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工程概况
某某大厦工程;属于框架结构;地上30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100.00m;标准层层高:3.00m ;总建筑面积:50000.00平方米;总工期:400天;施工单位:某某施工单位。 本工程由某某房开公司投资建设,某某设计院设计,某某堪察单位地质勘察,某某监理公司监理,某某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由章某某担任项目经理,李某某担任技术负责人。
第三节 方案选择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5、综合以上几点,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6、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以下5种模板及其支架方案: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第四节 材料选择
按清水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采用18mm厚胶合面板,板底采用50mm×100mm方木支撑。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支座组成,采用φ48×3钢管。
第五节 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拼装的精度要求如下:
1、两块模板之间拼缝 ≤1 2、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 ≤1 3、模板平整度 ≤2 4、模板平面尺寸偏差 ±3 2、模板定位
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首先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引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细部轴线,根据轴线位置放出细部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500(mm) 控制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当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楼层500mm 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500mm 线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墙、柱上。
4、±0.000以下模板安装要求 (1)底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垫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底板模板安装,底板侧模全部采用砖模,沿底板边线外延50mm砌筑240mm厚砖墙,高度二底板厚+450mm,在底板厚度范围内砌筑永久性保护墙,砂浆采用1:3水泥砂浆,上面450nnn部分砌筑临时性保护墙,用混合砂浆砌筑,砖墙内侧抹20mm厚1:3水泥砂浆。
积水坑、电梯井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按坑大小加工成定型模板。模板固定要牢固,并用钢丝绳将模板拉在底板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 (2)楼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①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脚手架→主龙骨→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柱头模板、顶板模板→拼装→顶板内、外墙柱头模板龙骨→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②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5、±0.000以上模板安装要求 (1)梁、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①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 ②技术要点
安装梁、板模板前,要首先检查梁、板模板支架的稳定性。在稳定的支架上先根据楼面上的轴线位置和梁控制线以及标高位置安置梁、板的底模。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待钢筋绑扎校正完毕,且隐蔽工程验收完毕后,再支设梁的侧模或板的周边模板。并在板或梁的适当位置预留方孔,以便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模板支设完毕后,要严格进行检查,保证架体稳定,支设牢固,拼缝严密,浇筑混凝土时不涨模,不漏浆。
(2)楼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①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脚手架→主龙骨→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柱头模板、顶板模板→拼装→顶板内、外墙柱头模板龙骨→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②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日寸,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6、模板构造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1、楼板模板采用50mm×100mm木方做板底支撑,中心间距250,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撑系统,脚手架排距0.9m,跨距0.9m,步距1.5m。 2、楼板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横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弹线上垫木方;
(2)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3)模板底第一排楞需紧靠墙板,如有缝隙用密封条封孔,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1mm,否则用腻子封条;
(4)根据房间大小,决定顶板模板起拱大小:<4 开间不考虑起拱,4≤L<6起拱10mm,≥6 的起拱15mm;
(5)模板支设,下部支撑用满堂脚手架支撑下垫垫板。顶板纵横格栅用压刨刨成同样规格,并拉通线找平。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格栅用50mm 长钉子固定,格栅间距300mm,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铺设四周模板时,与墙齐平,加密封条,避免墙体\"吃模\",板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6)从墙根起步300mm 立第一根立杆以后按900mm 和1200mm 的间距立支撑,这样可保证立柱支撑上下层位置对应。水平拉杆要求设上、中、下三道,考虑到人行通道,在支撑中留一条通道,中、下两道水平不设(在顶板支撑完善之后拆除部分横杆形成人行通道)。
第八节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拆模时操作人员必须挂好、系好安全带。
(2)支模前必须搭好相关脚手架(见本工程脚手架方案及相关方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等)。
(3)在拆墙模前不准将脚手架拆除,用塔吊拆时与起重工配合;拆除顶板模板前划定安全区域和安全通道,将非安全通道用钢管、安全网封闭,挂\"禁止通行\"安全标志,操作人员不得在此区域,必须在铺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操作。
(4)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经常检查支设模板吊钩、斜支撑及平台连接处螺栓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5)木工机械必须严格使用倒顺开关和专用开关箱,一次线不得超过3m,外壳接保护零线,且绝缘良好。电锯和电刨必须接用漏电保护器,锯片不得有裂纹(使用前检查,使用中随时检查);且电锯必须具备皮带防护罩、锯片防护罩、分料器和护手装置。使用木工多用机械时严禁电锯和电刨同时使用;使用木工机械严禁戴手套;长度小于50cm 或厚度大于锯片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电锯;两人操作时相互配合,不得硬拉硬拽;机械停用时断电加锁。 (6)用塔吊吊运模板时,必须由起重工指挥,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模板安装就位前需有缆绳牵拉,防止模板旋转不善撞伤人;垂直吊运必须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且必须使用卡环吊运。不允许一次吊运二块模板
(7)钢模板堆放时,使模板向下倾斜30°,不得将模板堆放在施工层上,防止模板在风荷载下倾覆。
(8)大模板堆放场地要求硬化、平整、有围护,阴阳角模架设小围护架放置。安装就位后,要采取防止触电保护措施,将大模板加以串联,并同避雷网接通,防止漏电伤人。 (9)在电梯间进行模板施工作业时,必须层层搭设安全防护平台。因混凝土侧力既受温度影响,又受浇筑速度影响,因此当夏季施工温度较高时,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速度,秋冬季施工温度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也要适当降低。当T=15℃时,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大于2m3/h。
(10)环保与文明施工
夜间22:00~6:00 之间现场停止模板加工和其他模板作业。现场模板加工垃圾及时清理,并存放进指定垃圾站。做到工完场清。整个模板堆放场地与施工现场要达到整齐有序、干净无污染、低噪声、低扬尘、低能耗的整体效果。
第九节 计算书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6.00;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500;
2
2
3
4.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13; 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木方弹性模量E(N/mm):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2
2
2
2
2
5.楼板参数
钢筋级别:一级钢HPB 235(Q235);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每层标准施工天数:8;每平米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360.000; 楼板的计算宽度(m):4.00;楼板的计算厚度(mm):120.00; 楼板的计算长度(m):6.00;施工平均温度(℃):15.000;
2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8/6 = 54 cm;
2
3
I = 100×1.8/12 = 48.6 cm;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34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2×1+0.35×1 = 3.35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 q2 = 2.5×1= 2.5 kN/m;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3.35+1.4×2.5= 7.52kN/m 最大弯矩M=0.1×7.52×0.25= 0.047 k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7000/54000 = 0.87 N/mm;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87 N/mm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满足要求!
2
2
2
2
2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q = 3.35kN/m
4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35×250/(100×9500×4166666.667)=0.002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V]=250/ 250=1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02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10×10/6 = 83.33 cm; I=5×10×10×10/12 = 416.67 cm;
4
3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0.25×0.12 = 0.75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25 = 0.088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 (2.5+2)×0.9×0.25 = 1.012 kN;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0.75 + 0.088) = 1.005 kN/m; 集中荷载 p = 1.4×1.012=1.418 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8 = 1.418×0.9 /4 + 1.005×0.9/8 = 0.421 kN.m;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1.418/2 + 1.005×0.9/2 = 1.161 kN ;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 σ= M / w = 0.421×10/83.333×10 = 5.048 N/mm;
6
3
2
2
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
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5.048 N/mm 小于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 N/mm,满足要求!
22
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V = 0.9×1.005/2+1.418/2 = 1.161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 ×1161/(2 ×50 ×100) = 0.348 N/mm;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 N/mm;
2
2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为 0.348 N/mm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满足要求!
22
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0.75+0.088=0.838 kN/m; 集中荷载 p = 1.012 kN;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V= 5×0.838×900 /(384×9500×4166666.67) +1012.5×900 /( 48×9500×4166666.67) = 0.569 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 [V]= 900/250=3.6 mm;
4
3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569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3.6 mm,满足要求!
四、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005×0.9 + 1.418 = 2.322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761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1.878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9.214 kN ;
支撑钢管最大应力 σ= 0.761×10/4490=169.388 N/mm ; 支撑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 ;
2
6
2
支撑钢管的计算最大应力计算值 169.388 N/mm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满足要求!
2
2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1.878 mm 小于9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9.214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六、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38×6 = 0.83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9×0.9 = 0.284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2×0.9×0.9 = 2.43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544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0.9×0.9 = 3.5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9.356 kN;
七、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9.356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A = 4.24 cm;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W=4.49 cm;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 L0---- 计算长度 (m);
2
2
3
3
2
2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1.5+0.1×2 = 1.7 m; L0/i = 1700 / 15.9 = 107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37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9355.68/(0.537×424) = 41.09 N/mm;
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1.09 N/mm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满足要求!
2
2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07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1.007×(1.5+0.1×2) = 2.128 m; Lo/i = 2127.2 / 15.9 = 134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376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9355.68/(0.376×424) = 58.684 N/mm;
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58.684 N/mm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满足要求!
2
2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八、楼板强度的计算:
1. 楼板强度计算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楼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荷载均布考虑。 宽度范围内配置Ⅰ级钢筋,每单位长度(m)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As=360 mm,fy=210 N/mm。
板的截面尺寸为 b×h=6000mm×120mm, 楼板的跨度取4 M,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截面有效高度 ho=100 mm。
按照楼板每8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8天、16天、24天...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
2
2.验算楼板混凝土8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2× 1.2 × ( 0.35 + 25×0.12 ) + 1×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15.79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15.793 = 15.793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15.79×4 = 19.104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8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62.4%,C25混凝土强度在8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15.6。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7.488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7.488 )= 0.101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101×(1-0.5×0.101) = 0.096;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 = αs× α1× b× ho×fcm = 0.096×1×1000×100×7.488×10 = 7.181 kN.m;
结论:由于 ∑M1 = M1=7.181 <= Mmax= 19.103
所以第8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3.验算楼板混凝土16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3× 1.2 × ( 0.35 + 25×0.12 ) + 2×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21.27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21.266 = 21.266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21.27×4 = 25.724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16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83.21%,C25混凝土强度在16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20.8。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9.968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9.968 )=
2
2
2
2
2
-6
2
2
2
0.076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76×(1-0.5×0.076) = 0.073;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2 = αs× α1× b× ho×fcm = 0.073×1×1000×100×9.968×10 = 7.288 kN.m;
结论:由于 ∑M2 = ∑M1+M2=14.469 <= Mmax= 25.724 所以第16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3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4.验算楼板混凝土24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4× 1.2 × ( 0.35 + 25×0.12 ) + 3×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26.74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26.74 = 26.74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26.74×4 = 32.344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24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95.37%,C25混凝土强度在24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23.84。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1.366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11.366 )= 0.067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67×(1-0.5×0.067) = 0.065;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3 = αs× α1× b× ho×fcm = 0.065×1×1000×100×11.366×10 = 7.36 kN.m;
结论:由于 ∑M3 = ∑M2+M3=21.829 <= Mmax= 32.344 所以第24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4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5.验算楼板混凝土32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5× 1.2 × ( 0.35 + 25×0.12 ) +
2
2
-6
2
2
2
2
2
-6
4×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32.21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32.213 = 32.213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32.21×4 = 38.965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32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104.01%,C25混凝土强度在32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26。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2.38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12.38 )= 0.061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61×(1-0.5×0.061) = 0.059;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4 = αs× α1× b× ho×fcm = 0.059×1×1000×100×12.38×10 = 7.321 kN.m;
结论:由于 ∑M4 = ∑M3+M4=29.15 <= Mmax= 38.965
所以第32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5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6.验算楼板混凝土40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6× 1.2 × ( 0.35 + 25×0.12 ) + 5×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37.69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37.686 = 37.686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37.69×4 = 45.585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40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110.7%,C25混凝土强度在40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27.68。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3.186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13.186 )= 0.057
2
2
2
2
2
-6
2
2
2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57×(1-0.5×0.057) = 0.055;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5 = αs× α1× b× ho×fcm = 0.055×1×1000×100×13.186×10 = 7.302 kN.m;
结论:由于 ∑M5 = ∑M4+M5=36.452 <= Mmax= 45.585 所以第40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6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7.验算楼板混凝土48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7× 1.2 × ( 0.35 + 25×0.12 ) + 6×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43.16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43.159 = 43.159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43.16×4 = 52.205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48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116.18%,C25混凝土强度在48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29.04。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3.839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13.839 )= 0.055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55×(1-0.5×0.055) = 0.053;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6 = αs× α1× b× ho×fcm = 0.053×1×1000×100×13.839×10 = 7.402 kN.m;
结论:由于 ∑M6 = ∑M5+M6=43.854 <= Mmax= 52.205 所以第48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7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8.验算楼板混凝土56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8× 1.2 × ( 0.35 + 25×0.12 ) + 7× 1.2 × ( 0.83×7×5/6/4 ) +
2
2
-6
2
2
2
2
2
-6
1.4 ×(2.5 + 2) = 48.63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48.632 = 48.632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48.63×4 = 58.826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56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120.8%,C25混凝土强度在56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30.2。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4.396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14.396 )= 0.053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53×(1-0.5×0.053) = 0.052;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7 = αs× α1× b× ho×fcm = 0.052×1×1000×100×14.396×10 = 7.428 kN.m;
结论:由于 ∑M7 = ∑M6+M7=51.282 <= Mmax= 58.826 所以第56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8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9.验算楼板混凝土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9× 1.2 × ( 0.35 + 25×0.12 ) + 8×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54.11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54.106 = 54.106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54.11×4 = 65.446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124.81%,C25混凝土强度在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31.2。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4.876N/mm;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s× fy/ ( αl×b × ho × fcm ) = 360×210 / (1×1000×100×14.876 )= 0.051
计算系数为:αs = ξ(1-0.5ξ) = 0.051×(1-0.5×0.051) = 0.05;
2
2
2
2
2
-6
2
2
2
此时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8 = αs× α1× b× ho×fcm = 0.05×1×1000×100×14.876×10 = 7.393 kN.m;
结论:由于 ∑M8 = ∑M7+M8=58.675 <= Mmax= 65.446 所以第天楼板强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9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必须保留。
10.验算楼板混凝土72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m,短边为4 m;
q = 10× 1.2 × ( 0.35 + 25×0.12 ) + 9× 1.2 × ( 0.83×7×5/6/4 ) + 1.4 ×(2.5 + 2) = 59.58 kN/m;
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 q = 1×59.579 = 59.579 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 = 0.0756×59.58×4 = 72.066 kN.m;
因平均气温为15℃,查《施工手册》温度、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曲线
得到72天龄期混凝土强度达到128.34%,C25混凝土强度在72天龄期近似等效为C32.09。
2
2
2
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