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优秀教案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优秀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既是本课题的重点知识,也是本课题的难点。内容分为三个教学层次,一是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宏观条件,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三是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应用,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辨析能力。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复习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条件,但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部分学生掌握较好,还有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即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学生掌握还不太好,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就是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出不能共存的离子,在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在学生已经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再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再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不能共存的离子)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步步推进的教学活动,达到复分解反应教学的最高层次。 课标解读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使学生又一次由宏观走向微观,课标指出化学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不断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本课题教学中就通过想象、类比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再用微观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宏观问题,体会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宏观到微观,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复分解反应

的实质。

(2)学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

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离子的分析,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认识不能共存的离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3)通过各种类型的例题和练习,学会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质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到化学物质和化学知识的规律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复分

解反应的应用。

难点:掌握不能共存的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生活物质引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化学近一年了,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这门课吗?是的,为了更好地生活,化学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是什么物质以及它们的用途。学生说出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用途分别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工业制烧碱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来体现以上用途。 由以上反应原理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二、复习复分解反应

1、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1)通过学生书写以上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加深理解如何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某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2)练习巩固:判断以下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KMnO4 K2MnO4+MnO2+O2↑ B、CO2 +Ca(OH)2 = CaCO3↓+ H2O C、Zn+H2SO4 = ZnSO4+H2↑

D、BaCl2+Na2SO4 =BaSO4↓+2NaCl 对比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过渡:什么类别的物质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呢?我们学过的物质分类有哪些?复习物质分类,有利于学生整理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2、复习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1)首先,让学生思考说说复分解反应一般是什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有哪些类型?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补充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过渡:我们知道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那么是否所有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3、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 学生回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2)分析微观离子,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还是以表示以上用途的3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解释生成物中的水、气体、沉淀是怎么生成的?

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有不能共存的离子,这也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条件 (3)解释不能共存的离子

解释了之所以生成了水、气体、沉淀等宏观物质,是因为溶液中有不能共存的离子,他们反应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而水、气体、沉淀无法解离出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就会大量减少,而不能大量共同存在,称为不能共存的离子。 4、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复习整理常用的不能共存的离子,指名一生在黑板上整理出来,然后交流展示。

三、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应用

(一)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1、AgNO3+NaCl= 2、H2SO4+BaCl2= 3、FeCl3+Ca(OH)2= 4、K2CO3+NaCl= (二)物质鉴别

学生完成以下典型例题,并说说解题方法。

1、能一次性鉴别氯化钠、氯化钙、盐酸的是( ) A、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碳酸钠 D、硫酸钾

2、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① MgCl2 ② KCl ③NaOH ④ CuSO4 ,不用任何其它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补充,强调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首先考虑一些有特殊颜色或与指示剂有颜色变化的物质,然后再将宏观物质分解成离子来思考,根据不同离子,找与它不能共存的离子,考虑它们反应的现象,如有气泡、沉淀颜色等选择所加的试剂。 (三)物质推断

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1、(1)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__

(2)向a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_。 (3)另取少量固体加盐酸,无明显现象,推断不可能存在___________。 以上实验得出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2、粉末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要进一步证实是哪种,需加_______判断。 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解题思路:首先寻找题目的突破口,往往是物质本身的特殊的颜色, 或者是构成物质的离子和与它不能共存的离子反应产生的特殊现象。 (四)物质除杂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溶液中利用复分解反应进行物质除杂的一般方法。

例: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经检验已部分变质,现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应选择什么试剂?并写出反应原理。

归纳总结:学习溶液中利用复分解反应进行物质除杂的一般方法: 首先将宏观杂质物质分解成杂质离子,然后找与它不能共存的离子,

就是除杂离子。二者反应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把杂质离子除去。把杂质离子根据原物质中的离子种类,配对成物质就是除杂试剂。 四、课堂总结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知道我们在研究物质的宏观组成、变化规律时,也要分析它的微观构成以及微观粒子的变化。同样生活中也是如此,对待事物,既要从宏观大局出发,也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五、作业提升

布置以下试题,将所学物质推断,鉴别,除杂等知识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1、某实验室用剩的废水为无色澄清溶液,检查所用药品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沉淀部分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

能含有___________。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4)欲从无色澄清溶液中得到可能含有的物质,应该加入__________试剂,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提纯: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含有少量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镁泥沙等。写出所加的试剂的顺序及操作过程。 (1)确定杂质离子,选择除杂试剂。 杂质物质 化学式 氯化钙 硫酸钠 氯化镁 杂质离子 除杂离子 杂质试剂 (2)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 (3)实验操作 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复习课 学生板书的知识网络:不能共存的离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首先以绪言中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碳酸氢钠、含氢氧化铝的药物、碳酸钠,让学生说说这些物质的用途,这也是中考考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层层推进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以上物质的用途,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工业制烧碱,这3个化学方程也是复分解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作业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然后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继续以这3个化学方程式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中生成水、气体、沉淀的原因,从而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条件--溶液中有不能共存的离子,再构建不能共存离子的知识网络。这样步步深入,学生在感知宏观概念的基础上,自主思考,亲身体会了从宏观概念到微观实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更加有效地掌握了不能共存的离子,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就是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其实就是利用不能共存的离子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解决溶液中的物质鉴别,物质推断,除杂等问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体现学生能力的提升,由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选的典型习题难度不太大,所以都让学生先完成,在集体汇报交流,重点强调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了能力,而且本节课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愉快的学习。

虽然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但仍存有遗憾。那就是在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时,所选用的典型例题,个人认为不够完美,上题与下题之间缺少一些恰到好处的衔接。在今后教学中要多细心观察,多发现、收集化学知识间、例题间的奥秘,备课时精益求精,课后多做反思,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为什么,方能有所长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