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QC小组成果评价

QC小组成果评价

来源:华佗小知识


QC小组成果评价

一、QC小组活动中常用的工具

在QC小组活动中,对于分析解决现场的问题,QC方法的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QC方法是基于科学的思想和成功的实践.

1、分层法---—滤问题

2、调查表——-—寻现象

3、排列图-——-抓关键

4、因果图—--—查原因(原因追究型、对策寻求型)

5、散布图-——-看相关

6、直方图—-——呈分布

7、简易图表(折线图、柱状图、雷达图等)-———比较分析、检查效果

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是为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在制定计划或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

从图形看,PDPC法与系统图有相似部分,即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将预想的手段和办法(措施)加以展开,使其具有“目的”、“手段(措施)”体系,但系统图是静止的,而PDPC法是动态的,它是用箭头线将展开事项连接起来的系列,并使其能从一种状态及时向下一种状态移动,及时进行安排(修订)。可以根据新情况进行修改,以便达到预定计划目标。

系统图(又叫树图)

就是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人系统的角度出发,用以展示系统、剖析系统、抓住系统要害,去解决问题。 系统图分为:

结构型树图:展示系统组成关系,如组织机构图。

目的-—-手段“型树图:组成要素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折线图(又叫推移图,横轴必须是时间):

它是用来反映某些特性值随时间推移而波动的情况,从而反映其变化规律或趋势.

二、QC小组活动要遵循质量管理原则

QC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是由相关人员特别是现场工人组成,并围绕现场质量问题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的群众性组织。QC小组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形式,是小组成员通过参与工作现场最直接的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效率等问题的管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以QC方法加以改进、巩固、提高,使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总结出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支柱之一的QC小组活动应该贯彻这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要为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质量和满意的服务,应该体现在QC小组活动中,即通过现场的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效率管理,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报务.

2、发挥“领导作用”。QC小组活动,领导的参与和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从组织人员、选题、可行性分析到方案的制订实施都需要领导(小组中即小组长)决策、指挥和引导。特别是PDCA循环时需要改进时,QC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实施下一PDCA循环,直至提高质量、效率出成果。

3、“全员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有效性取决于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QC小组活动要充分调动小组全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积极主动、发挥创意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聪明才智,共同为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效率贡献力量。

4、重视“过程方法”。企业强调要对产品生产加工和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这正是QC小组活动的过程,从小组活动的选题、现状调查、目标制定、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订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持续改进直至制订巩固措施等,都要一步一步进行全过程控制,以确保活动质量,达到QC小组活动目的。

5、采取“管理的系统方法”。QC小组活动实施“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在实施过程的PDCA循环中,针对选定的课题和目标,确定过程如何动作,包括现场调查、要因分析、

制订对策、实施并检查等来控制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效率以达到目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增强达到目标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实现改进。QC小组活动遵循的PDCA循环就是不断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的“持续改进\"过程。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正确的决策是靠信息和数据的可靠与完整,来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QC小组活动中“现场调查”就是信息和数据的收集过程,“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是“制订对策”(决策)之前用科学的态度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QC小组运用调查表、因果图、对策表、控制图、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等统计技术来进行正确分析,确定实施方案,就便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建立“与供方互利关系”。企业与供方有良好的互利关系可增强创造价值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开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达到各方最大的效益.QC小组也有供方,小组活动过程中需要的人、财、物、场地、环境等都有具体的管理者,他们都是小组的供方,只有得到他们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QC小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而QC小组所获得的成果也能使企业和相关的供方获利。

质量管理原则充分体现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和思想,用它指导QC小组活动,能不断提高QC小组的活动质量和绩效,充分发挥QC小组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

“问题解决型”QC小组在程序及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

仍有少量课题偏大或不能以特性值表示。使课题名称未做到简洁、清楚;课题名称手段加目的;选题理由不直截了当,没用数据表达,选题理由讲的全是重要性和理论概述,不能体现小组的特点;文字描述太多,用几百字谈选题理由。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不能为目标制定提供依据,调查的是现象(问题)而不是原因;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分层,最终确定关键问题;现状调查收集数据的时间没有约束,不可对比,如收集一年数据,效果检查时仅有三个月;数据太少,部分小组活动全过程仅围绕3个到4个数据做调查、分析、研究;数据缺乏科学性,计量单位不一致、统计周期不同等换算关系说不清;

能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深入细致的进行分析,通过层层剥皮,找出关键的问题所在。

现状调查时—-—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找问题(现象)--—选合适分层标志

问题:排列图排出的关键问题与目标值确定不相关,画图、标注不规范。

仍有一些小组画排列图以2/8原则作为确定关键少数的依据。我们强调关键少数要看三点:一是看图形,关键问题比例高;二是看目标,对目标影响大;三是看实际能解决的问题(不可抗因素排除).

三、目标确定(设定目标)

要明确课题改善到什么程度,目标值未量化,只有定性目标,没有量化的目标值;目标值依据不足,没有充分考虑本次活动过程所能改进的程度;目标没有挑战性;制定目标后再进行目标的可行性分析(经测算或运用水平对比法得到目标值之后,就行!)。目标制定的

依据来源于现状调查,现状调查应把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制定目标的依据说清楚,而不是在制定目标以后,再说明目标如何能够完成,这是普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四、原因分析

程序方面:原因分析中的问题与现状调查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对应(未针对现状调查找出的关键问题来分析原因);原因分析过程放在目标确定前面,程序不对。

方法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未分析到末端原因,因而不能直接采取对策;因果关系颠倒或无因果关系;两个主要问题画一个因果图或系统图;画图不规范、系统图中却有相关关系;用排列图确定要因;

原因分析时————因果图—---找末端原因————验证(要因确认)

五、要因确认

要对全部未端原因逐个确认。容易解决的原因不是要因;在要因确认前将问题解决,不作为要因;确认要因的方法不当,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认要因;部分小组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确认要因,但直方图出现两个分布中心却没做分析、控制图连续8个点子呈下降趋势,也未进行分析。

要因确认时---分层折线图、调查表、散布图等-—-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六、制定对策

对策评价:一些重要的改进项目未进行对策评价;关键改进对策和方案未经技术、工

艺部门批准;

对策表:5W1H内容不全或进行合并;对策目标未量化也不可检查,如:增强责任心、提高持续服务能力等;对策措施内容分不清;对策表中有现状。

七、实施

文字太多;描述太简单;实施后没有与对策目标进行比较;实施过程中小组对统计技术的应用还不充分。阶段性效果检查。

八、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与现状调查时间不可比;部分成果中看不到巩固期状态,达到目标就直接进行标准化,没有继续跟踪;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九、制定巩固措施(标准化)

未纳入标准;不具体明确;对策表中和实施过程中未出现过;

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忽视无形成果的总结或结合课题不够;总结收获、优点,检讨不足。

评价报告:

从整体来看主要优点有以下点:

一、课题名称直接,选题理由简明清晰,注意用数据说话,大课题、手段加目的等问题较以前明显减少.

二、要因确认程序中有更多的小组重视到现场通过试验、测量、数据对比等方法对问题影响程度进行验证,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制定对策过程中较注重通过提出对策、对策评价后选择是佳对策并组织实施.

四、对策实施后大部小组能够与对策目标进行检查。

五、制定巩固措施阶段多数小组注意将有效对策纳入相关标准、规范、制度,制定口号式措施的明显减少。

六、部分小组在巩固期后仍坚持对活动成果进行持续性跟踪,确保成果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七、复杂统计技术的运用逐步普及.本次成果发表中很多小组在现状调查、要因确认、对策实施及效果检查过程中运用了直方图、散布图、正交实验、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假设检验、箭条图、流程图等工具。

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评价

QC小组,针对办理代发工资业务时存在的合格率低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了科学合理对策并组织实施,最终达到了活动目标,

提高了代发工资合格率,提高了用户满意度,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优点

1、本课题目标值为指令性目标,所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具有可信性。

2、实施过程图表详实、数据充分,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了现场验证。

三、不足之处

程序方面:

1、对策表中的措施不具体。

2、巩固措施没有将对策表中的有效措施纳入具体标准。

方法方面:有的未端原因为不可抗因素,可不列出;没分析到可以采取对策;确定主要原因中,有的缺乏必要

一、总体评价

以降低为小组课题进行现场改进,该小组经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等步骤,运用统计工具,注重客观事实,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达到了小组庙宇的目标。

二、优点

1、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效果检查注重用数据说话和以事实为基础。

2、措施效果检查中,应用控制图适宜。

三、不足之处

程序方面:应通过现状调查为目标值确定依据,而不应做目标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应放在现状调查中);对策表中措施不具体;

方法方面:排列图中、因果图中、系统图中

优点:思路清晰:由于是指令性目标,选题后就明确了目标值,然后才对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作具体细致的分析;

要因确认用事实与数据说话;实施完每一对策后均有交待效果、且实事求是;

不足:对策表中的目标应是对策的目标,要排在对策之后

一、总体评价

这是一个由人员组成的QC小组,所选课题为现场型。虽然小组成员大部分由一线操作人员组成,但其活动程序、方法的运用都不错,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二、优点

现状调查的数据整理确实下了功夫;目标值的确定有充分依据,既测算又有过去水平可

借鉴.

三、不足之处

把小组无法解决的原因应该作为不可抗原因列入要因确认;

朱兰的8020原则:

产品质量问题有80%出于领导责任,而只有20%的问题是由于工人的原因而造成质量不好。即工人对整个产品质量的影响往往只占20%,而80%的责任在领导。是质量问题的普遍规律,对使领导重视质量有现实指导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