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7/06总第496期 铜旬高速公路抗滑桩加固方案优化研究 孟国桥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1) [摘要]本文以铜旬高速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加固设计方案,即通过挡土 墙下方设人工挖孔抗滑桩,桩身嵌入深部基岩以防止路基深层滑动,并将抗滑桩伸出地面一定长度支护 加固挡土墙。该方案可达到对路基稳定性表本兼治的效果,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挡土墙;抗滑桩;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U41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54X(2017)06—0125—04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anti slide pile reinforcement scheme in Tong xun expressway MENG Guo-qiao 公路挡土墙的失稳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一个 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公路、铁路、矿山、堤坝等 工程中都会时常碰到¨ 。恢复挡土墙稳定的方法 主要有重力式翼墙、后跺式扶臂墙、预应力锚固 等。重力式翼墙和后跺式扶臂墙加固方法是一种被 滑桩桩长的优化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陕西铜川至旬邑高速公路沿线途经黄土沟壑 区,穿越大山深沟,滑坡体较多,地形地质条件复 杂。路线全长50.338km,采用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动承载的加固方式,由于其需要占用更多的场地, 且施工周期较长,工程成本较高,最关键还有其不 能解决钭坡路基的深层滑动问题,因而使用的越来 建设,设计时速80km/h。 越少。至于预应力锚固,从加固效果来说比前两者 根据钻孔资料(见图1)可知,中铁十八局管 要好,可使失稳挡土墙恢复到甚至超过原有的支承 段最大滑坡体段表层土为人工填土,表层土下为粉 能力;尤其是当原来的挡土墙出现外鼓和局部破裂 质粘土,再往下为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 时,这一加固方式会更加有效,但是如果要同时治 碎。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值见表1所示。 理路基的深层滑动,则在某些情形下,预应力锚固 不太适合,比如锚索所受横向力较大,滑床岩性不 好,加锚处太靠近滑坡后缘 JL 3__4 J。 对于陡坡路堤旁的挡土墙,其失稳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边坡的滑移而引起的,另一部分原因是 频繁的车辆载荷,所以在加固挡土墙的同时应考虑 滑坡的治理,否则不能根治工程隐患,挡土墙的破 坏还会继续随时间进一步发展。 本文以陕西铜川至旬邑高速公路地质灾害治 图1工程地质钻孔剖面图(^ M’) 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某滑坡路段既有挡土墙的一种 新的加固设计方案,通过挡土墙下设人工挖孔抗滑 桩治理路基深层滑动,并将抗滑桩伸出地面一定长 度支护加固挡土墙,以达到对路基稳定性的表本兼 治的效果。本文重点探讨了基于这种设计思路的抗 DOI:IO.14189,j.cnki.cm1981.2017.06.021 [收稿日期]2017—04—03 [通讯地址]孟国桥,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北路3199号 CONSTRUCTION MACHINERY 1 25 专题论述 SURVEYING 表1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值 地层岩性 容重 内聚力 内摩擦角 /(kN/m ) C a /(。) 人工填土(天然) 18.5 16.5 10 人土填土(饱水) 19 16.3 9 残坡积粉质粘土 (天然) 19 18.1 12 残坡积粉质粘土 (饱水) 19.5 16.6 11 灰岩 26.7 20 35 表层为人工填土,青灰色,杂色,主要为块 石和碎石组成,块石直径大于110mm,取芯呈块 柱状,约占75%,碎石多呈棱角状,约占25%,直 径50~60mm,成份为灰岩,结构松散,为挡土墙 施工填方,其中0.50—1.00m为坍塌路基混凝土。 采取率75%。 粉质粘土,黄褐色,土质较均匀,湿后粘性 好,切面较光滑,含少许铁猛氧化物及泥岩风化碎 屑。采取率87%。 灰岩,浅灰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 造,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节理面见黄褐色氧化 膜,岩体较破碎,取芯多呈6~8cm,块状及短柱 状,少量呈10—1 5cm柱状,岩石坚硬。采取率 75%,RQD=11%。 从现场勘查,此段相对周边地势较低,大气 降雨时大量地表水汇聚此斜坡,水量较大。钻孑L资 料看出,地下水位埋深较深,约12m。该滑坡主要 是浅层滑坡,因此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水的作用主 要是来自地表水。 1.2路基破坏基本特征 该段路基下沉开裂严重,路面上裂缝较发 育,裂缝呈弧形状,长约26m,宽约1m,下沉约 60cm,距裂缝1.5m范围内路基也有下沉迹象,总 宽5.9m,目前仅有内半幅路基可以通车。 路基外侧挡土墙为浆砌片石挡墙,挡墙高 4.2m,宽0.8m,挡墙上有3条明显的斜向裂缝,裂 缝宽约5cm。 路基为滑坡的后缘,滑坡前缘直到下方的民 房,房屋前当地居民所砌简易小挡墙有倒塌迹象。 126建筑机械 据访问居民的房屋未见裂缝。由后缘向前缘追索, 可见两侧明显的地表裂缝,滑坡周界清晰。 1.3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分析 滑坡的形成是由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 及人类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该工点的现 场地质调查情况及钻孔资料,可初步认为导致路基 滑坡与挡墙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该处为填方路基,碎块石含量较高,较 松散,强度较低。路基本身在修建时,强夯和碾压 不到位,其下伏土体欠密实,固结不够,地基软 弱,致使路基整体强度不够。 (2)由于该路段为宣恩至恩施的主干道,车 流量很大,且多为大型载重货车,在自重及外部动 荷载作用下边坡产生主动土压力,该压力超过浆砌 片石挡墙的极限强度,最终导致防护失效。 (3)大气降雨是该处滑坡的一个重要诱因。 此段相对周边地势较低,大气降雨时大量地表水汇 聚此斜坡,水量较大,且该处植被发育,雨水通过 植物根系渗透到土体中,滞留在滑坡体内,使得坡 体地层含水量急剧增大,地层容重增大,下滑力增 大,同时滑动面上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软化导 致抗剪强度迅速降低,直接降低了滑体的稳定性, 最终导致滑坡滑动。 2加固方案设计与分析 2.1路基整体稳定性分析 一般陡坡路堤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①基底 为岩层或稳定山坡,因山坡坡度大,路堤整体沿与 山坡接触的坡面产生滑动;②路基随同山坡面覆盖 层沿倾斜基岩面滑动;③路基连同下卧软弱土层沿 某一圆弧滑动面滑动;④路基连同其下的岩层沿某 一弱岩层面滑动。根据以上规律和现场地质调查 及计算机最危险滑面搜索,以M—M’主滑剖面为 例,图2显示出了所有安全系数小于1的路基可能破 坏模式。 从图2可以看出,计算机搜索计算出的最危险 滑面与现场调查发现的滑面不一致,实际滑面更浅 些。这主要是因为深部土层在上覆压力的固结作用 下,力学性质实际要优于浅部土层,而计算机搜索 采用的是均质土层模型;同时大气降雨对表土层的 影响也_更大些.所以导致实际滑面发,卜 浅部 考 I虑刮随荷破坏的发腱和地卜水的侵袋,深部土体力 学性质会逐渐劣化,同时采取7儿1同措施以后,也有 可能产 更深层的滑动,所以以 3所,J 的破坏模 式为加 没汁汁并的依据 图2 路基M—M’剖面破坏模式计算机搜索图( 1) 图3 路基M—M’剖面正在及潜在破坏模式示意图 2.2挡墙段局部稳定性分析 场地质 发现,路 外侧的浆砌片石{^ j 墙I 钉多条明!Il!-的斜向裂缝 、这说明捎墙段路基已 经发1j局部失稳破坏,导致挡墙所受主动土压力过 大 发生破坏现场地质蒯 也发现原有挡墙的施 T质 较筹,导致强度不 . 4给fI{_r 墙段所 有安 系数,J、丁1的可能破坏模式 从罔4_『以行…挡墙段路基稳定性不足,需要 进行支捎,下『『l『埘原仃挡 _L墙的稳定进行验算.. 5给…r按库仑十 力理论汁箅挡墙所受的主动土 压力的示意罔 图4路基挡墙段局部破坏模式计算机搜索图( l】 图5挡土墙所受主动土压力计算示意图 设地基土摩擦系数=0.500,通过计算得地基土 层水平 :滑移力=1 56.1 57kN,抗滑力=l63.481 kN,则地基 七层水平向抗滑移安全系数 =1.047< 1.300,滑移验算 满足,需要刈-} 墙进行加同处 理,以保证路基的硒部稳定性 2_3抗滑桩加固方案设计 从上而的计算分析町以发 ,路基存在深层 体潜 滑动的危险性,同时浅部挡土墙埘部稳定 性不足,需要进行_JJf1 处理。为r达到标本兼治的 效果,设汁提}fJ的治理方案如 6所示。 该设计方案通过在挡墙下方布置人 挖孔抗 滑桩,桩身嵌入弱Jxl化灰岩作为嵌『占l段,防止路基 深层滑动,同时将桩顶伸 地而一定士∈度,以支护 挡墙,防止挡墙破坏进一步发眨. 2.4桩长优化设计 将桩顶设置与挡墙顶部齐平,以提供对挡墙 的支护是最保守的没计方案。fI1是通过 5可以发 CONSml (、 … Af、日】N 、 1 27 专题论述 SURVEY}NG 图6抗滑桩支挡加固设计方案示意图 现,主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位于挡墙底部以上 2.08m的位置处,所以将抗滑桩冠梁顶部位置设在 挡墙底部以上2.5m处,就足以支护挡墙,防止其 进一步变形破坏。桩顶标高确定以后,则抗滑桩的 悬臂长度确定,就可以进一步通过计算确定嵌固深 度 ’ (见图7、8)。这样就通过降低桩顶标高, 从而减小整个桩长,节省了工程量,优化了设计。 地层抗力 Pa 位移/Cm -2.5—1.5-0.5—0.5 —1 1 3 5 { 图7抗滑桩地层抗力及变形计算结果 3 结论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山区公路挡土墙破坏现象 较为普遍,一般同时伴随有路基深层滑坡迹象。本 文介绍了在挡土墙下方布设人工挖孑L抗滑桩的设计 128建筑机械 弯 ̄E/MN。m 剪力,HN 一5 0 5 10 15 20—5—3—1 1 3 5 ●_ 乓 图8抗滑桩内力计算结果 方案,通过抗滑桩嵌人深部岩层防止路基深层滑 动,同时将桩身伸出地面一定长度以支护加固挡土 墙,该方案施工简便,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016年2月3日铜川至旬邑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以来, 挡土墙一直未破坏。 文中重点探讨了通过分析挡土墙所受主动土 压力作用点的位置以确定桩顶标高,对桩长进行优 化设计的分析思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滑坡防治[M].北 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7. [2]张友葩.失稳挡土墙加固数值分析[J].交通运输工 程学报,2003,3(4):17--21. [3]佘清荣.重力式挡墙组合加固方法应用[J].福建建 筑,2010,140(2):97--99. [4]张友葩.交通载荷下挡土墙的失稳分析[J].北京科 技大学学报,2003,25(1):18--22. [5]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抗滑桩设计与计算 [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 [6]张天宝.土坡稳定分析和土工建筑物的边坡设计 [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