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EducationalPracticeandResearch教学设计《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门海霞(保定市第二中学分校,河北保定071000)关键词:初三化学;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变式呈现;实验验证中图分类号:G633.81.教材分析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18)14-0053-03用;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对知识体系的认知,并初步形成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同时初步体会框图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分析不能共存的离子对,达到认识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目的;通过创建“红旗”图示及“瞻前顾后”成语的运用,简化记忆并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巩固、强化化学用语的理解与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点5.教学重点、6.教学设计过程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复分解反应”是初三化学的重要内容,是酸碱盐的核心知识。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其教学要求为“初步认识并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比较零散,其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已经认识了三种。3.教法分析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感知,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增强其成就感;同时以文字形式呈现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思路;并通过构建图形,归纳酸碱盐性质;最终讲练结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1)知识与技能4.教学目标【引入】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忘记盖盖子的氢氧化钠固体,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探究其成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入课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展示】【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猜想成分。积极发言: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碱、盐的性质知识。淤巩固酸、于归纳提升并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语的理解与应用。盂归纳常见的离子鉴别方法并强化化学用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榆初步体会看图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酸、碱、盐性质的应(2)过程与方法2018年第14期/B(05)53教育实践与研究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教师活动】肯定猜想,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学生活动】踊跃回答:有学生说取样并滴加无色酚酞,变红,猜想一成立。另一学生不同意指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又有学生指出取样并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其他学生又指出若含有氢氧化钠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活动】抓住机会,进行引导: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学生活动】讨论交流:酸碱中和反应优先发生。(提升认知)(通过问题的解决,回顾并强化酸碱盐性质的相关知识)【变式呈现一】幻灯片呈现(图像)溶液中的HCL的物质的量(mol)(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查阅资料】(3)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4)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猜想二:固体全部为。猜想三: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并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测得pHpH试纸上,明猜想一成立。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填“>”“<”或“=”),说7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CaCl2溶液,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三成立。【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方程式。。【学生活动】学生答题,并书写有关的化学OD盐酸的体积(mL)(通过问题的解决初步体会探究思路,并巩固化学用语的理解与应用。)【教师活动】我们先观察一下大家书写的反应方程式,这些都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是那类物质间的反应?【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互相点评,同时指出酸碱盐间的反应大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教师活动】归纳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及特点,明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不能涵盖所有的化学反应。如高炉冶铁、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有机物燃烧。(2)中和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从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学生找出各反应中不能共存的离子对。【学生活动】书写不能共存的离子对。(填化学式)【幻灯片】酸碱盐性质、8类反应、5类复分解反应、离子共存。【学生活动】经过小组讨论,组间互评,又制订出以下方案:取样,先配制溶液并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再向上层清夜中加入无色酚酞,同时分析为什么不能加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在台前演示,取得预期结果。(初步体会看图题的解题思路并亲身感知,同时体会到了解题成功的成就感)【变式呈现二】回顾整个过程,幻灯片呈现: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发生反应生成Na2CO3。(1)NaOH能与空气中的2018年第14期/B(05)54教育实践与研究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余Ag+,Cl-酸碱【教师活动】常见离子的检验利用酸的性质(五)。淤H+:利用碱的性质(四)。于OH-:俞Ba2+,SO42-盐(图形呈现,简化记忆)【学生活动】构建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体会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使石蕊变红,酚酞无色活泼金属使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加入OH-,有氨臭味气体产生。盂NH4+:酸(H+),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榆CO32-:(HNO3),产生白色沉淀。(Ba2+),产生沉淀。取样,先滴加银(Ag+),再滴加稀虞Cl-:愚SO42-:加入混有稀HNO3的钡盐或碱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盐(以上设计不仅是为了引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想让学生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并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7.课后反思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在做中学,即让学生亲身感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归纳。并且教师还应尽可能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初三的复习课大多是进行知识的罗列及重现,所以课堂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昏昏欲睡。而本教学设计则注重采用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实验,并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创设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课堂气氛也由此变得活跃。最终通过构建知识图,形成了知识体系,了解了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观点,并通过创建“红旗”图示以及“瞻前顾后”成语的运用,简化了需要记忆的部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教学流程图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教师活动】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归纳:酸五、碱四、盐四。一共十三点,能写八类化学方程式,其中五类属于复分解反应。【幻灯片】碱酸盐盐金属氧化物(“红旗图示,形象直观”)扛起这面大旗,你就掌握了酸碱盐,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归纳:(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瞻前顾后。瞻前: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都需溶;顾后:生成物———沉淀、气体或水三者之一。(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能否共存,请你归纳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学生活动】讨论书写:淤H+,OH-于H+,CO32-/HCO3-盂NH4+,OH-虞Mg2+,OH-愚Cu2+,OH-舆Fe3+,OH-榆Ba2+/Ca2+,CO32-【责任编辑韩梁彦】2018年第14期/B(05)55教育实践与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