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表情小班教案
【篇一:表情娃娃小班的数学】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篇二:小班教案】
研读:《孤独的小熊》这是一则关于情感教育的故事,故事中孤独和快乐有着明显的对比,引发幼儿感同身受地体验小熊的孤独感,从而体会微笑面对朋友的重要性,使幼儿设身处地地领悟对朋友“板
着脸”是多么糟糕。通过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幼儿在以后与朋友的交往中会逐渐构建和谐的伙伴关系。
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能与孩子比较自然地亲近,孩子语言表达也比较有趣,部分孩子的词汇比较丰富,学习的兴趣与习惯较好。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听到老师说什么表情的时候,小朋友就把这个表情表演出来,看谁反应又快,演的又好。关上小门!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他长得怎么样?可这只漂亮的小熊每天孤零零,谁也不跟他玩,这是为什么呢?猜猜看! 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听听有关这只小熊的故事! 二、观看图片
1、欣赏故事第一段:孤零零的小熊。(从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提问:①小熊找了哪些朋友?有几个?他们和小熊玩了吗?为什么? ②大家都不跟他玩,小熊这时的心情会怎样?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去找河马。(从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问至你照着镜子瞧瞧)
提问:①小熊伤心极了,他又会去找谁呢? ②小熊问大河马,大河马是怎么回答的? 3、欣赏故事第三段:小熊笑了。
小熊最后笑了吗?接着往下听(从小熊心里想至故事结尾) 提问:①小熊一笑,动物们都怎么了? ②大家喜欢怎样的小熊?
小结: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游戏:找朋友
小熊脸上笑咪咪的,小动物都喜欢这位爱笑的朋友。小朋友,你们喜欢他吗?听!音乐响了,我们带上微笑和小熊一起来找朋友吧! 《小班我的朋友在哪里》
研读: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合作意识、分享快乐是主要的内容,尤其对独生子女朋友间如何交往、友爱教育更显得非常的重
要。由于,《我的朋友在哪里》这首歌节奏感强,好听易学,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过程:
一、 小熊做朋友。
1.小熊出场,(一副孤单单、愁眉苦脸地)唱: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2.幼儿和小熊打招呼,告诉小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3.小熊和幼儿根据歌词对话,小熊念上句,幼儿答下句,并用点头、挥手、拍肩等动作回应小熊。
4.有这么多朋友和小熊打招呼,小熊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5.小熊高兴地告诉大家:我找到了许多好朋友。 二、学唱找朋友的歌
1.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倾听全曲。
2.鼓励幼儿带着愉快啊的情绪齐唱两遍。
3.小熊和幼儿一起唱,边唱边做打招呼的动作。
4.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要求有节奏,每两拍做一下动作。 三、邀请朋友跳个舞
1.(播放音乐磁带,小熊乐呵呵地邀请一个朋友跳舞)小熊是怎么请朋友跳舞的?
2.请一位幼儿做邀请者,有礼貌地请小熊跳舞,然后再去邀请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亲切,孩子的情绪愉快能积极主动动参与游戏.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这节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演唱 歌曲,并学会与朋友交往的能力,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活动中若能再为孩子们创造一些自己游戏的空间效果会更好。 《朋友,你好》 研读:以游戏找朋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捕捉生活中能触及的数字信息,使幼儿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经验,全方位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小班下学期,幼儿通过数学活动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点数5以内的数。
三、过程: (一)找朋友
1、你有朋友吗?游戏《找朋友》 找到喜欢的朋友是不是很开心呢?
2、请4个幼儿和5个家长做《找朋友》游戏,要求一家长和一幼儿手拉手。 你发现了什么?怎样使家长和幼儿一样多?(引导幼儿用“去1”或“添1”的方法解决) (游戏两次) (二)请朋友吃点心
1、出示小熊。小熊要请小兔来做客,出示5只小兔,让幼儿数数有几只,说说小兔爱吃什么?(胡萝卜、蘑菇、青菜??)
2、小熊准备了小兔爱吃的胡萝卜(4根胡萝卜,引导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说出少了一根胡萝卜,添1会变成一样多) 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送5个蘑菇,6棵青菜。
(三)幼儿作业:小班数学下册《朋友对对碰》。
反思:活动中,幼儿一直被教师设计的故事情节所引导,大部分都能专心的进行学习。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活动时间过长,孩子在最后的操作环节开始出现游离状态, 《伙伴连》 研读:
本活动通过朋友“相连”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的行动中,真切地感受、体验如何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如何才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行动,提高与同伴协调、合作的能力,感受朋友间的心心相惜。 目标:1.能用报纸把两个朋友连在一起,并能尝试协调行动。 2.感受同伴间的理解与合作,体验协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
数量充足的废旧报纸 室外较宽敞的场地。 过程:
(一)找个好朋友。
1.全体幼儿唱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两两结伴找到好朋友。
2.好朋友手拉手围坐在教师周围。师:好朋友在一起真好,我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它能让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像一个人一样。 (二)好朋友不分开。
1.教师出示制作的“伙伴连”,邀请一名幼儿尝试和自己连在一起。
2.邀请一对好朋友试试教师的方法,各自将自己的一条腿或一只手伸进洞里,这样两个好朋友就连在一起了,并尝试着走一走,不把报纸弄破。
【篇三:幼儿小班教案】
9月第一周 星期一 活动名称:颜色对应
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区分、配对。 2、学习从左向右两点连线。
一、导入活动:感知、分辨红色、黄色、蓝色。
1、教师出示红黄蓝颜色宝宝,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 2、请幼儿说说教室里面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分别有哪些? 二、互动游戏:蝴蝶找花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个积木,请幼儿辨认颜色。 2、观看ppt观察小动物的服装颜色。
3、学习连接两点,从左向右连线对面的相同颜色的衣服。 三、幼儿操作本1作业指导。
1、介绍作业内容,引导幼儿找到相应的练习。 2、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3、出示答案,总结。 课后反思:
孩子们对本节课 星期二 星期三
活动名称:形的对应
活动目标:1、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受图形基本特征。 2、学习连接两点,从上到下连线。
一、导入活动:认识圆形,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1、出示圆形的物品,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2、打开操作盒,取出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圆形——没有角、光滑的、圆滚滚的。 二、幼儿操作:
1、认识正方形,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1)出示正方形的物品,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2)打开操作盒,取出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认识三角形,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1)出示三角形的物品,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2)打开操作盒,取出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三角形——有三个角,尖尖的、三条边。 3、游戏:图形宝宝回家
三、互动游戏:图形宝宝回家
教师引导幼儿将刚刚操作的图形按照要求,送到前面对应图形标志的篮子里。
四、布题指引:
1、理解图形对应关系说一说小动物对应物品的名称、形状。 2、学习由上到下两点连线。 五、幼儿操作本作业指导。
1、介绍作业内容,引导幼儿找到相应的练习。 2、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3、出示答案,总结。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物品。 2、完成亲子本第2、3页。 星期四
拉拉手(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愿意参与歌唱活动。 2、学习交朋友,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3、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资源准备:
1、配备资源:多媒体 2、乐器准备:铃鼓一面
3、自制教具:小妞妞、小冬冬手偶 活动过程建议:
一、活动导入:我和铃鼓做游戏
2、教师手持铃鼓走到小朋友身边,一边说出小朋友的名字一边按节奏敲鼓,小朋友听到自己的名字,一边按节奏敲鼓,一边回应。如: 二、初步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旋律
1、,教师出示小妞妞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演示小妞妞手偶,跟音乐范唱第一段歌词。
提问:你们知道她的名字了吗?(小妞妞)你们想不想和小妞妞拉拉手呀?
教师利用小妞妞手偶一边唱歌一边和每位小朋友拉手,使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旋律。 3,教师出示小东东手偶,教师跟音乐一起范唱歌曲第二段。
提问:你们知道他的名字了吗?(小东东) 你们想不想和小冬冬拉拉手呀?
再利用小东东手偶一边唱歌一边和每位小朋友拉手。 3、完整欣赏歌曲。
1),教师跟音乐演示小妞妞手偶和小东东手偶完整演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利用手偶带小朋友学唱歌曲(1~2遍)。
2、教师和小朋友分角色对唱,教师唱小妞妞,幼儿唱小东东,再交换角色。
3、小朋友分角色对唱,一组来唱小妞妞,一组来唱小东东。
4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请每位小朋友自己去找好朋友拉手唱歌。(前奏时鼓励幼儿更换伙伴演唱) 星期五 社会活动
《我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活动中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
2.知道自己长大了,到幼儿园能够学到很多的本领。 活动资源准备
1.教师教具小布熊手偶。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建议
一、表演游戏:小布熊上幼儿园
1.教师用手偶表演故事:“我是小布熊,我今年三岁了,我要上幼儿园了,小朋友,你们上幼儿园了吗?”
2.师生互动一问一答:“小朋友,幼儿园都有些什么好玩的,告诉我好吗?”引导幼儿回答:有好玩的滑滑梯,跷跷板、好多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
(2)点击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人在家里,孤孤单单真没趣。 2.点击多媒体课件第二页。 (1)
(2)点击音乐图标,请幼儿听音乐观察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说出:幼儿园里朋友多,一起游戏真快乐。 3.点击多媒体课件第三页。 (1)
(2)点击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请幼儿打开用书翻到第一单元《上幼儿园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做阅读讲述,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