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混凝土施工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混凝土施工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析混凝土施工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但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其实,如果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本文将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的种类和成因,裂缝的控制措施,裂缝的处理方法这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成因裂缝的控制措施裂缝的处理 1 绪论

1.1 裂缝存在所带来的问题

混凝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但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

1.2 研究裂缝的目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控制裂缝,借助大量的资料结合少许的现场经验,本文将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的种类和成因,裂缝的控制措施,裂缝的处理方法这三方面进行浅析。

2 裂缝的种类和成因

裂缝因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有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其产生的原因复杂而繁多,有的时候甚至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但是追根溯源,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主要原因。

3 裂缝的控制措施

3.1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配合比设计技术应该人员应深入到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的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施工现场抓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2现场操作方面

现场操作方面基本上有三项,浇捣工作、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

工作。现对这三方面进行分述。

3.2.1 浇捣工作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施工中,要掌握混凝土凝结程度,及时赶、括、搓、压、紧、光,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密实和强度。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在设计许可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若遇到用方量大或必须留置施工缝的结构,冬期施工时施工缝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宜先在结合处的表面加热到正温。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养护至设计要求的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3.2.2 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常用的有保湿法和保温法两种。养护时间,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 防止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在12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3.2.3 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在实际施工中,常用控制温度的方法有:

⑴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⑵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0C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和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避免暴晒等。

⑶夏期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尽量减少混凝土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⑷在实际施工时应该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应该进行必要的表面保温,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⑸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的季节更该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⑹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防止

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 裂缝处理

施工低劣、监理不力,使用不当等,均可能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4.1 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

表面涂抹的方法常用的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处理方法:当表面裂缝不多时,可在裂缝处用水冲洗,然后涂刷水泥净浆或者将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并干燥以后涂环氧树脂、沥青、油漆等;当表面有较多裂缝时,可在沿裂缝附近用钢丝刷刷净再用压力水清洗并湿润后,用1:(1~2)水泥砂浆抹平或者在表面刷洗干净并干燥以后涂抹2~3mm厚的环氧树脂水泥。对于有防水抗渗透要求的迎水面,可在混凝土表面刷洗干净并干燥以后,粘贴2~3层环氧树脂玻璃布或者橡胶沥青棉纸等,以封闭裂缝。

4.2 凿槽填充法

这种方法大多使用于修补中等宽度的混凝土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在进行修补时应沿裂缝用机械开槽或者用手工开槽,凿成“V”或”U”形,槽宽和槽深可以根据裂缝深度和有利于封缝来进行确定。适用于“V”形槽的填充料常使用的是树脂类的填充料,其宽度以及深度一般为30~50mm;“U”形槽适用于水泥砂浆类的填充料,其上口宽度一般为60~80mm。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然后用钢丝刷和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当裂缝为稳定裂缝时,可采用普通水泥砂浆、微膨胀水泥砂浆或者树脂砂浆等刚性材料填充。当裂缝为活动裂缝时,可以采用丙烯酸树脂、硅酸脂、聚硫化物、合成塑料等弹性材料填充密封。

4.3 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的方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且处理效果好。混凝土裂缝灌浆有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两种方法。

⑴水泥灌浆法,适用于处理较宽的稳定裂缝,一般裂缝宽度大于1mm时才能较好的保证灌浆的质量。纯水泥浆液是由水泥和水搅拌而成,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kg/m3。为了达到密实、高强、耐久性好的水泥结石,应尽可能使用小水灰比的水泥稠桨,水泥浆的浓度可根据裂缝的宽度和设备

条件确定,一般水灰比在0.7~1.1之间。

⑵化学灌浆法,适用于较细的混凝土裂缝修补,裂缝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3mm时宜采用。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用的化学灌浆材料应符合浆液的粘度小,可靠性好;浆液固化后的收缩性小,抗渗性好;浆液固化后的抗压抗拉强度高,有较高的粘接强;浆液固化时间可以调节,灌浆工艺简便;浆液应为无毒或者低毒材料。在工程中应用时应进行试配,其可靠性和固化时间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结语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或多或少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对于裂缝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出现裂缝时,应对症下药,及时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作者:王铁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2、《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作者: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

3、作者:尹贵玲,《在施工过程中对裂缝形成因素的控制》,《广东建材》2005年第四期

4、《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作者:富文权,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