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10.第十章 心理分析文论 10.2-荣格关于“智慧老人原型”的举例

《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10.第十章 心理分析文论 10.2-荣格关于“智慧老人原型”的举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文本分析库

荣格关于“智慧老人原型〞的举例

1. 知识点:原型 2. 知识点讲解:

所有的原型意象,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梦中,也可能以其他象征的形式出现。荣格用智慧老人〔wise old man〕来形容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 3. 实体内容:

在此我想举一个例,说明一下无意识是怎样“思想〞和为解决困境铺平道路的。这次是一位我本人不认识的青年神学生,他的宗教信仰使他处于非常的困境之中,这时他做了下面这样一个梦:

他站在一位老人面前,老人很漂亮,全身穿着黑色。他知道这老人就是那“白〞魔术师。老人刚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但他却想不起讲话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他只记住了最后一句话:“至于这点我们需要‘黑’魔术师的帮助。〞正在这时,门开了,走进来一个老人,他与前面那个老人 长得完全一样,只是他穿着白色的衣服。进来的老人对那 白魔术师说:“我需要你的建议〞,同时用带着疑问的目光斜着瞟了做梦者一眼。这时白魔术师说道:“你可以放心的说,他是一个清白无辜的人。〞于是黑魔术师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了。他从一个遥远的地方而来,那里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统治那地方的是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已感到死期将至。国王早已为自己找好了一座陵墓,因为那地方有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陵墓,国王为自己选了最好的一座。据传说,那座墓里埋着一个处女。国王让人把墓翻开以备使用。但墓里的尸骨一见阳光就突然恢复了生命,变为一匹黑马,很快地驰进了沙漠,然后在沙漠中消失了。黑魔术师听说了这个故事,就立刻出发去寻找这匹马。他随着马的足迹追寻了许多天,然后来到了那片沙漠,他越过沙漠,另一 边又出现了草地,在那里他看见那匹马正在吃草,他在那里还有了新的发现,他正是为此要征求白魔术师的建议的,因为他找到了已经失去的“乐园的钥匙〞,他不知道该拿这些钥匙怎么办。 在这冲动的时刻,梦者醒了过来。

根据我们先前的议论,梦的意义不难猜想:年老的国王是那普遍的象征,这象征想走进它永恒的安息之中去,但在那地方还埋伏着一些相似的“因素〞。他的选择非常适宜地落在了阿利玛的坟墓上,只要国王活着——也就是说,只要一个有效的原那么(君主或者皇帝)还在规定着生活和表现着生活,这个阿利玛就一直处在睡美人似的死寂状态之中。但当国王寿尽归天之时,她又活转过来,变成了一匹黑马。黑马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是代表激情的无羁之力的。追随这匹马的人都会进入一片沙漠,进入一片远离人众的荒野——这是精神和道德隔绝孤立的形象。但那沙漠荒野中却放着乐园的钥匙。

那么什么是乐园呢?很清楚,这就是那长有生命和智慧的两面树,那有四条溪流的伊甸园。在教的象征中,它还是?启示录?中的天国,这天国象伊甸园一样,都被设想成一个曼荼罗。但曼荼罗是个性化的象征。因此,压在梦者心上的重负是那位黑魔术师,他找到了解决信仰问题的钥匙,那是一串开启个性化之路的钥匙。沙漠与乐园的比照意味着隔绝与个性化或者自我变生的比照。

梦的这一局部是对耶稣的奥克塞林库斯训谕的绝妙的释义,天国之路在训谕中是由动物指出来的,我们还在其中找到了对我们的告诫:“那么了解你自己吧,因为你就是那城,那城就是那王国。〞这梦同样也是对乐园里蛇的形象所作的阐释。那蛇引诱我们的祖先第一次犯下了罪孽,但最终也是这蛇导致了通过上帝之子对人类的救赎。正如我们所知,这一因果联系引出了蛇教式的蛇与救主形象的同一化。那黑马和黑魔术师是半恶的因素,他们与善的相关性已经暗示在衣服颜色的交叉使用中了。那两个魔术师就是“智慧老人\",那优越的主人与教导者,那精神的原型的两个方面。这智慧老人象征着隐藏在生活混乱之中的在先的意义。他是灵魂的父亲,而这灵魂以某种奇迹般的形式又是他贞洁的母亲。因此,炼金术士把他叫作“母亲的第一个儿子〞。黑马和黑魔术师也就是在前边的梦中提到过的向黑暗中的沉降。

对一个年轻的神学生来说,这简直是困难得令人不能忍耐的一课!幸运的是,他一点也不知道在梦中向他说话的是一切先知之父,他也一点也不知道这先知之父把一个巨大的秘密放在了他的掌股之中。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不合时宜大感惊讶。为什么要如此多费笔墨呢?我得成认我们确实不知道这梦最终会给

那位神学生什么样的影响,不过我必须成认,这梦至少对我有很多要说的,即使做梦的人自己并不理解它,也决不能忘掉它。

很明显,梦中那老人是在向人们显示善和恶是如何一同起作用的。这或许就是作为对仍然未能解决的教精神中的道德冲突的答案。这一奇特的对立面的依存关系使我们更加靠近了东方观念,靠近了印度哲学的涅檠,这是从对立面中的,是通过调合来解决冲突的一条可行之路。这一东方的善恶相依关系具有那么深刻的意义,但同时又那么具有危险性,这一点可以在一句印度的警言似的问题中看得非常清楚:“谁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才能到达完美,是爱上帝的人,还是恨上帝的人呢?〞答复是:“爱上帝的人需七世再生才能趋于完美,而恨上帝的人只需三世再生,因为恨上帝的人比爱上帝的人对上帝想得更多。〞要从对立面中出来,首先就得把两个对立面看成具有同等的功能,这必然触犯我们教的情感。然而,正如上面梦的例子所示,道德对立面的平衡合作是一个自然的真理,这一自然的真理被东方以同样自然的态度加以成认了。在道家哲学中可以找到最明显的例子来对这一点加以证明。不过,在教传统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非常接近这个观点,我仅仅只需提醒你们那不公正的管家的寓言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梦就根本没有什么奇特性可言了,因为使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倾向本来就是无意识的一大显著特性。但我们必须马上补充一句,这只有在道德敏感性被夸大的情况下才是真实的;在其它情况下,无意识可能会毫不让步地坚守对立面的不可调和性。作为一种规律,无意识的观点是与意识的态度相关的,因此,也许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梦是预示了一个持新教观念的神学意识所具有的信仰和疑心。这就将这个梦所陈述的一切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中了。但即使这样减低这个梦的效力,它还是清楚地显示了其观点的优越性。它非常恰当地借一个智慧的魔术师的观点和声音表达了它自己的意义。这位魔术师直接走回到原始社会中巫师的形象之中,他就象阿利玛一样,是一个用意义之光穿透野蛮生活混乱黑暗的不朽的魔鬼,他是启蒙者,是统治者,是教导者,是一个精神仪式,连尼采这样一位价值的破坏者也逃脱不掉它的表达——因为他(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身上唤起了自己的再生,借那几乎是荷马时代的崇高精神传播和宣讲他自己的“狄奥尼索斯似的〞启蒙和狂喜。对他来说

上帝已经死去,但那催动的智慧之魔变成了他肉身的又一影像。他自己说到: 于是一个变成了两个

查拉图斯特拉从我身边走过。

查拉图斯特拉对尼采来说远不只是一个诗的形象,他是一次无意的显示,一种信仰的声明。尼采也在那背向上帝和教的生活的黑暗中迷失了自己,这就是那启示者和启蒙者,他灵魂说话的源泉,向他降临的原因。这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所用的宗教似语言的源泉,因为那就是这原型的风格。 现代人在体验这原型的时候,慢慢地知道了那最古老的思维形式是一种自主的活动,人们便是这一自主活动的对象。赫尔墨斯·特里斯米吉斯图、炼金术文献中的索斯、奥尔菲、波伊曼德里斯(人的牧人)以及他的近亲赫尔墨斯的波伊曼,都是这同一经验的其它公式。如果“魔鬼〞这一名称不是那么带有偏见的话,倒是非常适合这个原型的。但我满足于把它称为“智慧老人的原型\",或者“意义的原型〞。象所有的原型一样,它也有肯定的一面和否认的一面。但在这里我还不想进入这个问题之 中,读者可以在?童话中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中读到有关智慧老人的两面性的详细讲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