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021年】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2、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3、将一定量甲烷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4.8 16 0 0 0 0 0 10.8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反应物 C.X中含有氢元素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氧气增加能减少X的生成
4、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1 / 10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6、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锰、钛
B.氩、金
C.铅、铂
D.氦、汞
7、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 8、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9、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O3
D.H2SO4
10、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1、“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2 / 10
D.②③
1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3、“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C.用泥土烧制陶瓷
B.指南针指引航海 D.冶炼金属
14、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1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16、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78%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3 / 10
C.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17、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是28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④⑤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19、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大理石
2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 ) A.BaCl2、CuSO4、NaOH、NaCl C.FeC13、NaOH、H2SO4、Ba(NO3)2
B.Na2SO4、BaCl2、K2CO3、NaNO3 D.MgCl2、NaOH、HCl、Na2SO4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4 / 10
(5)图乙中,与金属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食盐、②熟石灰、③小苏打、④石墨四种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其中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用作面点发酵剂的是_____;常用作食品加工调味的是______;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 (2)农业上,碳酸钾(K2CO3)可用作_____(填“磷”或“钾”)肥。已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钾_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是“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A中加入5 mL浓氨水,B中加入20 mL含酚酞的蒸馏水,罩上大烧杯。
5 / 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A和C连接制取气体X,则X为:______。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__。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X,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除选取上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和_________(填一种仪器)。
(5)某小组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方案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现象 若带火星的木条______ 6 / 10
结论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______溶液,振荡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实验室用34克过氧化氢溶液和1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此问必须要有计算过程)
2、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NaOH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7 / 10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七、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8 / 10
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D 4、A 5、C 6、A 7、A 8、C 9、D 10、C 11、D 12、D 13、B 14、C 15、D 16、A 17、D 18、D 19、A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Al 26.98 AD A C
2、c Fe2O3+6HCl= 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CaCl2+2H2O(或“2HCl+Ba(OH)2= BaCl2+2H2O”) 3 3、④ ③ ① ② 钾 不能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9 / 10
2HCl+Ca(OH)2=
1、B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使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 2、氢气 过氧化氢溶液
CaCO32HCl=CaCl2+H2O+CO2 酒精灯 复燃 澄清石灰水 红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质量和化学性质
(2)根据图示,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g-33.4g=1.6g。 (3)解:设34g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68xMnO22H2O+O2321.6g
68x= 321.6g解得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4g100%=10% 34g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1)40;(2)65.1;(3)16.0%
七、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1、D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