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观后感
生活是美的,感动别人也会让自己感动。 哲人说,只要慧心独具,即使随处拈花微笑,也能感受也一份爱意,一份情趣,一份韵味,甚至哲理。 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 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 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 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在遥远的浩渺的宇宙中,他化为行星守卫着祖国,感动并激励着亿万华人,朱光亚,一位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科学家,用他那赤诚的爱国之心感动了中国。
19年11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爆炸,那巨大的声响震惊了世界。他的履历表中出现最多的是“主持某次核试验成功”,他用自己的赤诚感动了一代科学家,形成中国核事业黄金组合,无论何时总是先说他人的功绩,平易近人,默默奉献,这是一位极其平凡的老人,然而他又是那么的不平凡。2011年2月26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然而这一件事却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捍卫了华夏的尊严,他功勋卓越,令人肃然起敬,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无尽苍穹中守卫华夏的最亮的那颗星!
记忆深处,依然记得电影《天那边》中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那些渴望知识的稚嫩脸庞,依然为徐晓萌大学毕业后支教的情景感动不已,大山深处,极其缺乏的教师资源,极其艰苦的教学环境,为了盖小学而上山搬石头不幸遇难的罗老师,这一幕幕场景,敲碎了我们心中那道道心墙,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藏区,一样有这么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有这么一对为孩子们无私奉献的教师。2000年,在到西康福利学校实地考察后,看着学校那143个孩子渴望学习的脸庞,他放弃月薪几千的工作,离开刚断奶的孩子,下定决心到草原义务支教,成为学校143名学生的老师,在孩子们眼中,胡忠就是他们共同的父亲。他说:“这些孩子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我说的话,我跟他们承诺的,我哪怕死了我也必须兑现。”在这如同誓言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一位教师那无比崇高的灵魂,只有拥有这样的灵魂,才能够称为教师,才能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
妻子谢晓君在西康另一所学校支教,因为长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高原反应,夫妻俩都落下了病根,丈夫胡忠即使在夏天也要身穿棉衣,妻子更是被病痛长期折磨,每当妻子疼痛难忍的时候,丈夫总是这么安慰:“不要哭,不要哭,当老师的,这点小病。。。”这句安慰的话语让在场的观众潸然泪下,为了孩子们的课不耽误,妻子谢晓君苦求医生让她返回学校继续任教,在记者的镜头前,胡忠对年迈的母亲说“儿子不孝,无法在您跟前,但为了学校的孩子,下辈子我再好好服侍您”,这句话又让多少人流出感动的泪水,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身为子女的胡忠、谢晓君夫妇无法为父母尽孝,但是她们却是最好的父母。生活之中也有这么一位母亲,人们称她为“最美妈妈”。2011年7月二日中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正要出门的吴菊萍在听到众人呼喊后看见了令她心惊的一幕,她看见一个幼小的孩子爬出十层楼的窗台,悬在半空中,眼见就要掉了下来,情急之下,吴菊萍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扔掉了遮阳伞,脱掉了高跟鞋,冲向了孩子可能掉下的地方,在之后的几秒钟孩子就掉了下来,她张开双臂,接住了两岁的妞妞。在孩子坠落的瞬间,身为七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在母爱本能的驱动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张开双臂去接十楼落下的孩子,这完全是以命相搏,不过幸好上天还是眷顾这位善良的母亲,虽然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但是妞妞却完好地于10天后苏醒过来,至今她的手臂依旧没有完全康复,但她从未后悔过。她用那双最柔弱的臂膀,同时也是2011年最有力地臂膀完美的诠释了母爱的真谛,唤醒了普通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世间有最美的母亲,也有恪守孝道的女儿,身为一位90后的姑娘,我们的同龄人——孟佩杰。五岁那年,佩杰的父亲遇车祸中去世,母亲将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但命运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女孩,养母刘芳英于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从此就没有回来。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
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这是一个如此平凡的少女,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令人心灵震颤的瞬间,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像朱光亚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不能成为像吴孟超那样令人敬仰的一代名医,但是我们可以在感动的同时去奉献一份我们的心意,我们可以称为像孟佩杰那样孝顺的子女,可以称为像阿里木那样的热心人,成为像刘伟一样向命运抗争的青年,存一份感动,让其发光发热,让感动永存心田,你我都可以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