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藤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藤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藤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周才碧,张敏星,穆瑞禄,陈文品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广州510642) 摘要:本文主要从藤茶的初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藤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藤茶;初制;深加工;综合利用 藤茶是蛇葡萄属(Ampelopsis)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 本植物,俗称山甜茶和甘露茶等,主要分布于湖南、云南 和贵州等省 。藤茶味甘淡、性凉,含有多糖 、蛇葡 萄素 , 、黄酮类 。, 、黄酮醇类 、杨梅素类 。, 。 和 二氢杨梅素… 等活性成分m ,具有降血糖m 、抗血栓 、抗氧化 , 、抗肿瘤 。,。 、抗肝损伤 , 和抗炎 抑菌 '。。 等功效 。 。 藤茶是一种典型的类茶植物,随着茶叶加工技术的不 作者简介:周才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与综合利用。 通讯作者:陈文品,副教授,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与安全。E-mail:cwptea@scau.edu.an 中添加儿茶素能降低肉鸭血液中的尿素氮、血糖、甘油三酯,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 白,减少腹脂率,还可以更好地吸收日粮中蛋白质,减少肉鸭 机体蛋白质分解,提高屠宰率和全净膛率 。楼洪兴,林智 在37周龄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纯度40%茶多酚,结果表明添 加0.1%可提高蛋黄中VE58.99%、VA20.96%,添加0.025%茶多 酚可降低蛋黄中胆固醇35.28%,添加0.025%~0.1%茶多酚可 降低破软蛋率31.59%~47.09%,添加0.4%茶多酚分别降低 ,2005.9:5一l U I4】罗中云,孙燕燕.中国人患上营养综合不良症U】.今日科苑 .2007.09:1 14一l 16 【5J梁淑荣.缺钙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2,04:39 【6】石瑞.食品营养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89 【7】陈春明.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一驳斥“牛奶有害论”[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5:8 I8】杨建锋.乳糖摄入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研究【Jl_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04:39 46周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19.65%、甘油三酯19.99%、低密度 脂蛋白7.69%,提高高密度脂蛋白45.35%,茶多酚对全蛋中含 硫氨基酸有增高趋势 。说明茶叶不但可以通过直接使用(饮 用)为我们的身体保健,还可以通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9】象多杰本.略论茶马互市的历史演变【J】.青海社会科学 ,2007,5:79 【l0】白振声.茶马互市及其在民族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J. 民族学院学报,1982,03:29 间接为我们的身体、生活提供品质保障。如在家禽、家畜的饮 用水中加入茶汁或者在饲料中添加茶叶保健功能提取物,即是 【l1】朴永焕.汉藏茶马贸易对明清时代汉藏关系发展的影响:【D1. 成都:四川大学.2003:4—11 保障了我们饲养动物的健康、提高家禽、家畜产品质量,也是 间接的提高了我们的健康水平。 人们都说近代史的中国是个睡着雄狮,中国的崛起,必然 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民族实业的崛起。历史上的中国茶叶, 曾经是风靡世界的健康饮品,在今天,我们把茶产业应用发展 好了,就能为全世界人们做保健服务,中国的茶产业崛起了, Il2】Huang C S,Sung Y C,Huang M J,et a1.Detection of antioxidant function in stored blood and posttransfusiona hemolysis in recipients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t donors[J].Am J Hemato1.1998. 57:187—192. 【l31江涛.茶多酚抗过敏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9,15(2):l9—21 中国睡狮,就是醒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1.中国心 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12(2):92l 【14】Mike Bunston.世界茶叶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前景.2013年国际 茶叶大会 【15】梁月荣.现代茶业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 l:18 【16】陈宗懋.茶与健康研究的起源与发展【J1l中国茶叶,2009,04:6 【17】管曦.中国茶叶消费现状及其启示 .茶世界,20ll,07:30 【l8】曾亮,刘仲华.儿茶素对肉鸭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 【2】刘宁,高尔生,武俊青.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 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4(24):485 【3】于小东.中国公众营养状况及国家改善行动[J】.农产品加工 指标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6(33):317-318 【19】楼洪兴,林智.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及蛋品品质 的影响[J1.茶叶科学,2004,06:30 2013年第六期 综 述 断改进,藤茶类茶产品的加工方式由原始的直接揉捻晒干 鲜叶,发展为经过撩炒、锅炒杀青、烘干等过程制成特色 产品 ;而且藤茶含片、胶囊和保健饮料等也得到了一定 的发展。 的保存及色泽品质的稳定,沉淀减少;添加6.0% 9.0%蔗 糖和0.004% 0.010%Vc既有利于茶汤黄酮的保存,也有利 于色泽品质及减少沉淀的形成 。 3藤茶的综合利用 3.1藤茶保健含片 以藤茶浓缩汁、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和低聚异麦芽糖 为主要原料,经混合、造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制成具 有低能量、抗龋齿和改善肠胃功能等保健功能的藤茶含片 1藤茶初制加工技术 1.1传统加工工艺 藤茶传统加工工艺为切断、炒黄、烘干、粉碎、包装, 制得藤茶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清热解暑作用,对骨髓炎、 支气管炎和淋巴结炎有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 。但mq-过 程黄酮和叶绿素破坏量较大,不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和色 泽品质的形成,藤茶涩味重、汤色偏黄和香气低闷 。 1.2藤茶加工新工艺 在传统加工的基础上,将采摘的新鲜藤茶茎叶进行原 料分级 ,经过萎凋、摊放、杀青、增香、护色处理 、 紧压做型口。。和接入食用菌口 (包括黑曲霉、米曲霉、红 曲霉、酵母菌、乳酸菌以及混合菌株)等工艺 驯,采用 低温、高温、交替处理能有效去除碳氢化合物,黄酮、蛋 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先 增后减的趋势 ,同时减少了藤茶产品中的苦涩物质,解 决了滕茶运输困难的问题和藤茶茶汤冷后沉淀的技术难题。 制得的藤茶色绿、香高和味醇 ,产品质量稳定。利用机 械分级除梗,使产品无传统藤茶加工的白霜、叶梗及青涩味。 而且采用散茶发花工艺对藤茶和红茶的拼配原料发花 , 可以克服原茶不愉快的“青气”,汤色橙红明亮,香气为甜香、 菌花香,滋味醇、回甘。 2藤茶深加工技术 2.1袋泡茶加工 藤茶成品经过去杂质以后,利用粉碎机粉碎,在平面 圆筛上进行筛分,利用固体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生产的 茶包外形完整无破损,汤色黄明清澈,香气纯正,滋味醇 厚回甘 ,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2藤茶饮料加工 选择优质藤茶,在80 ̄C下浸提30min、过滤,佐以蔗糖、 食盐和柠檬酸等,经排气、装瓶、杀菌和冷却制成藤茶饮 料 。 。制得饮料不仅保持了藤茶特有的清香和特殊风味, 清凉爽口,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将藤茶和食药用担 子菌进行混合发酵 9_,通过食药用担子菌的降解与转化能 力,改善了藤茶不宜人的味道,同时赋予了藤茶新的食药 用担子菌活性代谢产物,最终通过食品调配原理开发成了 宜人的功能饮料茶。 而且,添加B—CD、抗坏血酸和海藻酸钠能够有效防止 茶汤形成沉淀;在pH3.0~5.0的条件下有利于茶汤黄酮 [4l,42] o 3.2藤茶素胶囊 以藤茶为主要原料 ,通过加入潜溶剂和辅料,加入 丙二醇0.5 mL,研磨使其成均匀的糊状 ,以13一环糊精 “包合二氢杨梅素。藤茶素胶囊颗粒中双氢杨梅素的累积 溶出度均超过85% ,改善了藤茶素胶囊颗粒中难溶性成分 双氢杨梅素溶出,以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3.3藤茶保健挂面 以藤茶为主要原料,经剔除老梗、杂质、粉碎、浸提 和过滤,按照2.5%藤茶汁、0.4%羧甲基纤维素钠、12%玉 米淀粉、2%精制碘盐配方和面,然后熟化、辊压、切条和 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藤茶保健挂面 的质地和口感较好, 具有藤茶的风味。 4现状和展望 目前,除了加工类茶产品外,藤茶已有饮料、含片、挂面、 胶囊和袋泡茶等产品,花色繁多。但品质较差,市售藤茶 外形粗大,色泽暗,滋味粗涩,香气低,有浊气;没有规 范的生产标准,产品良莠不齐,质量不稳定:机械化程度 不高,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缺乏一套合适的审评方法。 我国藤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藤 茶新产品还有待于开发;加工过程出现的色泽暗、香气低 和有浊气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藤茶的加 工和审评标准有待于建立。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J].科学出版 社.1998. 【2】王文采.葡萄科的新发现【J].植物分类学报,1979. 【3】Wang Y,Bian X,Park J,et a1.Phy 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inhibitory potential against alpha—glucosidase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leaves and stems[J].Molecules, 20 1 1.1 6(9):7762—7772. 【4】Murakami T,Miyakoshi M,Araho D,et a1.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tocha,the stems and 1eaves of Ampelopsis 2013年第六期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grossedentata,and ampelopsin[J].Biofactors,2004,2 1(1— 41:175—178. 15】Wang Y,Zhou L,Li R,et a1.【Determination of ampelopsin 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in different seasons by RP—HPLC】[J1.Zhong Yao Cai,2002,25(1):23—24. 【6】苏素娇,林培玲,丁春花,等.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藤茶 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 .福建q-医药大学学报,2013(01):28— 30. 【7】Du Q,Chen P,Jerz G,et a1.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in leaves extract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2004.1040(1):147— 149. 【8l叶勇,欧贤红,黄秋洁,等.藤茶总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的 抗血栓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33— 36. 【9】张友胜,施英,徐玉娟,等.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同时纯化藤 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JJ.现代化工,2008,28(3):44- 46. 【10】Zhang Y S,Zhang Q Y,Li L Y,et a1.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dihydromyricetin and myricetin in rat plasma by HPLC— DA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decoction[J].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7,860(1):4—9. 【11】范世明,梁一池,王河山.HPLC法测定闽产显齿蛇葡萄中二 氢杨梅素的含量….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l2,22(1):46— 47. 【12]周耀,丰来,周政.藤茶植株叶果与组培物中二氢杨梅素含量 的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3):1O5—1O7. 【13】Li H,Li Y,Zhang Y,et a1.Comparison of refluxing, ultrasonic—and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dihydromyricetin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J AOAC Int,2008,91(6):1278—1283. 【14】Du Q,C ai W,Xia M,et a1.Pu rification of (+)一dihydromyricetin from leaves extract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using high—speed c0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 with scale—up triple columns【J】.J Chromatogr A,2002,973(1—2):217,220. 【1 5】Wang Y,Ying L,Sun D,et a1.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Stems: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J】.Int J Mo1 Sci,20l1,12(10):6856—6870. 【1 6】Zhong Z X,Qin J P,Zhou G F,et a1.【Experimental studies of hypoglycemic action on total flavone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from Guangxi】[J1.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02,27(9):687 689. 【17】欧贤红,叶勇,黄秋洁,等.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天然产 物研究与开发.20l3(02):245—248. 【18】肖浩,郑小江,朱玉婷.藤茶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 生物技术学报,201 1(05):679—682. 【19】周春权,林静瑜,姚欣,等.藤茶总黄酮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黼2013年第六期 [J】.中国医药科学,2O12(09):50-51. 【20】 周春权,姚欣,陈晓明,等.藤茶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_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 l(06):640—642. I21】 Yah L,Zheng Z.【Effect of ampelopsis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JJ.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09.34(7):908.9 1 0. 【22】 陈帅,郁建平.藤茶总黄酮抗炎及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_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1):1—3. 【23】 祁佳,李莉霞.卜书红,等.藤茶提取物清咽抗炎作用及其机 制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1):19—21. 【24】 Kou X,Shen K,An Y,et a1.Ampelopsin inhibits H(2)0(2)一 induced apoptosis by ERK and Akt signaling pathways and up-regulation of heme oxygenase一1【J1.Phytother Res, 20 1 2.26(7):988.994. 【25】 张友胜扬英雄张蓉.藤茶类茶产品及其加工工艺『J】.广东农业 科学,2005(2). 【26】 林红敏.张石明.藤茶及其加工方法:1999一O3—10. 【27】 陈玉琼,曾维超,孟燕,等.藤茶新工艺加工过程品质化学成 分的变化【J1.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03):44l-444. 【28】 易诚.藤茶制作工艺初探l J1.中国林副特产,2003(01):46— 47. 【29】 赵志峰,朱洪兵.温建镇.葛藤茶及其制备方法:2012—1O一 10. 【30】 向峒樵.一种压缩藤茶加工工艺: 【31】 梁晓岚,李云耀,何桂霞,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 一环糊精包 合物制备工艺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OI1,31(I):43— 45. 郁建平,伍贵祥,刘应俊,等.一种新型藤茶加工工艺: 周翔.一种藤茶的生产方法:2O12—03—28. 曾维超.藤茶加工新工艺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 赵勇彪,姚茂君,李佳莲,等.“金花”藤茶发花过程中主要 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02):32— 34. 【36】 易诚.藤茶袋泡茶的加工工艺研究….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5(04):344—346. 【37】 郑成,曾剑辉,顾采琴,等.保健藤茶饮料的研制【J].广州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34—39. 【381 钟梅.藤茶饮料工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39】 邬建国,张晓昱,黄钢.一种藤茶的制备方法:20l2—08—29. 【40】 陈玉琼,钟梅,马蓉.添加剂对藤茶饮料品质稳定性的影响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o(o1):1 l4—1 19. [41】 张雁,张惠娜,张孝祺.藤茶保健含片的研制『J1.中国野生植 物资源,2004(05):33 34. 【42】 张宝徽,陶君彦,胡则林,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藤茶参口舍片 的提取工艺【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 1(02):35—36. 【43】 邓凤玲.藤茶参胶囊的药学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44】 等覃洁萍许晨霞.藤茶素胶囊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J.时珍国 医国药.2O10. I45J 覃洁萍,许晨霞.覃禹,等.藤茶素胶囊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10(08):1925—1927. 【461 陈科聪,赖健.藤茶保健挂面的研制【J1.粮油加工, 2007(101:106—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