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中期考核试卷(6-8章)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以下关于睡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E ) A.是知觉的特殊状态 B.是最自然的休息方式 C.是一种周期现象
D.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降低 E. 对周围环境失去反应能力
2.REM期的睡眠中,以下何种生理表现是不正确的 (A.心率增快 B.呼吸加快
C.眼球转动迅速 D.肌张力增加
E.血压波动幅度较大
3.新生儿睡眠的需要量是 ( E ) A.4~5 h/d B.5~6 h/d C.6~9 h/d D.9~12 h/d E. 16~18 h/d.
4.睡眠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哪项不符( D ) A.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都暂时减退 B.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张力减弱。 C.伴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 D.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 E.机体有大量的激素分泌
5.在REM期的睡眠中,以下何种生理表现是不正确的 A.心率增快 B.呼吸加快
C.眼球转动迅速 D肌张力极低
E.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
6.梦境多出现在睡眠的哪一期 ( E ) A.NREM第一期 B.NREM第二期 C.NREM第三期 D.NREM第四期 E. REM期
7.住院病人的睡眠特点哪项不符( E ) A.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 B.睡眠的中断 C.睡眠丧失
编辑版word
D ) E ) ( D.诱发补偿现象 E.诱发持续睡眠状态
8.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为肌力6级中的哪一级:(C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9.机体长期不活动对运动系统会产生以下影响,但不包括:( C) A.腰背疼痛 B.关节僵硬 C.腰椎间盘突出 D.骨质疏松 E.全身无力
10.当肢体活动增加时骨骼所发生的改变中,以下正确的是 (C) A.骨中无机盐溶解而排出体外 B.骨组织无机盐成分减少 C.骨组织无机盐成分增加
D.骨组织内部出现新生的骨质 E.骨质所承受的压力增少
11.肢体活动减少所发生的变化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A.骨中基质变为酸性 B.骨中基质磷酸盐沉淀 C.骨组织无机盐成分增加 D.骨组织内部出现新的骨质 E.骨质所承受的压力增加
12.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是指肌肉收缩时 (B) A.长度、张力均不改变 B.长度不变,张力增加 C.长度改变,张力不变 D.长度、张力均改变
E.伴有关节的活动,长度改变
13.除哪项外均为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D) A.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B. 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
C. 损害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 D. 利用潜热使菌体蛋白及酶变性 E. 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14.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物品,其消毒灭菌的步骤是(B) A. 清洁后,用高压蒸汽灭菌 B. 单独灭菌后,再清洁、灭菌
C. 彻底清洗后,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D. 与其他器械先浸泡消毒后,再分别清洁、灭菌 E. 直接采取燃烧法达到灭菌
编辑版word
15.水溶液中放出有效氯和菌体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起杀菌作用的消毒剂是(B) A. 过氧乙酸 B. 漂白粉 C. 乳酸 D. 碘伏 E. 戌二醛
16.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而达到杀灭芽胞和病毒的梢毒剂是(B) A. 苯酚 B. 过氧乙酸 C. 漂白粉 D. 甲醛 E. 碘酊
17.在使用无菌持物钳时,应保持钳端(C) A. 平持 B. 朝上 C. 朝下
D. 无论朝上朝下只要在腰以上即可
E. 无论朝上朝下只要消毒液不流到浸泡罐内即可 18.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原则下列哪项是对的(E) A. 可以用来夹取所有灭菌物品
B. 到远处取物品时,注意别碰撞有菌物品 C. 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隔日消毒一次,保持其无菌
D.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只能触及容器口以内部分,不可触及容器口 E. 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平持和倒转 19.隔离方法以下哪种是错误的(A)
A. 严密隔离病人,出外活动需护士陪伴 B. 给同一种疾病病人测血压时可不换血压计 C. 呼吸道传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D. 斑疹伤寒病人需更衣后才可入病室
E. 只要做好床边隔离,不同消化道传染病人可住一室 20.炭疽病人接触过的被单、衣服应采用(C) A. 先清洁,后消毒 B. 先消毒,后清洁 C. 先灭菌,后清洗
D. 先清洗,后放日光下曝晒6小时 E. 先放日光下曝晒,后清洗干净
21.患者江某左下肢外伤后,未得到正确处理,而导致破伤风,为该患者左下肢伤口更换敷料后,其敷料处理方法是(E) A. 过氧乙酸浸泡后清洗 B. 高压灭菌后再清洗
C. 丢入污物桶后再集中处理 D. 日光下曝晒后清洗 E. 送焚烧炉焚烧
22.可以安置床边隔离的病人是(B)
编辑版word
A. 麻疹、百日咳病人 B. 伤寒、痢疾病人 C. 鼠疫、霍乱病人 D. 破伤风、炭疽病人 E.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 23.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 A. 感染
B. 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 C. 变态反应性疾病 D. 恶性肿瘤
E. 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
24.以下哪种情况可使基础体温增高(E) A. 服安眠药后 B. 饥饿状态下 C. 女性月经后 D. 进食前 E. 沐浴时
25.下列哪种情况测口腔温度不妥(C) A. 面部做冷敷半小时后 B. 饭后半小时 C. 呼吸困难者 D. 截瘫病人 E. 瘘管喂食者
26.某病人高烧采取降温措施,1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35.5℃,脉细速,四 肢发凉,此时最重要的处理措施是(E) A. 给予高热量饮食,补充热量
B. 更换衣服、被单,擦干汗渍,防受凉 C. 热水拭浴、揩干汗液,以达舒适
D. 调节室温,避免噪音,让其卧床休息 E.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补充水分和保温 27.毛地黄中毒时,脉搏的改变常为(D) A. 脉搏减慢 B. 脉搏增快 C. 脉搏细弱 D. 脉搏间歇 E. 脉搏洪大
28.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加可使(B) A. 收缩压升高 B. 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降低 D. 舒张压降低
E. 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 29.休克时脉率增快是由于(D) A. 心肌收缩力增强
编辑版word
B. 心肌收缩力减弱 C. 机体代谢率降低 D. 心输出量降低 E. 心输出量增加
30.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呼吸异常表现为(D) A. 吸气呼吸困难 B. 呼气呼吸困难 C. 呼吸间断
D. 呼吸深大而规则 E. 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31.病情与呼吸异常不符的是(E) A. 高热时呼吸浅而快 B. 脑水肿时呼吸深而慢 C. 酸中毒时,呼吸深而慢 D. 重症肺炎时,呼吸浅而快 E. 巴比妥中毒时,呼吸浅而快
32.下列哪项不是呼吸节律改变的异常呼吸(D) A. 周期性呼吸异常
B. 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C. 陈—施氏呼吸 D. 库氏莫氏呼吸 E. 毕奥氏呼吸
33.正常人精神紧张时可引起(C) A. 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B. 收缩压、舒张压均无变化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E. 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升高
34.血压的生理性变化,其哪一项是错误的(D) A. 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 B. 傍晚血压高于清晨
C. 中年以前,女子略低于男子 D. 高热环境中血压上升 E. 寒冷环境中血压上升
35.在用氧气过程中,如调节氧流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C) A.拔出导管调节流量 B.调节流量开关
C.分离导管与玻璃接头,调节流量后再接好 D.关总开关,再调流量 E.调节总开关
36.要求氧气浓度达45%时,应为病人调节流量为(E) A.2L B.3L C.4L
编辑版word
D.5L E.6L
37.缺氧时,突出的临床表现是(D) A.皮肤湿冷,尿量减少 B.面色潮红,脉搏洪大 C.辗转反侧,呻吟不止 D.烦躁不安,紫绀明显 E.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38.氧气筒内氧气不能用尽,一般需保留一定压力,其目的是(B) A.便于再次充气 B.防充气时引起爆炸
C.便于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 D.便于调节氧流量
E.使流量平稳,便于使用
39.确定给氧方法和浓度的首要指标是(E) A.发绀的轻重 B.神志状态
C.呼吸困难的程度 D.肺功能检查结果 E.病情和血气检查
40.关于中度缺氧症状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妥(A) A.轻度紫绀 B.烦躁不安 C.呼吸困难
D.氧分压在30-50mmhg
E.血氧饱和度SaO2在60%-80%
41.氧浓度高于多少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则会发生氧中毒(B) A.55% B.60% C.65% D.70% E.75%
42.某老年患者因失眠,按医嘱予10%水合氯醛20ml作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中哪项不妥 ( D )
A.嘱患者先排便 B.左侧卧位 C.压力要低
D.肛管插入直肠5~7cm
E.肛管拔出后,应保留溶液1小时左右 43.“1、2、3”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C ) A.50% 硫酸镁10ml,甘油20ml.温开水30ml B.50% 硫酸镁20ml,甘油40ml,温开水60ml。 C.50% 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 D.50% 硫酸镁30ml,甘油40ml,温开水50ml
编辑版word
E.50% 硫酸镁40ml,甘油50ml,温开水60ml 44.排便失禁的护理重点是( D ) A.鼓励多饮水,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 B.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
C.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D.预防褥疮发生 E.按医嘱定时补液
45.预防便秘的方法哪项不妥( D ) A.生活有规律,按时排便
B.选择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C.卧床患者定时给便器 D.定时使用简易通便法 E.保持精神愉快,多活动
46.排便性质异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B ) A.上消化道出血为柏油样便 B.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淡酱色 C.消化不良者大便呈酸臭味
D.排便后有鲜血滴出者多为痔疮出血 E.粘液血便常见于痢疾
47.下列情况种最适宜用清洁灌肠的患者是( C ) 急腹症者 消化道出血者 即将分娩的产妇 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保胎孕妇
48.对严重腹泻患者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 ) 高热量、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饮食 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 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并在肛门周围涂油 需要时留取样本送检
49.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药物灌肠时可采取( B ) 左侧卧位,保留灌肠 右侧卧位,保留灌肠
左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右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右侧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
50.患者林某,因直肠癌住院,遵医嘱做肠道手术前准备,护士正确的做法是( A. 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一次,排除粪便和气体 B. 行小量不保留灌肠一次,排除粪便和气体 C. 行保留灌肠一次,刺激肠蠕动,加强排便
D. 反复多次行大量不保留灌肠,至排出液澄清为止 E. 采用开塞露通便法,排除粪便和气体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编辑版word
D ) 1、以下关于睡眠的说法,正确的是(ACDE ): A.是一种均匀安静的状态 B.对周围环境失去反应力 C.是一种知觉的特殊状态 D.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力下降 E.是最自然的休息方式
2、关于睡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E ) A.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
B.睡眠应发生在昼夜性节律的最高期 C.睡眠量的多少因人而异
D.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量在减少 E.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深度逐渐减低
3、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中哪个时相的睡眠时间增加了( AB ): A.NREM第1时相 B.NREM第2时相 C.NREM第3时相 D.NREM第4时相 E.NREM时相
4、以下哪些食物可促进人体的睡眠( BCC ): A.浓茶 B.豆类 C.牛奶 D.肉类 E.咖啡
5、以下哪项为病人合适的睡眠环境( ACDE ): A.病室温度冬天为18~22℃ B.病室湿度为30%~40% C.病人床头设有床头灯 D.病床的宽度应足够翻身
E.被内温度应保持在32~34℃
6.患者赵某,男,50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护士巡视发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及口唇紫绀,血气分析:PaO2 40mmHg ,
PaCO2 80mmHg,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程度及用氧的方式(B.E) A.轻度缺氧; B.中度缺氧; C.重度缺氧;
D.低流量、低浓度间断给氧 E.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7.大便失禁的护理包括( ACDE ) 床上铺橡胶布及中单 按摩腹部 观察排便反应
教病人进行盆底肌收缩运动 做好肛周护理
编辑版word
8.不适宜用保留灌肠的病情是( BCE ) 小儿高热惊厥 痔疮术后一天 孕妇保胎 肠炎 大便失禁
9.失眠的形式有:(BCE) A.焦虑 B.早醒 C.入睡困难 D.夜游 E.觉醒频繁
10. 以下哪些属于对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内容(ABCE) A.年龄
B.心肺功能状态 C.骨骼肌肉的状态 D.排泄功能
E.病人目前的患病情况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一)活动减少对肌体产生哪些影响? 答:
对皮肤的影响:严重的可导致压疮。
对骨骼和肌肉组织的影响:会导致全身软弱无力、腰背痛、骨质疏松、关节僵硬、 挛缩、变形,严重的会导致运动系统功能的丧失。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卧床的病人,第一次起床时往往会感到虚弱、眩晕。另 一个合并症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长期卧床不动,导致呼吸系统的两大合并症是坠积性肺炎和二 氧化碳滞留。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病人往往出现厌食,导致负氮平衡,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胃 肠蠕动减慢,病人常出 现便秘。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易形成泌尿道结石和泌尿道感染。
对心理因素的影响:病人往往 感到焦虑、恐惧、自尊的改变、愤怒、有挫折感等。 (二)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守哪些原则?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 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以一周为宜,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甩无菌钳(镊),糙消毒约手、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
编辑版word
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可疑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什么是医院隔离?
隔离是将传染病人或带菌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传染病院或隔离单位和健康者隔开,暂时避免与人群接触,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渊卜泄物、用物等集中消毒处理,防止疾病直接或间接传播他人。
(四)高热病人骤然退热可出现哪些现象,如何处理?
高热病人骤然退热时可出现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血管扩张,循环血 量不足,出现脉搏细速及四肢冰冷等虚脱现象,尤其老人、小儿、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易发生,应及时揩干汗液和更换衣服,以防着凉,注意保温,可口服或静脉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等,并注意体温和血压的变化,卧床休息。
(五)对慢性缺氧病人为什么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答: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时,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因为慢性缺氧患者,由于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并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的使呼吸运动增强,若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因而导致呼吸抑制,使二氧化碳滞留更为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