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省铜仁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贵州省铜仁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贵州省铜仁市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几组词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 恍惚(huǎng) 嘱咐(zhú) B . 嗫嚅(rú) 倔强(jiàng) C . 嘹亮(liāo) 镇静(zhēn) D . 无聊(liáo) 螺旋(xuàn) 2. (2分)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只要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找“米”,就会有写作之源。 B . 从前在家乡,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C . “你是我的榜样。”有个人说:“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D . 亲近文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 (2分) (2018八上·井陉矿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团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人家庭的温暖。 B . 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 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 .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

4. (2分) (2017九上·莱芜月考)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每思及年轻无知时所犯的错误,常觉有如芒刺在背 , 惶惶不安。 B .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玩微博、玩微信。

C .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纷纷表示赞同。 D . 在每一次正式辩论前,辩方队友不依不饶的挑战令我疲于招架。 5. (2分) (2018·北部湾)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骆驼样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B . 真假孙悟空都神通广大,沙僧、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等均不能辨出真假,直至来到如来佛祖面前,被佛祖轻而易举判出真假。真悟空打死假悟空,师徒团聚。

C . 格列佛在慧骤国遇到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且判断正确的慧骃马,对它项礼膜拜,学它走路,模仿它说话的腔调。当慧骃马要求他离开时,格列佛非常悲伤。

第 1 页 共 12 页

D . 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子头”,突出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神行太保”则突出戴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幕还来”。

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 (2017七下·无锡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xùn

________良

天________

________日

________ 笨拙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

7.

12

(2018

·

)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

(2) 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 (3) 夕日欲颓,________。 (4)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5) ________,志在千里。

(6) 白居易《钱塘江春行》中借“花”“草”描写早春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 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8. (12分) (2018七下·高邮月考) 家和万事兴,家齐宁。近年来,全国各地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妇联评选出全国“最美家庭”,重庆也评选出“最美十大家庭”。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西南宁的王芳20多年精心照顾脑瘫女儿,用至诚的母爱给予女儿最贴心的陪护,使女儿得以康复。多年来她和丈夫李绿江一起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们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安琪之家”,至今已为50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服务。由此王芳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材料二:“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这是“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获得者杨兴明家传承了百年的家训。这一家训,让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睦与幸福。杨兴明家住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他当年已90岁高龄,共有120余名子孙后人,他家凡是年满12周岁的后生必须熟背家训,其“齐家立德”的家规在当地成为美谈。

材料三:涪陵区的陈朝晖出生于书香文化世家,他甘于清贫,追求精神文化,读书、藏书、品书,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十多年,藏书6万余册,藏书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在私人藏书界都享有盛誉。他还修复整理古籍3万余本,在古籍文献的收藏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西南各省市的大多数官方图书馆。陈朝晖用自己对读书和

第 2 页 共 12 页

传统文化的爱好,影响着家庭,影响着周边的人。他的家庭因此获得“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

(1) 【发现“最美”】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以下两个最美家庭的特色。 王芳家庭,美在________ 杨兴明家庭,美在________

(2) 【分享“最美”】你所在学校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将电话邀请陈朝晖来校作一次报告,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

(3) 【弘扬“最美”】市妇联将杨兴明家的老宅确立为“家风教育基地”,请你为这一基地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9·河池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诗的开头两句用了________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概括。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 (18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 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强也 强:________

第 3 页 共 12 页

③学不可以已 已:________ ④故木受绳则直 故: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輮使之然也/其此之谓乎 B . 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 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 . 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5) 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11. (6分) (2017八上·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微时代的欣喜和焦虑

①什么是微时代?先不管学界究竟怎样定义,单看看我们的生活,当阅读、传播、购物,乃至情感交流都仅仅通过百余字就能够实现,你就会发现,一个时代真的来临了。

②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微博和微信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你开微博了吗?互粉吧!”“你有微信吗?加我吧!”正逐步替代“吃了吗?”“天气不错!”等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式,成为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寒暄用语。

③“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互联网的新形态、媒体传播的新格局,也让我们每个处于这个时代的人,被裹挟着,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活的方式、思维的方式。

④这份改变,给人们带来了欣喜。

⑤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它们共同构成了“微时代”信息获取和新型社交的巨大场域。人们惊喜地发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粉丝并拥有自己的粉丝,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与明星大腕对话、调侃。突然之间,我们发现,以小人物的微形态和微行动低调地呈现自我,发出声音,这样的呈现和声音最终竟然也可以凝结成巨大的力量。

⑥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欣喜与狂欢竟是短暂的,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集体性焦虑。

⑦“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对“微博控”、“微信控”们来说,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信息获取和社交软件似乎为每一个当下提供了更有趣、更神秘的“别处”,而活在当下、专注眼前,则逐渐成

第 4 页 共 12 页

为一件极奢侈的事。

⑧尤其令人焦虑的是,一方面,网络世界中泛滥的各种资讯被切割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断,使得资讯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的特点,让完整的表述、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每一个在“微时代”网络世界中呈现的个体也是由无数个碎片拼凑起来的,不论是微博的140个字还是微信中的聊天及“朋友圈”的状态描述,都经过了带有选择性和情绪化的加工,这使得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表达和认知只能在重重包装和多次塑造下进行。这种认知和社交上的片面化、模糊化在带来一定“审美”效应的同时,也在认知和社交心理上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得“微博控”、“微信控”们在心理上长期处于“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焦虑状态。

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的焦虑,表现为“逃遁”。所谓“微遁族”,指的是一类使用微信的人群,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一些“群”,一方面他们渴望并享受被拉进“群”里带来的集体认同感,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海量的无用信息所困,更担心退群造成的自动边缘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恰到好处地说出了他们的茫然无措。

⑩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正常运转时,我们是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的,但当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不适感造成的“存在感”就会变得异常明显。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自然得几乎被视为无物的认知和社交过程,在“微时代”正体验着这种不快的“存在感”——信息获取看似更加便捷,实则又效率更低;人际关系看似更加粘稠,实则愈发疏离。“微时代”的我们,更忙碌了,却也更空虚了;朋友更多了,却也更孤独了。

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2012年二季度到四季度,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腾讯2013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腾讯微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到8100万。更多人开始从“广场式”的微博平台向“熟人社会”为主的“微信平台”转移。微博诞生仅4年,便已经被预言“微博已死”,这一方面被解读为“人们不再满足140字的喧嚣,而是选择更加沉稳和理性”;一方面也被解读为更多人开始回归传统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而这些传统的方式能给人内心更多的安全感。

⑫新技术或将改变载体,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纯粹思想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1)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时代的阅读、传播、购物,乃至情感交流都仅通过百余字就能实现。

B . 微时代带来互联网新形态、媒体传播的新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C . 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欣喜和集体性焦虑,但更多的是焦虑。

D . 微时代微博、微信用语正逐步代替传统问候方式,成为大家初次见面的寒暄用语。 (2)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欣喜”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令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更加便捷,场域变得更大。 B . 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与明星大腕对话、调侃,都成为别人的粉丝并拥有自己的粉丝。 C . 微信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令使用者获得被拉进群里带来的集体认同感。

D . 我们发现小人物的低调的自我呈现和发出声音,最终竟然也可以凝结成巨大的力量。

第 5 页 共 12 页

(3)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焦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表达和认知,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人们长期处于“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和焦虑状态。

B . “微遁族”害怕被海量的无用信息所困,担心退群造成的自动边缘化,感到茫然无措。

C . 微时代人们信息获取效率更低,人际关系更疏离,人们更忙碌,朋友更多,因此人们感到更加空虚和孤独。 D . 回归传统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给人们内心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或许能够缓解微时代的人们的焦虑情绪。 12. (19分) (2017七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身人 刘荣书

晚上。父子俩吃晚饭的时间。男孩巴顿因情绪上的低落,比平日里显得更加顽劣。他故意将整勺子的米饭撒在饭桌上,蜷着手,伸出舌头,直接去饭桌上舔舐,像一条小狗。

“巴顿,好好吃饭!”

男孩不予理会。伸着舌头,继续去舔饭桌上的米粒。 “ 巴顿,你这样做,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了。”

男孩愣住了。那声音有些异样,像动画片里某个卡通人物在说话。那声音,并不是从父亲的嘴巴里发出来的。因为听到第一句话后,他翻着眼睛正在看父亲,见父亲的嘴巴一动未动。

“谁在说话?”男孩问。

“谁在说话?”父亲也这样问,可是他的嘴巴奇怪地扭动了一下。

上床之前,男孩无数次听到了那个声音在同他说话。那个奇怪的,貌似卡通人物发出的声音。 “巴顿,你该吃个苹果吧!要注意营养搭配。”

“巴顿,你看电视不要离得那么近好不好,这样对眼睛不好。” “巴顿,你洗脚了吗?”

每听过一句,男孩便会问他的父亲一句:“他在说话。他刚刚又在和我说话。你难道没听到吗?” 他的父亲却每次都在摇头,并显得很吃惊的样子。他以为男孩在说胡话,摸了摸男孩的额头。

“这多么奇怪,”男孩想:“这就像父亲曾对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只有聪慧的孩子才可以听到精灵在说话。那是孩子独享的权利。”

那天晚上,男孩比任何时候都要显得乖巧。他饭后吃了一个苹果。只看了一会儿电视,便主动把遥控板让给了他的父亲。这多么出色! 只是躺到床上之后,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有些忐忑地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觉得那个和我说话的人,是我妈妈……只有我妈妈才对我说过那样的话……”

“怎么会呢!”父亲说,“你是不是又想她了?” “嗯……”男孩点头。

第 6 页 共 12 页

父亲摸了一下男孩的脸,想了想,有些伤感地说:“那好吧!我们睡吧。看我在梦里会不会遇到你妈妈,如果遇到了,我就问一问她,问她是不是偷偷回来了。”

第二天,父亲照例早早上班去了,早饭留在餐桌上。他在一家木偶剧团工作。有演出任务时,他便不能留在家里照顾男孩,这是星期天,幼儿园放假,男孩只能被锁在家中。当然,如果不是幼儿园放假的时间,男孩便要被父亲早早从床上扯起来,睡眼惺忪吃上几口饭,驮在自行车后架上,送到幼儿园去。男孩每天赶到幼儿园的时间,往往要比别的小朋友早一刻钟。而放学后,仍旧比别的小朋友晚走一刻钟,或半小时。有时父亲临时有事,他便要一直在校园里呆到天黑……自母亲忽然消失之后,男孩便开始过起了这种孤苦伶仃的生活,他总是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感到与年龄不相称的落寞与疾苦。

但现在,妈妈似乎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回归,这种生活会不会结束呢? 但那一整天里,那个声音都未曾出现。空寂的房间内,只能听到男孩落寞的自语声——他试图和那奇怪的声音再次搭讪,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父亲回来时男孩在沙发上睡着了。

等父亲把他弄醒,他很快便记起昨晚的话题,他问他的父亲:“爸爸,昨晚你在梦里遇到我妈妈了吗?” 他的父亲正在把饭菜摆上餐桌,解下腰里的围裙,忙不迭说:“遇到了,遇到了。” “她和你说了什么?”

父亲在餐桌边坐下来。替男孩盛了一碗饭,忽然将脸抵近男孩说:“她说,她真的回来了。” “是真的吗?”男孩兴奋地叫了起来。

“是的”父亲说,又竖起食指,抵在唇上。示意男孩说话小声一点。“这是个秘密,”他说,“你妈妈在梦里告诉我……”

“什么秘密?那我怎么看不到她?” “她穿了隐身衣……” “隐身衣!” “对!隐身衣……”

“那她怎么不把隐身衣脱下来?”

“她脱不下来的。你知道那个中了巫婆咒语的公主吗?她变成了一只丑陋的青蛙……你妈妈就是这样,她错穿了一件隐身衣,永远都脱不下来了。但她让我转告你,她回家来了,在家里陪着你。”

晚上睡下时,男孩问他的父亲:“妈妈也和我们躺在一张床上吗?” “或许会吧?”他的父亲疲惫地说。

后来,男孩随父亲到剧团里去过很多次。父亲排练时,他便乖乖坐在台下。他喜欢那些木偶说话的声音,觉得和穿了隐身衣的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像。他在那些声音中间感觉到了温暖和踏实。他觉得他母亲的存在就像一种传奇。为此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隐秘的惊喜。他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慢慢长大。养成了一种自言自语的习惯。

直到男孩上初中那年,父亲做了一次声带息肉手术后,再不能开口说话。他穿了隐身衣的母亲,从此也消失不

第 7 页 共 12 页

见了。

又过了很多年,在父亲去世后的那一年的春节,长大后的男孩陪在妻子和儿子身边,坐在客厅里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

当那个来自宝岛的艺人表演完“腹语术”时,妻子和儿子完全被惊呆了。他们被他娴熟的技艺惊得目瞪口呆,特别是儿子,完全被那个大嘴巴的玩偶迷住了。他跳到父亲身边,嚷着也要买一只那样的玩偶,也要让他的父亲给他讲一段“腹语”。

做父亲的靠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儿子去看他的脸,发现他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1) “隐身人”的出现使巴顿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仔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一天晚上 第二天 第二天晚上 故事情节 ①________ 巴顿独自在家,那个声音一直未曾出现 ③________ 心理变化 觉得这是母亲以奇怪的方式回归,他不再感到孤苦、落寞。 ②________ 想和妈妈在一起 ④________ 第二天晚上以后 随父亲到剧团看木偶剧排练 (2) 根据句子后的提示提示,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有些忐忑地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觉得那个和我说话的人,是我妈妈……只有我妈妈才对我说过那样的话……”(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做父亲的靠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儿子去看他的脸,发现他的脸上淌满了泪水。(从词语含义的角度) (3) 阅读全文,说说“隐身人”的呈现前,小说做了哪些铺垫?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 你觉得文中巴顿的父亲欺骗了自己的儿子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作文: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字迹工整,不得抄袭或不要套作。

第 8 页 共 12 页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

6-1、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7-1、

7-2、

7-3、

7-4、

7-5、

7-6、

7-7、

7-8、

第 9 页 共 12 页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8-1、8-2

8-3、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1、9-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1、10-2、 10-3、

10-4、10-5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11-1、

第 10 页 共 12 页

11-2、 11-3、

12-1、12-2

12-3

12-4、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