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研究 2005年1期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
程新生 张 宜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系 300071)
*
=摘要>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财务业绩为标准,对不同类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公司绩效进行研究,以截面数据分析内部审计模式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论是设立内部审计有利于公司生存,但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关键词> 制造业 上市公司 内部审计 审计模式*
一、研究背景
公司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多、经营领域的多元化及经营区域的广泛化,委托代理关系变得复杂,客观上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具有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通过监督和评价,确保信息系统的真实、可信、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促进责任部门有效地使用资源、改善公司绩效。
自从1875年德国FriedrichKrupp(克虏伯)公司设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大型股份公司普遍建立了内部审计系统,监督、评价、防护和反馈成为其四个重要职能。2002年8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中国,内部审计受到重视。早在1985年,国家审计署就要求大中型国有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2002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建议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2003年5月实施的5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6明确指出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审计环境下,各种审计要素(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审计目标等)不同方式整合的结果。主要有五种审计模式:一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领导;三是内部审计由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领导;四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
*
五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从组织结构视角分析,以上五种模式各有特点。第一种模式,内部审计层次、地位和性相对较低;第二、三种模式,内部审计层次、地位和性较高;第四、五种模式,内部审计层次高、性强。
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应取决于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功能和内部审计本质,目前研究多限于对内部审计模式的规范性研究和整体的描述,较少利用调查数据或公开数据,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内部审计模式的分布特征、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选择
在我国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同时由于上述五种内部审计模式在制造业公司都有采用,因此我们选择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总体对象。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中国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02年对1307家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涉及到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情况的调查。至2002年4月,制造业上市公司总计524家(含钢铁、汽车、化工、机械、电子、家电、纺织等行业),其中342家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占65127%;有102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占19146%;另外80家上市公司未填写发出的调查表,占15127%。在设立内部审计的342家上市公司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2028)、南开大学/985项目0(950A94505-B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70审计研究 2005年1期
中,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有124家,监事会领导模式为25家,总经理领导模式有117家,财务部领导模式有36家,由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有40家,参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五类领导模式中,由董事
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和由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所占的比重很高,两类领导模式之和占总数的70%,其他三种领导模式的总和为30%。由此可见,中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是以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为主,其他三种领导方式为辅。
表1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分布情况
模数量及比例
数量比例
式董事会12436%
总经理11734%
内部审计领导模式监事会257%
财务总监4012%
财务部3611%
合计342100%
三、总体分析及变量选择
进行总体分析时,分成两个大模块分析:第一个模块对填写调查表的上市公司中设立与未设立内审机构的公司进行分析;第二个模块对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有:业绩指标、经营理念指标和规模指标。业绩指标主要是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及销售净利率。经营理念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营业现金流与总资产比、营业现金流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规模指标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在数据选择上,为使描述统计结果更贴切、更接近实际,首先对各种模式进行简单的描述性分析,然后排除样本中各指标均值在三个标准差以上的公司,目的在于排除奇异值对总体数据的影响。
(一)第一个模块分析
把填写调查表的上市公司又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有效样本308个,代码为1),第二组是未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有效样本91个,代码为2)。通过研究这两组的统计数据来分析设立、未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特点。大型公司出于加强管理,提高内部控制运行效率的需要,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而且通过开展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促进提升公司绩效。基于这些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其规模(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大于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
假设二: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公司生存能力(绩效稳定性)、公司绩效优于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设立与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比较)
样本
资产利润率
12
Total
资产净利率
12Total12Total
资产负债率
12Total12Total
(N)3013993079139830139930139930688394
均值(Mean)0.04270.03370.04070.02500.01780.02334.20822.77443.88120.45050.42300.44420.12930.09130.1208
标准差(Std.Deviation)
0.0528
0.06650.05630.05090.06740.055111.1512.9911.60210.17620.17480.17610.40210.19100.3658
最小值(Minimum)-0.2963-0.3676-0.3676-0.3120-0.4009-0.4009-77.4900-72.2600-77.49000.07200.02470.0247-2.8340-0.5910-2.8340
最大值(Maximum)0.160.10410.160.14770.08740.147760.410023.270060.41001.37790.93811.37795.60330.46235.6033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比
71审计研究 2005年1期
样本(N)
现金资产比
12Total12Total
总资产
12Total
30688394301399301399
均值(Mean)0.05710.04820.05511.04E+097.02E+0.66E+081.76E+091.36E+091.67E+09
标准差(Std.Deviation)
0.06870.07370.06991.24E+095.E+081.14E+091.42E+098.44E+081.32E+09
最小值(Minimum)-0.2061-0.2747-0.27473.58E+054.07E+073.58E+055.E+073.54E+085.E+07
最大值(Maximum)0.39790.21680.39798.04E+093.00E+098.04E+098.82E+094.48E+098.82E+09
主营业务收入
通过上述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初步的结论是: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无论在规模还是业绩上表现都优于未设立内审的公司。而且其经营理念也较先进,能够充分利用债务的财务杆杠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初步结论,进行非参数检验,相关的检验如下表3。从Mann-Whitney检
验得出的P值,总资产p值为010427<0105,主营业务收入p值为010571<011,其余指标均大于011。从2002年数据来看,设立与不设立内审的上市公司在业绩和经营理念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两者在规模上则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分析验证了假设一,即设立内审的上市公
表3 两个样本检验(设立与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比较,非参数检验)
资产利润率
Mann-WhitneyUWilcoxonW
ZAsymp.Sig.(2-tailed)
1309417280-0.95180.3412
资产净利率1348017666-0.50680.6123
净资产收益率13345.517531.5-0.69160.42
资产负债率1301217198-1.03670.2999
营业现金流与主营业务收入比1341417330-0.05310.9576
13066.516982.5-0.42220.6729
1217516361-1.90260.0571*
1205516241-2.02670.0427*
*
现金与总资产比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
司普遍较未设立内审的上市公司规模要大。规模大的上市公司通常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一是管理的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张,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以加强管理;二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大型公司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在公众中树立起公司制度良好的社会形象。设立与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在经营理念及业绩方面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内部审计在绩效提升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即假设二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二)第二个模块分析
把设立内部审计的342家公司再细分为五组,第一组为采用董事会领导(总计124家);第二组为总经理领导的(总计117家),第三组为财务部领导模式(总计36家);第四组为财务总监领导(40家);第五组为监事会领导(25家)。通过研究这五组的统计特征来分析内部审计模式的特点。在理论上,72内部审计的地位越高、性越强,就越有利于开展管理审计、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进而促进提高公司绩效。而且内部审计性强,表明公司管理制度先进,越有利于公司管理。基于这一背景,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三:内部审计的性越强,越有利于促进公司绩效的改善或提升。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其绩效优于财务部或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
在样本处理中,首先排除一些奇异值,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将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分为一组,分组编号为1(116家);总经理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分组编号为2(105家);财务部领导模式的公司分组编号为3(31家);财务总监领导模式的公司分组编号为4(34家);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分组编号为5(22家)。数据整理后如表4。
审计研究 2005年1期
表4 描述性统计分析(内部审计各类模式)
样本
资产利润率
12345Total12345Total12345Total12345Total12345Total12345Total12345Total12345Total
(N)116105313422308116105303422307116105313422308116105313422308115104313422306115104313422306116105313422308116105313422308
均值(Mean)0.04510.03940.04360.05170.03110.04270.02550.02130.02870.030.01670.02504.20033.02015.33947.81032.76004.20820.46630.440.43510.40370.46820.45050.10040.10150.12130.35790.07030.12930.06170.05310.04140.07220.05140.05711.10E+091.07E+091.02E+097.01E+081.18E+091.04E+091.88E+091.74E+091.56E+091.54E+091.88E+091.76E+09
标准差(Std.Deviation)
0.04810.05950.04470.02750.07880.05280.04590.05810.04100.02560.07580.05099.266913.54167.666810.456612.410111.150.18000.18370.15970.18060.12750.1762
0.32510.13340.34850.94710.08440.40210.07610.06280.07360.000.05180.06871.32E+091.35E+098.93E+0.03E+081.21E+091.24E+091.58E+091.33E+098.98E+081.54E+091.44E+091.42E+09
最小值(Minimum)-0.1453-0.2963-0.07660.0070-0.2126-0.2963-0.1553-0.3120-0.07180.0027-0.2101-0.3120-31.6600-77.4900-15.90000.7700-29.8000-77.49000.11620.08750.07200.08100.22860.0720-2.8340-0.4739-0.2632-0.1349-0.1690-2.8340-0.2061-0.1967-0.0953-0.0390-0.0363-0.20613.58E+055.36E+075.65E+072.51E+071.29E+083.58E+055.E+072.62E+084.79E+081.98E+085.24E+085.E+07
最大值(Maximum)0.13400.160.15620.10520.14400.160.09490.13400.14770.09980.12040.147727.400020.200030.020060.410017.920060.41001.37790.97030.68200.93550.67431.37790.79030.39841.79415.60330.23415.60330.39790.23610.19740.23880.13710.39797.17E+098.04E+094.37E+094.66E+096.01E+098.04E+098.82E+097.66E+093.87E+097.48E+097.06E+098.82E+09
资产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经营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比
现金资产比
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
73审计研究 2005年1期
从上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一些结论: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规模最大,财务总监领导模式的公司规模最小。在公司业绩方面,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公司最佳,而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业绩最差。在对待负债问题上,财务总监领导模式的
公司最为谨慎,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及较高的现金流量,而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负债率相对较高。在资金管理上,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做得最好,而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表现较差。对此进行相关检验,检验结果整理见表5:
表5 多个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各类内审领导模式)
资产利润率
Chi-Square
dfAsymp.Sig.
1.533240.8207
资产净利率1.607040.8075
净资产收益率0.843940.9325
资产负债率3.717140.4456
营业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16.6722
40.0022*
**
现金与总资产比5.742840.2192
主营业务收入9.100240.0586*
总资产3.312140.5070
从上述Kruskal-WallisH检验输出的结果中,主营业务收入的p值为010586,营业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的p值为010022,其余指标其p值均大于011,表明内部审计不论领导模式如何,各公司间业绩差异不大。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对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同审计模式的公司对待赊销的态度也有所区别。规模较大的公司偏好实行监事会、董事会及总经理领导模式,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往往选择财务部或财务总监领导模式。不同审计模式的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赊销规模上,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赊销比例最大;董事会及总经理领导模式的公司赊销规模稍小;财务总监和财务部领导模式的公司赊销规模最小,其中财务总监领导模式的公司最注重现销及对应收账款回收管理。以上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的审计模式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程度尚未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公司绩效更多依赖于非制度因素。 四、结论和建议
11样本公司中,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较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规模要大。规模大的公司偏好实行董事会、监事会或总经理领导模式,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往往选择财务部或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即公司
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
21不同审计模式的公司,其绩效表现各异:财务总监领导模式的公司最重视资金管理;监事会领导模式的公司注重赊销、负债率相对较高、资金管理方面表现较差,但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改善;其他三种审计模式的公司绩效差异不大。可见,内部审计的性对改善公司绩效的贡献并不显著,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建议: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内部审计在当前的主要作用仍停留于监督预防及反馈方面,且将其定位于公司的一个监督部门,其建设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拓展审计业务领域,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审计,并在内部治理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提高公司绩效。
本项研究的局限性:一是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分类不具体,有待于进一步分类研究;二是不同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实际运行难以全部观察到,例如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有可能是由董事长来控制,而董事长和总经理均有可能同时来自大股东委派,此时的审计模式效率难以比较;三是内部审计对公司绩效的维持和改善所发挥的作用短期内难以准确判断,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来研究。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