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4期 2006年8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I,RESEARCH AND DEVEL0lP№NT VO1.25 No.4 Aug.2006 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集群发展研究 程广平 ,汪 波 ,程国平2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郑州市物价局,郑州450007) 摘要: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省市提出了把物流的发展作 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很多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把物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文章分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发 展物流产业集群的依据及优势,提出了该中心城市发展物流集群的必要条件,并对其物流企业之间的组织和合作关 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物流产业;产业集群;区域性;中心城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6)04—0062-03 中图分类号:F724 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 新兴产业,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 系统,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运输效率起着关键的作 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企业应 对我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竞争、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 话题有其深刻的区域经济和发展经济背景。 随着现代物流的形成和发展,围绕区域性中心城 市的新型企业以物流增值业作为特色。一个区域性中 心城市与物流相关的企业林林总总多达数千家,物流 产值占全国的比例远远大于该城市GDP占全国的比 例。按照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方法,物流产业的基 尼系数将偏离(即洛伦茨曲线下凹),说明物流产业在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聚集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仅将区 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空间区域与其他区域比较, 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物流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具有直接 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 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以此形成区内 企业之间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正式和非正式协作的产 物流产业的基尼系数将更趋近于1(或者说,洛伦茨曲 线下凹的程度更大) j。 物流产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聚集至少有四大优 势。(1)物流产业集群能够促进物流产业内部的劳动 业体系【1,2 J。美国硅谷高技术产业和底特律汽车工业 分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使聚集区 的集中是单一产业地理集群的2个最著名的案例。江 内的物流服务具备价格优势 5 J。(2)产业集群里的企 浙一带的鞋城、纽扣城则是我国产业集群的案例。美 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人提出硅谷型集群不是一个例 外而具有普遍规律性。他们发现,产业集群不是制造 行业的特有现象,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都 是服务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3 J。 产业集群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影响具有 主要作用。美国著名学者波特教授的观点非常经典: “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在世界市 场上只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要 超越这一阶段,发展功能完善的集群是必不可少 的” 4j。产业集群成为时下政界、学界和产业界的热门 业为了避免群内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必定通过物流 服务的多样化以创造差别优势,创新将成为聚集区企 业竞争的主要手段。(3)物流企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 周边的高密度聚集,有利于企业之间在技术和产品上 的相互模仿,也有利于人才的相互流动,造就全区域物 流产品的增加和服务质量的提高。(4)区域性中心城 市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扩散作 用,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将促进其 他产业的形成和扩展,进而带动与整个区域相关的贸 易、保险、金融和法律等高层次服务业的聚集。 但是,不同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物流产业的聚集程 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众多物流企业围绕区域性中 收稿日期:2005—12—20;修回日期:2006—04—23 作者简介:程广平(1968一),男,河南林州市人,在读博士,主 心城市而居,只能说是物流产业集群的雏形。在区域 性中心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自然优势为初 始条件的物流产业集群能否成形、延续甚至繁荣,不仅 要从事物流及企业战略管理等研究,(E-mail)henboys@sin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程广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集群发展研究 ・63・ 影响这个产业本身的命运,还将影响其相关产业的存 在与发展,并对地方经济的兴衰产生影响,因此,对于 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必要研究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和物 园区以及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企业之间是什么关 系,这种关系是否有益于彼此的存在和发展,这也是我 们研究物流产业能否集群、续存和繁荣的关键问题。 从业务联系和企业规模来考量,区域性中心城市 流产业集群的特殊规律,从而为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提供科学依据l6’7j。 周围的物流企业群体应该属于“椎型”产业聚集区,装 卸公司在产业链条的上游并因其资本密集和产量巨大 而为核心企业,其他中小物流企业在产业链条的下游 2物流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 研究证明,产业在地理上的集群应该具备如下条 并围绕核心企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周围区域内椎型聚 件:第一,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长的价值链。较长的价值 集。所谓椎型产业聚集区是指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链 链为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也为新企业的进入创造了 充足的空间。新企业的不断进入是企业集群获取持续 性竞争优势的关键。第二,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广阔 的市场。企业集群是企业在特定区域内的高密度集 群,它所产生的供给必然会远远大于当地的需求,这自 然要求其产品或服务有销往其它地区甚至全球的能 力。因此,产业集群区的销售能力远比生产能力重要。 第三,拥有知识导向的创新机制。产业集群的存在和 发展必须以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和高质量产品作保证, 而这些新产品的产生最好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 上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产业集群内到处可见 企业与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创新产品的范例l8j。 由于物流的复杂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企业 群已经形成了分工细致的产业链条。但是,目前我国 的物流产业链条还比较短,缺少能够创造差异化服务 的充足环节。货物途经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中部 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多是借“道”而行,而少有借“地”增 值。众多物流企业的活动主要是便利运输的实施,物 流环节的附加值非常有限。成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完 全具备从运输中心扩大到商品分销中心、大宗货物交 易配送中心和原材料采购中心的条件。 对于运输成本比例高的货物(如石油和矿石),区 域性中心城市物流更有条件渗透交织到生产或制造环 节,甚至成为安排生产计划的决定因素。当区域性中 心城市物流成为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不可分割的组成 部分时,其创造的价值增值要远远高于单一的运输活 动,其服务产品的种类也必定随着客户生产和销售流 程的不同而多样化。另外,这种不可分割性会提高制 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对特定物流企业的依赖程度,企业 与客户结成战略联盟、追随客户的全球扩展、与客户共 同成长就会成为可能。 3物流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 产业集群使众多企业比邻而居,这就必然有一种相 向的企业间结构模式。那么,装卸企业、运输企业、物流 关系,并以某个大企业或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企业群在 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群。椎型产业聚集区更多地 适合于飞机、汽车、造船、家电、计算机等关键部件或投 入品的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对规模效益比较敏感 的产业。这种产业聚集区的最大特征是大企业或核心 企业与广大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生产或 经营协作关系。在这种协作关系中,核心企业不仅可 以专心于关键部件或投入品的研制和生产,使之保持 持久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而且可使广大中小企业 或非核心企业从一个低技术生产和经营处于极不稳定 的层面,跃入到一个生产专业化技术高和确保经营长 期稳定的层面。 我们注意到“椎型”产业聚集中的成功范例似乎有 一些共同的前提条件,即核心企业是非垄断性企业,且 核心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下游,比其他的中小企业更 接近最终用户。与此不同,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 产业链是以上游企业——区域性中心城市装卸公司为 核心企业的,而且受历史形成的管理制约,我国的 区域性中心城市企业未能实行有效的政企分离,装卸 公司具有明显的行政垄断性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 授泰勒尔指出:当上游企业具有垄断性时,通过纵向一 体化,使得上下游业务紧密连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向 客户让利l3j:从成本和物流一体化的视角看来,产业纵 向一体化(如装卸与货运一体化)对货主企业是有利 的。但是,泰勒尔同时指出,当上游垄断企业与下游竞 争性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时,极有可能通过拒绝交易 或内部优惠价格等手段使其他的下游企业在价格竞争 中败北l3j。被上游垄断企业排除在一体化外的企业因 无法存活而纷纷退出产业聚集区时,容易形成一个物 流产业的垄断链条,届时物流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差异 化和创新化延续困难。因此,在不甚至鼓励纵向 一体化时,要尽量避免垄断链的形成,要设计适当的机 制使得老企业易于存活、新企业的进入不难,保持足够 的企业数量构成竞争态势,以维系物流产业的聚集,从 而使得物流价值链做宽做长成为可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25卷 4物流产业集群的合作模式 在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将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 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货代企业。 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发展经济、在区域性中心城市 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分析发 的合作模式分为2种:即以产品为中心的合作模式和 以销售为中心的合作模式。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展物流集群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找准发展物流产业的 合适路径,并且对物流集群发展做好长远合理布局,制 定恰当的,对物流集群内的企业进行引导。可以 预见,哪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能尽早将物流产业从以产 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销售为中心,那么,它就能在区域性 必然以产量为主要指标,产品经常是单一的,难以体现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以销售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必然 以附加值为主要指标,产品往往是多样、满足客户订制 的。近年来,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心城市都在城市及其 周边道路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以吸引货源,物流产品 的生产能力(以吞吐量为指标)已经不再是产业瓶颈。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产业明显以 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Enright M.Regional cluster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 es:independence,dependence,or interdeendencpe[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产品为中心,追求的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吞吐量。 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历史可以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物流集群发展的借鉴。汽车产业处于以产品为中心的 合作模式时,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以汽车制造的规 模效益为转移,所以,福特式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成为主 2000。30(2):1 14—138. [2] Rugman A.Multinationals as flagships firms:regional business network[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流模式。随着汽车制造的全球性竞争,汽车产业链条 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销售为中心,进而,福特 式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被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混 [3]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7.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流生产方式所替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产业必须转 向以销售为中心,以物流产业整体得到顾客满意为导 向参与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 那么,在以销售为中心的产业链条模式下,哪一类 物流企业将成为产业的主导力量呢?事实上,无论是 [5]王陪良,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应具备的环 境条件分析[J].综合运输,2002(1):22—23. [6]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 经济,2002(1):29—33. 装卸公司、货运公司、货运代理还是物流园区都不是区 域性中心城市的最终客户,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最终客 [7]李严锋,杨琦.产业物流与供应链——理论、应用、个 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陈国图.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发展的对策[J].特区理论 与实践,2002(3):61—62. 户是货主企业,而最靠近客户的是货代企业,恰恰又是 它们最有条件提供一体化的国际物流。这样就要求区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Cluster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 CHENG Guang—ping ,WANG Bo ,CHENG Guo—ping2 (1.School ofManagement,nn in University,nn in 300072,China;2.Zhengzkou P Bureau,Zhengzhou 450007,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S economy.After analyzing the favorable factors and advantages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this article comes up with necessary requirement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cluster.Finally,the coordination rela— tionship among the logistics companies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 is discussed. Key words:logistics industry;industry cluster;regionalism;central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