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仙居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浙江省仙居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71~172 Aeta A eulturae Jiangxi 浙江省仙居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史小华,彭佳龙 (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浙江仙居317300) 摘要:从仙居油茶产业目前存在的发展认识不足、经营管理粗放、加工技术水平较低等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导致当地 油茶产业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生产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提出了有效促进当地油茶产业长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对策;仙居县 中图分类号:¥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08)07-0171—02 油茶(Camellia olelfera Abe1.)是我国最主要的木本 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油茶生产逐渐被重视, 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历史已有2300多年。油茶属常绿长 油茶林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但由于长期粗放经 寿树种,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是优质保健 营,油茶林效益偏低。从2000年起,重视油茶林抚 食用油以及高级天然化妆用品的原材料之一” ,是生 育管理,油茶籽价格也略有提高,茶籽产量回升较快 。 产高蛋白饲料和高级活性炭等综合利用产品的原料之 当地油茶的生产现状也随着市场供需的波动处于曲折的 一 。茶油易于被人体吸收、消化,对降低人的血清胆 发展之中。自21307年起,仙居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为改变 固醇、预防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其营养 油茶生产现状,推广油茶新品种和新技术,在方宅村、大 成分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又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是 坑村等地已初步开展了推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对促 当今最佳食疗同源的有机保健食用油。 进仙居县油茶生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油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1.2油茶良种选育与引种现状油茶良种化是保证油 浙江省现有油茶栽培面积13.3万hm ,位居全国第5 茶丰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对提高油茶产量和茶油品质 位,其中九成集中分布在25个欠发达县区,这已成为这 具有重大的意义。油茶良种选育工作,在湖南、广西等省 些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林业收入之一。仙居属亚热 区已开展了近4o年,培育了大量的油茶优良单株和优良 带季风气候区,既具海洋性气候又有性气候的特点, 当家品系 。仙居县目前尚未全面开展油茶良种选育 境内丘陵、山地众多,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方面的工作,但林业部I'-l ̄l进的浙林1号(65—14)、浙林 很适应油茶生长。但由于过去传统的栽培习惯,仙居油 2号(9—8)等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当家品种使得当地油茶 茶生产一直处于自然生长的经营模式中,由于油茶林稀、 产业化发展具备了资源基础。 植株分布不均、品种低劣、树体老化、管理粗放等因素,导 1.3油茶科技推广现状油茶良种化科技推广也对提 致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加上深加工和销路等问题, 高油茶产量和油茶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7 油茶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农民的投入与生产积 年起,仙居县对333 hm 的油茶低产林进行了技术改造, 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其中完成了1 hm2左右油茶低产林的高接换冠改造。通 过采取垦复、施肥、疏伐、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改 1仙居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造后的油茶平均单产增收茶籽580 kg,/hm2,平均增产茶 1.1油茶生产现状仙居县早在200多年前,方宅一带 油174 kg,/hm2(按每100 kg茶籽产30 kg茶油计算)。油 就已成片种植油茶,在1955~1984年的30年中,全县共 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实施面积虽然不大,但对我县油 发展油茶6667 hfIl2左右,茶籽的产量达到907.4万kg。 茶产业发展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仙居县方宅村因经营的油茶林成绩显著,受到 1.4油茶Jjn-r与利用现状油茶加工是加快原料转化, 总理周恩来签名的表彰和嘉奖,方宅油茶因此声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力措施之一。仙居县现有大小油茶 名大振,远近闻名。然而,从1983年开始,油茶林承包到 加工企业4家,农户自行加工户上百户,加工能力较强, 户经营,造成经营分散,且油茶与其它农副产品比价不平 油茶籽供不应求。但这些油脂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单 衡,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茶农对油茶管理逐渐粗放,单位 一,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形成规模 面积产量降低,不少油茶林荒芜,有的甚至毁林改种,油 效益。而与国内近年来茶油精制工艺大量应用,茶油产 茶籽产量跌至4.15万kg,严重挫伤了林农发展油茶生产 品质量明显提高,油茶副产品利用出现了良好的势头相 收稿日期:2008—03—24 作者简介:史小华(1980一),女,陕西扶风人,硕士,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72 江西农业学报 20卷 比,仙居在油茶加工利用方面尚属起步阶段。 设备和人才,统筹考虑油茶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建设相 2存在的问题 2.1 对油茶生产发展认识存在误区从油茶的发展历 史来看,人们对油茶的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易于走向认 应的规模和经营体系,确保仙居油茶生产从传统的粗放 型经营走向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 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规模化经营体系。 3.4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总体效益仙居油茶产业发展 识极端 ,当扶持、油茶价格上扬时,就扩大种植面 积,精耕细作;而当农村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 冲击,油茶生产跌人低谷时,就盲目砍树,疏于管理。事 实上,油茶适宜在山地面积大、立地条件较次的山区发 展,特别是作为浙江25个欠发达县之一的林业重点县仙 居,发展油茶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仙居的油 茶主要用于加工油茶,基本上是处于初级加工水平,没有 精加工企业,存在油茶加工水平低、油茶资源综合利用水 平不高等现象。一方面,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既降低出油 率,又影响茶油质量;另一方面,油茶生产仅限于利用单 一的茶油,大量的茶壳和茶粕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宝 贵的油茶副产品资源白白浪费,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制约了仙居油茶产业的综合发展。 3发展对策及建议 3.1充分提高油茶生产意识,创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仙居油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广。利用油 茶生态、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的特点,加快油茶业的发 展,对促进仙居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 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消费者对良好生态产 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仙居县 要与时俱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扶 持,创造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2因地制宜。实行分类经营以油茶林单位面积株 数、叶面积指数、郁闭度、林龄、劣株比例、立地条件、优良 品种类型比重和产量作为依据,对油茶林进行科学分 类 J。根据仙居目前的资源现状和投入水平,油茶生产 必须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加工利用与基地建设相结 合。对新造油茶林采用优良无性系和集约经营。对立地 条件较好、林相整齐、经营水平较高的油茶林,主要采取 深挖垦复、开竹节沟、修枝亮脚、病虫防治、合理施肥等综 合措施,加以改造,提高单产;对立地条件一般,林分老 化、衰败长期荒芜的油茶林,实施良种更新;对立地条件 差,或长期与其它树种混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的林分, 可考虑按分类经营的要求转化为生态林或其它林种。 3.3制定产业规划。促进规模生产及时组织专业人员 编制当地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油茶深度开发的技术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在稳 定现有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良种化进程,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和茶油产品质量,积极营建丰产林基地建设, 全面推进低产林改造,加强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引导加快 油茶新产品和副产品开发,增加油茶附加值,打造油茶龙 头加工企业和茶油品牌,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高科技、高 质量和高效益。 3.5完善发展机制。做大做强产业油茶产业是仙居县 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必将大有作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绿色保健食品的追求,油茶类产品的 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当地要审时度势,完善油茶 发展机制,加快经营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倾斜 ,鼓励支持油茶林的有偿流转,通过租赁、拍卖、股份 合作等多种途径引进外资、吸纳民间资本,吸引各类市场 主体投资油茶产业,促使油茶资源不断向企业、经营大 户、能人集中。同时实现资源与资金和技术相结合,促进 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耿伯介.中国植物志(第9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6. [2]曾韬,王鲲鹏,孙建华.从茶油脚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J].林 业科技开发,2005,19(2):40 ̄41. [3]侯如燕,宛晓春.采用大孑L树脂法纯化油茶皂苷的工艺条件 [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2):130—132. [4]肖志红,陈永忠.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 2005,19(2):10—13. [5]陈剑锋,何晓玲,李锋,等.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鼠类抗生育功 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1): l1—14. [6]仙居县林业志编纂委员会.仙居县林业志[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2005. [7]龙学为,游国庆.锦屏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贵 州林业科技,2007,35(2):62—64. [8]康志雄.浙江的油茶生产[J].浙江林业,2005,(1):16—17. [9]李常伦,张仕吉.株洲市油茶生产现状、开发前景与对策[J]. 经济林研究,2004,22(22):78—8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