要求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为其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也要求地方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发展提供支持。而现实中的二者不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英语服务地方经济和地方经济促进高校英语发展的力度。首先,地方高校英语教育自身存在问题,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受市场需要影响而发生增减,设置好后却不容易及时调整,很多课程的开设具有滞后性;同时,高校对毕业生的能力定位不够准确,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实践性重视不够,毕业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全面,好高骛远。其次,社会方面存在问题,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而高校系统的英语教育与企业所需实际运用能力衔接不够,毕业生深入企业参加“工学结合社会实践”时,企业和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学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深度工学结合”。造成了“有所学却无所用”的局面;而社会大众对高职的认识仍然等同于一般大学本科,社会期望存在偏差。
1.2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一方面,由于生源,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总分数比较低,加上没有对单科分数的具体要求,英语科目分数在60分以下的学生比比皆是,部分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更差,还有部分通过五普升入大专的学生英语水平更低。对于此等英语水平的学生来说,英语没有兴趣可言,他们强迫自己努力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期末不挂科,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动口能力弱,交际能力几乎无。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教师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考模式,只注重高等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实践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照搬普通的填鸭式英语授课方法,强凋语言形式,语法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定位,导致从教学内容的制定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沿用本科“压缩版”模式,没有体现职业能力本位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与教育部所要求的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再者,高校英语评价方式主要以试卷为考核形式,课程期末测试以固定教材为重心、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标准和要求都相对较高,不能相对应地考核该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试、辩论和任务设置形式以及团队协作等评价方式很少有涉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学方式模式化、简单化、缺乏创新。
同时,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相对固定,很多时候没有及时跟上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高校与地方以及企业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缺乏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对于有些企业急需的英语技能课程没有开设或者开设不系统,对于有些已经不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仍然在继续开设。高校个别科研项目也没能很好地得到和的及时保护。
2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力,关键还是在于大力发展高校自身能力,进行英语课程
设置、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2.1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设新近专业课程的同时,对不适应经济发展或与企业发展前景不吻合的课程作出及时调整,或删减或调整方向。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就应该开设《英语语音》、《英语书法》等。专业课程设置就是对该专业学生所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整体规划,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从而促使其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2.2在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方面,所选取教材应该与专业一致,但授课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网络和社会案例都可以纳为教学内容,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难度选取应该考虑学生能接受的度和够用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交际能力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纠正长期以来的哑巴英语现象,可以将与专业相关的话题以日常工作交流的方式呈现,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降低了降低难度;写作方面注重贺卡、感谢信、邀请函、便条、通知等应用文的书写和运用;结合教材同时将“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内容的部分环节以课例或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作为深化英语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2.3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方面,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英语水平很低的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让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课堂教学多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大多数学生能通过理解-记忆-训练的方式达到运用的目标,毕竟大多学生基础很差,可以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进行机械记忆,然后达到运用的目标。也可以在课堂内外同时采取任务型教学团队合作法,将学生分组并布置跟专业现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集体完成,任务分课外和课堂两部分,最后根据小组统一表现记整体成绩。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思维、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感。还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明白必须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让他们知道考核方式跟课堂呈现方式是一致的,这样在学生不能有侥幸心理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性训练,他们或多或少都能收获一些实用口语,到企业里便能较快上手。学期考核方式一定要与授课进度和授课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有“学习就是考核”的意识,他们便不会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课堂表现。
2.4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高校与地方密切联系。校企合作作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办学模式,很多时候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有时甚至成为企业考虑是否接受该毕业生为职员的平台或者沦为让学生为企业打工赚取利润的手段。因此,我们需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和的保护,要让所教授英语知识技能能在企业得到实际运用,即使涉及企业技术核心的也要有实习和剖析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做”之后能“做中学”,提升动手能力。
为了使高校英语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同时大力发展自身能力,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力,获取有力支持,形成和地方高校的有效互动,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和地方高校的无缝衔接,缩短毕业生走向岗位的过渡期,从而促进校企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文斌.坚持学研产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邵薇薇.就业导向的哈商大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本论文属于四川省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课题
成果之一。该课题编号为:SCWYGJ13-5。课题发布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莉(1982-),女,四川南充人,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