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课题序号 授课时数 授课章节 名 称 使用教具 5 2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2、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与法。 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学习指导用书及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1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简介马克思的逝世: 19世纪70年代末期,慢性肝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气管炎等疾病,不断地袭击着马克思。80年代初期,妻子和长女的去世,更促使马克思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你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因此,死亡是意外来临的。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状态。她随即陪同恩格斯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已经安祥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 三天以后,马克思安葬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和他1881年12月逝世的妻子燕妮葬在一起,这是一个朴素的葬仪,参加葬仪的人不多,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主义同盟时期的两个老同志到斯纳和罗赫纳,马克思的两个女婿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马克思的朋友歌·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主义工人教育协会”献了花圈,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恩格斯并不是以马克思亲密战友的特殊身份抒发自己个人的哀思,而是代表全世界无产者对自己导师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这篇悼词就不仅是对葬仪参加者说的,而且是向全世界发表的。 二、本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作者怀着痛惜之情指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精辟地概括了马克思创立的理论,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热情赞颂他为无产阶级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这位导师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 三、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各段大意,理清层次结构。 四、分析文章: (一)分析第一段,追求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1、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语句? 确: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作者开头先具体、准确地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这是悼词写作、惯用的表述方法。 2、“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有何含义、作用? 确:这一称呼,既是对马克思身份和历史地位的恰当评价,也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敬仰之情。 3、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表述马克思的逝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含义? 确:用“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来表述马克思的逝世,属于“讳饰”的修辞手法。 含蓄地表露出对逝者的崇敬、挚爱和哀悼。 4、作者是怎样表述马克思临终时的情景的? 确:“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说明马克思临终时的情景,也表现恩格斯只差两分钟没能再见到这位亲密战友的惋惜心情。 5、马克思临张的姿态?表明了什么?

2

确:“在安乐椅上”,描述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对马克思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二)分析第2——8段 1、分析第2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重大损失。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两个“对于”关照着下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伟大功绩的介绍。 问:“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有何作用? 确:表明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和历史地位是十分巨大、无可替代的。 问:“这位巨人”与上段哪个语句相呼应,又与哪些词语相映衬。 确:“这位巨人”与上段“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高度评价马克思,同时又与“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相映衬。 2、分析3——5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 (1)第3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确:本段介绍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其意义。 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恩格斯首先以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作比较,指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规律这一事实,揭示了马克思重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接着,恩格斯以精炼、准确而又严密、通俗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 这一阐述可分为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层次:从“首先必须”到“艺术,宗教等等”是第一层次,这是一个条件关系复句,准确而通俗地阐明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其社会意识的观点。从“所以”到“做得相反”是第二层次,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前一个分句阐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一个分句换一种说法,再次强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2)分析第4段:评价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意义。 问:本段结构上有何作用? 确:“不仅如此”、“还”,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问:“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有何作用? 确: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规律的划时代意义,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历史功绩的赞颂和钦佩。 (3)总结3,4段 第3、4两段主要评述马克思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这两个发现的顺序不能颠倒,第3段讲的是马克思发现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4段讲的是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特定阶段的特殊运动规律。按逻辑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从时间顺序来看,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前,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在后。 (4)分析第5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前两句话不是一般的过渡句,而是对第3、4两段内容的概括、补充和强调,再次肯定马克思“两个发现”的意义,表达了对马克思的仰慕之情。本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其他方面介绍马克思众多的成就。 总结:

3

第3—5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 3、分析第6、7两段:论述马克思的斗争精神和实践活动。 (1)分析第6段:阐述马克思的实践精神,指出他作为一个家是怎样看待科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 问:第一句话有何作用? 确:承接上文3-5段,对马克思作科学家所作的贡献作结。 问:“这样”指代什么? 确:“这样”指代第5段中“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和“不是肤浅地研究”。 问:第二句话有何作用? 确:开启下文 “但是”转折过渡到本段论述的内容。 “远不是主要的”表明在马克思的历史贡献中,还有比作为科学家的贡献更为重要的,吸引读者继续关注下文。 问:第三句话介绍了什么? 确:第三句话介绍马克思的科学观,阐明马克思关于科学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句话把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和作为家的马克思结合在一起,同时又把论述的重点由前者转移到后者。 问:分析第四句话: 确:第四句对马克思的科学观作具体解释。 “衷心喜悦”和“喜悦”就非同寻常两者的程度不同,表明马克思对于那种给工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科学发现的重视。 作者通过马克思对科学发现的态度,侧重表现他作为家的本色。 (2)分析第7段: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动,高度评价马克思作为家所作的卓越贡献,热情赞颂他的斗争精神。 4、分析第8段:赞颂马克思崇高的人格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问:找出文中反映马克思的敌人和战友对待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词语,反映了什么? 确:敌人:嫉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 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表明了马克思本人及其所投身的事业巨大而广泛影响。 问:“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有何含义? 确:表现了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和非凡胆略。 “蛛丝一样”比喻敌人的攻击是纠缠不休的,但又是软弱无力的。 问:“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有何含义? 确:这句话表明马克思只为无产阶级的事业而战斗,从不谋取个人私利。它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和赞颂之情。 (三)分析第9段 确:悼词惯用的结束语,但作者强调了“他的英名和事业”,表达了深沉的悼念和坚定的

4

信念。 五、总结: 全文九个段落的逻辑关系图示如下: ③④⑤ ①—② ⑧——⑨ ⑥ ⑦ 本文第1段第9段是一般悼词惯用的开头和结尾,主体是2-8段,第2段是全文的总纲,两个“对子”关照着下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伟大功绩的介绍,第3—5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第6、7两段论述马克思的斗争精神和实践活动。第8段加以归结,总论马克思作为一个科学家和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全文主体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来安排结构,纲目分明,条理清晰,照应周到,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 六、写作特色 1、内容高度凝练、概括。 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