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卷第2期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ⅨI UNIVERS兀Y V01.2 No.2 2O02年6月 Jun.2OO2 复合连接层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 静态氧化性能研究 张继红 摘要:采用等离子喷涂(PS)方法,在GH536高温合金基材上制备了传统的双层热障涂层( rBcs)和添加 复合连接层热障涂层。传统TB 结构为Ni22Cr10A1Y合金连接层和8 .%Y2q部分稳定的Z (8vsz)陶瓷顶层;双层连接层为Ni22Cr10A1Y及Ni22Crl0A1Y+ 2O3复合层。试样的100小时、10500C及1050 静态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连接层的TBCs氧化阻力提高;10500C时复合连接层的阻氧能力降低。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静态氧化试验,复合连接层 中图分类号:TQ639.2 文献标识码:A 入Al2 03形成复合连接层,连接层的静态氧化阻力提高。 本文以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包含A1z 03的复合连接层的热 障涂层与传统典型的双层热障涂层相比较,研究连接层成分及结 构改变对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2.试验条件及方法 2.1试样制备 1.前言 热障涂层(TBCs:Thermal"b ̄tl'rier coatings)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 机领域的实际应用已从燃烧室发展到静子和转子叶片上lll2』。热 障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是衡量涂层持久寿命的主要指标。对于 典型应用的热障涂层,其氧化阻力由高温服役时在陶瓷顶层(Tc: top coat)和合金连接层(BC:Bond coat)界面产生的热增长氧化膜 (TGO:qhennal grown oxide)决定。由陶瓷层向内扩散的氧同由连接 层外向扩散的铝在TC/BC界面相互反应生成的n—A12 03,构成 1u)。连续、敛密的n—Al2 具有良好的氧化阻力,但随着TC,O 厚度的增加,TGO引起的氧化应力也不断增大,在热循环条件下 TGO应力成为陶瓷层在 IGO与 rc界面剥落的主要原因之一1]1。 改善热障涂层抗氧化性能是涂层成分及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之一。以物理或化学沉积方法枉连接层表面预制一层较薄(小于 5ttm)的n一 2 03膜层作为氧障层可以提高氧化阻力,但对热震性 能有一定不良影响lJ-6]。Wu的研究表明l7 J:在NiCrAIY连接层加 本试验采用等离子喷涂设备为ME ̄FCO公司的7M等离子喷 涂系统,试验基材为厚度6mm的GH536高温合金。加工成40mm ×20mm×6mmq、lICs全包覆的氧化试样,喷砂处理后,连接层(BC) 采用氩气保护等离子喷涂,然后大气等离子喷涂陶瓷顶层(rrC)。 连接层粉末为镍基合金粉术(7相,Ni22Crl0A11Y,粒度5o~ 75p.m),陶瓷层顶层为8wt.%Y2o3的部分稳定zr 陶瓷粉未8YSZ (t栩大于85%,其他为m相,粒度45~70tun),复合连接层添加 20wt.%A1,o3粉末(n相,粒度50~75ran)。复合粉末采用机械球 磨方式混合。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见表1。涂层设计型式如表2。 表1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 Table 1 Plasma ̄raying parameters 2.2氧化试验 电子探针,用于涂层相结构分析、表面形貌及组织结构分析。 3.试验结果及讨论 氧化试验采用采用硅一碳棒热处理炉。试验条件为:分别在 1000 ̄C、1050 ̄C炉内空气下保温100小时,在2o、4JD、6o、80、100小时 出炉测定试样的氧化增重,以获得静态氧化动力学曲线。 2.3主要仪器设备 日本理学D/max—RA转靶式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JSM 一3.1氧化试验动力学曲线 lOO小时静态氧化试验后,试样表面没有出现剥落现象。 lOOO ̄C、1050 ̄C的氧化动力曲线如图1所示。 6301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及EDX能谱仪、日本岛津EPM一81OQ 作者简介:张继红,沈阳市机械工业学校,辽宁。邮编:110024 ・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张继红:复合连接层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静态氧化 2002年 5 0 S 0 L 三S 5 0 (1 2(1 4(J 6(1 8O l()(1 0 2《1 40 60 l(1fl Time/hour Time/hour 图1 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a)1000 ̄C;(b)1050 ̄C Fig.1.Oxiadatin kinetics curves of two types of rBCs at(aj 1000 ̄C;(b】1050 ̄C 试验结果表明:1000 ̄C及1050 ̄C下,N2Z的氧化增重均低于 N1Z,但1050 ̄C时N2Z试样的氧化增重降低幅度低于1000 ̄C时,说 明1050 ̄C时,复合连接层的阻氧效果下降。 两种试样在1050 ̄C时的氧化增重均高于各自在1000 ̄C下的氧 化增重。氧化动力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1000 ̄C、1050 ̄C下的氧化动力学啦线(a)N1Z;(b)N2Z Fig.2.Oxiadatin kionetics curves oftwo types ofTBCs at 1000 ̄C and 1050 ̄C(a)NIZ;(b)B2Z 3.2氧化机理分理 图3为喷涂态的N2Z试样横截面结构,图3(a)为N2Z的TBCs 整体结构,图3(b)为双层连接层与陶瓷层界面结构,图3(c)为图3 (b)的Al元素分布面扫描图。 ; ( --1—_.__.’●■ .■. 墅 图3 N2Z试样截面结构及元素面扫描像 (a)TBC横截面整体结构;(b)复合连接层与8YSZ界面;(C)(b)的A】元素面扫描像 Fig.3.SEM morphology and EPMA inmges Oil the cro ̄s—section view 0f the N2Z (a)SEM morphology of TBCs;(b)interface between the contx ̄ite BC and TC;(c)Al mapping of(b) (C)中白色结构说明在复合连接层中存在Al O3富集带,Wu 的研究表明l :均匀分布在NiCrMY中的Al2 o3有助于Al的外扩 在1050 ̄C时的氧化增重均明显高于各自在1000 ̄C下的氧化增重。 散,阻止Ni、cr的外扩散,易于形成界面TGO,从而提高氧化阻力。 但是,本试验说明近界面存在Al:o3线性富集,即使在喷涂状态 TGO尚未形成条件下,就有阻碍氧的内扩散作用,因此使采复合连 接层的试样氧化阻力提高。 典型氧化动力学曲线遵从Wagner氧化理论 J:x2=kpt+c其 中:X为氧化膜厚度;t为时间;k 为与氧化膜自由能、自扩散系数、 说明了氧化温度增高,氧化增重增加。 1050 ̄C时,复合连接层的阻氧效果下降。说明100小时氧化 后,TGO的逐渐增长致密并起到阻氧作用,使富集Al2o3的阻氧作 用降低;并且温度升高,TGO形成越快,使得富集Al2o3阻氧作用 进一步相对降低。1050 ̄C附近副集Al2 o3阻氧作用需要进一步研 究。 缺陷氧分压及温度有关的抛物线速度常数;C为积分常数。试样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4.结论 鸡西大学学报 2002丘 2.Coward G W.Surf.Coat.Tech.[J],1998;108—1o9:73 3. t L,Alperine S,Mevrel R.J Mater.Sci.【Jj,1992;27:5 4.Sun J H,Chang E,Chao C H,ChengM.J.Oxidation.Metals.1J J, 1993:40:465 1)采用的TBCs高温抗氧化性能优于一般应用的典型双层 TBCs。 (2)NiCrA1Y+^J2 03复合连接层阻氧效果优于单层连接层的 原因在于复合连接层中存在富集Al2 03。 (3)采用复合连接层在1050 ̄C时,TBCs氧化增重同典型试样 相近,其原因在于氧化过程中TGO的形成及其阻氧效果增加,降 低了富集 阻氧作用所占的相对比例。 参考文献 5.Wu B C,Chao C H,Chang E,Chang T C.Mater.Sci.Eng.[J], 199O:A124:215 6.Leushark U,Sehulz U,Peters M,Kaysser W A,R0bin B H.Surf. Coat.Teeh【Jj,1997;94—95:131 7.Wu Y N,ZhangG,Hang,Y,FengZ C.Surf.Coat.Tech[J],2001; 138:56~60 1.Zhu D M,Miller R A.MRS BuUefin[Jj,2000;1:43 8.朱日彰等。高温腐蚀及耐高温腐蚀材料[M],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5:1o9~l15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with Composite Bond Coat Zhang Jihong Abstract:Two type of plasma sprayed(PS)thermal barrier coatiings(TBCs)on GH536 superalloy substrate with diferent layer of Ni22Cr10A1Y,Zr02—8wt etp Y2 O3(8YPSZ),and composite layer of Ni22Cr10A1Y were prepared. he stTatic oxidation test at 1000cC and 1050cC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oxidation kinetice of the 113Cs.It is indicatd tehat the higher oxidation resistance is obtained by using of composite Ni22Cr10MY+Al2 03 bond coat,The better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A12 O3 composite layer is due to lineally rich of A12 O3 in Ni22Cr10A1Y bond coat. Key Words:thermal barrier coatings;plasma spraying;static oxidation test;composite layer. Class Number:TQ 639.2 Document Mark:A (上接46页) 低压线圈匝数、铁芯各柱和轭等值长度、铁芯矽钢片直流励磁曲线 均已知。一般CK》co Rl》K2 Io>>CORlR2 则由(1)、(2)推出可得到: 却= —LoC(1一 ̄To)To:SAB (4)式中 I+ R;一R2CoLo/R 8=l/2RlCK 三方面的因素: a、该电抗器的加入不影响变压器试品操作冲击电压波形的调 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使L≥(5—10)Io; b、该电抗器与变压器等效电容在操作波形作用时不应发生谐 振; c、该电抗器应耐受变压器操作冲击波的作用,当电抗器装在 变压器低压侧时,它的操作冲击绝缘水平应与变压器低压线圈相 同。 4结论 w、s一高压线圈匝数、铁芯截面积 由式(4),把K、Uo、W、8、S等代入,当确定所需波形后,即可计 算得AB。由此得到初始磁通密度: B0=Bs一△B (5) 据磁路基尔霍夫定律 {∑ =0∑HK1K=∑WI K为磁路分支数} (6) 另据铁芯直流励曲线B=g(H),得: }∑BKSK=0 ∑g (Bk)1K=∑wIj (7) 现行大型电力变压器的操作冲击耐压试验,其铁芯初始磁化 状态基于反极性操作冲击法产生的剩磁。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使 得每次操作冲击产生的波形不尽一致。直流励磁法避免了传统方 法的缺陷,使得每次操作冲击作用时铁芯初始化磁化状态保持一 致。因此,该法具有操作省时、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适宜于 大型电力变压器的操作冲击耐压试验。 参考文献 <变压器试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解上述方程组即可求I。 3.2电抗器电感参数的确定 根据该电抗器所处的位置和作用,确定其电感参数要考虑的 A Little Consideration of Switching Surge Test f0r Lorgo Power Transformer Dong Shuwei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switching surge test for transforrner and presents that it is helpful o it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 by exciing transftorrner with DC supply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switching impulse. Key Words:transformer;switching surge test;direct—current excitation Class Number:TM41 Document Mark:A ・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